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種子(耶穌說)
第十四章 趕快慢一點!
耶穌說:那個受苦的人是受到祝福的,因為他找到了生命。
耶穌說:當你活著的時候,要去看那個活的,因為當你死的時候想要看他就看不到了。
他們看到一個撒馬利亞人帶著一隻羔羊要去巴勒斯坦南部的猶太城。
他告訴他的門徒說:「為了要宰殺牠,然後吃牠。」
他告訴他們:當牠活著的時候,他不會吃牠,但是當他殺了牠,然後牠變成屍體,他才會吃牠。
他們說:否則他沒有辦法吃牠。
他告訴他們:你們自己要找到一個安息的地方,這樣才不會變成一個屍體而讓人吃。
耶穌說:兩個在床上休息,其中一個會死掉,另外一個會活著。
從遠古以來,人們就一再一再地問,為什麼在生命中會有受苦?如果神是父親,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受苦?如果神是愛,而且神是慈悲,那麼為什麼存在會受苦?關於這些問題一直都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了解耶穌,你就會了解那個答案。人之所以受苦是因為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成長和成熟.,人之所以受苦只是因為透過受苦,他才能夠變得更覺知,而覺知是鑰匙。
觀察你自己的生活:每當你很舒服、很自在、很快樂,覺知就喪失了,然後你就生活在昏睡裡,就好像被催了眠似的在生活,你過著一種好像夢遊一般的生活,你活動、做事,但是就像夢遊症患者一樣。那就是為什麼每當沒有受苦,宗教就從你的生命中消失,那麼你就從來不會去到廟宇,它對你來講已經不具意義:那麼你就不會對神祈禱,因為為什麼要祈禱?似乎沒有什麼理由。
每當有受苦,你就會走向廟宇,你的眼睛會移向神,你的心會走向祈禱。
有一些事隱藏在受苦裡面,它使你變得更覺知你是誰,你為什麼存在,你要去到哪裡。在受苦的時候,你的覺知是強烈的。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沒有意義的,它是一個井然有序的宇宙,而不是一個混亂的宇宙,你也許不了解,那是另外一回事,因為你只知道片斷,你不知道整體。你對人生的經驗就好像你只有一頁破碎的小說,你閱讀它,但是它顯不出什麼意義,因為它只是一個很小的片斷,你並不知道整個故事。一旦你知道了整個故事,這一頁裡面的故事就能夠被了解,那麼這一頁就變成連貫的、有意義的。
意義是什麼?意義意味著知道片斷跟整體的關連,意義是片斷跟整體的關係。一個瘋子在街上亂講是沒有意義的,為什麼?因為你無法將他所說的話跟任何事關連,他的談話是片片斷斷的,但是他並不是在對任何人說話,那是不需要的,也沒有一個人在那裡聽他講話。他的談話是片片斷斷的,它並不是一個較大整體的一部分,所以它是不連貫的。同樣的那些話語可能被另外一個人所使用——剛好一樣的話語——但他是在對某一個人說話,那麼它是有意義的。為什麼?那些話語是一樣的,那個句子是一樣的,那個姿勢也是一樣的,而你說一個人是瘋的,另外一個人是不瘋的,為什麼?因為有人在聽,那些片斷並不是片片斷斷的,它已經變成較大整體的一部分,它是具有意義的。
截取畢卡索圖畫的一個片斷,它是沒有意義的,它就只是一個片斷,而一個片斷是死的。將它放回原來的圖畫裡,突然間,那個意義就出現了,它變成有連貫的,因為現在它變成了整體的一部分。唯有當你是整體的一部分,你才是有意義的。如果現代人似乎一直覺得他已經變得沒有意義,它是因為神被拒絕了,或是被忘掉了。如果沒有神,那麼人永遠不可能有意義,因為神意味著整體,而人只是片斷。你只是一首詩裡面的一行,是單獨的,你就好像亂語一樣。一首完整的詩才有意義,因為那個意義繫於跟整體的關係,這一點要記住。
我想起羅素的一個夢,他是一個無神論者,他從來不相信神,他從來看不到有任何更廣的意義可以了解整體。他敘述了一個夢:有一天晚上,當他在睡覺的時候,他聽到有人在敲門,所以在夢中,他跑去開門,然後他看到年老的神站在那裡。他簡直不能相信他的眼睛,因為他從來不相信——即使在夢中,他也還記得:「我不相信神。」但是那個老年人看起來好像完全被每一個人所遺忘了,被每一個人所拋棄了,他的衣服破舊不堪,他的臉和他的身體都很髒,他看起來完全過時,幾乎就像是一幅褪色的圖畫,已經看不凊楚裡面畫的是什麼東西,羅素覺得很可憐他。為了要使他高興一點,他就說:「請進!」
他就像一個朋友一樣拍拍他的背部說:「高興一點!」然後突然間他醒過來,那個夢就消失了。
這就是現代人和現代頭腦的狀態:神已經過時了。你或者是反對祂,或者最多只是可憐祂。透過可憐,你可能會試圖使祂快樂一點,但是祂對你來講已經不再是一個有意義的東西,只是一張過時的圖畫,褪色的、沒有用的,從以前留下來的垃圾。或者是他已經死掉,或者是病得很嚴重,已經躺在臨死前所臥的床。但如果整體是死的,它的一部分怎麼可能是有意義的?如果整體是過時的,部分怎麼可能是新的、新鮮的、和年輕的?如果整棵樹都是死的,那麼那棵樹上的任何一片葉子,如果它認為自己是活的,那真的是愚蠢。葉子也許需要花更多一點的時間才會死,但是如果樹木死了,葉子也一定會死,它已經開始在垂死了。
如果神是死的,那麼人就不可能活。他病得很嚴重,因為如果沒有整體,只有部分是沒有意義的。但每當你是快樂的——瞥見到快樂,而並不是真的快樂——每當你覺得很舒服、很自在,當沒有什麼事在打擾你,你就認為你是整體,這是錯誤的。當你在受苦的時候,突然間你就會覺知到你不是整體。當你在受苦的時候,突然間你就會覺知到你不應該是這樣,一定有什麼東西不對勁——鞋子太緊了。有某些東西不對勁—需要一些改變,因此才會有痛苦。
痛苦讓你覺知,痛苦讓你覺得你必須突變,你必須變成新的,你必須再生。就你現在這樣,你是痛苦的,所以必須想想辦法。
耶穌說:那個受苦的人是受到祝福的,因為他找到了生命。
看起來很荒謬,而且似是而非!他說:那些受苦的人是受到祝福的……我們一直都說那個從來沒有受苦的人是受到祝福的,但是你曾經看過有人從來沒有受過苦的嗎?如果你曾經看過這樣的人,你一定會發現他非常幼稚、孩子氣,沒有任何成長,沒有任何深度,沒有任何覺知,他將會是一個白痴,你永遠不可能說他是受到祝福的。
只有一個從來不想試著去生活、一直在逃避生活的人可以保持不受苦。那就是為什麼,在每一個富有的家庭裡,只有白癡會被生下來,因為他們非常受到保護。當你非常保護一個人,它並不是在保護他使他不要進入死亡,而是在保護他使他不要進入生命。但這就是難題之所在:如果你想要保護一個人,使他不要進入死亡,你也必須保護他,使他不要進入生命,因為生命會引導到死亡。所以,如果你害怕死亡,那麼就不要生活,這是簡單的邏輯——如果你害怕死亡,就不要生活,切斷有生命存在的所有層面,那麼你就可以只是過著像植物般的生活。
耶穌不可能認為一個植物般的生活是受到祝福的,沒有人能夠說一個植物般的生活是受到祝福的。那是能夠發生在一個人身上最大的不幸,因為這樣的話,他的覺知將永遠無法成長,而且也沒有辦法變成熟,他將不會發展出更高層的意識,因為唯有當他們受到挑戰,那些更高層的意識才會浮現。受苦是一種挑戰,當你受苦,你就被挑戰了;當有一個難題,你就被挑戰了。唯有當你去面對那個難題,你才會成長。有更多的不安全,就會有更多的成長:有更多的安全,成長就減少了。如果在你周遭的一切都是安全的,你已經進入了你的墳墓,你已經不再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於危險之中,生命一直都存在於會走入歧途的可能性裡,但是一個走入歧途的人可以回來,一個失敗的人可以成功。
拿破崙被打敗了,他在他的日記裡面寫下一個很美的句子——有時候瘋子也會有很美的觀察——他說:「只有一個打仗會輸,只有一個戰役會輸,戰爭永遠都不會翰。」如果你想要贏得戰爭,你將必須輸掉很多戰役。如果你害怕輸掉一個戰役,你就永遠無法進入戰爭,不可能進入戰爭。
每當你在某一件事上面失敗,它並不是最終的失敗,你可以超越它。下一次你就不需要再這樣做,下一次你就不需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下一次就不需要再進入痛苦。一個聰明的人所受的苦跟一個不聰明的人一樣多,但是每一次都以不同的方式。一個聰明的人會犯很多錯,甚至比一個愚蠢的人還來得多,但是他從來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兩次。那是唯一的差別:那個數量可能更多,但那個品質是不同的。一個白痴可能不會犯很多錯,他或許根本就不會犯錯,因為他從來不會去做任何事,唯有當你做什麼事的時候,你才會犯錯。
如果你去追尋和找尋,如果你走在道上,你可能會走錯路。如果你只是坐在家裡,你怎麼可能走錯路?如果你什麼事都不做,你將永遠不會犯錯,你將會是一個不會犯錯的人,但是你也永遠沒有辦法進展,漸漸地,你將會像植物般一樣地活、腐爛、然後死掉。永遠不要害怕犯錯,只要記住,不需要犯同樣的錯誤兩次。為什麼你會犯同樣的錯誤兩次?因為當你第一次犯錯的時候,你並沒有從它學到什麼,所以你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人們一直在犯同樣的錯誤,一生都在重複那些錯誤,他們一直在繞圈子,那就是為什麼印度人稱這個世界為「山什」(Sansar)。
「山什」意味著輪子:你就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誤。那個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那個錯誤保持相同,同樣的品質。它表示什麼?它表示你並不警覺,否則為什麼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你可以犯不同的錯誤,因為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學習,沒有人是不經由錯誤而學習的。每當你犯了一次錯誤,你就必須受苦,沒有人不經由受苦而學習。印度人說你必須一再一再地被生下來,因為你還沒有成長到該有的程度。
只有一個已經成長到該有的程度的人可以超越這個世界。那些還成長不夠的人必須退回到原來的坑裡,他們還必須學習。每一個學習都是困難的方式,沒有捷徑。困難的方式就是受苦,不要保護你自己,使你免於受苦,相反地,要盡可能覺知地進入痛苦。接受挑戰,面對它!你將會透過它而成長,試著超越它,不要害怕,一旦你變得害怕,你就已經在垂死了。那就是為什麼耶穌說那個受苦的人是受到祝福的,因為他找到了生命。一個受苦的人會變得更警覺,警覺就是進入生命廟宇的鑰匙。你越警覺,你就越覺知。
在你和樹木之間有什麼差別?樹木很美,但是它們並不比你更高,因為它們仍然是無意識的。一顆石頭甚至比樹木的程度更低,更無意識。石頭也會受苦,但是它並沒有覺知到:樹木也會受苦,但是它並沒有意識到,如果你也是受苦而沒有意識到,那麼那有什麼差別呢?那麼你就只是一棵會移動的樹。
在內在深處,那個基本上使你成為一個人的事尚未發生。意識使你成為一個人,而這就是它的美:每當你是有意識的,那個受苦就消失了。受苦將意識帶進來,但是如果你越來越在意識裡面行動,受苦就消失了。這個法則必須被加以了解:如果你的頭在痛,它會帶來意識,你會覺知到你的頭,否則沒有人會覺知到他的頭。唯有當你的身體有什麼不對勁,你才會覺知到你的身體。
在梵文裡面,他們用一個字來說痛苦,他們稱它為維達那(Vedana),維達那具有兩種意義,其中一種就是受苦,另外一種是知識。維達那跟維達(Veda)來自同樣的字根,意味著知識的源頭,那個創造維達那這個字的人知道一個事實,受苦就是知識,因此這兩者都使用同樣的字根。
如果你受苦,你就會立刻變得覺知。唯有當你胃痛的時候,你才會覺知到胃的存在,在那之前,它也許已經在那裡,但是它並沒有進入到你的意識裡。那就是為什麼醫學,尤其是阿優維達(印度的醫學:Ayurvdua),將健康定義成沒有身體的;如果你不知道身體,那麼你是建康的;如果你知道身體,那表示你的身體有什麼不對勁,因為唯有當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你才會知道它的存在。如果你是一個司機,那麼引擎裡面有一些雜音,你將會覺知到,否則每一樣東西就只是發出正常的嗡嗡聱,那個聲音是很單調的,每一樣東西都沒有問題。如果引擎裡面或是車子其他部分的某一個地方有一個小小的雜音,你就會覺知到有什麼不對勁。唯有當某件事不對勁,你才會覺知到。
如果你變得真正覺知,你就不涉入那個不對勁,相反地,你的覺知將會越來越成長,然後第二個現象就會發生:在你的覺知當中你會知道疾病的存在,你會知道那個不舒服存在,那個受苦存在,但它並不是在你裡面,它只是在你的周圍,它只是在外圍。在中心的部分有覺知,而那個受苦是在外圍,就好像那個受苦屬於別人,你不會跟它認同。那麼頭痛會存在,但是它對你來講並不痛苦;它對身體來講是痛苦的,而你只是覺知到。身體變成了客體,而你變成主體——你們之間有一個空隙。
在覺知當中,所有的連結都斷掉了,那個空隙立刻呈現在那裡,你可以看到:身體在受苦,但是那個認同已經斷掉了。受苦將覺知帶進來,覺知將那個認同打斷,那就是進入生命的鑰匙。
那個受苦的人是受到祝福的,因為他找到了生命。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只是一個最後的受苦,或是絕對的受苦,或是受苦的頂峰的象徵。當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最後一個片刻,他有一點搖擺不定,那個受苦太過份了,它並不是普通的受苦,不是普通的身體之苦,它是身心的劇痛,它不只是身體上的痛苦,它是很深的心理上的劇烈痛苦。那個劇痛就是:他突然開始覺得:「我是否被神遣棄了?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並沒有做錯什麼事,為什麼我要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什麼要受這個苦?為什麼要有這個十字架刑?為什麼我要承受這種劇痛?」他問神:「為什麼?」他開始質疑。
當所有的基礎都被動搖,甚至連你的信心也被動搖,它一定是一個非常深的劇痛。那個痛苦真的很大,這是對整個事情的羞辱。他跟他們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的那些人,他為他們服務、為他們治療的那些人——他們居然謀殺他,而且根本不為什麼理由。他問神:「為什麼?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然後突然間,他了解到為什麼,因為他變得非常覺知,在那個被訂在十字架上的片刻,他變得完全覺知。
我一直在說,在那個片刻之前,他是耶穌,在那個片刻之後,他變成基督。在那個片刻,全然的蛻變發生了。在它之前,他已經一直在接近,越來越接近,但是最後的跳發生在那個片刻:耶穌消失了,然後基督突然出現,那是一個突然的蛻變。
到底發生了什麼?他說:「為什麼要讓我受這麼大的苦?你是否放棄了我?我是否被遺棄了?」剛好就在這個身心的剌痛之後他說:「不!你的意志必須被執行。」他接受了它。那個「為什麼」是一個拒絕,因為質疑意味著懷疑。但是他立刻了解,他說:「我接受了,我了解了,你的意志必須被執行,而不是我的,因為我的意志將會是錯的。」然後他放鬆下來,然後他放開來,那是最終的臣服。在那個死亡的片刻,他也結束了死亡。在那個接受當中,他變成永恆的生命——那個鑰匙被找到了,那就是為什麼他說:那個受苦的人是受到祝福的,因為他找到了生命。
下一次當你受苦的時候,不要抱怨,不要一直抗拒那個劇痛,倒是要觀照它、感覺它、注意看它,從各個可能的角度來看它,使它成為一種靜心,然後看看會有什麼發生:那個本來移向疾病和產生痛苦的能量被蛻變了,那個品質改變了。同樣的能量變成你的覺知,因為它們在你裡面並不是兩種能量,那個能量是「一」。你可以使它成為性,你也可以蛻變它,使它成為愛,你還可以蛻變它,使它走向更高,使它變成祈禱,然後使它蛻變得又更高而變成覺知,那個能量是一樣的。
當你受苦,你是在發散能量,在你的受苦當中,你的能量被發散掉,那個能量會漏出去。每當你在受苦,要把你自己搖一搖,閉起你的眼睛注意看那個痛苦,不論它是什麼——心理的、身體的、存在性的——不論它是什麼,你就看著它,使它成為一種靜心,看著它,就好像它是一個客體。
當你將你的痛苦看成是一個客體,你就跟它分開了,你就不再跟它認同,那個連結斷掉了,然後那個本來要進入痛苦的能量就沒有辦法動,因為那個橋樑已經不復存在。那個橋樑、那個連結是認同:你覺得你是身體,然後那個能量就進入身體。每當你感覺到任何認同,你的能量就走到那裡。
你或許不知道這個,但是你可以嘗試一個簡單的實驗:如果你愛一個女人,只要坐在她的旁邊,感覺跟她認同,好像你就是那個女人,那個你所愛的人,讓那個女人也覺得她是你,是一個愛人。只要等待,感覺那個認同,突然間你們兩個人都會有一個能量的震憾。你們兩個人都會感覺到有一些能量從對方移到自己身上。愛人會覺得它好像是一個能量的跳躍,就好像是一個電擊達到對方。每當你跟某樣東西認同,就會有一個撟樑,那個能量會透過那個橋樑移動。
當一個母親在餵她的小孩,她並非只是像我們一般所想的,只是在給奶。現在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一個更深的事實,他們說她在餵養能量——牛奶只是物質的部分。他們做了很多實驗:一個小孩被養大,大人給他食物,盡可能完整的食物,任何醫學所能考慮到的食物都給了他,但是那個小孩沒有被愛,沒有被擁抱和愛撫,母親不碰他。牛奶透過機械裝置來給予,注射劑和維他命也都給了他,每一件事都很完美,但是那個小孩會停止成長,他開始萎縮,好像生命開始離開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為任何母親所給的都已經給了。
有一次在德國的戰爭期間,有很多父母都不在的嬰兒被送進醫院裡面,在幾個星期之內,他們都快要死掉,他們之中有一半死掉了,其實那些醫療人員也是盡可能地照顧他們,就科學上而言,他們完全沒有問題,他們已經做了任何需要做的事,但是為什麼這些小孩快要死掉?然後有一個心理分析學家觀察到,他們需要擁抱和愛撫,需要有人擁抱他們,使他們覺得有意義。光食物是不夠的。耶穌說:「人不能只靠麵包生活。」有一些內在的食物,一些看不見的食物是需要的。所以那個心理分析學家定出一個規則,任何進入到那個房間的人,不論是護士、醫生、或僕人,都必須至少用五分鐘的時間來抱那些小孩,和跟他們玩。突然間,他們就恢復活力,他們開始成長。自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很多人做了很多實驗。
當一個母親擁抱一個小孩,那個能量就開始流動,那個能量是看不見的,我們稱之為愛或溫暖。有某些東西從母親跳到小孩身上,不僅從母親到小孩,也從小孩到母親,那就是為什麼一個女人從來沒有像她變成母親的時候那麼美。之前,有某些東西是缺少的,她是不完整的,那個圓圈是斷掉的。每當一個女人變成一個母親,那個圓圈就完整了,好像從某一個未知的源頭有一種優雅降臨到她身上。所以,不僅是她在餵養小孩,小孩也在餵養母親,他們很快樂地互相融入對方。
沒有其他的關係會像這麼親近,即使愛人也沒有那麼親近,因為小孩來自母親,來自她的血液、她的肉、和她的骨頭;小孩是她本質的延伸。在其他的情況下不可能有這樣的發生,因為沒有人能夠那麼親近。一個愛人可以接近你的心,但是小孩生活在心裡面。母親的心在跳動,那就是小孩的心跳,他沒有其他的心,母親的血液在他裡面循環,他是她的一部分,他不是獨立的。有九個月的時間,他都一直保持是母親的一部分,他們是一體的,他們以有機的方式連結在一起。母親的生命就是他的生命,母親的死亡也會是他的死亡。即使在之後,它也會繼續著,會有一個能量的轉移或是一個能量的溝通存在。
每當有痛苦,就要覺知,那麼那個橋樑就斷掉了,那麼能量就不會被轉移到痛苦,漸漸地,那個痛苦就會萎縮,因為痛苦是你的小孩,是你生出它的,你是那個因,然後你餵養它,你灌溉它,然後它就成長,你就更受苦。然後你會抱怨,你變得很悲糝,然後你的整個注意力都變得跟那個痛苦認同。
我聽說,有一次,兩個年老的女人在巿場上相遇,其中一個問另外一個說她覺得如何,因為她|直都覺得自已在生病。有|些女人一直都覺得自己在生病,好像總是不對勁,它並不是生病,它是更深的東西,是一種神經症或精神官能症,因為如果她們沒有生病,她們就會覺得不安,生病已經變成了她們自我的一部分,她問:「你覺得如何?」
那個一直在生病或是一直在談論疾病的女人就開始了,她說:「很糟糕,從來沒有這麼糟糕,關節炎變得更嚴重,頭痛得很厲害,胃部的情況很差,腳也受傷了……」地就這樣一直說個不停。
另外一個說:「那麼就去看醫生。」
第一個女人說:「是的,是的,當我覺得好一點,我就會去看醫生。」
但事情就是這樣在發生:當你覺得好一點,你就會去看醫生。但是沒有人去,當一個人覺得好一點,就不需要去了。要當你在受苦的時候去找醫生,當你在受苦的時候祈禱,當你在受苦的時候靜心。不要說:「當我覺得好一點,我就會靜心。」那是不會有所幫助的,你不會靜心,而且你會錯過一個受到祝福的片刻,一個受苦的片刻。靜心,變警覺、變覺知,不要錯過那個機會,它是一項祝福。
利用你所有的痛苦來作為靜心,不久之後你將會知道,那個痛苦消失了,因為那個能量會開始走向內在,它不是走向外圍,走向痛苦,你並沒有去餵養你的痛苦。它看起來好像不合邏輯,但這是世界上所有的神秘家所得到的結論:你在餵養你的受苦,你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在享受它,你不想要變好,你在它裡面一定有一些投資。
像佛陀、耶穌、或查拉圖斯特這一類的人一直在談論,但是沒有用,你們根本就不聽他們的話。他們說,有一個最終喜樂的可能性,你聽了他們的話之後說:「好,有時間我就會看看,當我覺得好一點,我就會看看。」但是每當你是快樂的,有什麼需要呢?那就是為什麼佛陀一直在堅持:你的整個生命是受苦,不要等待!你所過的人生是沒有快樂的,要醒悟、觀照,你所說的生命其實就是痛苦本身。人們認為他一定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不是,他只是在強調。你已經變得太執著於你的痛苦,所以你不知道它。
那個投資是什麼?打從一開始,從幼兒開始,有一件事幾乎一直都弄得不對,那就是,每當一個小孩生病,他就會得到更多的注意,這造成一個錯誤的連結:母親會更愛他,父親會更照顧他,所有的家人都會以他為中心,他變成最重要的人。否則沒有人會去理小孩,如果他是好好的,沒有問題,那就好像他不存在一樣。當他生病,他就變得很獨裁,他會以他的立場來發號司令。一旦這個詭計被學會——每當你生病,在某方面你變成特別的,然後每一個人都會注意你,因為如果他們沒有注意你,你可能會使他們覺得有罪惡感。沒有人能夠對你說什麼,因為沒有人能夠說你必須對你的生病負責。
如果小孩做錯了什麼事,你會說:「你必須負責。」但是如果他生病,你就不能夠說什麼,因為疾病在任何方面都跟他無關,他能怎麼樣呢?但是你並不知道那個事實:有百分之九十的生病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由你自己創造出來,來吸引注意和愛,同時使自己變得重要起來。小孩很容易就學會這個詭計,因為小孩基本的問題就是:他是無助的。他一直感覺到的基本問題就是:他是沒有力量的,而每一個人都有很大的力量。但是當他生病,他就握有了很大的力量,而每一個人都變成沒有力量的,他會了解到這一點。
一個小孩對知道事情非常敏感,他會知道:「甚至連父親也不算什麼,母親也不算什麼,當我生病的時候,在我面前沒有一個人可以凌駕在我之上。」然後那個疾病就變得很有意義,它是一種投資。每當他覺得他的存在受到忽視,每當他覺得:「我是無助的。」他就會生病,他會創造出那個病。這是一個難題,一個很深的難題,因為你能怎麼樣呢?當一個小孩生病,每一個人都必須注意他。
但是現在心理學家建議,每當一個小孩生病,你可以照顧他,但是不要太注意他。在醫學上,他必須受到照顧,但是在心理上不要。不要在他的頭腦裡創造出任何聯想,使他認為生病可以得到好處,否則在他的一生當中,每當他覺得有什麼事不對勁,他就會生病,然後太太就不能夠說什麼,就沒有人能夠責怪他,因為他已經生病了,每一個人都必須可憐他,同時給予愛。
有百分之九十的痛苦存在都是因為你將一些對你來講很好的事跟痛苦連結在一起,拋掉這個連結。其他沒有人能夠為你做這一件事,完全拋掉那個連結,完全切斷那個連結。痛苦只是在浪費你的能量,不要涉入它,不要認為它可以得到什麼好處。痛苦只有一個方式可以得到好處,那就是帶著覺知,變成有覺知的。
記住如何拋掉那個連結:第一,永遠不要談論你的痛苦。你可以默默地受那個苦,但是不要談論它。你為什麼要談論它?為什麼人們一直在談論他們的痛苦,以此來煩別人?誰有興趣?但只是為了不要冒犯你,如果你開始談論你的疾病和痛苦,別人就必須忍受它,但是他們會開始逃掉,他們會開始想辦法摒棄你。沒有人想要聽,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很多他自己的痛苦,誰會去管你的痛苦?不要談論它,因為談論會產生連結。
不要抱怨,因為這樣的話你是在要求別人的愛、可憐、和慈悲。不要要求,不要販賣你的痛苦,將你的投資收回來。在私底下自己受苦,不要公開,然後它就變成一種苦行,一種最好的修行。但是注意看你們所謂的聖人,如果他們在苦行,他們就將它公開,而我是說要在私底下自己受苦,這樣它才是真正的苦行。他們使它公開,他們會宣佈說他們要進行一個很長的斷食,每一個人都必須知道。
這些是發了瘋的小孩,這些是幼稚的人。他們的投資比你更多,他們在依靠他們的受苦,他們的聲望依靠他們的受苦——他們能夠斷食多久,他們能夠吸引全國人或全世界的吸引多久。他們非常狡猾,他們利用受苦來剝削別人。但是每一個人都這樣在做,只是他們將它做到極端。不要這樣做,不要成為一個烈士,那是沒有用的,不要成為一個愛展示的人。
在私底下自己受苦,很私密地受苦,不要讓任何人知道你在受苦,然後靜心冥想它,不要將它丟出去,將它累積在裡面,然後閉起你的眼睛靜心冥想它,那麼那個連結就會斷掉。
那就是當耶穌說「那個受苦的人是受到祝福的」的意思,這就是受苦的技巧,利用受苦來當作一個方法——他找到了生命。
受苦屬於死亡的領域,覺知屬於生命的領域。打斷那個連結,你將會知道某種在你裡面或是在你周圍的東西將會死掉,它屬於死亡,而某些在你裡面的東西,你的自己,是不會死的,它是不朽的,它屬於生命。那就是為什麼受苦能夠給你生命的鑰匙。
耶穌說:當你活著的時候,要去看那個活的,因為當你死的時候想要看他就看不到了。
這些就是技巧:要去看那個活的……在你裡面有一個是活的,也有一個已經死了。在你裡面有兩個世界會合,物質的世界和心靈的世界,你存在於它們的交界。在你裡面有這兩個領域會合——死亡的領域和生命的領域,你存在於它們之間。如果你太注意那個屬於死亡的,你將會永遠保持害怕、痛苦、恐懼。如果你注意你的中心,它屬於生命,屬於永恆的生命,屬於不朽,那麼恐懼將會消失。
耶穌說:當你活著的時候,要去看那個活的……不要錯過,因為在死亡的片刻將會很難很難去看那個活的。
如果在一生當中你都一直在注意那個死亡的領域——東西的領域,物質和世界的領域——如果你只是注意死亡的領域,那麼當你快要死的時候要你去看生命的領域將會很困難,幾乎不可能。你怎麼可能突然轉身,你怎麼可能突然轉頭?它是不可能的,你將會癱瘓。在你的一生當中,你一直都在向外看,你的頸部將會癱瘓,你無法往回轉,它需要在你活著的時候持續地走向不朽的世界。
當你活著的時候,要去看那個活的……
每當你有一個寧靜的片刻,閉起你的眼睛往內看,這樣你的頸部才會保持有彈性,否則在死亡來到的時候,你將會癱瘓。你會想要看永恆的生命,但是你看不到,因為你無法轉身。
……因為當你死的時候想要看他就看不到了。
祂就在你裡面,但是你已經被固定下來,你已經有所執著。對外在的執著必須被打破,不需要逃到森林裡面去,那是不會有所幫助的,但是在一天二十四小時裡面,你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往內看,不要錯過它們!每當你有時間,只要閉起你的眼晴,即使只要一下子,然後向內看那個活的。它就在那裡,只要一點點練習就能夠看,就能夠融入內在的黑暗。目前它是黑暗的,因為你融入了外在的光,你習慣於外在的光。
當你融入內在的光,你將會發現它是一種散佈開來的光,而不是黑暗:一種非常寧靜、非常具有安撫作用,而且令人覺得舒服的光,而不是強烈的光,它是一種曙光,它就好像當太陽還沒有升起,而夜晚幾乎已經走掉了,那也就是印度人所說的「神的片刻」。
為什麼他們稱之為「神的片刻」?他們之所以這樣稱呼它就是因為這一件內在的事:當你轉向內在,外在的光已經走掉了,內在的黑暗尚未離開,因為一個人必須融入,唯有如此,它才會離開。有一個曙光,一個片刻,在那個時候沒有光,也沒有黑暗,這個時候他們稱之為神聖的片刻。融入它、看、等待、親照,不久之後你的眼睛就會習價,你就能夠看。
沒有強烈的光,就只有散佈開來的光,因為它並不是由太陽所創造出來的。它只是你自然的光,不是由其他任何東西所創造出來的。它是你自己的光,你自己內在的氛圍,它就在那裡。每當你有時間,不要浪費它,邢麼你將會發現那些片刻:當你上床睡覺的時候,向內看,白天已經過去了,死亡的世界已經不復存在,你即將要休息——向內看。或者在早上的時候,當你開始覺知到睡意已經離開,不需要馬上從床上跳下來而進入世界。等一下,閉起你的眼睛,向內看,它是寧靜的。整個晚上的休息是有幫助的,你不會那麼緊張,那個時候比較容易進入內在。
那就是為什麼所有的宗教都堅持你要在進入睡覺的時侯,以及從睡覺的世界回來的時候祈禱,這些片刻非常好。到了晚上,你已經對世界感到厭倦,你已經對世界感到膩,你已經準備好要去找尋其他的東西3在早上的時候,你已經休息了,而那些休息是有幫助的,你可以向內在看,這就是耶穌所說的:
當你活著的時候,要去看那個活的,因為當你死的時候想要看他就看不到了。
祂會在那裡,但是你會看不到祂,因為你一生當中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他們看到一個撒馬利亞人帶著一隻羔羊要去巴勒斯坦南部的猶太城。
他告訴他的門徒說:「為了要宰殺牠,然後吃牠。」
他告訴他們:當牠活著的時候,他不會吃牠,但是當他殺了牠,然後牠變成屍體,他才會吃牠。
他們說:否則他沒有辦法吃牠。
他告訴他們:你們自己要找到一個安息的地方,這樣才不會變成一個屍體而讓人吃。
你的身體將會變成蟲或鳥的食物,你的身體是食物,它並不是其他的東西,它不可能是任何其他的東西,因為你的身體也是來自食物。那就是為什麼如果你不吃東西,你的身體將會開始消失。如果你開始斷食,你的身體每天都會減少兩英磅,那個消失的身體跑到哪裡去了?每天你都必須用食物來充滿它,它是食物的副產品。所以當你死的時候,你的身體會變成怎麼樣?世界將會使用它來當成食物,土裡的蟲將會吃你,或者天上的小鳥將會吃你。它會讓你覺得害怕,你會變得憂慮:「我將會被吃。」因為這樣,全世界的人都創造出一些方式來避免被吃,但那是愚蠢的!
印度人將身體焚燒只是為了要避免被吃。回教徒將屍體放在棺材裡面,然後放進一個墳墓裡面來保護它,基督徒也是採同樣的做法。只有祆教的人可以這樣做,他們將身體留作食物,他們的做法是最自然的,也是最科學的,因為你不應該破壞食物,你一生當中都在吃鳥類、動物、和水果,現在你累積成一個有兩百磅的身體,你卻破壞它、焚燒它。這並不是食物,你並沒有感激這個世界,你應該將它歸還給食物界,它是食物!
為什麼你會認為焚燒是比較好的,為什麼你會認為焚燒比被蟲或鳥類或動物吃來得好,為什麼?因為在那裡也是會有火在燃燒——在小鳥的胃裡,在獅子的胃裡——那個火將會融解掉你的身體。但那是自然的火,而且至少它可以滿足某些飢餓。
只有祆教的人對它保持自然的做法,但是現在甚至連他們也開始動搖,因為每一個人都說:「那是錯的,讓你的父親或你的母親……你到底是哪一種人?你非常殘酷!」但是將一個屍體丟進火裡就不殘酷嗎?或者將它埋在地底下就不殘酷嗎?他們是比較環保的,他們完成了那個循環。印度教教徒、回教徒、和基督徙是比較不環保的,他們打破了那個循環,這樣是不好的。
耶穌說:「如果你不知道內在的那個,那個活的,那個有意識的,那麼你將會被吃,就這樣而已。」你的一生都將會是徒然的,一生都在吃,努力工作為了吃,然後被吃,整個故事就是這樣。「一個由白痴所說的故事,充滿了憤怒和噪音,但是並沒有表達出任何意義。」整個生命都在為吃奮門,然後被吃,這樣有什麼意義?
耶穌說:「在你死之前,在你被吃之前,了解那個在你裡面不是食物的東西,那個在你裡面不是由食物所創造出來的束西。」那麼你將必須多了解一件事。
所有的宗教都在嘗試斷食,為什麼?因為當你斷食,覺知就會變得更強烈,因為它不是食物的一部分。事實上,食物會破壞覺知,當你不吃東西,你就會變得更覺知,因為食物會給你一種昏睡,它是如酒精般的:每當你吃東西,你就必須睡覺。如果你斷食,你將會發現當天晚上很難入睡,你認為它是因為飢餓嗎?不,那是因為沒有食物就有更多的覺知會發生。
如果你進行長時間的斷食,在第三、第四、或第五天之後,那個飢餓會消失,因為身體會堅持三天、四天、或五天,身體沒有很長的記億,它會堅持舊有的習慣幾天,然後如果你不聽,身體就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安排。身體有雙重的安排,它是一種需要的安全措施。每天你都必須吃東西來滿足身體的需要,如果你有五到七天不給它食物,那麼身體就會有一種緊急的應變措施:累積在身體裡面的肉和脂肪——身體會有累積——一個正常健康的人會累積夠三個月用的脂肪,那是一個儲藏庫。當身體認為你已經不給它食物,身體就會開始吃它自己的儲藏庫。當身體開始吃它自己的儲藏庫,意識一點都不會涉入。你不需要去工作賺錢,然後疲勞了,再給身體食物。當你給它食物,為了要吸收和消化那些食物,你的整個能量是需要的。那就是為什麼,在你吃完東西之後,你的頭就會開始覺得想睡覺,因為那個作為意識來工作的能量需要在胃裡面作消化的工作,它會立刻移向那裡。
所以那些吃太多的人沒有辦法靜心得很好,不可能!他們可以睡得很好,但是他們無法覺知,他們無法非常有意識。他們就只是食物,其他沒有,他們將會被吃,他們的一生是一個食物的循環。所有的宗教都意識到,如果你斷食,覺知將會增加,因為當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消化的時候,那個能量就會被釋放出來。沒有什麼束西要被吸收進去,也沒有什麼東西要被丟出來,所有的工作都停止了。身體工廠的工作已經停擺了,工廠已經關閉了,那麼你所有的能量都會變成覺知,那就是為什麼當你在斷食的時候很難入睡。
如果你斷食至少二十天、三十天、或四十天,你將會有一個新的睡覺模式:你的身體將會睡覺,而你將會保持警覺,那就是為什麼克里虛納告訴阿朱納:「當每一個人都在睡覺,瑜伽行者會保持清醒。」那就是佛陀所說的:「即使當我在睡覺,我也沒有在睡覺,只有身體在睡覺。」那就是為什麼,當馬哈維亞在睡覺,他從來沒有進入他的睡覺——甚至連一個片刻都沒有。他從來不換邊,因為他一直都保持警覺。他說:「換邊是不好的,因為有一些昆蟲可能會爬到底下,」——因為他通常睡在地板上,或是睡在樹下——「如果我在黑暗中移動或是換邊,也許會有一些暴力——雖然是在不知不覺當中,但是……如果我能夠避免的話……」所以他整個晚上都完全保持同一個姿勢,他一直保持入睡時的姿勢,甚至連他的手都沒有移動。這唯有當你在睡覺的時候是完全覺知的才能夠做到,否則你會不知道你在什麼時候移動了。
如果你變覺知,那麼你會覺知到你裡面不同的層面。那個看得見的屬於死亡,那個看不見的屬於不朽。
耶穌說:
你們自己要找到一個安息的地方——找一個寧靜、安詳、平靜、和平衡的狀態,找一個你可以覺知到「那個活的」的地方——這樣才不會變成一個屍體而讓人吃。
耶穌說:兩個在床上休息,其中一個會死掉,另外一個會活著。
剛好同樣的話也出現在優婆尼沙經裡,他們說在一棵樹上有兩隻小鳥,其中一隻棲息在較低的樹枝上,另外一隻棲息在較高的樹枝上。在較低的樹枝上那隻小鳥會思想、擔心、欲求、要求、累積、抗爭、和競爭,牠會處於緊張和痛苦的狀態,從這個樹枝跳到那個樹枝,一直都在動來動去,從來不安息。另外一隻小鳥,牠棲息在較高的樹枝上,牠一直都保持安詳,牠非常安靜,就好像牠不存在一樣。牠沒有慾望,也不會作夢。牠沒有什麼需要要滿足,就好像每一件事都滿足了,就好像牠已經達成了,沒有什麼地方要去,牠就只是坐在那裡享受牠自己,牠會看著在較低樹枝上的那隻小鳥。
這就是你裡面的兩個層面。你是那棵樹,較低的部分一直在被打擾,較低的是你的身體,以及身體的需要和身體的憨望,如果完全忘掉你自己而進入它,那麼你就變成跟它合而為一。在較高的樹核上,在這棵樹的頂端有另外一隻小鳥棲息著,牠是一個觀照,牠只是往下看著那隻愚蠢的小鳥在跳來跳去,經常處於痛苦、焦慮、憤怒、和性之中。每一件事都可能發生在牠身上,而上面這隻小鳥就只是保持觀照,牠一直在看著,牠是一個旁觀者,而你是那棵樹。
耶穌使用不同的比喻來說明同樣的事:
兩個在床上休息——你是那個床——兩個在床上休息,其中一個會死掉,另外一個會活著。
你是那個床,有兩個在那裡……其中一個會死掉,另外一個會活著。
現在整個問題是:你應該注意誰,你應該移向誰,你的整個能量應該流向誰?誰必須變成你的目標?
一般而言,那個將會死的是你的目標,那就是為什麼你一直都處於焦慮之中,因為你將一個房子建築在沙灘上。它將會倒場,甚至在它蓋好之前,它就倒了而變成廢墟。你一直都在顫抖,因為你將你的名字簽在流水上面,在你寫完之前,它就消失了。你的焦慮是因為你關心死亡的領域,你沒有往生命看。每一張床都有兩個睡在上面——另外一個只是一個觀照。
更加注意它,越來越轉向它,「改信」(Conversion)就是意味著如此。改信並不是意味著一個印度教教徒變成一個基督陡,或是一個基督徙變成一個印度教教徒,這是愚蠢的,你只是改變標籤。沒有什麼家西被改變,因為內在的人保持一樣,保持舊有的模式。改信意味著將注意力從死亡的領域移到生命的領域。它是一個向後轉:注意看那個觀照,變成跟那個觀照合而為一,失去你自己,進入觀照和覺知,然後你將會知道,那個會死的將會死,它不會造成麻煩,它不會造成問題,你知道你不會死,所以沒有恐懼。
耶穌說:兩個在床上休息,其中一個會死掉,另外一個會活著。
它依你而定,如果你想要停留在麻煩裡,那麼就不要去注意內在的那個:如果你想要一直處於痛苦之中,那麼就停留在外圍,不要向內看,但是如果你想要安詳,想要一個和平的永恆和真理,想要天堂之門為你開,那麼就向內看。它是困難的,它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它非常微妙。在那個看不見的和看得見的會合的地方,在那個物質和心靈會合的地方,它是非常微妙的。你可以看到物質,你無法看到心靈,它是看不到的。你可以看到那個看得見的在那裡結束,但是你無法看到那個看不見的,它是看不到的。
那麼要怎麼辦?只要停留在「那個看得見的」的邊界,不要看那個看得見的,要朝相反的方向看。漸漸地,那個看不見的就能夠被感覺到,它是一種感覺,它不是一種了解,你看不到它,你只能感覺到它,它就好像一陣微風:它吹過來,你感覺到它,但是你看不到它;它就好像是天空:它就在那裡,但是你沒有辦法說是在哪裡,你沒有辦法明確地指出它,你沒有辦法碰觸到它。它一直都在那裡,你就在它裡面,但是你碰觸不到它。
停留在「那個看得見的」的邊界,然後往相反的方向看,所有的靜心就是關於這個。每當你可以找到一個和平的片刻,就閉起你的眼睛,將身體以及身體方面的事和死亡的世界擺在一旁:市場、辦公室、太太、和小孩,全部將他們擺在一旁。第一次你將不會在內在感覺到任何東西。
休姆(Hume)曾經說過:「有很多人在談論進入內在以及在那裡看,每當我看,我並沒有找到任何東西,就只是思想、慾望、夢,在各處飄浮——就只是一個混亂。」你也會感覺到同樣的情況。如果你下結論說不值得一再一再地去看這個混亂,那麼你將會錯過。
在剛開始的時候你將會看到這個,因為你的眼晴只能夠看到這個,它們需要調整。你就停留在那裡,看著那些飄浮的夢,它們就像雲一樣在天空中飄浮,但是在兩朵雲之間你有時候會看到那個藍色:在兩個夢或兩個思想之間,你有時候會瞥見到在它們背後的天空,只要保持不匆忙。那就是為什麼他們說,如果你匆忙,你將會錯過。
有一個襌宗的諺語說:「趕快慢一點。」那是對的!趕快,那是對的,因為你將會死,就那個意義而言,要趕快一點。但是在內在,如果你太匆忙,你將會錯過,因為你將會太快下結論,在你的眼晴能夠調整好之前,不要太快下結論。
趕快慢一點,只要等待!去到那裡,坐著、等著,漸漸地,一個看不見的新世界就會變得清楚,就會來到你身上,你會融入它,然後你就能夠聽到那個和諧、那個優美的旋律:那個寧靜會產生出它自己的音樂。它一直都在那裡,但是因為它太寧靜了,所以需要一個受過非常良好的訓練的耳朵。它並不像噪音,它像寧靜。內在的聲音就像寧靜,內在的形式就像是沒有形式的,在內在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一切你所知道的不是在空間裡,就是在時間裡。東西在空間裡,事件在時間裡,現在物理學家說這兩樣事物並不是「二」,甚至連時間也只是空間的第四個層面。
你只知道時間和空間——屬於東西和事件的世界。你不知道觀照本身的世界,它是超越這兩者的,它並不侷限於任何空間,也不侷限於任何時間。有一種延續是不需要時間的,有一種空間是不需要任何長、寬、高的,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你必須調整你自己來融入它,不要沒有耐心——沒有耐心是最大的障礙。我感覺到,當人們開始往內在下功夬,沒有耐心是最大的障礙。需要無限的耐心,它可能在下一個片刻就發生,但是無限的耐心是需要的。
如果你沒有耐心,它可能好幾世都不會發生,因為當你沒有耐心,你就沒有辦法達到耶穌所說的安詳和鎮靜。即使你在期待,那也會是一種打擾。如果你在想著可能會有什麼事發生,可能會有什麼特別的事發生,那麼就沒有什麼事會發生。如果你在等待,期待著某種開悟的發生,你將會錯過它。不要期待,所有的期待都屬於死亡的世界,都屬於時間和空間的層面。
沒有一個目標是屬於內在的。除了等待和無限的耐心之外沒有方法可以達到它。耶穌說:「觀照,而且要有耐心。」突然間,有一天,你就會被點亮。有一天,當正確的轉折發生,當你已經準備好,突然間你就被點亮了,所有的黑暗都會消失,你會充滿著生命,永恆的生命,它是永遠不會死的。
今天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