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ay Unto You》

我對你說

第十九章 你也要活下去

  約翰福音

  耶穌對門徒說:

  14:1.「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

  14:2.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

  14:3.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14:4.我往那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

  14:5.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

  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14:7.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

  14:18.「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

  14:19.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

  14:20.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

  14:27.「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中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14:28.你們聽見我對你們說了,我去還要到你們這裡來。你們若愛我,就必喜樂,因我到父那裡去,因為父是比我大的。」

  人的進化是從天真到天真。第一個天真是無知的,第二個天真是清楚的。第一個天真是一種睡眠,第二個天真是一種覺醒。第一個天真是神的禮物,第二個天真是人本身的努力,他的賺取,他對自己的工作。第一個可以被遺失,第二個不能被遺失。第一個必須離開——就其本質而言,它不可能是永恆的;但第二個,一旦到來,就永遠存在——它是永恆的。記住,無論你有意識地獲得什麼,只有那個你才能擁有,只有那個。任何給你的東西,你無意識地得到它,都會被拿走。只有你努力工作的那個才真的對你發生。只有你在你的存在裡創造的那個才屬於你。你才變成它的主人。

  在基督教術語裡的第一個天真被稱為亞當。第二個天真被稱為基督。而耶穌只是介於兩者之間。耶穌是第一個天真和第二個天真之間的橋樑。印度教徒稱第二個天真為『重生』:人變成兩次生、DWIJA。那也是耶穌對他那個時代的一位著名教授和神學家尼哥底母所說的話:除非你再次出生,否則你將無法進入神的國度。除非你再次出生……第一次出生已經發生,第二次出生必須發生。第一次沒有合作就發生了,第二次沒有你的合作就不可能發生。第一次出生幾乎就像一場意外——它毫無意識對你發生。第二次出生只可能在極大的意識裡;它不可能毫無意識發生,它只可能在深度的靜心裡發生。

  耶穌是亞當和基督之間的橋樑。那就是為什麼處女誕生的故事具有隱喻的意義。耶穌生來是天真的。每個人生來都是天真的——沒有其他方式的出生。每個孩子都是出生在天真裡。但是然後那個天真遲早會失去,孩子越聰明,它就會越早失去。如果孩子愚蠢、低能、白痴,那時它可能就會持續很久;它可能不會失去。如果你很聰明,你就會開始從它離開。你會開始探索世界。你會開始冒險進入這個世界,進入未知;你會變成一個流浪者。

  你越聰明,你就越有可能不隨波逐流,你會找到你自己的路——你想要做你『自己的事』。你不會在高速公路上移動,你會在小路徑上移動進入叢林。因為智能要冒險。智能要敢,智能要進入未知和危險的事,因為只有在危險裡,智能才來到它的頂峰。只有當你敢時,你的智慧才變得結晶。只有當你冒風險時,你才在。你冒風險越大,你就越在。風險帶來存在。一個從不冒險的人仍然沒有存在。

  喬治葛吉夫時常說,不是每個人都有靈魂。因為你從來不敢,你怎麼可能得到靈魂?靈魂只透過大膽出現。獲得靈魂的唯一正確方法是進入冒險,冒一切風險,變成賭徒,進入黑暗的未知裡。

  第一個天真會離開,必須離開。它離開很好。如果它繼續,你就不會真正是一個人;你將變成植物、母牛或水牛,但你不會變成是一個人。那就是人和整個自然不同的地方。自然生活在第一個天真裡,只有人才能失去它。這是偉大的尊嚴,這是榮耀——只有人才能犯罪,沒有其他動物能犯罪。你不能稱一隻狗為罪犯,你不能稱一頭獅子為罪犯,你不能稱一棵樹為罪犯。只有人才能犯罪,因為人能夠犯罪,所以只有人才能超越罪惡。只有人才能誤入歧途——那意味著只有人才能回到家。

  除了人類,所有的動物、鳥類和樹木仍然存在於伊甸園裡——它們從未離開過它。那就是為什麼大自然有那麼美麗,那麼平靜,那麼沉靜。喜馬拉雅山仍然存在於伊甸園裡。你花園裡的玫瑰叢也是那樣,早晨飛出來並在你周圍唱歌的鳥兒也是那樣。大自然保持在那裡;它從未離開家,它從未誤入歧途,它從未犯過違背神的任何事,它從未不服從。它從來不敢;它完全滿足於第一次出生。

  滿足於第一次出生就是保持無意識。這只有透過罪,你才變得有意識。這只有透過出錯,意識才生起。這必須被瞭解。

  所以出錯並不是真的出錯,因為只有透過它,意識才生起。一切都必須失去。人必須來到失去了一切,失去了神,失去了天堂的地步——人無法相信天堂,而且人無法相信天真是可能的。只有從那個挫折、痛苦、焦慮的頂峰,才有可能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亞當是完全自在的,基督也是。問題出在耶穌。耶穌很煩惱。禪宗的人說的對,對一個從未聽過靜心的人來說,山是山,河是河。他是快樂的,他處於一種自然狀態。他沒有焦慮,因為神還沒有變成他的挑戰。他還沒有未來的目標,他還沒有目的地。他吃喝玩樂——前幾天我談到的第一種享樂主義:「吃喝玩樂。」他活在身體裡,他就是身體;多於那個,他完全不知道。有了身體,有一種祥和健康圍繞著他。

  你總是能夠在孩子身邊看到那種幸福。孩子是第一種享樂主義者。他只相信吃喝玩樂。他只活在當下。他。他完全無約束地在這個片刻裡——沒有焦慮,還沒有烏雲——他的天空是晴朗的。

  對於沒有聽過靜心、開悟、涅槃和神的人,從來沒有思考過這些大問題的人——對他們來說,事情是乾淨的;他們並不困惑。『山是山,河是河。』但是,一旦一個人對靜心,對成長,對靈性,對彼岸,對另一個實體產生興趣——問題就會浮現好幾千個。問題會湧向他。此刻山不再是山,河也不再是河;一切都變得困擾,一切都變得亂七八糟。人就陷入混亂。古老的宇宙,古老的天真,只是落成碎片;甚至一絲痕跡也沒有留下來。這就是亞當被逐出伊甸園基督教寓言的含義。他變得對更高的事物感興趣,他變得對瞭解事物感興趣。

  他吃了知識之樹的果實,他開始變得更有意識。他開始試圖瞭解這個實體是什麼。他走進認識,突然花園的門為他關閉了。突然他發現他自己在花園外面,他不知道回去的路在哪裡。他必須走得越來越遠離。這就是禪宗的人所說的:山不再是山,河不再是河。然後人必須去長途旅行。單調乏味的旅程,充滿苦難和噩夢。它是在沙漠裡的流浪,在那裡綠洲只是夢想;它們不存在。然後經過漫長的旅程——它可能會持續很多世——人才能回來。這一次,回來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現在人以明白的意識回來。人再次天真,但這種天真不再是無知的,它是清楚的,它充滿了光。這是耶穌轉變成基督。

  亞當發現他自己在花園外面。耶穌在世界裡漫遊。有一天,基督突然發現他自己又回到花園裡。亞當、耶穌和基督——這是人類意識的三個階段。亞當完全無意識。耶穌是一半有意識的,一半無意識的——因此才衝突、困惑、分裂、緊張。而基督是完全有意識的。

  在我們進入經文之前,這必須被瞭解。因為這些經文屬於耶穌在世的最後一夜——他給他門徒的臨別的信息。他正要離開他們。他將要離開這個世界進入神。他將對這個世界死去,並且將重生進入神。他將要變成二次生:被釘十字架後的復活。而復活只能在被釘十字架之後。亞當對神死去,對世界出生。基督對世界死去,再次出生進入神。耶穌保持在不確定狀態——一半一半、分裂、分離。某些事他知道,而某些事他不知道;某些事他明白,而某些事他不明白。在耶穌的意識裡,它有點模糊。

  亞當是清淨的,但是昏睡中。耶穌半醒;他的眼睛裡充滿了夢想。是的,他可以看到一點點,因為他是半醒的。就像早上當你半醒半睡時,你能聽到送羊奶員的敲門聲,你能聽到孩子們準備上學的聲音,你能聽到鄰居的收音機。但是你還沒有完全警覺。是的,這些東西像漣漪一樣繼續延展,進入你——你有點聽到,但你不在聽它們。你繼續在睡眠和清醒之間搖擺。有時你聽到一些聲音,然後你再次陷入沉睡。你無法弄清楚什麼事在發生。然後你就完全清醒了。

  亞當對神死去,被出生進入世界。耶穌活在世上。基督對世界死去,再次出生進入神。這些經文屬於他的最後一夜,他對他的門徒臨別的信息。在我們進入這些經文之前,一些東西會有很大的幫助。

  法國神學家泰亞爾·德·夏爾丹認為『意識的進化取決於三個步驟』。

  夏爾丹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之一。但他仍然是局限於基督教;他不能翱翔於基督教的界限之上。這是他所說的三個步驟。

  通常,意識是簡單的、天真的。接著那有三個步驟。首先,他談到了複雜性。他說:「意識透過複雜性而成長。」那是真的。本心是絕對單純的,它的味道是一種,它沒有二元性。並且因為沒有二元性,所以沒有對話、爭論的可能性。而且因為沒有爭論和對話的可能性,也就沒有明白的可能性。隨著衝突,隨著摩擦,人才進化。因此,從一個,人變成二元;從一體,變雙重:從雙重,變三重:從三重,變多重。那就是人不斷成長的方式——複雜性。

  人的意識在原始狀態是一體,然後它變成多個。透過多個……成長;那是黑格爾,也是馬克思的成長概念。黑格爾稱它為『辯證過程』:正題產生它的反題,反題和正題結合成一個合題,而合題又變成正題並產生它的反題。事情就是這樣進行的。如果你的意識是單一的,你就無法成長。它必須在它本身製造衝突。隨著衝突,能量被創造出來。衝突產生能量,摩擦就產生能量。你敲擊兩塊石頭,火就產生了。你敲擊兩塊乾的木頭,火是可能的。你搓你的雙手,電就產生了。所有的能量都是透過摩擦產生的。

  所以原始人類的意識必須變得分開,必須變得分裂,必須變成二元。一個人的頭腦越進化,他就會有越多的碎片。所以一個思想家幾乎是一群人。他不是一個,他不是二個,他不是三個,他是多個。

  第二種狀態,夏爾丹稱它為『專注』,因為一旦一體失去了,人就變成了多個,就出現混亂,而人就失去自己的身份。人不知道自己是誰,那時一個身份是需要的,一個自己是需要的,一個自我是需要的,來將所有這些碎片結合在一起。否則它們會開始分崩離析,你就會無法生存——因此才有自我。自我是在你自己內在創造一種一體性的努力。自然的一體性失去了。現在你必須創造一個非自然的、合成的一體性。自我是合成的自己,創造的自己,管理的自己。你存在的一部分變成主人,而強迫其他部分變成奴隸。一種政府在你裡面生起。

  複雜性創造能量。專注創造了使用那種能量的可能性;否則對它就不會有用了。能量會在那裡,能量會殺死你。這會變得太多了,它會有很多方向。所有這些方向都必須聚焦在一個方向,整個能量必須被疏導進入一個方向。那就是夏爾丹所說的『專注』;圍繞一個中心一統;自己出生了,自我出生了,紀律就出生了。

  第三個他稱它為『方向』。一旦自我在那裡,一旦你有了一種自己,一種一統——雖然被管理,但仍然是一個一統——那時目標就是可能的。你可以變成一支箭,你可以在未來有一個目標。夏爾丹認為這三個步驟足以解釋人類的意識。它們不能。它們是重要的,但並不完整。印度教對生命的視野更完整。夏爾丹的視野是線性的:一統的,然後是複雜性,然後是專注,然後是方向。而且這個方向一直在繼續,箭頭一直在繼續,對它沒有盡頭。它是線性的。箭頭無限延伸,它永遠不回來。這不是真的。這是合乎邏輯的,但是不自然。

  印度教的視野是圓形的。印度教徒說一切都在一個圓圈而不是在一條線上移動。自然在圓圈裡運動,季節在圓圈裡運動,星星在圓圈裡運動,人的生命在圓圈裡運動。一切自然的事物都在圓圈裡運動。圓圈是自然的方式。線性只是頭腦的一個概念。這條線在自然界裡並不存在。

  如果你知道非歐幾里得幾何,那麼你就會知道。歐幾里得相信直線;非歐幾何說存在裡沒有像直線的東西。直線也是一個更大的圓的一部分,僅此而已。沒有直線是直的,而且沒有直線可能是直的——你不可能畫一條直線。如果你畫一條直線,那只是意味著你坐在一個圓形的地球上並在畫一條直線。從兩端繼續延伸在畫這條線,繼續在畫它,有一天你會發現這條線已經變成了環繞地球的圓圈。所以那條小直線只是一個大圓圈的一部分。印度教徒說它是圓形的。

  對我來說,印度教的概念遠比基督教的線性進展概念更真實。但是仍然,我自己的建議對兩者都有些不同。我的建議是:螺旋——既不是直線也不是圓形;進化是一個螺旋。這樣,兩者就結合在一起了。在螺旋裡,進展移動就好像它在直線上移動一樣,因為它永遠不再次到達完全相同的點。

  基督永遠不再變成亞當,因為亞當是無知和天真的,而基督是天真和完全清醒的。他永遠不回到亞當,確切回到亞當。所以印度教的概念漏掉了某個東西。但在另一種意義上,他再次變成亞當,因為天真是相同的,只是此刻它是完全覺知的。那時它不是覺知的,那時它睡著了,現在它是警覺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基督再次變成亞當,因為它是同樣的天真。所以印度教徒是對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基督永遠不再變成亞當,因為它是清楚的天真。從這個意義上說,基督教徒是對的。但是他們只對了一半。

  為了看到完整的真理,我想把進化稱為螺旋。它回到原來的點,但永遠不是在相同的平面上——在更高的平面上。它一再地出現,但總是在更高的平面上。如果你曾經在山上徒步旅行,你就明白我意味著什麼。你走在一條小徑上;小徑繞著山移動。你再次來到同樣的點,同樣的岩石,同樣的山谷,同樣的樹木,但更高一點,這就是螺旋要使它變成螺旋,我想要對它再增加三個步驟。夏爾丹說:複雜性、專注、方向。這三個步驟必須被添加。第一個是:覺知、靜心。專注只是開始。專注不是放鬆,它是緊張。人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時專注;人會發瘋。所以專注永遠不會變得自然,但人能一天二十四小時靜心。人能生活在靜心裡。它能變得自然,它能變得像呼吸一樣。它可以是放鬆的。

  專注是聚焦的意識。靜心只是覺知的意識。例如,如果你在聆聽我說話,你可以以專注的方式聆聽。那會使你疲倦,那會使你筋疲力盡。如果你是非常緊張地在聽,以免你漏掉一句話,那時這會很累。但是你可以以靜心的方式聆聽。那意味著你是放鬆的、敞開的、脆弱的,僅此而已。你不會覺得累。聆聽,一個半小時,而不是覺得累,你會充實,恢復活力。之後你會比以前感到更多的能量,你會感覺到你的存在更流動。所以第四件事必須是覺知、靜心、敞開。

  專注是有方向的,靜心是無方向的。專注有一個對象、內容。靜心沒有對象,沒有內容;它只是一個開口。你在聽我說話,一隻鳥開始歌唱——那個你也聽到;火車經過——那個你也聽到。你不在排外地聆聽我。全部都被涵蓋。你從四面八方敞開,不只對我敞開。這是比專注更高的進化階段:它是去除專注。

  第五個我稱為嬉戲。基督教沒有嬉戲的概念,夏爾丹也沒有嬉戲的概念。『方向』、『目標』、『目的』——那是很商業化,很累人,使人感到悲傷和嚴肅。必須添加一些諸如嬉戲的東西,因為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有玩的能力。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真誠的,但不是嚴肅的。嚴肅是一種病,因為嚴肅會在你內在產生緊張;它永遠不會允許你慶祝。只有嬉戲才能變成慶祝和歡樂。

  在夏爾丹的圖表裡似乎沒有歡樂的空間——沒有嬉戲的餘地。複雜性、專注、方向——就它們而言都還好,但是還遠遠不夠。而且它們不進入去創造一個快樂、去慶祝人類。而沒有慶祝,目的是什麼?所有目的都導向無目的的遊戲。你工作,但你工作最終是為了放鬆。你努力工作,只是為了你能玩耍。你工作五天,所以周末你可以在沙灘上休息。所有目的都導向無目的的遊戲。所以第五個我稱為嬉戲、非嚴肅性、非目的性、慶祝、歡樂。

  第六個,我稱為無我。自我是需要的——因為人陷入混亂,一個合成的自己是需要的。但那個自己是合成的、塑膠的,它不是真實的。它必須有一天被丟棄。要使用它,超越它,然後扔掉它!人必須達到無我,人必須忘記人跟存在分離而存在。在那個遺忘裡,在那個自我的丟棄裡,人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再次變成亞當。人變成基督——再次一統,再次簡單,再次天真,但這次是清楚的。你是二次生。這樣一來,人又回到了原來的單純,本來面目。但它高於最初的原創性,因此我稱它為螺旋。這是原始的天真,但不只是原始的天真。它有巨大的光在其中,它不是黑暗的。它不是原始的,它是意識的最高點。它是神性的天真。普羅提諾所謂的『這個一』——這就是這個一。首先,這個一並沒有意識到它本身,現在,這個一意識到它本身了。神就在你內在誕生了。

  在亞當裡,神曾是一粒種子,在基督裡,神已經開花了。種子已經完全顯現了它本身。這就是孩子和聖者的差別。亞當是孩子,基督是聖者。他們兩者是相似,但根本不一樣。相似的東西,而完全不同的東西:天真相似,覺知、明亮不相似。或者你可以將第一個狀態稱為『自然』,第二個狀態稱為『神』。當自然實現它本身時,它就變成了神。當自然認出它本身時,它就變成了神。開始和結束在某個方面必定相同,但在其它方面卻不相同。阿爾法必須是歐米茄,歐米茄必須是阿爾法;然而它們必定存在於完全不同的平面上。亞當是身體,基督是靈魂;耶穌是頭腦——就在這兩極之間的一座橋樑。

  這是最後一晚。耶穌準備要離開。離開的那一幕,是整個人類成長史上最美的一幕——最後的晚餐。耶穌已經聚集了他的十二個門徒。那十二人裡有加略人猶大,即將出賣他的人。他第一次為門徒洗腳,他們非常尷尬。他們一再地問:「為什麼?你為什麼要洗我們的腳?你是我們的師父,我們的主!」

  但他說:「因為我想給你我最後的誡命。最後一條誡命是愛的誡命。」耶穌以非常存在的方式給予它,而不是口頭的。

  就在前幾天晚上,一個新的桑雅士蘿拉在那裡。幾天前,她接受了桑雅生。我給了她名字德瓦·洛拉。它意味著『被神感動』、『被神擁有』,但她在點化的那天非常激動,儘管我解釋了她名字的含義,但她還是無法瞭解。她是那麼激動,她是那麼狂喜——她在那裡,而不在那裡。她飛得很高,她醉了。所以她聽到它,但她什麼都不記得了。昨晚她又要回到西方,她問:「請再告訴我名字的含義,因為我不記得你第一天說了什麼。」

  她有很大的潛力。所以我告訴她:「與其給妳口頭上的含義,我會給妳存在的含義。」我告訴她舉起她的雙手,被神擁有,無論發生什麼,讓它發生。幾個片刻之後,她開始搖擺——像微風裡的花朵或花莖一樣搖擺。然後越來越快的動作……她的手開始動起來,她的整個身體開始動起來。她就被神性附身。現在這是一個存在的意義,而不是口頭的。

  耶穌觸摸他門徒的腳,因為他想賦予他們愛的存在意義。在愛裡,沒有人更高,也沒有人更低;愛不分等級。耶穌觸摸他門徒的腳——師父觸摸他門徒的腳。耶穌在宣告:「你和我一模一樣,沒有差別。你和我完全一樣。我知道了它,你還不知道它,那是唯一的差別。但在我們的存在裡是沒有差別的。」那些門徒還沒有重生,那些門徒還只是種子,還沒有開花,耶穌已經開花了。

  只有已經開花的人可以看到,那些種子也即將會開花。種子不能認出花朵,因為他們從來不知道他們自己將開花,但是花朵能夠認出種子,因為他已經知道這兩種狀態。他曾經以種子知道過他自己,他曾經以花朵知道過他自己;他能夠認出來。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過在佛陀的生活裡。佛陀說:曾經,許多世以前,當我沒有開悟和任何人一樣無知時,我去見一個佛——一個已經開悟的人。他的名字是燃燈佛。當我觸摸到燃燈佛的腳時,我很驚訝,因為他也觸摸到我的腳。我覺得很尷尬,因為有一大群人,每個人都開始在看:「發生什麼事了?」而我很害羞。我也開始感到有點內疚,我對燃燈說:「先生,你做了什麼事?你已經觸摸到我的腳了。我是一個無知的人、罪人。你開悟了,你是一位偉大的師父,好幾千的人跟隨你。我來只是為了你的祝福,你卻觸摸了我的腳!你做了什麼事?」

  燃燈佛笑了,他說:「你不知道你不久就會開悟。我能認出來。你是我曾經處過的狀態,你也會是我此刻的狀態。你不能看到,我明白,但我能看到。」高的能看到低的,低的不能看到高的。

  耶穌觸摸了他門徒的腳。這是一個罕見的特殊東西、偉大的信息——沒有更高,沒有更低;所有等級的制度都是頭腦的,都是政治的;在靈性裡沒有等級制度。它都是一體,它都是一樣的。它是無處不在的一個存在。它是在好幾百萬顆心裡跳動的一顆心。它是在每個意識裡的一個意識。它是反映在好幾百萬的池水、海洋、河流、水槽、水庫裡的一輪月亮——但它是一輪月亮。

  耶穌說:「這是給你,我最後的誡命——愛的誡命。」然後他們吃,然後他們喝。耶穌從來不將平凡的生活與靈性的生活分開:他的第二條信息——我前幾天所說的,第一種享樂主義必須被轉變成第二種享樂主義。耶穌不是苦行者,耶穌絕不是受虐狂;他享受生活。沒有理由,人不應該享受生活。要享受生活,你才也會變得能夠享受神。如果你不享受生活,你也會變得無法享受神。生活必須是享受的訓練場。神將是一個那麼大的祝福,如果你不品嚐生活裡的小祝福,你就不會為它做好準備;它會淹沒你,它會殺害你,它會太多了。所以要增加你的能力。

  即使在最後一晚,耶穌也在剝開麵包,為他的門徒倒滿酒杯。他們在享受,他們在吃東西,他們心情愉快。死亡即將來臨,但慶祝並沒有因為它而停止,因為耶穌知道這個死亡將是最偉大的慶祝活動。他想離開他的門徒在慶祝活動裡。他想要在他們的意識裡銘刻耶穌是一個慶祝者,他是個盛宴的人,不是禁食的人;他是一個為生活的小樂趣——鮮花、小鳥、河流——而激動的人,因為他喜歡田野裡的百合花;他喜歡人們,他非常激動——當看進人們的眼睛時,總是非常激動;因為他愛,他不反對生活。

  但它仍然發生了:基督教反對生活。基督教仍然變成僧侶。修道院被建造了,受虐狂被聚集在那裡,自我折磨者占主導地位,耶穌的盛宴消失了,或者它只以一個儀式存在。是的,它仍然在重複。

  就在前幾天晚上,哈爾·穆辛拿取了桑雅生——我在早上談到的作者。現在他是普拉莫德,他的名字是普拉莫德——喜悅。他對我說,他來這裡的這十天是他一生裡最快樂的,他從來不曾知道這樣的快樂。現在他很擔心,因為他已經承諾他的女兒,他會在聖誕節的時候回家。我告訴他:「這裡就是聖誕節。你要去哪裡?」

  基督教徒已經完全忘記了聖誕節是什麼或應該是什麼。它已經變成一種儀式。它必須是一種內在的光芒,它必須是對生活的熱愛。它必須是進入平凡裡尋找非凡,進入世俗裡尋找脫俗。它必須是在身體裡尋找靈性。它必須是進入自然裡尋找神,在有形裡尋找無形。

  耶穌的最後信息就是愛與喜樂。他離開他的門徒在盛宴的心情裡,不哭泣,不使他們悲傷。他擁抱了他們所有人,他甚至擁抱了他的背叛者。他吻了猶大,因為對於一個有那種意識的人來說,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只是,門徒們都有些害怕了。謠言四起;當耶穌說『再過一會兒我就走了——到我天父那裡去了』時,他們變得非常恐懼、害怕、難過。為了安慰他們,給他們希望,給他們勇氣,這些經文被說出了。這些具有極大的價值。靜心思考它們。

  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

  他們的心是不安的。他們的師父就要死了,他們的師父就要被折磨到死亡。他們將迷失在這個存在的黑夜裡,他們的光將不再跟他們同在。一位曾經在引導他們的人,一位曾經在帶領他們走出荒野的人,曾是他們路徑的人,曾是他們嚮導的人,曾是他們朋友的人,將不再存在了。他們已經變得那麼依賴他,以至於他們無法想像沒有基督的生活。他們的心很煩,這是自然的,這是人性。

  耶穌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

  他說:「你們知道什麼是信仰……」信仰不是希伯來語的正確翻譯。正確的翻譯將是信任。「你們知道什麼是信任……」信任意味著神照顧,因此我們不必擔心,有某位在幕後照顧我們,存在在母育我們,在父育我們——我們不是孤兒。那就是信任的含義:我們不是孤兒,我們在這個世界裡不是陌生人;這是我們的家,因為這是我們神的家——它屬於我們。

  ……你們信神……

  「你們知道什麼是信任,」他說:「如果你們知道什麼是信任,你也可以信任我,因為這不是你信任誰的問題。一旦你知道信任的品質,你就只是信任。」

  這不是你信任神,信任耶穌還是信任佛陀的問題——要記住它。如果你信任,你只是信任。如果基督教徒說『我只信任耶穌,不信任佛陀』,他不知道什麼是信任,因為信任沒有差別。如果你已經信任基督,你也會信任佛陀,因為你不會看到任何不同。也許語言不同,也許他們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但信任將能夠直擊問題的核心,直達核心,並會看到基督和佛陀存在於同一平面上。它是同樣的意識,同樣的覺知,同樣的開悟。

  如果你信任佛陀,你就會信任克里希納和穆罕默德。如果你信任我,你就會信任基督,你就會信任查拉圖斯特拉。信任不知道地址。它不被訂位的。信任是一種內在品質。如果它在那裡,它就在那裡。它就像你帶了一盞燈,你把一盞燈帶進了房間。現在光不會只落在桌子上,它也會落在椅子上。它不只會落在椅子上,它也會落在牆上,和落在掛在牆上的畫作。它不只會落在牆上,它也會落在地板上和屋頂上。當你將光帶入房間時,光只會落在那裡的所有東西上。信任也是那樣。它是一盞燈。如果信任在你的心裡點燃,那時它沒有任何差別。你信任神,你信任基督,你信任你的妻子,你信任你的丈夫,你信任你的兒子,你信任你的朋友。你信任你的敵人。你信任自然,你信任死亡,你信任不安。簡而言之,你只是信任。

  耶穌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我知道你們信任神。

  「……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

  現在,這些門徒們一再地討論著誰是他們之中最偉大的人。甚至在那個最後一晚,他們還在討論在神的國裡,誰會坐在僅次於耶穌的位置。

  耶穌說:「不要擔心……」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

  「有空間給每個人。沒有人會被拒絕,所有人都會被歡迎和接受。神是寬敞的。」不要擔心誰會在神身邊,誰會在我身邊。在神的眼裡,每個人的價值都是一樣的,祂是寬敞的。祂的愛是這樣的,祂可以愛所有人。祂有太多的東西可以給予,以至於這無法被耗盡。所以你不必擔心;沒有缺乏的問題。並不是祂的愛只有這麼多,如果我拿走愛,那時你就會不能得到多少。或者有幾個人奪走了祂的愛,那時因為沒有更多的愛,有幾些人就會錯過。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祂是寬敞的,祂的愛是寬敞的。這是無限的。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取走,但它仍然是無限的。你不可能用盡它。」

  ……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

  「別擔心。不要變得焦慮。不要擔心。」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耶穌說:「我要去為你們預備地方。」他在安慰,他在給他們勇氣和希望。他們將需要它。黑暗的日子即將到來。他們將經歷極大的困難——他們將被困擾,他們將被折磨,他們將被迫害,他們會在狼群裡。他們的師父要走了,他們的師父將不再跟他們同在。他一直是他們的保護,他們的安慰;他一直是他們的保障。他就像他們周圍的盔甲;他們跟著他沒有不安全感,他們受到庇護。現在這個庇護所即將消失。大雨即將來臨,炎熱的日子即將來臨,會有夏天和冬天。而他們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麼。他們在這個世界裡會太孤獨並且太陌生。

  在任何師父離開他的門徒之前,他必須打下基礎,以便在即將到來的日子裡……而且那些日子對他們來說將是困難的,因為要殺死耶穌的人不會留給他的門徒平安。如果他們要殺死基督本人,門徒將會面臨更多的困難。他說: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你們信任神,也信任我。我只為了你們才去——在那裡準備好東西——在那另一個現實裡,在彼岸。」

  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

  「不要擔心。如果你們信任我,我會親自來歡迎你們的。」

  是的,如果你信任師父,如果你愛師父,他將永遠對你可得。那時他是永久的。真正的問題是:「你信任嗎?你愛嗎?」你真的落入了那種關係,在那裡你的自我消失了,在那裡你被降服的嗎?在那裡你不在了,只有師父的芬芳充滿你的存在?那時他就是永久的!那時師父和門徒之間的關係就不是暫時的關係,它就不是暫時性的;它是永久的。它具有不死的品質,永恆的品質。

  「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

  他們仍然在這世界徘徊。他們不再是亞當,他們還不是基督。他們在極大的動蕩裡,在極大的混亂裡。基督必須把他們從混亂裡拉出來。基督必須變成出現經過,他們才能走出黑暗。他必須變成催化劑,他必須變成一個象徵、一道光、一顆星星,這樣他們才能仰望它,他們才能開始走出他們的黑夜。……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那就是師父的全部努力。師父想要摧毀門徒,使得門徒也變成師父。

  師父的工作是複雜的。首先他說服你變成門徒,他對你『嗯、嗯』,引誘你變成門徒。一旦你變成門徒,他就開始砍殺和摧毀你,因為除非你以門徒被摧毀,否則你永遠不會變成師父。真正的師父是希望你們都變成師父的人。那就是目標。每個人都應該變成皇帝、國王、皇后。奴隸制——可見的,不可見的——必須被徹底摧毀。你身邊的各種禁錮都必須被燒掉。你的自由必須是徹底的、終極的。

  「我往那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

  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

  多馬是基督最愛的門徒之一,最天真的門徒之一。其他的人都有點博學廣識。當耶穌說『我往那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時,沒有人說什麼。他們一定保持靜默。沒有人知道他要去哪裡,沒有人知道他將要跟隨的路,但只有他們之中最天真的人準備要問。

  多馬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我們從來沒有去過那裡。多馬是最親密和最親近的門徒之一。當耶穌來到印度時,多馬跟隨他。印度基督教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基督教都古老。印度教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教會,因為多馬是第一個來到印度的使徒。印度基督教是由多馬創立的。

  多馬問:「我們不知道你要去哪裡,你要走哪條路。我們怎麼可能知道?——我們是無知的。」真正的門徒從來不假裝是博學的。如果他不知道,他就準備說他不知道,因為那是從師父學習的唯一途徑。博學的門徒永遠學不到東西。

  我這裡也有幾個。當他們提出問題時,他們的問題具有不同的品質——就好像他們是在為別人提問的一樣。他們沒有他們自己的問題。有時他們也在他們的問題裡寫下:「這不是我的問題——只是為了別人……人們會開悟。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在他們的頭腦裡,而且如果你討論它一下,這將是好的。但這不是任何個人的問題!」這是他們的問題,但他們甚至不能承認這是他們的問題:「這會幫助其他人。」真是狡猾的人。

  有一次,一個男人來找我,他說:「我的一個朋友變得陽痿了。你能建議一些對他有幫助的靜心嗎?」

  我看著這個人,我繼續看著他。他開始顫抖和流汗。他說:「你為什麼這麼認真地看著我?」

  我說:「你不能送你的朋友來嗎?他可以說他的一個朋友已經變得陽痿了。你就不能那麼說嗎?你已經變得那麼無能,甚至你不能說你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嗎?」現在他想知道可以做什麼,但他不想表明問題是他的。才說某個朋友……現在他在作外交。許多外交問題出現了:提問者本身已經知道;對他來說沒有問題。

  其他所有門徒都保持靜默,只有多馬提問。由於這些小動作,多馬跟耶穌變得越來越親近。

  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這句話非常重要,並且曾經被基督教徒極大地誤解、曲解了。這句話已經變成了對祭司、教條主義者、蠱惑者的一個保護。基督教徒把它瞭解為除非他出現是透過基督——那意味著耶穌,馬利亞的兒子,否則永遠沒有人來到神面前。除非他是透過耶穌出現,否則沒有人來到神面前。他們的意思是,或者他們以這樣的方式來詮釋它,基督教變成唯一對的宗教。所有其它宗教都變成錯的。所有其他宗教都違背神——只有基督教。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他是什麼意思?這些使全世界繼續轉換基督教的祭司、傳教士和基督教徒,他們是對的嗎?他們的詮釋是對的嗎?還是耶穌有別的東西?他有某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在《薄伽梵歌》裡也有一段印度教徒不斷曲解的說法。克里希納對阿朱那說過……而且阿朱那和克里希納之間存在著與耶穌和多馬之間幾乎親密的同樣品質——同樣的關係。同樣的開花也發生了,同樣的說法從那個關係裡浮現出來。克里希納對阿朱那說:SARVA DHARMAN PARITYAJYA MAMEKAM SHARANAM VRAJA:要放下所有的宗教,忘記所有的宗教,來到我的腳下,因為這只有透過我,人才能到達神。

  現在印度教徒對這個說法很高興。克里希納說得很清楚:忘記所有宗教。放棄各種其它宗教,抱緊我。抱住我的腳——MAMEKAM SHARANAM VRAJA。來到我的腳下;它們是通往神的橋樑——唯一的橋樑。

  這兩種說法都發生在同樣的處境裡。當克里希納說這句話時,阿朱那必定曾經非常親近。多馬的情況也是那樣——他必定曾經非常親近。當基督說這句話時,他必定曾經顯現像花一樣灑在多馬的內在。你將需要有多馬的那種愛的瞭解,只有這樣你才會能夠瞭解這句話的含義。你將需要有阿朱那的那種愛的親密,只有這樣你才會能夠瞭解克里希納的說法。兩者都是相同的,兩者都意味著相同的東西——而兩者卻都被誤解了。

  誤解來自祭司和政客——那些試圖將宗教轉換成組織、政治戰略的人。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

  『我就是……』那必須被瞭解。它並不意味著耶穌,它只意味著內在的意識:『我在』——內在的生命。你內在的這個意識,你稱它為『我在』,這個『我在』是唯一的方式。如果你能瞭解這個『我在』,它是什麼,這個意識是什麼,你就找到了道路。它跟耶穌無關,它跟克里希納無關。當我對你們說『我是門』時,它跟我無關!那個『我在』是門。門在你內在,道路在你內在,真理就在你內在。你必須明白這是誰在你內在自稱為『我在』,這個意識是什麼,它是由什麼組成的。

  如果你能進入你的意識,如果你能感覺到、看到、意識到你意識的本質,那就是道路。靜心是道路——不是基督,不是克里希納,也不是穆罕默德。我是誰?——這個問題將變成道路。

  拉瑪那·馬哈希是正確的,當他說的只有一個問題是相關的:我是誰?繼續問這個問題,讓這個問題變成你內在的火。要跟它一起燃燒!讓你身體和你的存在的每一個細胞,以及你存在的每一根纖維都隨著它跳動、振動。讓這個問題從最深的核心升起:我是誰?而且繼續問;不要接受頭腦給出的任何答案。

  你一直在閱讀奧義書,在奧義書裡它們說:「你就是神。」你的頭腦會說:「為什麼你一再地問?我知道答案:你就是神。保持安靜!」或者,如果你是基督教徒,並且一直一再地在閱讀聖經,你知道神的國就在你內在。所以,「我是誰?」——「神的國度。現在保持安靜!」

  沒有來自頭部的答案必須被接受,沒有來自記憶的答案必須被接受,沒有來自知識的答案必須被接受。所有答案都必須在『我是誰?』這個問題的旋風裡被拋出。一個片刻到來了,當所有答案都消失了的時候,只有這個問題像一堆火一樣單獨留下來。你跟它著火了!你只是一種渴望、熱情的問詢:「我是誰?」當問題燒毀了所有的答案時,問題也燒毀它本身,它耗損它本身。而一旦這個問題也消失了,就有靜默。那個靜默就是答案。那個就是門、大門、道路、真理。

  請小心。當耶穌說『我就是道路』時,他意味著在你內在自稱為『我在』的人就是道路。它跟耶穌無關。只是抱住耶穌的腳,你不會去任何地方。只是對耶穌祈禱,你不會去任何地方。要聽他在說什麼。每個師父都把你拋回你自己,因為最終極的神隱藏在你內在,就像隱藏在師父內在一樣。你攜帶著你的光在你自己內在。你只需要回頭,你必須向內看。我就是道路、真理……是的。在你的那個意識裡就是真理。當你變得完全有意識時,你就變成了完整的真理。當你絕對有意識時,這不是你面對真理就像一個物件,你就是真理,它是你的主體性,它就是你。那就是奧義書所說的:「塔特瓦馬西:你就是那個。」

  ……和生命……耶穌說三件事:它是生命——我是……意識、覺知。這是生活——你所知道的生活,平凡的生活。然後第二個:我就是道路——連接平凡生活和非凡生活的道路,連接亞當和基督的道路,連接身體和靈魂的道路。第三件事:我是真理。耶穌說了這三件事。

  你現在就是那樣,因為我就是生命。而你也有道路,隱藏在你身後,在你內在:我就是道路。而且你也是終極目標、命運。你是起始、中間和結束。你是亞當、耶穌和基督。……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永遠沒有人進入神,除非他已經進入了他的意識,直到他已經進入了他的『我在』裡。這就是意義。這就是克里希納的意義,這就是基督的意義。這是所有師父的意義。

  「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

  一個非常重要的陳述。而在這個單一的陳述裡,就出現了一場革命。非常安靜地靜心思考它。你們若認識我……耶穌對多馬說: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因為我和我的天父是一體的。在耶穌說『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的同時,在多馬的存在裡某個東西已經改變了。在耶穌說這件事的同時……

  你知道,當我對你說某件事時,你的內在繼續在改變某個東西。有時,你非常接近真理。有時,單一個字深深地擊中你,粉碎了某個東西;某個東西就改變。有時,根本性的變化可能會發生。它一直在發生。

  那就是在師父面前的整個目的。當耶穌說——他甚至還沒有完成陳述時……陳述是一半,但多馬已經改變了,所以他必須改變他的陳述。那就是為什麼我說這是一個那麼美的陳述。你們若認識我……其中有一個『若』字,因為多馬猶豫不決。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但當他發表這個陳述時,在多馬的意識裡有根本性的轉化。

  他轉向內在,他轉變了——頓悟。耶穌必須改變他的陳述。他說:……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若』消失了,因為『若』在多馬內在消失了。

  你知道『懷疑多馬』這句話嗎?那來自耶穌的門徒多馬。他經常懷疑。但他是很天真的。如果懷疑在那裡,它就在那裡;他不會隱瞞它。但在這一刻,『懷疑多馬』不再是『懷疑多馬』:懷疑已經消失了。

  耶穌以『若』起了頭,因為懷疑還在那裡。多馬猶豫不決,多馬不贊同,他說:「好吧,但這對我沒有吸引力。你說你就是真理?也許,但是我不相信。你說你就是道路?我希望它是真的,但它在我的存在裡還是沒有任何效用。」也許不是這麼多話——那不是問題——但是有一個潛伏的懷疑。耶穌必須使用『若』。一旦他看到潛伏的懷疑在耶穌的偉大陳述的衝擊下消失了……

  在印度,我們稱這樣的陳述為摩訶婆迦耶——偉大的陳述。在人類意識的整個歷史裡很少。這是偉大的陳述之一,一個摩訶婆迦。耶穌一定已經看到懷疑突然消失了。懷疑的陰影不在那裡了。多馬已經變成信任。某個東西被轉化了。多馬不再是舊多馬了;一個新生命誕生了,新人類誕生了。他必須在中間改變他的說法,因為師父回應門徒。師父就是回應。師父是一面鏡子。……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現在沒有『若』。耶穌說:……從今以後……從今以後你們就認識祂;你們見過祂,因為你們見過我,因為我和我的天父不是兩個。我代表祂,我只是祂的一個反映,一個迴聲。

  「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

  聽。耶穌說:還有不多的時候……只剩下幾個小時……世人不再看見我……世界將無法看到我。

  「……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

  耶穌說:「再過幾個小時,我就會為這個世界消失了,但是對你來說,多馬,永遠不會!對你來說,永遠不會——因為你已經看到了我無法被釘十字架的實體。你已經看到了我不朽的真理。身體會被釘十字架——再過一會兒,身體就會消失,世界將再也無法看到我了,因為世界只認得作為身體的我。但是你仍然會看到我,因為你已經看到了我的光明,你已經看到了我的永恆,你已經看到了非暫時的存在,你已經看到了我的真理。多馬,你會繼續看到我的。對你來說,我永遠不會消失。」

  愛有眼睛,信任有眼睛,看到無形的東西。只有信任才能夠深地穿透看到不死的人。只有愛才能給你瞥見超越時間的東西。

  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

  「要快樂,多馬,你很幸運,你會繼續看到我的。」……

  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而在這一刻,讓這顆種子播在你內在裡,當我要活著時——即使在被釘十字架之後,即使我的身體被摧毀——如果我要活著,你也會活著!讓這種信任也誕生在你內在。這不是只有我會活著……對我來說這沒什麼特別的;每個人的靈魂都是不朽的。如果你能看到我的身體消失,而你還能繼續看到我,就讓那變成在你內在的新認識,甚至當你死了以後,你也會活著。

  死亡只是衣服,死亡只是覆蓋物。最內在的核心繼續活著。它就是生命本身。它怎麼可能死呢?生命怎麼可能死呢?生命不斷地改變它的住所,真的;一所房子變得腐爛、陳舊、破敗、廢墟,你就必須離開它去找到另一個家。你的房子只是一個窩,過夜的地方。

  「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

  那就是復活的秘訣所在。沒有證據——就世界而言,沒有證據;但就門徒而言,是有證據的。耶穌作為身體而死,但對於那些信任他的人,看到他真實的實體的人,看到他真實存在的人來說,他保持是靈魂。

  「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

  耶穌說:「我們都是交織在一起的,因為我們都是一體的。」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他在說:「多馬,你不認識神,但你認識我。我認識神,你認識我。我知道我在我的神裡面,而且你知道你在我裡面,因為你的愛已經使你變成我的一部分。我告訴你,我在你裡面。因此,我們都在神裡面,神也在我們裡面。我們都交織在一起。」

  門徒只認識師父,師父認識神。門徒愛師父,漸漸地融解進入師父。師父融解進入神。透過師父,門徒也跟神結合在一起。師父繼續傾注他自己進入門徒裡,因為師父已經跟神變成一體,所以神就繼續以一種非常間接的方式進入門徒裡。這才是真正的三位一體:門徒、師父和神。他們繼續相互傾注。門徒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當我碰觸你時,你認為我碰觸你嗎?神碰觸了你。如果我在神裡面,那麼當我碰觸你時,神就碰觸了你。但對你來說,它仍然是師父的碰觸。你的瞭解越深,你就越能看到師父只是工具——一支長笛,神的歌聲在其中不斷流淌。到那日,你們就知道……耶穌說:「在聚會的最後一天,當時你就會變得開悟,當時你也會變成基督……」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父裡面,你們在我裡面,我也在你們裡面。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

  「……因為我將我的平安傾注在你內在,而且我是無條件地傾注它,而不是像世界那樣。」

  在世界裡,沒有人無條件地給你任何東西;在世界裡,一切都是交易。即使人們給你愛,他們給予也只為了獲得;它是一個買賣。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耶穌說:「不要擔心。我會離開,但我的平安會徘徊在你附近,會圍繞著你。每當你記得我時,你就會發現平靜如雨下在你身上。我的平安將繼續保持你是可得的。」對於信任的心來說,它總是可得的。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不像在這個世界裡,所有的給予都是為了得到某個東西。

  耶穌只是在給予。沒有討價還價。師父只是給予——而不是要得到任何東西。門徒能給師父什麼呢?這是一種單向交通。師父繼續在傾注。但那並不意味著他對你有義務,因為他知道神正在傾注進入他。他能用它做什麼呢?所有來自神的東西,他都必須分享。跟神沒有買賣,它是純粹的禮物。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中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

  你們聽見我對你們說了,我去還要到你們這裡來。你們若愛我,就必喜樂,因我到父那裡去,因為父是比我大的。」

  耶穌說:你們若愛我,就必喜樂……愛不知道死亡。愛永遠不會遇到死亡。為了愛,死亡不存在。

  所以耶穌說:「如果你信任,如果你愛……」這句話一定曾經是對所有門徒說的,而不只是對多馬,因為『若』又進入了。這些都是要被瞭解的微妙點。聖經裡沒有提到他現在對誰說話,『若』又進入了。他對多馬說:「從今以後你看到了神,因為你看到了我。」現在他說:你們若愛我,就必喜樂……他一定曾經是轉向其他門徒,他一定是對他們所有人說:「如果你們愛我,就沒有死亡。然後我會被釘十字架,而你們仍然會看到我在神性的身體裡復活。你們會看到我進入神,消失在神裡面。我即將遇到終極。你們的師父即將遇到終極,你們應該喜樂。讓這變成一個慶祝,一個節日,一個歡樂。」

  你們聽見我對你們說了,我去還要到你們這裡來。「但我會一再地來,每當你們呼喚,每當你們需要。每當你的心毫無疑問地在祈禱時,你會發現我就在附近。」你們若愛我,就必喜樂,因我到父那裡去……「所以沒有處在痛苦、悲傷的問題。我不會死,我要去神界。」對於無知的人來說,死亡就是生命的死亡。對於明白的人來說,死亡是真實生活的開始。對於明白的人來說,死亡是進入神性的大門。

  這個,他離別的信息具有極大的價值。讓它深深沉入你內在。讓它變成你的心跳。那是靜心思考它的唯一方法。那是瞭解其意義的唯一途徑。忘記基督教徒所說的一切。那些教條的主張都是沙文主義的。忘記神學家在耶穌純潔的陳述上面所加的東西。拋開所有曾經教過的東西,直接進入這些說法,而進行靜心。而巨大會是好處。你會得到祝福。這是人類歷史上人類轉化最偉大的故事之一——亞當如何變成基督,無意識如何變得光明,平凡如何轉化成非凡,此岸如何變得充滿了彼岸,物質如何轉化進入意識。

上一章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