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在平衡自己

第六章 愛的階梯

 

   愛是一個階梯,

  從性到超意識,

  有許多層次和面向,

  全部都依你而定。

  但首要的是,徹悟你的單獨。


  問:愛是什麼?

  因人而異,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愛。愛是一個階梯,從最低一階到最高一階,從性到超意識(super consciousness),有許多的層次和面向,全部依你而定。位在最低階的人與位在最高階的人對愛有著迥然不同的見解。希特勒對愛有一種見解,喬達摩佛有另一種見解,且兩者恰恰相反,因為他們是相反的兩極。

  在最低處,愛是一種政治、權術,無不被支配所染指,那是政治,問題不在是否稱之為政治,因為那就是政治的(political)。無數人只把愛當成這種政治——存于夫妻、男女朋友之間的政治。那是政治,從頭到尾都是政治的,也就是你想支配對方。

  你喜歡支配,所以愛只是裹著糖衣的政治和黃蓮。你把愛掛在嘴上,但卻有剝削對方的強烈欲望。我不是說你刻意或有意識地這麼做——你還沒有那麼清醒,這是你辦不到的;那是無意識的機制。

  因此深深的佔有和嫉妒成了你的愛的要素,所以它苦多於樂:百分之九十九是苦的,裹在上面的糖衣只占百分之一,而且糖衣早晚會消失。你在戀愛初期嘗到幾分甜頭,但不久糖衣褪去,真相開始赤裸裸地浮現,醜態百出。

  無數人決定不再愛人,愛人還不如愛一隻狗、貓、鸚鵡,愛一台汽車也好——因為你能輕鬆地支配它們,永遠都不會被它們支配,簡單容易,不像與人相處那麼複雜。

 

  在雞尾酒會中,女主人忍不住偷聽一位紳士講的話。

  「喔!我愛慕她——我景仰她!」那個紳士這麼講著。

  「倘若她是我的女人,我也會如此。」紳士的朋友附和著。

  「她走路婀娜多姿的樣子、美麗的棕色大眼睛、修長又有自信的臉——」「你很幸運。」他朋友評論著。

  「但是你知道真正挑逗我的是什麼嗎?它輕咬我耳朵的方式。」

  「先生,」女主人插嘴說,「我無法不受這些溫柔纏綿的話吸引,在這個離婚層出不窮的年代,我實在很欽佩如此深愛妻子的男人。」

  「妻子?」那紳士訝異地說,「不——那是我得到冠軍的賽馬!」

 

  人們和馬、狗、動物、機器、東西陷入愛河,為什麼?因為與人相愛已是十足的苦差事與不停的衝突——彼此總在唇槍舌戰。

  這是最低階的愛,你若拿它當踏腳石,拿它當靜心,那就沒有什麼不對;你若能觀照、盡力去瞭解,光是這樣就能使你跨上另一階,開始上升。

  只有在最高一階,當愛不再是任何關係(relationship ),當愛成了你存在的狀態,蓮花才會完全綻放並釋放無比的芬芳——但唯有在最高峰。在最低處,愛只是政治關係;在最高峰,愛是意識的靈性境界。

  佛陀愛你們,耶穌愛你們,我也愛你們,但他們的愛不求回報,純粹因為喜悅而愛,不是在做生意。所以他們的愛有光華四射、超凡脫俗的美,遠超過你所知的一切喜悅。

  我所謂的愛是一種狀態,它沒有物件:不是你愛不愛這人或那人,而是你只是愛,你就是愛。與其說你愛一個人,不如說你就是愛。因此,誰能享用就享用,誰能飲用你的存在的無盡泉源,他就能得到你的愛——你的愛是無條件的。

  唯有愛變得愈來愈靜心,這才有可能。

  「醫術」(medicine )和「靜心」(meditation )源於相同的字根。你所知道的愛是一種病,它需要靜心的醫治。它會被靜心淨化,它愈純淨就愈狂喜。

 

  萵西和海倫在一起喝咖啡,萵西問說,「你怎麼知道你老公愛你?」

  「每天早上他都會倒垃圾。」——「那不是愛,那是家務事。」

  「他支付我的一切花費。」——「那不是愛,那是闊綽。」

  「他從不看其他女人。」——「那不是愛,那是眼力不好。」

  「他總是為我開門。」——「那不是愛,那是有禮貌。」

  「甚至當我吃完大蒜,頭上戴著髮夾,他也會吻我。」——「嗯!那是愛了!」

 

  每個人對愛都自有一番見解,但唯有當你達到見解完全消失的境界——屆時愛不再是個見解,而僅僅是你的存在,那麼你才會領悟屬於它的自由;愛是神,愛是最終的真理。

  讓你的愛走上靜心之路!觀照它:觀照你狡猾的頭腦、觀照你的政治手腕。而且只有不停觀照、觀察才有幫助。留心對自己的男人或女人說了什麼:其中有何無意識動機?為什麼?動機為何?那又是什麼?要意識到那個動機,讓它浮上臺面——因為這是蛻變生命的神秘鑰匙:凡意識到的皆不復存在。

  你還沒意識到自己的動機,所以才被它們箝制。讓它們浮出臺面、攤在陽光下,那麼它們將不復存在。如同連根拔起的草木,把它的根攤在陽光下,它就會死掉,因為植物的根只能活在陰暗的土壤裏;你的動機也只能活在無意識的暗處。因此,蛻變你的愛的不二法門就是:把一切動機從無意識帶到意識面,那些動機就會慢慢死去。

  不帶任何動機的愛是一個人身上最崇高的發生,這種愛是無上的、彼岸的。

  耶穌說:「神就是愛」就是這個意思,但我要說:愛就是神。神可以被忘記,但別忘了愛——因為就是愛的淨化引你走向神。忘了神不會有什麼損失,但別忘了愛,因為愛是橋樑,愛是改變意識的煉金術。

 

  問:還有自我的我們能真正去愛人嗎?

  愛需要極大的勇氣,理由很簡單,因為愛的基本條件就是揚棄自我;然而人卻很怕丟掉自我,那幾近自殺,因為除了自我,我們一概不知。

  自我成了唯一的認同,所以揚棄它表示拋掉你的個體性。但其實恰恰相反:除非拋棄自我,否則無法知道你真實的個體性。自我是冒牌貨——它是某種假的、虛構的東西,唯有揚棄它,你才見得到真相,否則假像還是掩蓋了真相,如同烏雲遮蔽了陽光。

  愛需要揚棄自我,所以愛可以成為神性之門。你會從愛一個人開始,最後以無分別的愛為結束;那個人有如一扇通往無垠的天際的窗,但要很清楚:你得犧牲你的自我。

  人們渴望愛卻又執著自我,所以愛未曾實現。他們來來去去,沒有嘗過愛的甘露。除非你體驗過愛,否則根本沒有體驗過生命。你的問題錯過了要點。

 

  問:我這一生總以為自己在愛人。現在初次與你同在,我自問:我真的愛過嗎?我有能力去愛嗎?我有能力愛你嗎?

  基本的謬誤是,你一直以為自己在愛人。

  這是對每一個人最重要的事之一:他們的愛總是針對某個人,有特定的物件。一旦如此,愛就被你毀了,那好像在說:「我只為你呼吸,所以沒了你,我要如何呼吸?」

  愛應像呼吸,應是你身上的品質——無論身在何處,與誰相處,甚至是單獨一人,愛都不停從你身上洋溢出來。與誰相愛不是重點——重點是成為愛(being love)。

  愛的經歷使人們備受挫折,不是愛出了什麼差錯,而是人們把愛狹隘化,於是容不下愛的大海;因為它不是小溪流,所以你容不下。愛是你的整個存在,愛是你的神性。

  所以應以一個人是否充滿愛來思考,沒有愛的物件這回事。與妻子同在時愛妻子;與孩子同在時愛孩子;與傭人同在時愛傭人;與朋友同在時愛朋友;與草木同在時愛草木;與大海同在時愛大海。

  你就是愛。

  愛不因物件而異,它是你主體性的散發——你的靈魂在發光發熱。愛散發得愈遼闊,你的靈魂就愈磅礴;愛的翅膀張得愈開,你的存在就愈浩瀚。

  你活在所有人類都有的謬誤中,你問:「我有能力愛你嗎?」——這是重蹈覆轍。只要問:「我有能力成為愛嗎?」

  與我同在不必想到愛我的問題,否則你還是沒跳出習以為常的謬誤。在此你只要學習愛;當然,你的愛也將延展到我和別人身上。它將是從你身上散向四處的氛圍。若有很多人只是散播他們的愛、他們的歌、他們的狂喜,那個地方就會成為一座神殿——這是唯一建造神殿的方法。那裏會充滿一種新的能量,沒有人會感到挫折——因為有那麼多的愛灑在你身上:每個人身上都灑滿許許多多人的愛。

  拋棄那個謬見,生命不過是一個讓愛開花的良機。你若還活著就有機會——即使只剩最後一口氣。你或許錯失了一生,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刻,但若能夠成為愛,你也一無所失——因為剎那的愛即是永恆不朽的愛。

 

  問:幾天前你曾說,我們單獨地出生、單獨地活、單獨地死。但每一個人從出生後,無論做什麼都像在尋求與別人連結,尤其是與某人的親密關係。可以請你評論一下嗎?

  這是人皆有之的問題。我們獨自生、獨自活、獨自死,單獨(aloneness)正是我們的本質,但我們並沒有這番覺察,所以我們對自己形同陌路。單獨是無比的美和喜樂、寧靜與和平,與天地安然同在,但我們卻把它誤解成寂寞(loneliness)。

  寂寞是一種被誤解的單獨,一旦把單獨錯當寂寞,背景便迥然不同了。單獨有一種美和莊嚴,是積極的;寂寞則是貧瘠、消極、悲觀、陰鬱的。

  人人對寂寞避之唯恐不及,它像會痛的傷口;逃離它的唯一方法是待在群眾中,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擁有朋友、擁有家庭、擁有丈夫或妻子、擁有小孩。在群眾裏至少能讓你忘掉寂寞。

  但沒有人成功地遺忘過,那對你來說也是很自然的,你可以漠視它,但不可能忘記,它會再三出現。且問題會更複雜,因為你不曾如實地看它,把孤寂地來到世上視為理所當然。

  在字典中,寂寞和單獨的意義相同,這呈現了字典作者的頭腦狀態,他們根本不瞭解寂寞和單獨是截然不同的。寂寞是一種空缺和遺漏,需要某些填補卻永遠填不滿,因為這根本是場誤會。年紀愈大,那個空缺愈大。人們很怕獨處,所以才有各式各樣的蠢事。我看過人們獨自玩著沒有對手的撲克牌,他們發明一個人就可以玩兩個人玩的紙牌遊戲的方法。

  人們以種種方式保持忙碌——或許是忙著與人在一起,或許是忙著工作......那些工作狂唯恐週末的到來——屆時要幹嘛?要他們什麼事都不幹,只能面對自己,那就是最痛苦的經驗。

  世上的週末最常有的一幕真令人驚訝——路上車水馬龍,人們急著把車開往渡假名勝、海濱勝地、避暑勝地,也許要八到十小時才能抵達目的。但他們卻動彈不得,因為所有的人都來了,於是他們的住家、社區、城市都比海濱勝地安靜得多。所有人都來渡假,但有的人又開始忙了起來......

  人們玩牌、下棋,看好幾小時的電視。在美國,每人每天平均要看五小時的電視;也有人聽廣播節目......只要不用面對自己。所有的休閒活動只有一個理由——不要獨處,那太可怕了!但這個觀念來自他人,誰告訴你獨處是可怕的?

  那些已經領悟了單獨的人則有截然不同的說法,他們說:獨處的美、平靜和喜悅是無與倫比的。

  但你聽信群眾的說法。絕大多數的人活在誤解中,誰管查拉圖斯特拉還是佛陀?所以認為這些單獨的個體可能是錯的,他們可能有幻覺,可能在自欺欺人。不可能千千萬萬人都是錯的,大家都同意獨處是生命中最糟的經驗,是地獄。

  任何關係都是因為恐懼、獨處的苦、不滿而形成的,於是關係從根本上被毒化了。你不愛你的女人,你只是以她來回避寂寞;你的女人一樣不愛你,她也是基於同樣的偏執,利用你回避寂寞。

  自然而然,除了愛本身,什麼都可能假愛的名義發生。儘管對抗、爭執,但還是好過寂寞:起碼有個人讓你忙得忘了寂寞。那麼愛就不可能了,因為少了愛的基礎。

  愛絕非源於恐懼。

  你問:「幾天前你曾說,我們單獨地出生、單獨地活、單獨地死。但每一個人從出生後,無論做什麼都像在尋求與別人連結。」

  尋求與別人的連結只是逃避現實。即使最小的嬰孩也會沒事找事做,沒事的話,他會吸自己的大腳趾,這是徒勞的,沒有意義,但就是有事好忙,表示他有在做事。你可以在車站、機場見到抱著玩具熊的小孩子,他們不這樣會睡不著;黑暗令他們寂寞甚至不安,玩具熊是很大的保護,就像有人陪在身邊;你們的神只是成人的玩具熊罷了。

  你無法活出你本來的樣子;你們的關係根本不是關係,它們是醜陋的,你在利用他人,也知道別人在利用你。利用別人就是將他貶為東西、商品,完全不可能去尊敬那個人。

  你問:「尤其是與某人的親密關係。」

  這有心理上的原因。被父母扶養長大的你若是男孩,你會愛上母親、嫉妒父親,因為他是你的對手;你若是女孩,你會愛上父親、嫌惡母親,因為她是你的對手。這些都是既成的事實而非假設,結果使你一生陷於不幸。男孩把母親的形象視為女人的原型,一直這麼被制約著。這是唯一一個他如此接近又親密的女人——她的面貌、頭髮、氣息在在銘印于心,完全符合科學上的描述:成了他心理上的印記。女孩對父親的態度如出一撤。

  長大後,與人陷入愛河的你認為:「或許我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沒有天造地設這回事。你何以被特定的人吸引?是因為你的印記,對方一定有某些類似你的父親或母親的地方。

  當然不可能存在與你的母親完全一樣的女人。無論如何,你找的是妻子而不是母親,但內在的印記決定了誰是恰當的人選;一旦那個女人出現,你會不明就裏,立刻被她吸引,內在印記馬上就起作用,使你認為這就是你要的女人或男人。

  偶爾在海邊、電影院、花園與異性邂逅也不錯,因為你們對彼此一無所知。只是你們想結婚,嚮往共同生活,這正是愛人們最危險的一步。

  結婚將使你開始看清對方的一切,而且每每令人訝異——「一定搞錯了,這不是當初那個女人、那個男人」——因為他們無法符合你內在的典型,而且麻煩不只一個,因為女方也以她的父親為典型——你不符合;你以母親為典型——她也不符合。這就是婚姻無不失敗的原因。

  只有極少數的婚姻沒失敗——而我希望神把你從這種沒失敗的婚姻拯救出來,因為那是心理上的病態。有的人是施虐狂,他們享受虐待他人;有的人則是受虐狂,享受虐待自己。倘若夫妻分屬於這兩個類型,那麼這椿婚姻將是圓滿的。一個是施虐狂、一個是受虐狂——這是完美的婚姻,因為一個享受虐待,一個享受被虐待。

  但人們往往很難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是施虐狂還是受虐狂,然後去找尋與自己相反的物件......夠聰明的話,你會去看心理醫師,看看自己是施虐狂還是受虐狂?然後請他給你擇偶的建議。

  有時施虐狂和受虐狂碰巧結為連理,那麼他們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彼此滿足對方的需要,但這是哪門子的需要?雙方都有心理變態,活在虐待的世界中——否則婚姻都會失敗,理由很簡單:心理上的印記在作怪。

  婚姻甚至無法滿足你想要的基本關係。夫妻相處時比自己獨處時還孤單,這令同處一室的他們痛苦不已。

  這一切努力——無論是關係抑或忙於各種事物——只是在逃避你是寂寞的念頭。但我要你分得一清二楚,這就是靜心者與凡夫俗子的分際。

  凡夫俗子不停地想忘掉自己的寂寞,靜心者則開始愈來愈熟悉自己的單獨;從前,他會離開塵世,到洞穴、山上、森林,目的只是獨處,他想知道自己是誰,這在紛擾的人群中是困難的。那些領悟了自己的單獨的人已經領悟了人類的無上喜樂——因為你的存在就是喜樂。

  與自己的單獨和諧一致後,你就能與人關連,關係會帶給你很大的喜悅,因為這種關係不是源自恐懼。回歸單獨你就能創造,你就能隨心所欲地參與一切,因為這種參與不會再逃離自己,而是表達自己,展現自己的全部潛能。

  無論離群索居或群居,無論結婚與否,對他都沒有差別——唯有這種人才會無時無刻處於喜樂、祥和、寧靜中。他的生命是歌舞、錠放與芬芳,他的所作所為都帶來芬芳。

  但首要的是,徹悟你的單獨。

  逃避自己是從群眾那裏學來的,因為人人都在逃避,所以你也開始逃避。每個嬰孩都於群眾中誕生,接近人群後,別人怎麼做,他就怎麼做;他與別人一樣不幸,也認定生命就是這麼一回事,完全錯過了生命。

  因此我提醒你,別將單獨錯當寂寞。寂寞一定是病態的,單獨則是完全健康的。

  季斯伯去看醫生。「咬呀!你生病了。」——「不夠詳細,還有別的看法嗎?」

  「好,」醫生說,「你還蠻醜的!」

 

  我們都不停地重複同樣的誤解。

  我想要你知道,發現生命的意義,最首要的就是進入自己的單獨,它是你的神殿,你的神就住在那裏,而且它不在別處,儘管你可以繼續登陸月球、火星......

  一旦進入自己存在的最深核心,你將無法置信:你竟然有這麼多喜悅、喜樂、愛......但你卻逃避這些寶藏。

  領悟這些取之不盡的寶藏,你就能進入關係,變成富創造力的。你分享的愛會幫助而不是利用人們。你的愛會給人尊嚴而不是抹殺尊嚴。不費半點力氣,你就成了人們尋找自己的根據。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把你的寧靜、祥和與祝福散播出去。

  然而家庭、社會、大學都沒有這門基礎課程。人們依然深陷苦海,還視之理所當然。所有人都苦不堪言,所以多你一個又何妨,你不可能是例外的。

  但我要對你說:你可以是例外的,只是你沒有下對工夫。

  

  問:基督教有句格言:愛鄰人如同愛自己。然而我連自己都不愛,又怎能愛別人?

  要先愛自己。不要嚴厲,要柔和,關懷自己,學習如何原諒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原諒,千百次地原諒自己......

  學習如何原諒自己,不要嚴厲無情,不要敵視自己。那麼你會綻放,吸引別的花朵——那是天性,石頭吸引石頭,花朵吸引花朵。那麼就形成一種優雅、美、祝福的關係——這能使你的關係成長為祈禱,你的愛會成為狂喜,你將透過這種愛領悟到神。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