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修問答選集
第二十六章 如果你感到疑惑,你就是理智型的
我感覺我既不完全是情感型(FEELING TYPE),也不完全是理智型(INTELLECTUAL TYPE)。我是個混合型。我應該同時做兩種不同的技巧嗎?請指點一下。
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有許多事情要理解。一:每當你感覺你既不是理智型也不是情感型,那就很清楚,你屬於理智型,因為疑惑是它的一部分。情感型從來不疑惑。一個屬於情感型的人不會感到這種疑惑。情感永遠是全然的和完整的,理智永遠是片段的、分裂的、疑惑的。那是理智的本性。為什麼呢?因為理智立足於懷疑,情感立足於信任。每當懷疑出現,分裂就出現,懷疑永遠不可能是全然的。它怎麼可能是呢?懷疑的本性就是懷疑。它永遠不可能全然!你無法徹底懷疑一件事情。如果你徹底懷疑一件事情,它就變成信任。
懷疑永遠是疑惑的,從根本上說,當你懷疑的時候,你也懷疑你的懷疑。你無法確定它。一種懷疑的心態甚至無法確定懷疑。有層出不窮的疑惑,每一層都以另一層懷疑和疑惑為基礎。
理智型總是有這種感覺。這種感覺一直存在:「我不在任何地方,我沒有任何歸屬」或者「有時候我在這裡有時候我在那裡,有時候是這樣有時候是那樣」。但情感型對自己感到確定。因為信任是基礎,情感不是分裂的,它是完整的、全部的。所以如果你產生懷疑,如果你不確定你屬於哪種類型,那就要明白你屬於理智型。那就練習適合理智型的技巧。如果你沒有感到任何疑惑,那你才屬於情感型。
比如說羅摩克里虛那:他是一個情感型。你無法在他的內心製造懷疑,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只有懷疑本身已經存在,懷疑才能被製造出來。如果懷疑本身沒有隱藏在那裡,沒有人可以在你的內心製造出懷疑。別人只能説明它出現,但他們無法製造它。信任也無法被製造。別人也只能幫助它出現、顯現。
你的基本類型是無法改變的,所以瞭解你的基本類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你做的事情不符合你、不適合你,你就是在浪費時間和能量。因為錯誤的努力,你會變得越來越混亂。既不可能在你的內心製造懷疑,也不可能製造信任。你已經有其中的一粒種子。如果你有懷疑,那就最好完全不要考慮信任,因為那會是自欺和催眠。如果你有懷疑,不要害怕——因為懷疑也可以通往神性。你必須運用它。
我再說一遍,甚至懷疑也可以通往神性——因為如果你的懷疑可以摧毀神性,那它就比神性更強大、更有力。懷疑也可以被使用,它可以成為一種技巧。但是不要自欺。有些人一直教導如果你懷疑,你就永遠無法達成神性。該怎麼辦呢?於是你不得不壓制它、壓抑它、隱藏它,創造出一種虛假的信任。但那只是表面上的,它永遠不會觸及你的靈魂。在內心深處你會保持懷疑,你只能在表面上創造信任的假像。
那就是信仰和信任之間的區別。信仰永遠是虛假的。信任是一種品質,信仰是一個概念。信任是你的心態,信仰只是被要求的。那些有懷疑又害怕的人,他們就抓住信仰;他們說「我相信」,但他們沒有信心。他們知道自己內心深處是懷疑的。他們一直害怕它。如果你攻擊、評判他們的信仰,他們馬上就生氣。為什麼?為什麼要生氣和憤怒?他們不是被你激怒的,他們是被自身的懷疑激怒的,你只是幫助懷疑出現。如果是一個有信任的人,你可以批判,他也不會生氣,因為你無法摧毀信任。
羅摩克里虛那就屬於這種類型,柴坦亞或蜜拉——他們也是情感型的。孟加拉最美麗的思想家之一恰達瓦(Keshav Chandra)去會見羅摩克里虛那。他並不是去見他,而是去打敗他,因為羅摩克里虛那只是一個文盲,根本沒有學問。恰達瓦是生在印度土壤的最偉大思想家之一,他是最犀利、最能言善辨的知識份子。羅摩克里虛那肯定會被打敗。恰達瓦去的時候,加爾各答所有的知識份子都聚集在Dakshineshwar要看羅摩克里虛那被打敗。恰達瓦開始辯論,但他肯定覺得非常尷尬,因為羅摩克里虛那非常享受他的辯論——事實上,太享受了。當他提出某個反對神的命題,羅摩克里虛那會手舞足蹈。
他感到非常尷尬,他說:「你在幹什麼?你沒有回應我的質疑。」據說羅摩克里虛那說:「看到你,我的信心得到了增強。沒有神,不可能有這樣一位智者。」這就是情感型看待事物的方式。「我預言」,羅摩克里虛那說:「遲早你會成為一個比我更虔誠的奉愛者,因為你有更好的頭腦。有了這樣的頭腦,你怎麼可能對抗神性呢?這麼犀利的頭腦?連一個傻瓜,一個像我這樣的笨蛋都達成了。你怎麼可能不達成呢?」
他沒有生氣,沒有爭辯,但他打敗了恰達瓦。恰達瓦觸摸了他的腳,說:「你是我碰到的第一個辯論無效的有神論者。看著你的眼睛,看著你以及你對我的反應,我第一次產生了「神性可能存在」的瞥見。你就是沒有論證的論證。」羅摩克里虛那變成了論證。
理智型必須通過懷疑前進。不要給自己強加任何信仰,那會是自欺。你無法欺騙任何人,你只能欺騙自己。不要強求,要真實。如果懷疑是你的天性,那就通過懷疑前進。盡可能地懷疑,不要選擇任何以信任為基礎的技巧——那不適合你。選擇某些科學的、實驗性的技巧。相信是不需要的。
有兩種類型的方法。一種是實驗性的。你不需要相信,你只要去做它,結果會成為信任、信心。一個科學家不可能相信。他可以採納一個假設,進行實驗,如果實驗結果是正確的,如果實驗證實了假設,那他就得出一個結論。他的信任是通過實驗得到的。所以這112種技巧裡有不要求你信任的技巧。
所以馬哈維亞、佛陀,他們是理智型的,而羅摩克里虛那、柴坦亞是情感型的。出於這個原因。佛陀說不需要相信神,神並不存在。他說:「去做我說的,不要相信我。去檢驗我說的,如果你的體驗證明那是對的,那時你才可以相信。」
佛陀說:「不要相信我,不要相信我說的話。不要因為一件事情是我說的就相信它。檢驗它、實踐它,在你得出自己的結論之前保持懷疑。你的親身體驗會成為你的信任。」
馬哈維亞說:「不需要相信任何人——甚至不用相信師父。只要去做技巧。」
科學從來不談相信。它說,做實驗,進行檢驗。這種方式適合理智型。在你實驗之前,不要嘗試信任。你無法嘗試它——你將會偽造一切。保持真實和誠實。
有時候甚至無神論者都達成了神性,因為他們發現了自己的真相。馬哈維亞是一名無神論者,他不相信神。佛陀是一位無神論者,他不相信任何神。一個奇跡隨著佛陀發生了。據說他同時是最不神聖和最神聖的人。兩者都是——最不神聖和最神聖。他完全是理智型的,但他達成了,因為他從不自欺,他一直進行實驗。6年裡他一直進行各種實驗,他沒有相信。除非某些事情被驗證,他是不會相信的。他會親身嘗試,如果什麼也沒發生,他就會離開。
有一天他達成了。通過不停地懷疑、實驗,一個點到了……那時不再有可以懷疑的事物。沒有了物件,懷疑就脫落了。現在沒有懷疑的物件。他已經懷疑了一切,連懷疑都不起作用了。懷疑脫落了,在那種放下中他成就了。他意識到懷疑並不是真實的事物:畢竟,懷疑者存在,你無法懷疑懷疑者。是懷疑者在說:「不,這是不對的。」
它也許是對的,也許是不對的,但是誰說它是對的或它是不對的呢?那個說話的源頭是存在的、確實的。你可以說神不存在,但你無法說「我不存在」,因為一旦你說「我不存在」,你就承認了自己。是誰在發言呢?你不可能否認自己的同時又承認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要否認,你也得存在。某個人、某個客人在敲你的門,你不可能說:「我不在家」。你怎麼可能這樣說呢?這是荒謬的,因為你說「我不在家」就證明你在家。
佛陀懷疑了一切,但他無法懷疑自己。當一切都被懷疑過,當懷疑被用盡,最終他被扔回自己身上。在那裡懷疑是行不通的,於是懷疑脫落了。突然他覺醒於自身的實相、他自身意識的源頭、意識的根本。所以他不信神,但他變得神聖。確實,這個地球上還沒有這麼神聖的人行走過,但他的天性是理智型。
兩種類型的技巧都有。如果你覺得你是理智型,你感到疑惑、懷疑,那就不要嘗試信任型的技巧,它們不適合你。不是每種技巧都適合任何人。如果你有信任,那就不要嘗試別的方式——不需要!如果你有信任,那就嘗試那些以信任為預設的方法。但要誠實,那是基礎。這是一件非常根本的事情,要一直記住。
自欺非常容易——很容易自欺,因為我們會模仿。你也許開始模仿羅摩克里虛那,而不知道你不是那種類型。如果你模仿,你就會成為一個模仿者,不會有真實的東西發生在你身上。你可以模仿佛陀。這每天都在發生,因為我們出生在各種宗教裡面。因為這種狀況,大量的荒謬延續下去。你不可能出生在一種宗教裡:你必須選擇。宗教和遺傳、出生沒有關係,它們毫不相關!
有人生來是佛教徒。他也許是情感型的,但他會信奉佛陀。那樣他的整個生命就被浪費了。有人天生是理智型的。他也許生為一名回教徒,或者他生在一個奉愛的教派。他的生命會被浪費掉,他會變得虛偽。整個世界沒有宗教性就是因為宗教愚蠢地和出生聯繫在一起。它們根本就沒有關係。你必須有意識地選擇,首先你必須瞭解你的類型,然後你必須選擇。當我們允許每個人選擇他的宗教、方法、技巧、道路,這個世界就會充滿宗教性。
但是宗教已經變得組織化,它變成政治性的組織。所以當一個小孩出生,我們就強迫他信教,我們制約他的宗教。父母擔心他也許會加入另外的宗教。在他變得有意識之前,他必須被破壞、削弱、強迫。因為當他變得有意識,他就可以思考這些事情,他的思想必須受到制約,這樣他就不能自由地思考。你無法自由地思考是因為你思考的一切都被預設了。
我在讀羅素的故事。他說:「從理智上,我確信佛陀比耶穌更偉大。但在我的內心深處,這是不可能的。耶穌應該比佛陀更偉大。最多,如果我強迫自己,我可以讓他們平起平坐。從理智上,我感覺佛陀是個巨人。耶穌在他面前不算什麼。」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因為羅素本人是理智型的,所以佛陀對他有吸引力。耶穌對他沒有吸引力,但他的思想受到基督教的制約。這是不客觀的,因為這些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它們只表明羅素的某些狀況——它與佛陀或耶穌無關,因為比較是不可能的。對一個情感型的人,耶穌看上去會比佛陀偉大。但如果他是個佛教徒,如果他生為一名佛教徒,這就會產生糾結。如果他認為有人比佛陀更偉大,他會對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安。這是困難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思考的一切已經被植入你裡面——它已經深入血脈了。
你的頭腦就像電腦一樣。資訊被輸入進去,運演算法則被設置好。你已經立足於某些荒謬的概念、傳統。你無法輕易拋棄它們,所以宗教只是說說而已。很少有人變得有宗教性,因為很少有人能夠反叛他們自身的制約。只有一個革命性的頭腦才能變得有宗教性——它可以洞察一件事情,去看它的各種事實,然後再做決定。
但要感知你的類型,嘗試去感知你的類型。這並不困難。首先:如果你感到疑惑,你就是理智型的。如果你感到確定、信任,那就發展以信任為基礎的不同技巧。其次,記住,千萬不要做兩種技巧。那會讓你更加混亂。沒有什麼是錯誤的,兩者都是對的。羅摩克里虛那是對的,佛陀也是對的。記住一件事情:在這個世界上,許多東西都可以引領你走向真理——道路有很多。不存在唯一的道路。即使矛盾的道路、完全相反的道路,它也可以引導你到同樣的境界。
沒有「唯一」的道路。相反,如果你深入體察,你就會知道有多少行者,就有多少道路,因為每個人都必須從他所在的位置前進。他無法使用一條現成的道路。從本質上說,你的道路是你走出來的。沒有現成的道路,沒有現成的高速公路。但每個宗教都試圖灌輸給你這種觀念:道路是現成的,你只要走上去。這是錯誤的。內在的探索更像天空而不像大地。
一隻小鳥在飛翔:它不會在天空留下足跡。天空會保持一片空白。小鳥飛過——它沒有留下任何足跡。沒有鳥可以跟隨它的足跡,天空永遠是空白的。其它的鳥,所有的鳥都必須飛出自己的軌跡。
意識像天空而不像大地。馬哈維亞走過,佛陀走過,蜜拉走過,穆罕默德走過……你可以看到他們走過,你可以看到他們成就,但一旦他們走過,那條路就消失了。你無法追隨,你無法模仿。你必須發現自己的道路。
首先思考你的類型,然後選擇方法。在這112種方法裡,有一些適合理智型,有一些適合情感型。但不要認為因為你是混合型,所以你必須雙管齊下。那會創造更多混亂,你會深深地分裂,你也許會發瘋、精神分裂;你也許會變得分裂。不要那樣做。
Osho:The Book of Secrets #24
上一章 | 目錄 |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