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is. A Thousand Times This》

如是,如是,一千次的如是

禪的本質

1988年6月3日於佛堂

第九章 火焰叢林

  鍾愛的奧修,

  在開悟前,德山計劃拜訪住在龍潭一座山上的著名禪師崇信。到了山腳下,德山在路邊找到了一家茶館,想著在爬山之前可能會吃點東西(snack)。

  他從茶館的一位老婦人那裡訂購了它。「snack」的中文是點心——字面意思是「點亮心靈(light up the mind)」。

  老婦人問德山:「你肩上的箱子裝什麼?」

  「一部最有價值的經,叫《金剛經》,」德山說。

  「這樣嗎!」她說。「那我有個問題。如果你能回答,我會給你一份點心。不過,如果你沒有給我一個滿意的回答,很抱歉,你就吃不到了。

  德山是一位驕傲自信的學者。他說:「好。你可以問我任何問題。」

  婦人說:「在《金剛經》中寫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老婦人繼續說道:「你說你要點亮你的心靈。現在,你要點亮哪個心靈?」

  德山沒能回答老婦人的問題。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無法給出答案,在茶館老婦人的建議下,他決心在龍潭禪師的指導下學習禪。

  過了一段時間,龍潭禪師和德山在一起過夜。

  龍潭說:「天快黑了。你最好回到你的地方去。」

  德山對師父說了聲「晚安」,然後走了出去。過了一會兒,他又回到師父面前說:「外面好黑啊!」

  師父點燃了一根蠟燭送給德山,但就在德山伸出手準備握住蠟燭時,龍潭猛烈地吹滅了火焰。

  就在這時,德山覺醒了,向師父鞠了一躬。

  禪就是存在,甚至不是存在性的。必須理解這一點,因為在當代世界,只有一種新的哲學出現了,那就是存在主義。薩特、雅斯培、齊克果、海德格和當代世界許多其他偉大的學者和知識份子都在宣揚存在主義。禪不是存在主義。它與任何「主義」完全無關。

  每一種「主義」都是頭腦的遊戲。存在不是頭腦的遊戲。事實上,要進入你自己的存在,你將不得不把你的頭腦拋在腦後。

  瑪尼夏,這是最美麗的故事之一。

  在開悟前,德山計劃拜訪住在龍潭一座山上的著名禪師崇信。到了山腳下,德山在路邊找到了一家茶館,想著在爬山之前可能會吃點東西(snack)。

  他從茶館的一位老婦人那裡訂購了它。「snack」的中文是點心——字面意思是「點亮心靈」。

  老婦人問德山:「你肩上的箱子裝什麼?」

  「一部最有價值的經,叫《金剛經》,」德山說。

  「這樣嗎!」她說。「那我有個問題。如果你能回答,我會給你一份點心。不過,如果你沒有給我一個滿意的回答,很抱歉,你就吃不到了。

  德山是一位驕傲自信的學者。他說:「好。你可以問我任何問題。」

  婦人說:「在《金剛經》中寫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老婦人繼續說道:「你說你要點亮你的心靈。現在,你要點亮哪個心靈?」

  德山沒能回答老婦人的問題。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無法給出答案,在茶館老婦人的建議下,他決心在龍潭禪師的指導下學習禪。

  過了一段時間,龍潭禪師和德山在一起過夜。

  龍潭說:「天快黑了。你最好回到你的地方去。」

  德山對師父說了聲「晚安」,然後走了出去。過了一會兒,他又回到師父面前說:「外面好黑啊!」

  師父點燃了一根蠟燭送給德山,但就在德山伸出手準備握住蠟燭時,龍潭猛烈地吹滅了火焰。

  就在這時,德山覺醒了,向師父鞠了一躬。

  有許多重要的事情需要盡可能深入地注意。一是光不是來自外部。沒有人能給你。龍潭很仁慈,透過吹滅蠟燭使他了解。

  外面是黑暗,而裡面——光明所在的地方——你不在。擁有光的唯一方法是進入你的內心深處。因此它被稱為開悟。

  你已經成為蠟燭。

  沒有人能吹滅。

  你找到了火。

  那是永恆的,

  存在的火焰。

  你們都是火焰。這只是一個看到自己內在的問題。這兒整個大廳到處都是火焰。只是一片火焰叢林。外面則是黑暗。

  這讓我想到:西方一直在尋找外在的光,而光不在外面。東方一直在尋找內在的光,它就在那裡。但不幸的是,即使是東方也受到西方的影響。它的整個教育系統,它的整個思想不再屬於東方。

  現在世界上只存在西方的思想:向外看。你在哪裡並不重要;這不是地理問題,而是靈性問題。您在向內看嗎?那麼你就在光的源頭。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光能幫你驅除圍繞著你的黑暗。

  龍潭一言不發地表達了他的聲明,德山立即明白了。火焰的吹滅足以讓德山明白,你只能擁有自己的光,沒有人可以把它交給你。要麼你有,要麼你沒有。但沒有人能對此做任何事情——只能給出暗示。

  這個故事也很重要,了解到一個普通的老婦人與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大師內在擁有同樣多的光。

  一位在山腳下經營茶館的老婦人擊敗了這位偉大的學者。德山的專長是《金剛經》。老婦人問的是《金剛經》的基礎。《金剛經》說:「頭腦不存在。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未來。頭腦只是沉睡意識中的一個夢。醒來,它就消失了。

  這位老婦人,一個普通的、無名的女人,向這位學者提了一個困難的問題。她說,「你說你要點亮你的心(mind)」——因為「snack」也意味著點亮你的心靈。

  這個女人,表面上很普通,但一定很不平凡。她在問,「哪個頭腦?過去?它已經不存在了。未來?還未發生。如果過去和未來都不在,這座橋,亦即現在,怎麼存在呢?兩岸都消失了,您認為橋還能留下嗎?由於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因此變得非常清楚:也不存在現在的頭腦。

  你存在,但你不是頭腦。

  德山無法回答,儘管他是一位偉大而自豪的學者。就存在而言,你的智力,你的學術與它無關。它只會讓你感到自豪,而感到自豪就是與自己失去聯繫。感到自豪意味著成為一個自我。而你只是個寧靜。為什麼要污染它,為什麼不讓它保持寬敞,與存在協調一致?

  因為他無法回答老婦人,所以錯過了他的點心。老婦人說:「與其給你要的點心,我建議你去找龍潭禪師,跟他學習。不需地背著這本金剛經。你並不懂。

  知識份子最容易不懂。他的理智阻止了他,因為它給了他一種感覺,好像他知道一樣。但「好像」並不是重點。你必須經驗,不是好像,而是如是!

  當龍潭禪師吹滅火焰時,他明白了這一點。突然的轉變。就在這時,德山覺醒了,向師父鞠了一躬。

  第一個問題

  瑪尼夏問:

  鍾愛的奧修,

  關於禪的書籍中的評論是如此枯燥和學術性。他們所做的只是剖析每一個軼事,為每個句子註釋。

  但是,您將對生命的古老領悟帶入我們的生活,此時此地,以致於人們幾乎希望看到雪峰在「左巴佛陀」餐廳喝茶,或看到逛書店的趙州。

   瑪尼夏,你說得完全正確。這裡只能有佛,不允許有其他人。聽聽竹子的聲音。他們支持我的聲明。傾聽你們的心,你會發現所有的佛都在一起,默默地跳舞,不發出任何聲音。

   在你進入你的生命火焰之前,竹子們要求一些歡笑。它們不能笑,但它們能聽。它們可以評論。這些講道是專門獻給這些竹子的。

   兩位中年女士一起住在一座大房子里,只有一隻母貓陪伴。她們都相信,如果靠近男性,可怕的事情會發生。出於同樣的原因,她們甚至將貓留在室內。

  但最近,其中一個結婚了,去度了蜜月。幾天后,另一位女士收到了她寄來的明信片。上面只說,「讓貓離開!」

  一天早上,小厄尼跟在爺爺後面走下樓。「爺爺,」他說,「你還在長大嗎?」

  「為什麼這麼問,孩子?」

  「嗯,」厄尼回答,「你的頭頂都從你的頭髮裡跑出來了!」

  牙醫弗洛斯的辦公室位於一棟巨大辦公樓的第五十層。

  一天早上,他和他的助手普林格爾小姐正忙著拔一個男人的牙齒,這時外面傳來一聲尖銳的叫聲,他們抬起頭來。衝到窗戶前,正好看到他們的一個好朋友落下。

  片刻之後,有人衝進辦公室,大喊道:「嘿,你知道魯弗斯嗎?他就這樣從屋頂上跳下來,經過了六十層樓。他現在躺在街上,看起來很糟!」

  「有趣的很」,弗洛斯說,「我們剛看到他經過,看起來還不錯。」

  在邁阿密的莎朗養老院舉行的一場特別晚宴和舞會上,八十二歲的魯賓和七十六歲的芙洛莉相遇並墜入愛河。

  他們討論了自己的情況,認為在兩份社會保險下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因此他們結婚了。

  新婚之夜,他們上床睡覺,在三個小時的充滿活力的做愛中完成了他們的婚姻。

  當芙洛莉之後躺回床上時,她注意到魯賓沒有動。仔細觀察后,她意識到他已經死了。

  在葬禮上,芙洛莉和她的朋友露西站在一起,露西是來安慰她的。

  「很抱歉,」露西說。「發生了什麼事?」

  「沒什麼,」芙洛莉擤了鼻子,「他來了,他走了。」

  現在,笑聲已經夠了。

  第一個鼓聲響起,用亂語和手勢,開始扔出盡可能多的垃圾。這是為了寧靜所做的淨化和準備。

  尼維達諾...

  (鼓聲)

  (亂語)

  尼維達諾...

  (鼓聲)

  寧靜下來。

  讓自己向內。

  只是在。

  不動。

  如是。

  如是。

  一千次的如是!

  這就是你存在的本質。

  沒有時間,沒有頭腦,只是純粹的存在。

  尼維達諾...

  (鼓聲)

  現在放鬆。

  徹底死去。

  即使身體繼續呼吸,不要在意。

  首先,你必須死去才能重生。

  師父是你的死亡和重生,兩者都是。

  拜託,死吧!

  尼維達諾...

  (鼓聲)

  每個人都活過來。

  充滿生命的,成為一團火焰。

  少數人可能是懦夫,仍然是死的。

  再為他們敲一次鼓。

  (鼓聲)

  不,還不夠!

  (鼓聲)

  (鼓聲)

  (鼓聲)

  瑪尼夏,好了嗎?

  好的,奧修。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