与奇人相遇
(Meetings With Remarkable Men)
本书手稿原以俄文写成,始于一九二七年;其后由作者校定多年。英译第一版由A.R.欧雷基选译,又从俄文多次校订及重译,始成此书。
第一章 引言 | 第八章 埃金·贝 | |
第二章 我的父亲 | 第九章 皮欧特·卡本科 | |
第三章 我的第一位导师 | 第十章 物质的问题(一) | |
第四章 博格切夫斯基 | 第十章 物质的问题(二) | |
第五章 先生─又称博格逊船长 | ||
第六章 阿布銮、耶洛夫 | ||
第七章 尤里·鲁伯维斯基公爵 |
前言
葛吉夫大半生都致力于把一套知识体系传授给他的学生,在他临死前不久,他决定出版三本记载自己观念之书的第一本,亦即《万有一切》——或称《魔鬼说给孙子的故事》。以他自己的话来说,《魔鬼说给孙子的故事》要使读者心中兴起一连串不熟悉的想法,以此「无情地摧毁许多世纪以来深植人心的信仰和观念」。在他过世后十年,他的学生决定把他的整套观念公诸于世,这些观念在那之前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至于第二本书,亦即葛吉夫所谓的第二系列作品,一九六0年于法国初版,就是这本以《与奇人相遇》为名的英译本。就如葛吉夫所说,他在这系列的任务是提供「建立新世界之感所需的素材」──这份感觉会使人以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一生。
在此同时,这本书也以自传体写成,其中包含了我们对于他早年生活以及其知识来源的唯一数据。
葛吉夫一开始先描述他的童年,尤其是他父亲的影响,后者是一个口传古文化的硕果仅存者。葛吉夫在少年时期接受卡尔斯大教堂司祭长的指导,同时接受宗教训练及现代科学教育,由那些知道如何培养他体认必要价值的人来教导。及至他长大成人,他想了解人生意义的渴望变得如此炽烈,因而吸引了一群「奇人」──包括工程师、医生、考古学家等在内。为了追寻一套他们坚信过去存在、但如今所有的线索都渺无踪影的知识,他与友人一起探索了中东及中亚一带诸国。
葛吉夫和同伴历经重重险阻难关,找到了极少数的人和几个与世隔绝的团体,每一次都获得这套知识的吉光片羽──直到某所学校的大门终于为他而开,在其中他学会如何把一套密意教学的原则兜拢起来。这所学校他只称为「四海兄弟会」,此外并不多谈。从那时起他持续「活出」这些原则,以最严格的内在纪律加以试炼,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为止。
葛吉夫也提到他的第三系列作品,称为《真实人生仅在当刻》。他在这系列的目标是「协助一个人想到及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世界,而非他现在感知的虚幻世界。」
此刻正准备付梓的第三本书,主要包含葛吉夫对学生的谈话和演讲。在此他展示直接工作自己的方法,指出其中的陷阱,并提出一些方法,以便更加了解个人自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在条件。
葛吉夫的工作有很多层面。但是不论他采取何种方式表达,他的声音都是一股召唤。
他召唤,因为他深受我们生活的内在混乱所苦。
他召唤我们睁开双眼。他问我们为何在此,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服从什么力量。最重要的,他问我们是否明白自己是什么。他希望我们事事存疑。而且因为他坚持,而他的坚持迫使我们回答,在他与我们之间形成一种关系,而这是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将近四十年来,这股召唤如此有力,以致于人们从四面八方前来找他。但是要见他总是一大考验。在他面前一切态度都显得矫情。不管是太恭谨,或反之太自负,都在第一刻被击得碎碎;只剩下一个面具被扯下的人,在一瞬间展露他的真我。
这是一个极为残酷的经验──某些人无法承受。
这些人无法原谅他曾看穿他们,等他们一离开他的视线,就大肆为自己辩护。这就是许多不实传说的由来。葛吉夫本人对这些故事觉得有趣。他有时候甚至故意挑拨他们,即使只为了摆脱那些好奇的人,那些无法了解他追寻真意的人。至于那些知道如何接近他,并把遇见他视为一生转折点的人,要描述这场相遇,任何尝试都显得可笑之至。这说明了为什么第一手的资料如此稀有。
然而,他的影响力──至今仍在──却无法与葛吉夫这个人分开。因此人们理所当然想要认识他的生活,至少它主要的梗概。为此他的学生觉得出版这本书是正确的,它本来只是立意大声念给一小群学生和访客听的。在此处葛吉夫谈到他一生中最不为知的阶段:他的童年、青少年时期及第一阶段的探索。
但是如果葛吉夫谈到自己,也是为了他一生的职志。很显然这并不是一本严格定义的自传。因为对他而言,过往并不值得诉说,除非它能做为范例。在这些冒险故事中他所提示的并非外在的模仿,而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全新方式,它直接打动我们,也使我们初尝另一层次的真实。
因为葛吉夫并不是,也不可能只是一位作家。他另有任务在身。
葛吉夫是一位师父。
师父这观念在东方为人熟悉,在西方却几乎不为人接受。它没有明确的定义,其内容非常模糊,甚至可疑。根据传统的概念,一位师父的作用并不局限于言教,更暗指知识的化身,他能以此唤醒别人,凭着自身的存在就能协助他们的追寻。他会为一场经验事先布局,透过这经验一个人能尽可能地活出知识。这就是了解葛吉夫生平的真正钥匙。
自从他回到西方后,就不断在身边召集一批人,他们都准备与他投入一个完全致力于开发意识的生活。他把自己的观点传授给他们,为他们的探索加油打气,并使他们坚信,要使自己完整,他们的经验就必须包罗万象,网罗一个人的各个层面。而这就是「个人和谐发展」的真意,也是他多年来努力设立的机构的基础所在。
要达成这项目标,葛吉夫必须与种种困难奋力作战,这些困难不仅出自战争、革命和放逐,也包括某些人的无动于衷和另一些人的敌意。要使读者对这场挣扎以及他如何不断以巧计持续向前的情况有所认识,我们在此附录一篇原非打算放在此书的文章。这是某个晚上某人询问他的机构财力来源为何,他所做的回答。
这篇标题「物质的问题」的惊人敍述,也许能使读者更了解一位师父的生活,以及他的一切行动都从属于其使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