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唇边的长笛

第三章 首先要和解

 

  耶稣对他的门徒们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供品的时候,若想起有弟兄对你不满,就把供品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讲和,然后来献供品。你们听说过古人的一句话:不可奸淫。但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已经在心里奸淫了她。假如你的右眼使你犯罪,把它剜出来扔掉!宁可失去身体的一部分,而不要让整个身体掉进地狱。你们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过我对你们说:不要向恶人报复。有人打你的右脸,你把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你们又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应当爱你的邻居,恨你的仇敌。但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诅咒你啊的人祝福,宽待恨你们的人,并且为险恶地利用你们、迫害你们的人祷告;这样你们才可以做天父的儿女。因为他让太阳照耀好人,也照耀坏人,降水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假如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上帝又何必奖赏你们呢?就连税吏不也是这样做的吗?所以你们要做完人,像你们的天父一样完美。

——马太福音第五章

  摩西给世上带来了法律,耶稣带来了爱。必先有摩西而后才可能有耶稣。法律是强制的爱;爱是自然的的法律。法律来自外部;爱发自内心。法律在外表。爱在内里。只有当一定的秩序。一定的戒律、一定的法律存在时,爱才能产生。爱不能存在于丛林里。摩西使人开化。耶稣使人精神化。所以耶稣才一次又一次地说; 「我不是来破坏的。而是来完成的。」摩西创制戒律,耶稣洞悉那些戒律。一个人可以从形式上和表面上遵循戒律。一个人可以成为正人君子、清教徒、道学家。而内心深处却没有改变;一切照旧。原来的黑暗还在,原来的无意识还在。没有起真正——的变化;你只不过装潢了外表。你现在戴上了漂亮的面具。戴上漂亮的面具并没有错——如果你相貌丑陋,最好不要让别人看到。为什么要对别人那么残酷呢?要是你相貌丑陋,就戴上面具——至少可以不让别人看见你。但面具却改变不了你的丑陋相貌。一刻也不要忘记面具并不是你的面孔。你还得改造你的面孔。

  摩西给社会定下了非常粗糙的戒律。他不可能做得更好。当时人类的意识还非常非常原始。一点点的文明也是人所难以想象的。但是摩西铺了路,让耶稣来完成。摩西创始的东西耶稣来做完。摩西打地基,耶稣建起整座殿堂。那些基石一定是粗糙和丑陋的。只有在那些粗糙和丑陋的基石上才能建起漂亮的大理石殿堂。永远记住一点:耶稣并不反摩西。但犹太人误解了他,因为摩西谈法律,而耶稣却谈爱。

  在犹太人、特别是牧师和政治家看来,法律将会遭到耶稣的破坏;因此他们愤怒了。他们也是对的。在某种意义上,法律是要被破坏,因为更高的法律会到来。低一级的法律必须走。低一级的必须停止,以便高一级的到来。

  法律依赖于恐惧,、法律依赖于贪婪,法律惩罚你。法律的核心是正义,但光有正义是不够的,因为正义是生硬的、粗暴的。只有慈悲才能让你的生命开花,帮你达到你的最高峰——而不是正义。有法律比没有法律好,但与爱相比,法律本身就是没有法律。它是相对的,因为法律依赖于它所要打击的那一邪恶。

  有人杀了人,法律就杀了他。你对他干的事正是他对别人干的那件事。它并没有高一级,尽管它是正义的。但它不是宗教的,它的里面没有精神;它是精确的。他杀了人……法律杀了他。但是如果杀人是错的那么法律又怎么能是对的呢?如果杀人的本质是错的,那么法律就贫乏无力。它依赖于同样的邪恶,记住这一点。

  当耶稣开始谈论爱的时候,守法的人们感到非常害怕。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法律被废除了,那么隐藏在他们体内的野兽就会跳出来,会把整个社会撕碎.他们知道他们的面孔只是表面的漂亮——隐藏在深处的是极端的丑陋。当耶稣说 「扔掉所有的面具」时,他们感到害怕,他们怒不可遏。「这个人很危险,这个人必须受到惩罚,必须被毁灭,否则他就会毁灭整个社会。」

  但是他们误会了。耶稣并没有说单单把面具扔掉。他说的是「我给你们带来了一种炼金术,可以让你们的真面目漂亮起来。为什么要戴着面具呢?为什么要负重呢?为什么要用这个假的塑料玩艺儿呢?我可以给你们一个高一级的法律,它不需要恐惧,不需要贪婪,不需要外部对它的强制。但它是出于理解而从你的生命中产生,不是出于恐惧 」。记住,这就是区别:法律产生于恐惧,爱产生于理解。

  摩西是个必需的条件,但摩西又必须离去。摩西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他铺完了路。耶稣一旦出现,摩西的工作就完成了。但是犹太人愤怒了。要人们把紧抱过去的双手松开是非常困难的。摩西已成为犹太思想的核心。他们认为耶稣是反对摩西的,千百年来一直这样误解。印度教徒认为佛陀是反《吠陀经》的——这是同样的问题,完全一样。佛陀不反(吠陀经》——在某种意义上是反的,但只不过在某种意义上。他从深处带来了某种东西,你一旦能达到那种深度,就不再需要《吠陀经》了。所以他看上去是反对《吠陀经》的:他使《吠陀经》失去意义。这就是耶稣的整个目的:完成摩西,而又使摩西失去意义。新的天命已经下达了。

  耶稣充满了爱,无限的爱。他爱他的大地,他爱大地的气息。他爱树木,他爱人民。他爱生物,因为这是爱造物主的唯一方式。如果你不赞赏画,那你怎么能赞赏画家呢?如果你不赞赏诗,你又怎么能赞赏诗人呢?

  耶稣的态度是很积极的,总是说「是」。他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并多次提到这个事实:上帝是一种抽象,你不能够面对面看到上帝。「上帝」就像「人类」一样抽象。无论你遇见谁,你所遇见的是人,从来不会遇见人类。你遇到这个人,那个人,但从未遇到过人类。你总是碰到具体的人。你永远不会碰到抽象的上帝,因为他没有面扎。他是无面的,你认不出他来。那么在哪儿能找到他呢?

  看着你所遇到的每一只眼睛,注视你所遇到的每一个生命。这就是具体的上帝:物质化的上帝。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化身——岩石、树木、人和一切。爱这些人,爱这些树和星星,通过那种爱,你将开始感觉到存在的巨大。但是你必须穿过某一个存在的小门。

  耶稣受到很深的误解。他受到犹太人的误解,他是他们的智力巅峰,而许多年来,他们就是在期盼着这个巅峰。他来到了,却被拒绝了。然后他又受到基督徒的更深的误解。一个说 「是」的大师被改换成一个说「不 」的人。基督徒把耶稣描绘成非常悲哀的样子,拉长了脸,极其痛苦,好像受着折磨。这是假的,耶稣不是这样!耶稣不会是这样!否则谁还会笑呢,谁还会爱呢,谁还会庆祝呢?耶稣是存在的庆祝,最盛大的庆祝。只有记住这一点,你才能理解下面这段极其美妙的轶事:

  耶稣在十字架上,圣帕特里克在下面为他的灵魂祈祷,因为他的导师很快就要死了。

  耶稣如下对圣帕特里克喊道:「帕特里克,上来吧,我有件事得告诉你。」

  帕特里克没有抬头,回答道:「主啊,我不能上去,我正在为你的灵魂祈祷呢。」

  耶稣又喊道——声音稍大,带着一丝焦急: 「帕特里克,看在基督的份上,不要再胡言乱语了,上来吧,我要告诉你的事非常重要」

  「主啊,我不能上去,我不是告诉你我在为你的灵魂祈祷吗,耶稣作证!」

  耶稣几乎大叫起来:「帕特里克,我最后一次说,上来!这是最紧急的事情,你千万不能错过!」

  帕特里克勉强答应了,压着嗓子说:「该死的!这个人是个傻瓜!我在忙着替他的灵魂祈祷,他却叫我上去!」他转身去找来了梯子。他把梯子靠在十字架上,故意慢腾腾地一级一级爬到顶上。 「哎,导师,我来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一路把我叫上来?」

  「你瞧,帕特里克,」耶稣说,「在远处那些树的后面,你可以看见我们的家。」

  耶稣快要死在十字架上了……他说:「往那些树后面看,你看得见我们的家吗?」他深爱着这块大地。这是爱上帝的唯一方式;没有其它的方式。

  如果你否认存在,你就是从本质上否认上帝。如果你对生命说不字,你就已经对上帝说了不字,因为它是上帝的生命。永远记住,上帝自己没有双唇;他通过别人的双唇吻你。他自己没有双手;他通过别人的双手拥抱你。他自己没有双眼,因为所有的眼睛都是他的;他通过别人的眼睛看着你。他通过某人的眼睛看见你,他被你的双眼看到,而他也通过你的眼睛来看。

  贵格会教徒说得对:除了你上帝什么也没有,只有你——这就是上帝的所有。这种洞察力必须透彻地去领悟,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耶稣的言论,否则你就无法领会——就像许多年来基督徒那样领会不到。生命即上帝——这就是基石。然后事情就变得非常非常简单,你就具备了正确的观点。说 「是」字,你忽然感觉到你的里面涌起了一种祷告。

贵格会:公谊会的别称,基督教新教的一派。——译注

  你们试过没有?你静坐着,什么事也别干,开始一种内心的舞蹈,你说「是……是……」,走进去。让它发自你的内心。让它弥漫你的整个存在。让它在你的心跳里颤动,让它在你的血液里搏动。让这个 「是」字向你通电,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第一次尝到了祷告的滋味。

  英语里的「yes」(是)这个词可以成为伟大的祷文。它就是祷文。说出它时的声音就是一种肯定,它的声音在心里制造了一种肯定。说「不」——有时要试二试相反的东西——静静地坐着,说 「不……不……」,走进去。让你的整个存在说「不」字,你就会看出其中的差别。说不的时候你会生气。不断地说不字,你会感到愤怒。你不断地说不字,你会觉得被割离了存在,被分开了,隔离了,疏远了——桥消失了。现代思想特别是一种说 「不」的思想。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现代思想说:我说不,所以我存在。这是一种说「不」的思想,它不断地说「不」。「不」字创造自我。不说「不」字你就不能创造自我。你只有越来越多地说 「不」字才能创造自我。

  自我把你分离,自我使你变得非宗教化,因为自我把你拉出整体,你开始相信你自己就是一个整体。你忘记了你生存于一个庞大的复合体中,你是浩瀚宇宙的一部分,你不是孤岛——「没有人是孤岛……」。我们都是一块无际的大陆的一部分。说 「是」字就把你同大陆连成了一片。说「是」字就把你同上帝连成了一体。「是」字说得越多,你就越宗教化。让「是」字做你的教堂,做你的庙宇。耶稣是个说「是」的人。

  即使在十字架上,快死了,他还说:「往那些树后面看,你看得见我们的家吗?」这时已经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是他对生存的爱、对生命的爱还在那儿,在那儿闪耀。他在最后的时刻向上帝祷告: 「天父啊,宽恕这些人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

  他们清清楚楚地知道他们在干些什么。他们知道他们在杀人。但问题不在这儿。耶稣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他实际上是说:「天父,他们昏昏沉沉,完全禁闭在自我里,所以瞎了眼。他们丝毫没有意识。我看得出他们心中漆黑一团。宽恕他们吧,不能怪他们。 」这是爱的声音。他没有谴责他们。一般说来他本可以祷告:「毁了这些人,他们正在毁灭你的唯一儿子。立刻杀了他们!五雷击顶!烧死他们,此时此地!让他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对待你的儿子的! 」那样做也许是正义的,但对于耶稣来说那样做却是不正确的。

  耶稣不是存在于正义的层次上,他存在于慈悲的层次上。慈悲会宽恕,正义会惩罚。你要惩罚,你就会在对方的心头生起怒火。他会等待时机,采取猛烈的报复。只有爱才带来和解,因为爱不会产生连锁。愤怒、恐惧、暴力、侵犯、惩罚——全都会产生丑恶的连锁。一件事接一件事地走向更深的黑暗、更深的悲哀。、耶稣的全部启示就是个 「是」字。他对自己的死亡说是,接受它,欢迎它,因为那是他的上帝的意愿——「那么就随它去吧。」他向它的里面松弛进去。你甚至在生活中都不能放松,而他能向死亡里放松身心。那是最后的考验,他胜利地通过了。

  死亡是唯一的标准,唯一的试金石,这时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拥有怎样的气概。谈爱容易爱时难——因为爱是一副十字架。谈论慈悲非常容易,但要委身于慈悲你就得失去一切。

  那天我在读下面这桩轶事。

  赛伊叔叔和罗兹阿姨从年轻时就开始祷告,但他们现在每天夜里还在祷告,他们的祷文总是「主啊,你准备好了接受我们的话,就把我们带走吧。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一帮顽皮的孩子听到他们的祷告,决定开个小小的玩笑。他们爬上屋顶,从烟囱口朝下面用低沉的音调喊道:「赛伊,赛伊……」

  罗兹阿姨问:「你要什么?」

上面的声音答:「我要赛伊。」

  「你是谁?」「我从主那儿来,我是来领赛伊的。」「唔,他不在这儿,他出去了。」「那么,如果赛伊不在的话,罗兹阿姨,我只好带你走了。」

  「从床下面滚出来,赛伊,」罗兹阿姨厉声叫道,「你知道他知道你在那儿!」

  死亡来临时,一个人就忘记了一切。他们祷告了好多年:「主啊,只要你准备好了,我们就准备好了。」这时候主准备好了,罗兹阿姨却不准备走。我听说过一则古老的苏非派寓言。一个老人从森林里走来—一他是个伐木工。他背着一大捆木头,他很老了——70岁,或80岁,对生活感到厌倦了。有许多次他对天发问: 「死神在哪儿?你为什么不来找我?我在这儿没什么可牵挂的了,我不过是在拖延时日!你想让我自杀吗?那是罪过。你干吗不轻轻松松地来呢?」他一遍又一遍地祷告:「死神,来带我走吧,我完成了。 」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活下去的理由了。他老了,没人照看他,也没有积下什么钱。每天他得到林子里去,砍木头,卖木头,以此换口饭吃。

苏非派: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派别——译注

  那一天死神刚巧路过。他突然问道——他扔下那捆木头——对天大叫: 「死神!你在哪儿?你走向每一个人,我看到那么多人死了。你为什么对我生那么大的气?你为什么不到我这儿来?来呀,我等着你!」

  一个偶然的机会,死神正好路过,所以死亡降临了。它来到他跟前,说:「好吧,你要怎么样?」

  他开始颤抖了。他说。「没什么大事,只是我老了,没有力气把这捆东西搁到头下,又没有人帮我个忙。请帮我把它搁到我头上。谢谢你!」

  许多年来他都在祈求死亡。实际上他并没有祈求死亡;他不清楚他在干什么。

  耶稣完全清楚,然而他也一度犹豫过。所以对其他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他在十字架上犹豫过一阵,他对上帝说:「你为什么抛弃我?为什么?我干了什么错事?你为什么离得远远的?为什么这样对待我? 」他一时迟疑过——甚至在那个阶段。所以更不用说普通人了。但是他看到了其中的意义——他是个有悟性的人,有深刻的洞察力——他放松身心,说道:「愿你的天国降临,你的旨意将被遵行。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他彻底抹去了他自己。就在那一刻,耶稣死去了,基督诞生了。我认为复活就发生在那一刻,而不是发生在受难以后。在那一刻发生了突变;耶稣消失了。他说「你的旨意将被遵行 」的那一瞬间——耶稣死去了,任何意义上的自我都死去了……在那一瞬间耶稣终止了;他变成了基督。这是真正的复活。另一种说法也许只是寓言——有意义而没有历史性;是一则神话——孕育着重大的意义,但不是事实。而这才是真实。刚才他还在犹豫、害怕、颤抖,不一会儿他便定下心来,放松了。他屈服了。从那时起他不再和上帝分离。

  当你的意愿与上帝分开时,你便与上帝分开了。当你的意愿屈服于上帝的意愿时,你就不是分开的;他的意愿就是唯一的意愿。

  请听下面的经文: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供品的时候,

  若想起有弟兄对你不满,

  就把供品留在坛前,

  先去同弟兄讲和,

  然后来献供品。

  耶稣说:如果你带着鲜花和祭品到神庙来祈祷,向上帝屈服,而你想起有人生你的气——你干过什么事,你使某人生气了——那么首要的事是先回去同你的弟兄讲和。记住,四海之内皆弟兄,因为只有一个父亲。树是你的弟兄,圣方济各常这样’同树交谈 「姐妹们,兄弟们、鱼、海鸥、岩石、山脉一全都是你的弟兄,因为他们同出一源。

圣方济各(1182~1226):天主教方济各会及方济各女修会创始人,意大利主保圣人。——译注

  耶稣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同世界和解,你就不能来向上帝祷告。如果你都不能同弟兄和好,你又怎么能来到圣父面前呢?弟兄是具体的,圣父是抽象的。弟兄的确存在,而圣父是隐藏着的。弟兄是显露的,圣父是隐含的。你怎么能同不显露的和解呢?你甚至还没有能力同显露的进行和解。这句话很有意味。它不光指你的弟兄,不光指人;它指的是整个存在——你所冒犯的任何东西。如果你对某人残酷……

  一个叫临济的禅宗大师正在打坐,这时来了一个人。他猛烈地推开门——他一定在生气——又砰地关上门。他的心情不好。然后他踢掉鞋子走进来。临济说: 「等一下,不要进来。先去请求门和鞋子的宽恕。」

临济:此处原文有误。「临济」的原文是Rinzai,Rinzai源自汉语「临济」,即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因河北正定的临济院而得名。若将Rinzai直译为。临济 宗」显然讲不通,只好将错就错,姑且译为「临济」。——译注

(奥修所读的禅宗英文书是中文翻成日文日文翻成英文所以译音上有所出路-----prahas)

  那人说: 「你说些什么呀?我听说这些禅宗的人是疯子,看来这话不假。我原以为那是个谣言。你说的话太荒唐了!我干吗要请求门和鞋的宽恕?这真叫人难堪……那双鞋子是我自己的!」

  临济又说道: 「你出去!永远不要回来!你既然能对鞋子发火,为什么不能请它们宽恕你呢?你发火的时候一点也没有想到——对鞋子发火是多么的愚蠢。如果你能同愤怒相联系。为什么不能同爱相联系呢?关系就是关系。愤怒是一种关系。当你满怀怒火地关上门时,你便与门发生了关系;你的行为是错误的,不道德的。那扇门并没有对你干什么事。你先去,否则你就不要进来。」

  在临济的沉默下还有坐在那里的其它人,那种气氛……像一道闪电,那人醒悟了。他明白了其中的逻辑,它是那么清楚。「如果你能够发火,那为什么不能爱呢?你去。」于是他去了。也许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他抚摸着那扇门,泪水夺眶而出。他抑制不住涌出的眼泪。当他向自己的鞋子鞠躬时。他的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转身走到临济面前,临济立刻伸开双臂拥抱了他。

  这就是和解。你不和解又怎么能祷告呢?你不与存在和解又怎么能来到导师面前呢?

  耶稣说;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供品的时候,

  若想起有弟兄对你不满,

  就把供品留在坛前……。

  这时候祭坛是次要的,祷告是次要的,因为此时此刻你没有心情做祷告。

  你必须赢得祷告。通过与存在进行调和,你赢得了祷告。祷告并不是你走进神庙就可以做的。它不是一种活动,它是一种觉醒——对未知巅峰的意识。只有当你与存在调和了,放松了,它才能成为可能。

  许多年来基督徒所做的与此截然不同。他们没有和解。他们甚至没有同他们自己的肉体和解——更不用说其它的了。他们甚至没有同他们自己的存在和解。他们充满了谴责的情绪。带着那种情绪他们怎么能祷告呢?他们的祷告只是不好不坏,不冷不热;这样的祷告不会改造他们。

  祷告是神奇的公式,它是曼特罗,是咒语。但是它必须在恰当的时刻被激发出来。你不能随时随地做祷告。你必须进人正确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宗教都选择某一个时刻——清晨,当太阳即将升起时,这时候较有可能与存在相协调。你睡了一整夜,你至少有8个小时不在这个世上。你至少有8个小时没有经营事务,没有相互残杀。你至少有8个小时处于松弛状态,熟睡着。早晨起床时,你双目清澈,你的存在里阴云也较少。这时具备一种天真——不光是你身上,而且是周围的一切。树木是天真的,它们也休息过了。树叶上的露珠是天真的,天空是天真的,鸟儿是天真的,太阳正在升起……又是新的一天。充满天真的万物又回复到了本源,清新而焕发。这就是为什么宗教选择了brahma muhurta——太阳升起前的清晨。因为随着太阳的升起,你的心中便开始涌起千头万绪,因为太阳是巨大的能量。当它开始撒向你时,它激发起了你的各种动力和欲望,挑起了你的所有怨气。你再一次进入到世界里。

  所以早晨被选中作为起始点,此时你最容易与存在相协调。

  只有当你进入状态后才能做祷告。耶稣说出了一件极其符合心理的事情。如果你在祭坛前想起你惹怒了某人,而那人的伤口还没有愈合—一有个人还在生气,那么你就该去帮助这个人治愈伤口,使事情得到调和。

  亨利·梭罗临终前他的姨妈来看望他,她说:「亨利,你同上帝讲和了吗?」

  亨利睁开眼,说:「我好像从来也没有和他吵过嘴呀。我从没和他争吵过。」

  但是很少有人能这样说。亨利·梭罗很圣洁,很神圣。

亨利·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超验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译注

  你每天都在争吵。记住,不管你与谁吵架,你都是在与上帝吵架,因为存在的不会是别的什么东西。你的生活就是不断的争吵。而那些争吵不断地积累起来;它们不断地毒化你的系统、你的存在。于是有一天你想要祷告,而祷告在你的嘴里便显得十分虚假。它不会来,它不适合你。你无法突然做祷告,你必须作准备。

  耶稣说的第一步准备是:同你的弟兄讲和。「同你的弟兄」指的是同所有的人、动物和鸟。世间万物都是你的弟兄,因为我们同出一源,是同一个父母所生。这种多样性出自于统一性。

  所以要记住,只有通过人才能爱上帝。你永远不会见到上帝,你见到的总是人。你一旦开始通过人来爱上帝,你就可以深一步——通过动物爱上帝。然后再深一步——通过树爱上帝。你还可以再深一步——通过山脉和岩石爱上帝。只有当你学会通过上帝的各种形态来爱上帝时,你的爱才会转变成祷告。

  在我看来,下面3个词很重要:性、爱和祷告。性是你的肉体与其它肉体的调和。我重复一遍:性是你的肉体和其它肉体之间的调和。因此它才如此令人满足,它才给你带来那么大的快感,让你那么兴奋,那么放松,那么平静。但它是最低一级的调和。如果你不知道还有高一级的。那么它是可以的。你住在自己家里,但却不知道你家还有其它许多房间。你只是住在一个黑暗的小房间里,你以为就是这么一间——而你家里还有许多漂亮的房间。你将继续做乞丐,因为你只待在肉体里。肉体只是你的门廊——宫殿的门廊。

  但是性带来了快乐,因为它是两个肉体之间的调和。两个肉体振颤着同一个音调,回荡着歌声,肉体之歌。两个肉体的两种能量之间激发出一种诗;它们手拉着手舞蹈,它们相互拥抱,它们浸没在对方里。快感持续了不一会儿就消失了,因为肉体不能融化在对方里——它们太坚实。

  第二种是爱。爱是两个思想、两个心理能量之间的调和。爱更高、更深、更伟大。如果你能够爱一个人,渐渐地你会发现性在你们之间消失了。西方人非常害怕这种现象。

  每天都有几对夫妇来找我,他们说:「我们怎么啦?我们之间的爱越来越深,但为什么性却在消失?」这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说性和爱是同义词。它们不是同义词。他们还受过一种教育:你越是爱一个人,你和这个人之间的性活动就越多。事实正好相反。你深爱一个人,性就开始消失。因为你达到了高一级的调和。谁会去考虑低一级的呢?这样更令人满足,它带来了更大、更长久的快乐。

  爱的能量的第三种状态是祷告。它是一个人的灵魂与万物之魂的调和。它是最高一级的调和,再也没有什么能超过它的。所以当它发生时,所谓的爱也开始消失——就像爱发生时性开始消失一样。我不是在谴责性——它没有什么错——它在自己的阶段里是非常美好的、健康的;但当高一级的能量到来时,低一级的便开始消退。不需要它了,它的工作完成了。

  这就像婴儿在母亲的子宫里长成了—一9个月——此时他已准备好离开子宫。那9个月……非常美。他将终生感激他的母亲;他无法偿还这笔债。但此时他准备离开了。子宫再也容不下他了;婴儿开始变得比子宫大了。

  事情就是像那样发生的。如果你真的深入了性,那时性就再也装不下你的爱了。于是你就开始外溢。你开始朝高处走,很快你就出高了性。有一天这件事又发生了。当爱太多时,你开始外溢。流入了祷告;然后爱就消失了。

  关于耶稣有一则非常非常美的寓言。要默想一番。

  那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基督3次问彼得;「你爱我吗?」彼得一次比一次肯定地回答。

①彼得:耶稣的12个门徒之一。——译注

  这种表面上毫无意义的重复具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是3次?一次就够了。你问某人:「你爱我吗?」他说「爱」或「不爱」事情就过去了。为什么要重复3次?

  首先,3次象征着那3个层次;性、爱、祷告。实际上原文的那3个问题并不一样,但英语是一种贫乏的语言——与任何古代语言相比它都是贫乏的,因为英语较为科学,较为精确。而古代的语言不科学,不精确;那是它们的美——它们富有诗意。因此一个词具有许多意义。也有许多词具有同一个意义。这样更加流畅,可能性更多。我们不能说原文里的3个问题是一致的;它们并不相同。

  表示「爱」的有两个不同的词。基督原来的问题使用了动词agapao意思是爱的状态。不是指关系。耶稣说;「你爱上我了吗?」他其实是说:「你与我祷告吗?」他问的是最高一级。必须理解其中的区别。

  关系是低一级的状态。爱的最高状态根本就不是一种关系。

  它只是你的存在的一种状态。正如树是绿的一样,爱人是爱着的。它们并不专为某些人而绿,并不是等你来了它们才绿。不管有没有人来。不管来人欣赏不欣赏。花总是散发出芳香。花并不因为看到一位诗人走过就散发出芳香——「这个人会欣赏我的。这个人能够理解我是谁。 」与它看到一个愚蠢的人走过——一个毫无感觉、迟钝的人,一个政客,或诸如此类的人。它并不因此而把门关上。它不关闭自己——「这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把珍珠丢在猪面前? 」不,花继续散发出芳香。它是一种状态。不是一种关系。

  耶稣第一次问「你爱我吗,彼得」,他用的是agapao一词;它的意思是「你是不是处于一种爱我的状态?」——爱我的状态。耶稣的意思是「你对我的爱有没有变成你对万物的爱?我有没有成为万物的大门,神性的大门?你是不是不仅作为一个人、而且作为上帝的一个代表来爱我的?你有没有从我身上看到我的天父?你能不能从我身上看到上帝本人? 」这就是agapao的含义:它隐含着祷告、同情。

  「compassion」(同情)是个美妙的词,它与passion(感情)一词同源。感情什么时候变成同情呢?感情是一种关系,它是一种发生联系的欲望。它是一种需要;它制造了依赖、束缚,各种不幸接踵而来。同情是同一种能量。但它不再是一种发生联系的热望。并不是说它就不产生联系。但是欲望没有了。同情是一种状态。此时你可以既孤单又很幸福,极其幸福。与别人在一起时你感到幸福,独自一人时你同样感到幸福——那时你就达到了同情的状态。但是如果你孤身一人时不能感到幸福,而只有同某人在一起时才能感到幸福,那就叫做感情,你就有所依赖。然后你自然就会对那个没有他你就不幸福的人生气。你会生气的——所以爱人全都要生对方的气。不停地生气——因为没有人喜欢受束缚。

  自由是人类灵魂的最终价值,因此任何减损你的自由、将你封闭的东西,你都憎恨。这就是爱人总是恨对方的原因——心理学家已经看到情爱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情爱关系。现在他们称之为。爱恨关系 」,因为恨总是存在。所以为什么只称之为爱呢?

  朋友和敌人之间的关系也差不多。你与朋友的关系是爱恨,你与敌人的关系是恨——爱。这是唯一的区别——侧重点不同。爱为首要,恨隐藏其后一这就是友谊。恨上升到首位,爱隐退其后——这就是敌对。

  要注意它,观察它。同情意味着你已经超脱了对依赖别人的需求。现在你可以分享了。因为你不再需要。只有当你不需要时,你才能分享。只有当你不需要时,你才能给予。乞丐不能成为施舍者。如果你在企盼着有人给予你爱,你又怎么能给予呢?你最多只能假装。对方也是同样的情形。对方也在假装他或她爱着你,好让你爱他们。双方都在欺骗对方,这就是蜜月好景不长的原因。你能欺骗多久呢?你越有智慧,蜜月就越短,如果你的的确确有智慧,第一夜就是够了,你们就结束了。你彻底看清楚了一你是个乞丐,她也是个乞丐,两个乞丐都在要求对方满足自己。而他们一无所有。他们只不过在伪装,在承诺。那种承诺只是为了获取。但首先没有一个人拥有,因此也没有人能得到。人们迟早会看透那些伪装。于是妻子生气了,因为她被欺骗了,丈夫也生气了,因为他也受骗了。实际上谁也没有真正欺骗过。

  乞丐不能成为施舍者。只有当你拥有时你才能与人分享。同情可以被分享,因为你身上充溢着它一像一朵饱含雨水的云,随时要倾泻。

所以耶稣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爱我吗?他用了agaPao这个词。agapao是同情,agapao是清醒的爱,理解的爱,不是胡涂的爱;它是意识到的爱,不是那种无意识地喜欢的爱——你喜欢这个女人的形体,或这个男人的鼻子,或者你喜欢那头发的颜色或那双眼睛。这些东西都很可笑;爱怎么能通过这些东西而发生呢?爱不是喜欢,是理解。它不是感情用事。当它具有了极大的智慧,包含了同情,在那种同情的张力下,agapao发生了。

  彼得回答时用了philo(爱,爱好)一词。彼得说:「是的,我的主,我爱你!」但他用的是另一个词。他没有用aganao,他用了philo——这个词可见于「philosophy」或「philanthropist 」。Phil。含有个人的感情,它是一种关系,不是状态。它不是有意识,而是无意识。你在agapao中升华,你坠入philo。所以我们说「坠入爱河」,你摔进去,你沉下去,你通过它陷入暗坑。philo是无意识的,它不是出自于警觉、知觉、理解、观察;它不是出自于完整的灵魂,它不是出自于个性化。它出自于某种隐藏的冲动、本能、迷恋——它是肉欲。

Philosophy:哲学,原义为爱好智慧。——译注

Philanthropist:慈善家,原义为爱人类的人。——译注

  基督第二次问那个问题时还是用的agaPao一词。导师继续在灌输。彼得没有理解;这太简单了。但是记住,你也还没有理解。他没有意识到耶稣使用了某一个词,而他却用另一个词来回答;这是一种无意识。耶稣只好问第二遍。他还是用的agaPao,好让彼得听清楚——也许这一次他听清了。但是彼得的回答仍然停留在个人的层次上。实际上他有点生气了。他一定在想: 「耶稣把我当成什么人啦——傻瓜还是什么?我已经说了‘我爱你’,他却又问我同一个问题。 」他一定有点生气了。但他仍然用了PhilO一词。生气时你变得更加无意识。这时他听不到耶稣在说什么,他看不出耶稣是谁。再次问他同一个问题使他烦恼,他还是没有理解。」

  第三次,基督明白了彼得没有理解他,所以他自己也用Philo一词。为什么呢?因为耶稣明白了他不会理解那种状态——他从未品尝过它,它不是彼得所能理解的。当导师明了你不会走向他时,他就只好走向你。他不停地叫喊、呼唤,而你就是不来。那么他就会降临你的黑暗,挽起你的手,把你领出来。

  第三次,耶稣使用了Philo一词,彼得受了耶稣再三询问的委屈,更加热切地表白他的爱.他肯定更加生气了。「我已经回答了,可耶稣为什么要一再而三地询问?耶稣是不是起了疑心?他是不是有点怀疑我的爱? 」他一定想到过这些问题。他仍然不理解。即使是Philo。——耶稣已经很接近他的理解力范围了,但还是那样……这时他非常生气了,耶稣就站在他身旁,拉着他的手,但他却看不见。他口口声声说 「我爱你」,但这种声称是自我本位的表白。

  基督温和地说;「去喂我的羊吧。」

  「没有用,」耶稣说,「我得等到下一次,这时候它是不会发生的。」导师有时要等上若干年。门徒们一方面希望它发生,而分一方面又不断地制造各种障碍。但这也是自然的,因为你怎么能对一个无意识的思想期望太高呢?那个思想还不知道意识的真正含义,它还困在黑暗的地牢里,从来没有见过光明,而你却大谈爱和光明……怀着同情,耶稣说: 「好吧,彼得,你去喂我的羊吧。别放在心上。现在不是时候,我本来就不应该问,我得等待。」

  乔治·古尔捷耶夫的主要弟子之一莫里斯·尼科尔说: 「我们一旦停止创作自己,也就停止了创作别人。我们开始感受到一种共同的存在,它不带有感情,就是它本身,没有进一步的定义。」

  当你停止创作你自己——你的作品是你的自我——当你停止在你的外表创造一个虚伪的人格,当你刚刚开始成为你自己,当你开始向存在里松弛进去……「我们一旦停止创作自己,也就停止了创作别人。 」两者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你创作你自己,你也就创作了别人。你创造一个你自己的很美的形象,相应地你就创造了别人的很美的形象。无论是你为自己造的像还是你为别人造的像都不真实。所以你生活在幻象中,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因为没有一样东西按照你创造的形象出现。它不会出现——你造的像只是你的发明,它不是真实。

  莫吐斯·尼科尔是对的。他说:与我们停止创作自己时,我们就停止创作别人了,于是突然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共同的存在。感情消失了,而当感情消失时,同情便出现了。」同情 」一词的意思将产生极其强烈的感情,以致于感情本身在那种强烈中燃尽。它非常强烈,结果它烧尽自己,消失在火焰里——它自身的强烈的火焰里。然后就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爱:同情。它不断地从你身上倾泻出来,不停地汩汩流动,日日夜夜,年复一年。谁想分它就分它;谁想得到和消化,就可以消化它,并因此而被充满。

  它为所有人、所有事物而喷涌。

  就在感情的火焰里,同情诞生了。同情出自于感情。性不能包含爱,爱不能包含祷告。但是爱存在于性中,就像婴儿怀在子宫里,或像雏鸟存在于鸟蛋里——蛋一度保护了它,然后又阻碍了它。于是蛋必须破壳,鸟儿必须出壳飞向天空。

  性是一只蛋,爱的鸟儿在里面生长。然后鸟儿本身——爱本身——又变成另一只蛋,祷告在其中生长。当祷告完全长成时,就只有上帝,没有你了。那时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在神殿上;无论你是谁,你都极乐无比。这就是大堂的含义,这就是。 「天国」的含义。

  所以耶稣说:先去同弟兄讲和,同天地万物讲和。

  你们听说过古人的一句话:

  不可奸淫。

  但是我告诉你们:

  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

  这人已经在心里奸淫了她。

  问题不是犯了什么事,问题是心里在想。这是刑事罪与道德罪的区别。你犯的是刑事罪,你想的是道德罪。刑事罪是在物质世界里现实化的道德罪:你干了那事,你已把它向世界暴露了。道德罪就是你在自己身上培育着的刑事罪。

  耶稣说:如果你想的是肉欲,你就已经犯了奸淫。摩西的法律说:不要犯奸淫,那是十诚之一。但它只是阻止你去行动,它并没有提到思想。它只说到与人的关系,但没有说你梦里想着什么。

  耶稣说:那并不会改造你。你的外表完全可以道貌岸然,但你的内心深处却可能藏着无数的蛇蝎,藏着整个世界的一切毒药。真正的问题一定就在这里。

  他的意思是什么呢?他是不是说「不要看美人一眼」?那是不可能的。他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既然他能说「看看田野里的百合花」,他又怎么会说「不要看美人一眼」呢?如果百合花很美,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是一个美貌的女子或漂亮的男子呢?如果百合花代表着上帝和他的美,那么男人就代表了高一层的上帝,而女人就代表了世上最美的现象。耶稣不会那样说的。那么他在说什么呢?尽量去理解它。

  你见到一个漂亮的女人,如果你欣赏她的美、她的形体、她的步态、她的优雅举止——你简直被她所震慑,你为上帝的美体现在她身上而激动无比——这里面没有肉欲。你看见一个美人就立刻想到 「如何占有她」?这时肉欲已经钻进来了。思想是犯人,欲望是犯人。如果有了「如何占有她?怎样得到她?怎样把她从别人手里夺过来?」等等念头,那么你已经变得丑陋。暴力已经钻了进来。

  你们知道violence(暴力)这个词的来历吗?它与violation(违反)同源。你一旦想到占有,你就已经违反了上帝的神圣法律。那是亵读神圣。美是无限广大的,但你已玷污了它:你已想到了如何去占用它。这就好比你看见一朵花,便想着 「怎样把它摘走?如何把它偷到手?」或者「如何把它拿到市场上去卖钱?」这是一种违反,这是一种亵读——因而也就是暴力。

  肉欲一旦发生——占有和利用的欲望——美就失去了。你在心中把那女子变丑了。它原本是那么纯洁,那么美,那么光彩照人。现在你毁了一切;你不是去欣赏它,不去为它而激动,不去为它而欢乐,你反而忧虑起来。怎么办?——因为她属于别人,是某个人的妻子。你心神不宁了。你不是被她的美所提高和滋养,而是被搅得烦躁不安。你于是开始考虑 「怎样把她弄到手?怎么办?」你完全错过了机会。有一扇门通过她的美而敞开着。你却错过了;或者你干脆玷污了它。那就是奸淫。

  耶稣并没有说「要对美不敏感」。他不会这样说——我敢担保他不会这样说——尽管基督徒向人们灌输的是那样。他是个极为敏感的人,极有爱心的人。他怎么会对美不敏感?他只不过是说 「不要思淫欲,要欣赏」。根本没有必要占有一样东西来欣赏它。事实上,你一旦占有了一样东西又如何能欣赏它呢?美在占有中被破坏了。你毒死了它,你败坏了它。那就是奸淫。

  假如你的右眼使你犯罪,

  把它剜出来扔掉!

  宁可失去身体的一部分,

  而不要让整个身体掉进地狱。

  许多年来这些话被神经质的人曲解了。有些人割掉了自己的生殖器—一那些基督教的圣徒。还有些人依照这句话把自己的眼睛挖了出来。人是显得多么的愚蠢。但那些人却备受尊敬;他们被崇奉,成了圣徒。他们只是些精神病患者,歇斯底里的人,愚不可及!那句话不是这个意思。它只是说部分必须为整体作出牺牲。整体不能为部分作牺牲——没有其它意思。它只是打了个比方,是说如果你发现你的一部分存在正在你和整体之间制造不安,它就必须作出牺牲。就我所知,任何企图假扮成整体的部分都是一种骚扰。而那只是你的思想在作怪,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有你的思想会伪装道: 「我是整体——对我自己足够了。」

  思想是唯一的伪装者。它让你想到分离,想到自我。

  耶稣说的是:牺牲一部分。如果是你的脑袋,就牺牲你的脑袋。这并不是说割下你的脑袋。它的意思只不过是要你低头屈服。如果制造烦恼的是你的思想、是你的思维过程,那么就牺牲它;它毫无价值。为了整体,一切都要作出牺牲;只有这样你才成为整体。

你们听说过这么一句话: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不过我对你们说:

  不要向恶人报复。

  有人打你的右脸,

  你把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

  不要向恶人报复,这是耶稣说的一句最伟大的话。

  而古人说过: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那是法律的概念,是正义。耶稣带来的是爱。他说:不要向恶人报复。为什么呢?这句话看起来非常奇怪——「不要向恶人报复」——要是没有人抵抗,邪恶就会增长。它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它与内心的炼金术有关。耶稣的祷告——赐给我们日用的饮食——也同样产生了歧义。

  印度教徒以及其它人都嘲笑基督的祷告——它听起来很幼稚——「赐给我们日用的饮食」。耶稣仅仅要求得到日用的饮食,他就不能想到点别的东西?但那些人并不知道他说的「日用的饮食 」是什么意思。

  耶稣说:正像你的肉体通过空气、食物和水而存在,你的灵魂每天也从上帝那儿得到一定的养分。那就是你日用的饮食——每日的养分。你每天得到一定量的精神能量。有了那些能量,你就可以进行破坏或创造。如果你进行破坏,那你就错用了它;那就是暴力——违反和亵。如果你创造性地使用它,它就会成为你通向上帝的道路。它就会在你的身上长成更高的山峰,升向高空。它就会使你充满,普累若麻。

  不断向你倾注的上帝的能量就是他所说的「日用的饮食」。

  如果这种能量没有被妥善地利用,而是在毫无意义的破坏性活动中被挥霍掉了,那么……上帝不断地给予,而你不断地丢弃,还不知道自己丢掉了什么。

  这事发生过……有一则苏非派寓言……

  有个人清晨到河边散步,给一只口袋绊倒了。他打开袋子,里面装满了石头。他坐在岸边,玩游戏似地把袋里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扔进河里。石头溅起水花,他觉得很好玩。天渐渐亮起来,太阳开始升起了。剩下最后一块石头了,因为这时候天亮了,他便朝它看了一眼,他忽然捶胸顿足、哭喊抽泣起来。就有人围过来,问他: 「你怎么啦?」

  他说:「这是块钻石,我扔掉了成百上千块。我不停地扔了1个小时,一点也不知道我扔的是什么。我把它们当成了石头。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块了。」

  但我要说,他还算幸运——至少在剩下最后一块时他意识到了。有许许多多的人即使到了那最后的阶段也没有意识到;他们还是继续地扔。他们活着,然后死去,从来都不知道日用的饮食、钻石每天都降临到他们身上。

  它是你的能量。你可以把它变成怒火,它还是那同样的能量。你可以把它变成爱,它还是同样的能量。它是你的抉择。因此耶稣说:不能向邪恶作抵抗——因为你一旦抵抗邪恶,你的全部能量就转化成了抵抗力。世上有诸多邪恶。它不是道德教化,它是一种炼金术的教化。

  你们听说过这么一句话: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不过我对你们说:

  不要向恶人报复。

  有人打你的右脸,

  你把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

  不要浪费你的能量。如果他想打你,他已经打了你——把另一边的脸也让他打。并且要感谢他,说:「谢谢你,先生。如果你什么时候再需要我,我将随时准备着。」然后走你的路。不要浪费你的能量,因为那能量非常宝贵。不要把它浪费在报复、反抗、争斗、生气上。否则你就是在扔钻石。

  我们生活在一种不断反对、抱怨、谴责、说「不」的内心氛围里。说「不」的话,我们就继续错过眼前的一切。内心不断地反对——「这不对!那不好!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像那样! 」——这种反对耗费了大量的能量。我们着手纠正各种事情,而生命是短暂的——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纠正。我们把自己淹死在我们的活动里。

  耶稣说:要当心。你的能量是宝贵的,而你只掌握着有限的能量。如果你使用这有限的能量,你就能掌握更多的能量。耶稣说:拥有的人将被给予更多——他的话是天下最美的——没有的人,即使他们仅有的一点也要被剥夺。这话非常矛盾,但绝对正确。

  如果你把能量储存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你储存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因为你证明了给予你是值得的。你拥有越少,得到就越少。如果你什么也没有,那么即使你有的那一点也要被剥夺。你将只剩下一个空壳,一种消极的空虚——不是佛陀所说的四大皆空。你将只是个没有意义的空壳, 「……痴人说梦,喧嚣吵嚷,毫无意义」。

  我们不断误用能量,在自己的四周造起了一座监狱。然而监狱的大门总是敞开着,因为没有狱卒,只有你自己。你既是监狱,又是囚徒,也是狱卒。我们只有牺牲自己的愚蠢的惯常态度,建造监狱的能量才能变成我们的自由和救星。库萨的尼占拉斯宣称正确的生活只有一件事一即他所谓的有学问的无知。要学会再一次无知。他常说 「学会无知」。做一个幼儿。不要抵抗,不要反击。享受向你倾注的能量。要变得非常非常初始。要学会再一次无知。不要依恋僵死的过去、知识、思想。「有学问的无知」指的是「自知无知 」。

尼古拉斯(140~1464):德意志枢机主教、哲学家和科学家,着有《论有学问的无知》,指出唯有自知无知者才是有学识的人。一译注

  有一种无知是有知的,还有种知识是无知的。梵学者的知识、牧师的知识是徒有其名的知识;它是无知。而一个耶稣或一个佛陀的无知……

  梁武帝问菩提达摩②:「你是谁?」他只答道:「我不知道。」

菩提达摩:南天竺僧人。被称为「西天」(天竺)禅宗第二十八祖和「东土」(中国)禅宗初祖。——译注

  这种无知、这种幼稚是有知的。

  不要再作防范,不要再与人争斗,停止争斗。耶稣特别说道。不要向恶人报复」,因为你的思想会说:「但是有了邪恶,你还得抵抗。不能容忍邪恶;邪恶一定要被击毁。」

  你们又听说过这么一句话:

  应当爱你的邻居,恨你的仇敌。

  但我告诉你们:

  要爱你们的仇敌,

  为诅咒你们的人祝福,

  宽待恨你们的人,

  并且为险恶地利用你们、

  迫害你们的人祷告……

  整个意思非常清楚、响亮。耶稣说的是:不要为任何事情浪费一点一滴的能量。所有的能量都要保存起来。当能量达到一定的程度,质变就自动发生了。这就是炼金术。

  你烧水,你不断给它加进了热能,然后热量达到了100C,水就蒸发了。99C……很烫了,但仍然是水。99.9C……已经非常非常烫了,但它还是水。100C——跳跃了!

  这也发生在内心世界里。

  那些话并不是道德准则,它们是关于内心的质变。如果你不断储存你的能量,不把它浪费在任何地方……一只狗叫起来,你也叫起来。你说:「我必须抵抗邪恶,得教训教训这条狗。 」你可以教训它一顿,但还没有听说过它们从此接受了教训——它们继续狂吠。许多人像你一样,对狗进行教训。狗是非常顽固的;它们继续叫。你简直是在浪费。你对着狗叫喊,便失去了向上帝祷告的能力,因为叫喊和祷告是不能共存的。

  争斗,仇恨、愤怒和爱不能同时存在。这是简单的内心经济学。

  这样你们才可以

  做天父的儿女……

  如果你们想成为上帝的儿女,那么就得这样做——你们必须保存能量。他每天给予你们能量。要是一个人不断地储存。那么他不再需要别的东西。耶酥给予一把钥匙——一把巨大的钥匙。它能打开终极的大门。

……因为他让太阳照耀好人,也照耀坏人。

  降水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耶稣说:不要为正义或不义而烦恼。看看上帝吧。他的云飘来。降水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他的太阳升起。把光明和生命送给好人,也给坏人。所以作为什么要担忧呢?上帝继续把能量给所有的人。

  所以,请不要做改造者。记住,如果你要改造自己,就不要做改造者。因为二者你只能居其一。如果你成了改造者,你便开始改变别人了。你要得到改造。就不要做改造者。保存你的能量。奇妙的是。如果你被改变了。你被改造了。那么许多人将通过你而得到改造。有你身上的催化作用就是够了。只要你在那儿。许多人就会对未知的东西感到激动无比。只要经你一触摸,某种东西就会在他们的里面颤动起来。

  并不是说你要做许多事,这只是说如果你的灯正在燃烧,人们便会朝你走来;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着朝你走来。他们越走越近。终于有一天没有点燃的灯通过那盏亮着的灯而点燃了。火焰从一处跳到另一处。只要接近就是够了

  围着导师,围着已经到达的人。越走越近,不要有任何抵抗、任何争斗、任何保护。要保持脆弱。其它的一切就会自动跟上来。

  这样你们才可以

  做天父的儿女。

因为他让太阳照耀好人。也照耀坏人。

  降水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所以,你担心好和坏,那你是谁呢?你担心世界该是什么样子,那你是谁呢?那又是一种自我旅行。

  假如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

  上帝又何必奖赏你们呢。

  就连税吏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清教徒、收税官、道学家、形式主义者——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别人爱他们。他们就爱别人。这里面没有多大道理。没有什么特别可以说的。人们爱你。你就爱他们;有人对作笑,你也笑。但这无关紧要。有人打了你,你对他笑……有人恨透了你。而你的爱继续喷涌……这才是奇迹!这才是魔力!只有这种魔力才能使你们成为上帝的儿女。其它任何东西都不行。

  所以你们要做完人,

  像你们的天父一样完美。

  这也是最重要的话之一;所以你们要做完人……记住,只有当你的内在确实完美时,你才是完人。你来自上帝,怎么可能不完美?你属于上帝,怎么可能不完美?你本质上就是上帝,因为上帝在你身上,你在上帝身上。但你还没有给自己一个机会看清这一点。你的外在太忙碌——干这干那。给世界带来点好处。带来点正义。改造这改造那。你太关心外部。这就是为什么你还没有能够看一眼你内心深处的神殿。上帝就在那儿。上帝居住在——你的里面。

  是的,你可以完美,因为你是完美的。只有完人才能是完美的。

  所以完美不是创造出来的,它只能被发现。它已经在那儿了,也许隐藏着,也许躲在面纱后面,但是它在那儿。除去面纱,你就会找到它。你不会去创造它,你只有去发现它。也许连发现也不是个恰当的字眼。我要说……它是再发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