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書
The Book Of Wisdom
第十七章 喚醒你的奴隸
樂因莫求苦
諸瑜伽修
諸倒覆修
初後作二事
二境皆應忍
二事捨命護
當學三種難
取三主要因
修三無失壞
成就三無離
一則古老的故事——瑪莉的兒子耶穌,有一次遇見一位獨居在山上的老人,這位老人就住在沒有任何遮熱避寒之物的空曠原野中。耶穌問他為什麼不為自己蓋一間小木屋。
老人回答說:「哦!充滿靈性的神啊!在你之前有三位預言家經過這裡時對我說,我在這世上只能活七百年,所以我想根本就沒有必要耗費精神把自己安頓下來。」
生命是流浪的旅程,它不是可以身心安住的家。生命在尋找回家的路,但它本生不是家;生命是不斷的探索和冒險。你並不一定要成功,成功是非常稀有的,因為,生命的尋求本身就非常複雜,而且沿途難關重重。在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經文之前,請先好好地了解上述的一番話,它們具有非常深刻的價值。隨後,當你靜心或當你更深入地進入今天的經文之後,你將會很驚訝:這些經文就好像包容著汪洋大海的露珠。
穆罕默德說:「我就像個留宿在樹下的馬上旅者,休息之後,繼續往我的旅程邁進。」是的,生命是宿夜的停留,生命是客棧。不要停下腳步,利用每個機會讓自己的生命不斷地更高、更深、更遠,因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是永無止盡的。但你們千萬要記住:不要把生命視為理所當然,生命是個機會,它充滿著無限的潛力和可能性。如果你因為生命充滿活力而認為自己已經抵達,那你就錯過了重點。
耶穌一而再、再而三地說:「把這世界看作是橋樑、而非永久居留之地。」把它當做橋樑來利用,它可以聯繫你和上帝。當生命是一座通往上帝的橋樑,那生命就是神聖的,而如果你不利用它做為通往上帝的橋樑,生命就會很凡俗、虛偽、虛幻和空想。
第一句經文:
樂因莫求苦
每個人都在企求、追尋喜樂,但幾乎每個人都只找到相反的事實。我說「幾乎」是因為有少數幾個人不在一般人的行列中,他們是佛陀、查拉圖斯特拉、老子和阿底俠;但他們是極少數的例子,他們只是更加地驗證了事實。所以我說每個尋求喜樂的人到最後都只找到痛苦和不幸,人們都想要上天堂,但等到他們上去之後,才驚覺到竟然到了地獄。
這中間一定有很大的誤會。人們一心想要尋求快樂卻總是遭受到很多的苦難,因為快樂只是個偽裝,它其實是躱在簾幕之後的悲傷,它是一張面具——笑臉的背面藏著一張哭泣的臉,美麗的花朵下面藏有很多的刺。它是這麼明顯的事實,每人都看得非常清楚……但每個人卻一再地重蹈覆轍,人們真是永遠也不會記取教訓的動物。
亞里斯多得說人類是理性的存在——這根本就是荒謬的說法!人類是世上最不理性的生命體。人類是可以很理性的,但他的本質並不是如此;因此亞里斯多得的說法並非是人類的定義,它是理想人類的定義。是的,佛陀和穆罕默德是理性的生命體——因為他們活得很有智慧、很有覺知,他們把握每個機會讓自己更成長、更成熟、更「在」。但是就好幾百萬的人類而言,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類根本就不理性,他們完全沒有任何理性可言。
他們的第一個非理性的部分是——他們一再地經歷相同的過程,卻從不會記取教訓。你們有多少次生氣的經驗?你們從中學習到什麼?有多少次你都感覺非常嫉妒,而你的體悟又是什麼?你不斷地重覆同樣的經驗卻仍舊是你的老樣子,一點也沒有改變。你一直沒有長大,你生活的方式是非常不合理且不智的。
聰明的人會很清楚的知道:尋求快樂的結果充滿遺憾。而,到底什麼是快樂?它其實是非常虛偽的。有個人,他想要擁有一棟更大的房子,為了這楝房子,他經歷多少的折磨、他遇到多少麻煩、他有多焦慮、有多少次神經衰弱的症狀出現。
人們說如果你是真正的成功,那你一定會在四十二歲到四十八歲左右罹患心臟病,他們說如果你在五十歲前沒有心臟病發生,那你這一輩子就浪費了,你是個失敗者,你並沒有試著要讓你自己成功,你的企圖心還不夠強烈。充滿企圖心的人一定會有心臟病,,野心愈大愈是有可能會神經衰弱。
如果你不需要心理治療師,那代表你的頭腦並沒有多少的企圖野心,目前整個社會的取向都朝著野心看齊,整個教育制度也都致力於教育出更多的野心分子——這也意味著心理分析師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案主。這一切看起來似乎是個陰謀——整個教育系統不斷地為醫生、牧師和心理分析治療師這三個行業創造出更多的可能客戶。
整個系統似乎生病了,甚至病入膏肓、瀕臨死亡。它並沒有創造出健康、活潑、燦爛的人類,它並沒有創造充滿喜悅、慶祝和歡樂的人類,它沒有教導你如何將生活變成慶典。它所教導給人們的一切都是讓人們愈來愈接近地獄。你們知道我說的都是實情,我並非在談論某些理論系統,而是在談你們的心理、你們的生命狀態。
阿底俠是對的,他說:樂因莫求苦。
你創造了多少的苦難,為的又是什麼?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有的人想要大間一點的房子、有的人想要多存一些錢、有的人則是想要更多的名聲、有的人想掌握更多的權勢、有人想成為總統或部長——這一切都是虛偽的,因為當死亡來臨時,死亡會把一切通通帶走。這就是「虛偽的」的定義。
只有死亡帶不走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其餘的東西就如夢幻一樣地不真實。如果你一直追求那些死亡會一起帶走的東西,那你的生命就好像白癡說故事,儘管聲音很大且充滿憤怒,但卻一點意義也沒有。你的生命將會沒有任何意義價值。
失去意義,生命怎麼會是一首歌呢?生命失去意義,你怎麼能說「我曾經活過」呢?就好像一顆還未開花結果的樹,但如果這顆樹連葉子都還沒長出來,那根本就別想要談花開結果。
很多種子,生時是一顆種子、死時也是一顆種子。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中,他們的生命只是不斷地漂流,雖然偶爾會有例外的狀況,但最終的結果總是莫大的失落。地獄其實是象徵著你因為錯誤的生活方式而帶給自己的莫大遺憾和悔恨。
那人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試著去了解生命還有另外一些更高的層次——超越死亡、永不破滅、禁得起考驗和超越時間種種的真理等——那人們就不會有太多的遺憾。
如果你開始尋求那最終的真理,你生活的每一個片刻將會變得愈來愈寧靜、安詳、平靜和充滿芬芳:如果你啓程尋求那最終的、或如果你尋求真理、神、尼瓦娜,以及任何你所稱呼的一切;如果你尋求生命的最深和最高的極限;如果你不是一味地在追逐世間虛幻的東西,那整個尋求的旅程將會為你的生命注入一股新的品質,你會覺得很紮根、很完整、很一致,你會感覺有一股新鲜的喜悅昇上心頭。你知道這喜悅並非來自外在。
真正的喜悅從不曾來自外在,只有虛幻不真實的東西才會來自外在,當死亡來臨時,虛幻的一切就會隨即消逝。
死亡只發生在外面,死亡從不曾在人們的內在發生,內在是永恆的。你的內在——它一直都在這裡,它永遠都會在這裡,它超越死亡,只是你自己沒有覺知到。你不斷地追逐不真實的陰影,卻忘了那真實的一直在等待著你——往內觀照、回歸內在的能源中心、回家休息吧!
因此,第一件事:尋求那永恆不死的,然後不久之後,你就會找到天堂之門。
第二件事:你到底為何原因要去追逐那些虛偽、不真實的快樂呢?這個男人、那個女人——為什麼呢?背後的理由是什麼?因為你已經深陷苦海中。所以你為了讓自己忘卻一切痛苦,你就想要用烈酒、性、金錢、權力控制來麻痺自己。
政客們本身因為擁有更強烈危險的酒精物品,所以他們可以很輕易地對外宣導說禁酒令是必須的。
馬拉吉.迪賽亞當然會堅持要制定禁酒令,政治權力就是他的烈酒,他在渴飮他的政治權力,他用非常不一樣的方式在麻醉自己。事實上,沒有任何一種酒類比政治還要危害人。
如果這世上一定要對某些事情加以禁止的話,那個東西絕不會是酒類的飮品,那個東西應該是政治。印度人民有多少人在喝酒呢?絕不會超過七成.,而有多少人在玩弄政治呢?我不認為你能夠發現有任何人沒有在玩弄政治。
你或許實際上並沒有參政,但政治是非常狡搰的——丈夫想要控制太太、太太則用她的方式操控先生、小孩子耍脾氣想要馬上就買一個玩具——這些都是政治。政治意味著你試圖用某種手段操控別人,這是非常醉人的,它是世界上最差勁的一種酒。
有些人沈醉在政治權力中、有些人在性愛尋歡中避難、有些人去酒吧,另外還有更多的人不斷地尋求虛幻不實的慰藉,當他們找到一個慰藉之後發現這慰藉並不能滿足他或沒有滋養到他,於是他馬上又開始去尋求下一個慰藉,他們因為馬不停蹄地追逐,所以看不見內在的悲傷已積聚成烏雲。
這一句經文的第二層意義是:與其往外尋求虛幻不真的慰藉,最好的方式是直接進入你的悲傷,靜心、深入。不要逃避面對自己的痛苦,你若逃避它,你將永遠沒有機會知道那苦楚到底是什麼,你也將永遠沒有機會去超越它。當你能夠真正看清楚自己為何痛苦難受的時候,在了解的當下,你已經超越了你的痛苦,因為愚昧無知就是痛苦的根源。
耶穌說:真理讓人自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每一位尋求真理的人都應該對它加以好好地了解。真理讓人自由,這個真理並非是指經典書籍上所記載的相關文學資料,它指的是你親身實證的經驗。
你感到哀傷。那麼就深入你的哀傷、不要逃避;拋棄一切不必要的舉動:看電視、看電影、拜訪親友、聽收音機等。轉過身來面對它、閉上你的眼睛、不斷深入觀照、看清楚悲傷到底是何物、你為何悲傷?整個過程中請不要加以責罵或批判,因為你如果對它加以責罵、批判,你就無法看清楚事情的全貌;不要批評、不要評斷、不要譴責、靜靜地觀看:就好像在看一朵悲傷的花、烏黑的雲,不帶任何批評,你才能真實的看見各個不同的面向。
然後你將會很驚訝:當你愈是深入,悲傷愈是開始消散。如果人們能深深地進入悲傷,他將會發現悲傷開始蒸發不見。悲傷蒸發消散後就是喜悅和喜樂。
喜樂不在外界,背對著哀傷你永遠也找不到喜樂,喜樂深藏在哀傷的背後,你必須要深入你悲傷的感受,你才能發現喜樂,也才能發現喜悅的泉源。
第二句經文:
諸瑜伽修
所以,阿底俠說:你不需要有太多的目標,一個目標就足夠了——深究你生命的真理。一個目標的探究就足以將你從困境、地獄和痛苦不幸中拯救出來。探究你生命本質的真理,一一地進入你的憤怒、貪婪和慾望:藉由不斷的深入,你會總是發現到喜悅的根源和喜悅的春天。慢慢、慢慢地,你會變成是一個慶祝——只因為你發現了自己,你已經進入了神的國度。
第三句經文:
諸倒復修
一個目標——真理——和一個方法。這個方法是什麼?阿底俠稱這個方法為「意識」,佛陀稱之為「全神貫注」,我稱之為「靜心」。不同的字眼、相同的特質——專注、警覺和清醒。
阿底俠是非常數學性的:任何偉大的數學家都比不上他的精確。他一步一步地往前移動。首先他說:樂因莫苦(不要尋求虛假的慰藉)如果你尋求,你就迷路了。不要逃避面對自己的悲哀,深入它。讓探索生命本質的真理成為你唯一的一個目標。阿底俠並非在談論不切實際、空泛或哲學理論的真理,他是在談「你」的真理,他是在談你,他完全地進入你的心理,他不是在探討形而上的哲學理論。
接下來是方法……他進展的速度非常快,經文中沒有任何一個浪費、多餘的字眼。就像電報的內容一樣,這也就是經文這個字的意義,它意謂非常地簡潔。在阿底俠那個時代,人們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擁有書本,所以阿底俠必須很簡潔、濃縮地遣詞用字,好讓人們可以輕易地記住。經文最好是愈精簡、愈濃縮,這樣人們才能記住。現在我們在討論的經文只有七大重點,你們可以很輕易地就熟記。
所謂的方法就是意識。這世上有很多種疾病存在,但健康只有一種。不管是你很健康或我很健康,大家對健康的感覺都是一樣的。而疾病雖然就如錯誤一樣總是數不盡,但打開所有門的那隻關鍵鑰匙卻只有一支。因此,與其砍斷樹枝、修剪葉子,為什麼不從根除斷呢?有一些人——人們稱之為道德人士——他們就只是不斷地剪剪樹枝、修修葉子。
道德人士是有點笨的人,他們笨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只要修剪枝葉,樹就會被毀滅。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你拔掉一片葉子,葉子會更繁茂的在另一個地方長出三片;你截斷一枝樹枝,樹木的汁液會轉而流向另外的枝幹,因此那枝幹會愈變愈強壯、愈厚實。這就是生命。
某個人反對性、他壓抑性,他砍斷樹枝,於是他所有的能量轉變為憤怒。印度經典裡面就有一則這樣的故事——德瓦沙,人人稱之為偉大的曼哈特曼(mahatma)——他盡力地壓抑他的性能量;於是他變得非常非常地暴躁。這是必然的結果。你不可能毀滅任何一種能量,那不是能量的特性,能量只能夠被轉化。如果你關閉能量的某個出口,它就會從其它出口流動出來,就好像你把前門關閉,它就從後門,從後門流出來的能量將會是比較危險的,因為你的生活會變成是偽君子的生活,你會過著一個雙重的生活方式,表面上說這樣,私底下的作為又是另一回事,表面上是一副樣子,私底下的你又不一樣,你變得愈來愈分裂。
我強調的重點和阿底俠完全一致。你可能帶著無數的問題要來問我,但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如果你帶著憤怒來找我,我會要你保持覺知,如果你有貪婪之心——保持覺知,如果你有很多的色慾——保持覺知。因為清醒的覺知意識會斬斷問題的根源。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呢?——沒有覺知。
人們會生氣是因為他沒有覺知。你可以試試看,讓自己既要生氣又想保持覺知,你會發現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你若有覺知,你就無法生氣,或如果你生氣,那覺知就會消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既讓自己生氣又保持覺知,因此,我不認為你們可以破除先例。不過你們可以試試看,我知道你們認為那是可能的事。但你們如果仔細觀察,你們會發現:保持覺知——憤怒消失,你若憤怒——覺知就會不在。沒有覺知是一切疾病的根源,而覺知意識是唯一的藥方。
佛陀說:「我是位醫生。」有一次,有個人問他:「你一再地說你是個醫生,但我從未看見你有攜帶任何醫藥。你給的藥是什麼呢?」
他說:「我的藥方只有一種——覺知。」這帖藥方你無法向任何藥劑師購買,你必須要改變自己內在的化學性質,你才能擁有它。目前你們內在心靈的化學作用產生的是沒有覺知和無意識的狀態。但是它是可以改變的,它的自動機械性質是可以被解除的。至於要如何做,你們將會在接下來的經文中找到方向。
記住,一種方法可以更正所有的錯誤,這方法就是覺知。你要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了呢?覺知是某種非常內在、非常深的一種狀態,沒有人可以看得見。但,如果你變得有覺知,那些稍為清醒的人,那些有眼睛的人,他們就會知道,因為當覺知在你內在發生之後,慈悲和愛就會開始傳散出它們的能量。
佛陀說:點燃你心中覺知的火焰,你整個人的存在就會散發出慈悲的能量。慈悲就是證明之物。除非你的慈悲展現,否則你將有可能只是在欺騙你自己,你可能只是在練習其他的方式,而不是覺知。
例如,你很有可能只是在集中注意力,但它不是覺知。一個集中注意力的人將無法展現慈悲。慈悲並非是集中注意力後的結果。集中注意力代表頭腦非常狹窄地只專注在一點上,集中注意力的頭腦是非常有力量的,但你要記住,它只是頭腦。又因為它很有力量,所以它也就特別地危險。集中注意力只是一個科學的方法。
覺知則完全不同,它不是集中專注,它是不集中專注的警覺狀態。例如,你們現在在聽我說話,如果你集中注意力地聽,如果你把焦點集中在我身上,那你將會錯過外面的鳥鳴和婉囀的啁啾聲,也會錯過馬路上的聲音。這就不是覺知,你的頭腦太狹窄了。覺知不是狹窄或集中的頭腦,覺知是頭腦的消失。狹窄、專注的頭腦讓頭腦變得更是頭腦,因此,印度人民的頭腦更是頭腦,另外還有回教人民和共產黨人的頭腦也是一樣,因為他們都太狹窄了。他們是一群專注、集中的人——有的人只專注在資本論和共產宣言上,有的人則是專注在可蘭或達摩菩提經上,另外還有人則是專注在吉塔經典或聖經上。這些人在世界上創造出狹窄的頭腦,他們創造更多的衝突,他們並沒有慈悲。
宗教已經存在好幾千年,但慈悲卻仍然只是一場夢。人類還沒辦法創造出一個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友誼、什麼是四海一家的世界。是的,我們不斷地談論美麗的夢想,這些談論實際上是很令人 噁心和反感的,我們應該停止。幾千年來,我們不斷地談論愛、四海一家……等等一些沒有意義的話語,現在該是停止的時候了。
集中注意力的頭腦將會變得比較狹窄和變得更是一個頭腦。愛,它不是頭腦運作出來的功能,愛是沒有頭腦的運作狀態:你們也可以稱它為心的狀態。沒有頭腦和心的狀態具有相同的意義。
覺知是一個沒有頭腦的狀態。你「是」,但你不是集中、專注的,你只是一面鏡子,你反映出所有的一切,你看見它的美、它的靜謐和靜止。突然間,你既「是」又「不是」,於是奇蹟開始發生。在靜謐中,你感到一股慈悲,你對受苦受難的眾生有深深的感觸。這一股慈悲是自然發生的現象,而非練習而來的技巧。
阿底俠說:內在覺知、外在慈悲——慈悲是覺知的外在面,覺知則是你的主體和內在,慈悲則是你與他人的聯繫和分享。
第四句經文:
初後作二事
開始代表早晨,結束代表夜晚。在早晨的時候你要記住一件事——阿底俠說——整個宇宙又再次地給予你全新的一天和全新的機會。你要感激宇宙的寬宏大量,你已經浪費了那麼多的日子,可是存在還是再次地給予你一天:存在對你充滿如此多的希望。長久以來,你一直在耗費時間,什麼事也沒在做,你錯過了那麼多的大好機會、時間和能量;但它仍對你寄與厚望,再給你一天的機會。
阿底俠說:早晨時你要記住——今天是嶄新的一天,是嶄新的開始。心裡下定決心告訴自己說:「今天我絕不再浪費這個機會,以前種種讓它過去吧!夠了!今天,我要清醒一點,今天,我要保持覺知,今天,我要將我所有的能量投注在靜心上。我要在我的一舉一動中靜心,我要用靜心的新品質來做今天的工作;我要把覺知的品質帶入我今天的生活中。」
歡迎新的一天的到來!你應該感到很高興,你要心中對存在充滿無限的感激,感激存在仍然信任你,感激它仍給你機會,因為它,你還有蛻變的機會。你可以從如此堅決的心意來開始一天的新生活。
然後,當夜晚到來,你要再次地感恩今天,你要感激所有發生的一切事——不管好或壞、快樂或不快樂,因為它們都是你的老師。
每件事都是一個機會。如果你正確地看待每個片刻,每個片刻都是個踏腳石。失敗和成功一樣都會幫助你更有覺知,事實上,失敗有時候反而比成功讓你變的更有覺知。成功讓你昏睡。就好像在快樂中的人們都比較會忘記上帝,沒有人會記得祂,但是當你不快樂的時候,很突然地,你就會記起祂。
一個能在高興時仍能記住神的人,他是很幸運的:一個人若能在事情都進展的很好、而且很平順時仍能記住神,那他是個很幸運的人。因為當海上折起大風大浪時,人們出於害怕很自然地會想起神,但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有一次,海上有一艘載滿要前往麥加聖地的回教徒,這是回教徒的朝聖之旅。這些回教徒在前往神聖之地的旅途中,每天都很虔誠地遵守回教徒的規則——每天練習五種不同的祈禱。他們對一位蘇菲神祕家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的好奇,因為他並沒有像他們一樣沒有練習五種祈禱的儀式。但他看起來是那麼地充滿喜悅,沒有人敢去問他原因。
然後,有一天,海上興起大風大浪,船長說:「我看我們將沒有任何獲救的機會,所以,請你們一起再做一次最後的祈禱吧!船身馬上就要沈入大海了!」因此,每個人都在祈禱,只有蘇菲神祕家除外。
這對他們而言實在太過分了,於是他們圍在神祕家身邊,他們問他說:「你是上帝的子民,但我們每天都沒有看見你對上帝祈禱。我們因為認為你是個很神聖的人,所以並沒有對你說什麼,因為那對你將是很不尊敬的,但此刻你實在太過分了,我們已經無法忍受,船馬上就要下沈了,而你是上帝的子民,如果你祈禱,上帝將會聽見的。你為什麼不祈禱呢?」
神祕家說:「出於害怕而祈禱就錯過了真正的意思,所以我才不祈禱。」
於是他們又問說:「那你不害怕的時候又為什麼不祈禱呢?」
他說:「我已經在祈禱中,所以我才不能祈禱;只有那些不是身在祈禱中的人才需要祈禱。那他們祈禱的意義又何在呢?只不過是一些空泛的儀式!我已經身在祈禱中,事實上,我就是祈禱,我的每個片刻都是祈禱。」
祈禱之於蘇菲就如覺知之於阿底俠,它們的特質是一樣的。
所以,每當夜晚來臨,你要再次地充滿感謝,感謝整個存在。你們要記住,對阿底俠而言,這世界並沒有神,甚至當我使用「神」這個字的時候,它都不是阿底俠的用字。對他而言,整個存在都是神聖的,根本就沒有任何個人化的神。
這就是靜心者的態度——如果你是屬於祈禱方式的人,存在對你來說就是神,祂是個人性的。但如果你是屬於靜心方式的人,存在對你而言就非個人性的存在,它是一個整體的狀態、一個神聖的狀態。因此,對祈禱者而言,神是存在的:但對有覺知的人而言,只有神性而沒有神。
據說威爾斯)曾說過喬答摩佛祖是同時最不具神性、卻也是最具有神性的人。這是真實的——不具神性是因為祂從不相信任何神,而最具神性則是因為他本身就是神聖的。他的神性與任何已達神性之人,以及任何尚在道中追求之人所欲求達到的神性境界是一樣的。
所以你們在夜晚來臨的時候要心存感激這一天所發生的事。另外你們還要記住兩件事:當你在白天若失敗時,要記住保持覺知,以及慈悲地對待自己——千萬要記住。阿底俠並沒有要大家懊悔過去,他只要大家記住這二件事就好。而我要提醒你們的是——聖經中,耶穌一直強調「懊悔」!它是英文翻譯上的錯誤,因為英文在把它從阿拉美亞克文翻譯的過程中把它誤譯為完全相反的意義,它變成了——「要深感羞愧!」
在阿拉美亞克文中,懊悔其實僅是意味著——回頭,再次地回顧——如此而已。白天已結束,你再回顧一次,並且將它記下來,再看一次,如果你發現任何時刻你忘記保持覺知,記下來,這將會讓你明天更有進步,它會讓你更有覺知。同樣地,如果你有任何片刻忘記了慈悲,記下來,它會幫助你明天更有慈悲心。另外,你也不要感到驕傲——不愧疚、不驕傲。
這一切與愧疚或驕傲無關,它只是你在睡前再次地回顧,再次地看看你的一天,你不用去評判它,你既不用譴責自己的罪過,你也不用非常自負地說:「今天我是這麼地有覺知,這麼地慈悲;我今天做了這麼多的善行。」不是這樣子的,你只要回顧從早到晚所發生的一切事項就足夠了。這也是一種讓你們變的更有覺知的一種方法。
第五句經文:
二境皆應忍
記住,不管你在保持覺知上是成功還是失敗,請耐心看待。不要對自己不耐煩,因為不耐煩並不會幫助你。你只要耐心靜觀其變,並且心中充滿信任地說:如果目前是這一幅景象,那更多是有可能的。明天,將會長出另一片新葉子:明天,另一朵花將會綻放。
同時,你們還要記住,這個身體不是唯一的身體。你過去曾經擁有很多的身體;未來,你也將會有更多的身體,所以你不需要著急。耐心一點,因為如果你很著急的話,那只會破壞事情。著急不僅對你沒有幫助,它反而是個阻礙。
第六句經文:
二事捨命護
覺知和慈悲是如此地珍貴,就算你有時候必須為它們犧牲生命,那也是值得的。生命其實只是一個讓你自己更有覺知和慈悲的機會,除此之外它什麼也不是。如果你無法讓自己更有覺知和慈悲,那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它是無意義的。
你只要靜心觀照一下就會明白如果一個人,他已經準備就緒,懷著極深的承諾和意圖要讓自己更有覺知和慈悲,就算犧牲了他的生命他也在所不惜,你想,他還能夠在沒有覺知的狀態下待多久呢?不用多久,只要他帶著全神貫注和很強烈的一顆心,就在這份強烈裡,覺知就會發生。他那強烈的慾求就會像火一樣地在心中燃起,心中因此有了光亮,而藉由這份光亮,慈悲就會開始向外傳送。
生活本身並沒有太多的意義。它的意義只在於——如果你能唱一首永恆的歌,如果你能傳送出一些神聖和神性的芬芳,如果你能變成一朵超越時空和超越死亡的蓮花,如果你能成為純粹的愛,如果你能讓存在更美麗,如果你能成為存在的祝福……那你的生命才會有意義,否則你一生的生命就徒然了。它就好像一幅空的畫布——你可以一輩子帶著它陪你浪跡天涯,最後你卻死在它的重量之下,這有什麼意義呢?——塗上一些色彩吧!
生活的意義需要你去創造,它本身並不負有任何意義。存在賦予你自由、賦予你創造力和生命:所有一切要讓你為自己創造生活的重要元素都已經給予了你,只有「意義」沒有給你,你必須要自己去創造,你必須要成為你自己的創造者。
當你成為你自己權利下的創造者時,你就參與了神的行列——你變成了神。
第七句經文:
當學三種難
在變得更有覺知的路途上會有三種困難。這三種困難是每一位尋求真理的人都必須好好加以了解的重點。事實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都是在事後才發覺——例如,你很生氣,你打了老婆一巴掌或拿枕頭丟你老公。之後你氣消了,一切事情都過去了之後你才覺知到。但現在你的覺知將不會有任何的意義,因為一切都已無法挽回。覆水已難收,太慢了。
阿底俠說你們要記住三件事情。第一:在事情發生的當時保持覺知——這是人們在要變得有覺知之前所要面臨的第一個困難。
憤怒就好像是你內在的一股煙,在這股煙氣正濃之時,你要有覺知,這是第一件難事,但並非不可能。你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有辦法抓住它。在剛開始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大約在事情發生十五分鐘後才覺知到自己發了一場脾氣。然後,下一次你再試試看時,你就可以在五分鐘內覺知到,再下一次,你再試試看,你將可以在一分鐘內警覺到,再來,你就可以在脾氣消失之際有所警覺,再試一次,你就可以在發脾氣的當時覺知到自己的狀況。這就是第一個步驟:事件進行當中的覺知。
接下來第二個步驟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你正要進入湖水更深之處。第二步驟——第二困難——阿底俠稱之為事件發生前的覺知。在事件發生之前,你其實就已經有想法在,雖然還未將它付諸行動,但它已經在你心中有個念頭。它就在那裡,它就好像一顆種子,隨時都有可能變成一項行動。
在這種狀況下,你需要更細腻的覺知。行動本身是很粗略的——例如,你打一個女人。你可以在打她的時候馬上覺知到你的舉動,但打她的意念則是很細微的部分。成千成萬的念頭閃過你的頭腦——誰會注意它們呢?它們不斷地一個又一個地出現,就像路上的交通,大部分的念頭都沒有機會變成行動。
罪惡和罪行的差異也就在這裡。罪行是某種已經付諸行動的事;但如果你只是有個念頭,那法院將無法處罰你,你可以想像要殺死某個人,但法院無法判你任何罪行,你可以繼續享受你的念頭和夢幻,而除非你真的付諸行動或你確實造成了傷害的罪行,否則法院將無權判你有罪或逮捕你。
但宗教的要求比較嚴格,它說當你起心動念,它就已經是個罪惡了。不管你是否真的有付諸行動都無關緊要,因為你已經在你的內心裡付諸實行了,你已經受到它的影響、受到它的污染、受到它的污損了。
因此,阿底俠說這第二個困難是當念頭出現時要抓住它。這是有可能的,但你必須先完成第一個分享(第一個困難),因為念頭並不很實在,它雖然不很實在,但你只要稍加練習就足以看得見不是很實在的它。靜靜地坐著,觀看你的念頭,看著它的荒謬,看它是如何出現、如何成形、如何地停留、最後又是如何地離開。它來時如你的客人,時間一到,它就走了。很多念頭來來去去,而你卻是那送往迎來的主人——觀看就足夠了。
剛開始你可以從小小的念頭開始著手練習,不要從大念頭之處著手。到花園裡靜靜地坐著,閉上眼睛,任何念頭出現,你都加以觀看,念頭總是不斷地出現又不斷地過去。例如,你聽見鄰居的狗開始吠叫,你馬上興起一連串的思緒,你突然記起小時候曾經擁有一隻狗,你曾經是那麼地愛牠,後來那隻狗死了,你因此而傷心良久。
然後你想到死亡這個念頭,你忘記了你的狗,你突然記憶起已死去的母親,然後你因為想到母親而記憶起父親.,事情就是這樣持續地進行下去,整個過程只因為一隻愚蠢的狗它不知道你在花園中,只因為牠除了吠叫之外無所事事,牠的吠叫其實並沒有任何意義,牠的吠叫是牠的權力,是牠的政治——牠權力政治的展現。
那也就是為什麼狗兒會那麼反對制服的原因。一看到警察、郵差和門徒,狗兒就會非常氣憤。牠們無法忍受制服,牠們會認為你竟然膽敢身穿制服來管制牠們,牠們對警察或類似警察這類的人都非常地反目。
因此,狗兒並不知道你在那裡,牠也不是特別對著你吠叫,但你卻因為牠的吠叫而開始有了一連串的念頭。你先只要觀看這一連鎖式的念頭就好,之後,慢慢、慢慢地你進入更深的情緒層面——你很生氣、你很貪婪、你很嫉妒……記住,在念頭行進當中抓住你自己就好。這就是第二種困難。
第三種困難——抓住整個過程。整個過程的最終形式是行為舉動,整個過程的最初呈現形式是念頭。這是最困難的,因為現在你將無法想像它,因為它在成為念頭之前是感覺。這就是阿底俠所說的三件事——感覺最先形成,然後是你的念頭,再來才是你的行為舉動。你或許根本就不曾覺知到每個念頭都是來自於你心中的感受,如果你沒有感覺,你也就不會有念頭。感覺在念頭中成形,然後念頭化為行動而具體化呈現出來。
因此,你現在幾乎在做一件非常不可能的事——抓住某些特定的感受。你是否曾經注意過,有時候你不知所以地會感到有些不安,你或許找不出有任何可能導致不安的原因,但你就是很不安,你感覺受到干擾。就好像有些事情在暗地裡祕密進行,有種特別的感覺主控了你。有時候你感到哀傷,你找不到理由,或許你能發現有任何念頭可以引發你悲傷的情懷,
但悲傷就是悲傷,它是很概括性的一個感受。這意味著某種感受正試著從地底下出來,感覺的種子正從地底下冒出新芽。
如果你能夠覺知到自己的念頭,不久之後,你就能夠覺察出感覺層面的細微差異。以上所述就是所謂的三種困難。
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三件事的話,你會突然間就掉入自己生命的核心。
距離生命最遠的是行動,再靠近一點的是念頭,再靠近一點的是感覺。然後,超越感覺之外隱藏在感覺後面的領域就是你的存在。這存在是宇宙性的。存在是所有靜心者的目標,也是所有真心祈禱之人的目標,這目嘌你可以稱之為神、阿門、自我、無自我——等,不管你想要如何稱呼它,它就是目標。因此,你必須跨越這三層障礙,它們就像圍繞在存在中心外面的三個同心圓。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非常重要的經文。最後的三句經文是黃金,將它們謹記在心——它們會滋潤你、增強你、以及轉化你。特別是對我的門徒而言,它們具有非凡的意義。
第八句經文:
取三主要因
所謂的三主要因是什麼呢?在傳統佛教中有三處有名的庇護所:第一是佛——我來到佛陀的腳下,我臣服於佛陀。第二是僧院——我來到僧院的腳下,我臣服於僧院(佛陀的道場)。第三是法————臣服於最終的法則……佛陀是它的化身和展現。另外它還是僧院修行者的探尋和尋求的目標。這就是尋求真理之人最重要的三件事:佛〈師父)、僧院、法(達摩、道、最終法則和基督)。
除非你跟隨著一位已開悟的師父學習,否則你是幾乎不可能成長的,因為路上阻礙重重、陷阱很多、錯誤的法門很多、誘惑很多,在這種狀況下,你很容易迷失方向而走岔了路。除非有個已經知道「道」的人,一個曾經在道上旅行,而現在已經抵達的人陪伴你,否則你將幾乎不可能會到達。除非你將自己交付給你能信任和臣服的某人,讓他帶領你前行,否則你一定會走丟。頭腦創造出如此多的誘惑——這些誘惑是如此地迷人,它們的吸力是如此強烈——所以,除非某個人具有能勝過一切誘惑的磁場吸力,除非你能處在這個人的能量場中,否則你將到達不了。這就是門徒生活的意義。
我臣服於師父。
師父的磁場吸力是如此地強大,你若臣服於他,他將會保護你,因此才稱之為庇護所。在這庇護所裡面,你是安全的,你是受到守護和保護的,你把你的雙手交付給他,他已經知道這條路,他將會告訴你一個可遵循的方向。
第二是皈依於僧院。每位佛陀都會創造出一處僧院,因為若沒有僧院,佛陀將無法傳「法」。僧院意味著他的能量場,它意味著人們來到道場與他結合,僧院意味著除了凡俗人間社會忙碌地追求無謂的成就之外的另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對每個人開放。
佛陀所創造出來的僧院是這大世界沙漠中的一個小小的綠洲——在這綠洲裡的世界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和視野,它有著與俗世完全不同的目標,人們過著有意義、有使命、和有方法的生活;雖然對外人而言,那些方法似乎是很瘋狂的,但它卻是有方法的瘋狂方式——綠洲裡的生活充滿祈禱、清醒和覺知,在這裡的生活絕非偶然,它開始漸漸地愈來愈朝著一個特定的方向和目的地成長、邁進,它已不是飄浮在河流上的浮木。
第三皈依是達摩。它意謂真理。佛陀以兩種方式呈現出達摩,第一是從他口語的傳達,第二則是從非語言的存在和安靜,以及他與存在的交融。口語的傳達只是非語言部分的順序,而非語言的部分則是能量的傳達。口語的部分只是先前的準備,它先讓你準備就緖,好讓你能允許師父和你的能量直接溝通,因為經由能量,它才是真正的進入未知。能量的溝通需要你對師父有極大的信任,因為接下來你將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去何方——你只知道你要前往某處,你只知道你要被帶領至某處,你只知道某些極重大的事情就要發生,但這一切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你卻無法表達,一切似乎是無以名狀,它是你不曾有過的經驗。你將會走在無人探測過的未知路途上。
因此,佛陀有二種呈現達摩和真理的方式。口語上,他傳達訊息給弟子,非口語的方式,他則藉由他的安靜和能量直接與弟子溝通。最後則會來到一個口語和非口語溝通都不需要的最終的一體,此時師父和門徒交融為一,此時弟子只是師父的影子,他與師父不再有分別。這也就是成長的三個階段:學生,弟子,皈依者。
第九句經文:
修三無失壞
靜心觀照三皈依的法門,不要讓它們被破壞無遺了。我們的世界不但非常反對這三大皈依之法,而且一心一意只想毀壞它們。而任何熱愛真理、尋求真理、探索真相之人將會盡一切努力來維護這三件法要。
第一是佛。每當佛陀不管在何時、以何種身形出現時,為什麼整個世界會創造出那麼多的問題來為難他們呢?這些人可以是克里虛那、耶穌、阿底俠、查拉圖斯特拉,他們以各種不同的身形出現。但我所謂的佛陀的狀態是意識的覺知和覺醒——每當這種狀況發生,整個世界都全力地反抗它,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整個世界都是昏睡的。
阿拉伯有句諺語——「不要喚醒奴隸,因為他很可能在夢中夢見他是自由的:不要喚醒奴隸,因為他很有可能在夢中夢見他已不再是個奴隸,他自由了。」
但是佛陀卻會說——「喚醒奴隸吧!縱使他正做著自由的美夢,喚醒他,讓他知道他是個奴隸,因為只有經由覺知的醒悟他才有可能會獲得真正的自由。」
整個世界都處在深深的睡眠中,人們都在享受他們的夢幻,他們在夢中盡其所能的讓夢境充滿五彩繽紛的色彩,他們裝飾夢境,並讓自己沉醉不已。忽然間,有個人站在屋頂上大聲呼喊:「醒來吧!」於是睡夢中的人深感被冒犯,因為他們並不想醒來,他們知道當夢境消失,他們又會再次地回到痛苦難受的生活中,他們並沒有覺知到隱藏在痛苦難受的生活後面藏有喜悅的來源,他們不知道自己可以發現它。所以每當某種類似覺醒的狀況發生時,人們卻發現自己異常地可憐、悲慘,於是他們想要讓自己沉淪於某些事或繼續保持忙碌。
而佛陀的教導是:靜心就是為自己挪出一些空閒的時間,每天至少有一小時,讓自己靜靜地坐著,什麼事都不要做,你只要觀照每一片刻內閃過的各種念頭就好。剛開始這個練習的時候你將會覺得很悲哀,因為你看到的內在只不過是一些黑暗、黑洞和醜陋的東西而已,除此之外,內在什麼也沒有,你覺得很苦惱,一點也不狂喜。但如果你堅持,如果你不屈不撓,有一天,當所有的苦惱消失,你將會發現繼之而來的就是狂喜的喜悅。
因此第一件事是:每當有佛陀出現,整個世界就開始反對他,整個世界不僅昏睡,而且在做夢,而佛陀卻試著要喚醒人們。這世界有無數的理由想要毀滅任何一位覺醒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阿底俠會說:修三無失壞。
如果耶穌的弟子們能早一些知道這樣的事,他們就會盡一切努力來保護耶穌,但因為他們對這種狀況一點都不熟悉,所以耶穌只活了三年佛陀的生活。祂本來可以活很久、而且可以幫助很多道上的人,但因為他的弟子們並不了解他們的手上握有珍藏,他們不知道他們有責任要防衛和守護耶穌。
人們反對佛陀的理由有很多,其中一個理由是——每當佛陀在世上出現,他都是很獨特的,你會覺得困擾,因為你無法把他和任何過往的佛陀比較。人們只會慢慢地接受過去的佛陀,而當一位獨特、具有新意義且非常不同特質的佛陀出現時,人們會因為腦中既有的概念而不相信他就是佛陀。
那些只認得馬哈維亞的人怎麼有可能會認為我是佛陀呢?因為我並沒有裸露著身子站著。而那些見過耶穌的人怎麼會相信阿底俠就是佛陀呢?因為阿底俠既沒有治癒病患,也沒有讓死去的人起死回生,也沒有讓失明的人重見光明,阿底俠是一位和耶穌完全不同的佛,他並非在服務貧苦之眾生,他是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層面上運作。
基督徒不承認佛陀是佛,雖然基督、馬哈維亞和佛陀都是處在同一時代的人,但耆那教派人民卻不承認喬答摩佛陀已經開悟,同樣地,佛教徒也不承認馬哈維亞已經得道。他們雖然屬於同一時期和同一區域的人,有時候他們甚至住在同一城鎮,甚至有一次一起住在相同的西萊亞。但因為每一位佛都有其獨特且無法比較的特質,因此,人們無法運用過去的佛的標準來衡量——這讓人們很為難。
你無法認出開悟的佛,因為你本身並沒有經歷成佛的過程經驗,所以你認不出他,一個充滿性能量的人會知道另一個充滿性能量的人,一個滿是金錢頭腦的人會知道另一個相同類型的人,但是你如何能知道那個人是不是佛?你完全沒有任何覺知的經驗,因此你很自然地只能在佛陀身上看見你自己的影象。
佛陀是不妥協的——這就是問題所在。他無法妥協,真理無法與任何美麗的謊言妥協、以社會的角度觀點而言,佛陀看起來非常不合群、有時候甚至是反社會的。他從不順應群眾的期盼——他不能,他並非要來跟隨你的。如果你想跟隨在他身邊,你只有一種選擇——選擇跟隨他,所以如果你不願跟隨他,那就滾吧!他無法如你所願,你的願望非常愚蠢,你的願望來自於你沒有覺察和盲目的心靈,它們有何意義價值呢?
佛陀總是很叛逆、很反傳統,他不是個服從的人——這就是問題所在。他不屬於過去,事實上未來的時代將屬於佛陀,他總是領先於他的時代,他是神的新生。
上述的特質就足以讓社會上的某些人聚合一起並以摧毀佛陀為目標,他們致力不讓佛陀有任何機會存活;這些人包括——盲目者、瘋狂者、權力飢渴者、企圖野心分子、神經病患和精神病患等人。
同時,他們還更強烈反對僧院和道場的存在,如果佛陀是單獨的一個人,他們尚可忍受,因為他們知道勢單力薄一個人,佛陀無法有所作為!若把我與克里虛那穆堤比較,他們比較能夠容忍他,因為他一人能做什麼呢?他頂多到各處公開演講,人們可以去聽他講道。有些人五十年來都去聽他演說,五十年來他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所以克里虛那穆提可以繼續演講,他們並不擔心他。
曾經,我也是濁自一人,我不斷的到各處旅行、演說,我每個月幾乎有三個星期都在飛機上或火車上返往;當時人們一點也不擔心我。但當我開始點化人們成為門徒的時候,整個社會開始警覺地注意我,為什麼? 因為成立一處佛的能量場——意謂你在創造另一種類型的社會,你不再只是個單獨的個人,你正在集結更多的力量,你可能會有所作為——你可以促使革命發生。
所以人們想要摧毀所有的道場。你們可知道道場通常都沒有很長的壽命,它能存活下來的機率是很微小的。曾經,上百萬處的道場在成立不久之後就遭到社會的摧殘,只有少數幾個道場繼續生存下來。佛陀的道場就是一例,但是它已經不如以往的純淨,很多垃圾進入了裡面,它已不再是恆河源頭的水源,它不再晶瑩剔透,佛陀現在的道場就好像恆河在瓦拉那西的水——非常骯髒,死人漂浮在水面上,以及人們所傾倒的各種垃圾。但是起碼它仍存活在世上,很多道場都已經消失了。
老子、查拉圖斯特拉、撒拉哈、帝洛帕、阿底俠——他們都曾經成立道場,但現在則沒有一處存活,雖然他們仍擁有一些跟隨者,但那不能算是個社區。社會的力量太強權、太巨大了,當師父還在的時候,道場或許尚可存活,一旦師父離去,整個社會就會從四面八方盡一切所能地摧殘,毀滅道場。
第三法門是達摩——真理。世界反對真理,世界存在謊言中。謊言讓人感覺非常舒適、安全和溫暖,而且每個人都可以依據自己和自己的需要來編織謊言。真理卻絕不會依你而定,你必須跟隨它,而這也就是困難的所在。為了要讓你符合真理,你生命中有很多部分必須被砍除,你必須拋棄你的自我之後才有可能進入真理的殿堂。
謊言非常美麗、廉價,謊言到處都是,你可以在上街購物時買它一整袋都沒問題,你想要買多少就買多少。它的好處是在於它們對你都非常友善,它們不會要求你,不會命令你,它們儘可能符合你的要求,不會認為你應該聽從它們,也不會要求你做任何承諾,他們隨時隨地都準備好要服侍你。真理不會服侍你,你必須服侍真理。
阿底俠給予你們非常透徹的洞見,尤其對我的門徒而言,你們必須記住,並且加以靜心觀照。此刻,佛陀就在這裡,道場開始發生,真理也已傳送、分享出去,接下來就看你是否有意願幫助它、保護它,讓它不僅可以生存下去,而且可以存活更久,並且讓它有更多的機會造福人類。
最後一句經文:
成就三無難
讓三個法門成為你的美德和你的宗教——服侍佛、服侍僧院、服侍真理。讓它們成為你唯一的美德和唯一的宗教。
上一章 | 目錄 | 上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