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This. A Thousand Times This》

如是,如是,一千次的如是

禪的本質

1988年6月1日於佛堂

第六章 指向無物的手指

  鍾愛的奧修,

  在古代,有十六位菩薩。在僧侶們的沐浴時間,他們按照規定去洗澡。然後他們透過觸碰水突然體驗到開悟。尊敬的禪宗學生,你明白他們的話嗎?----「我們經驗到微妙而清晰的觸碰,成佛了,並且仍然保持著它。」

  「七次穿透及八次突破,就能達到這個狀態。」

  瑪尼夏,在我討論這個軼事之前,我必須介紹一下背景。首先,佛性是你的本性。如果你夠敏感,你可以透過任何感官來感知它:通過觸覺、通過味覺、通過眼睛、通過耳朵。因為它不在你之外,所以只是一個深度專注的問題;然後任何你裡面主要的感官都會顯示出它。

  請記住,每個人不同的感官都有不同的強度。某人能看到更多,只有這樣他才能成為一名畫家。大多數人無法像畫家那樣看東西。某人有能聽音樂的耳朵,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音樂越微妙,對聽覺的靈敏度要求就越高。

  我想起了一位偉大的舞者,尼金斯基,在他的舞蹈中,他曾經跳到不合科學的高度。那違反地心引力。您只能跳到某個極限。看到尼金斯基跳躍真是一個奇跡——彷彿他超越了引力,彷彿他變得如此輕盈,以致於他擺脫了引力。

  更神奇的是他回到了地球。如果有任何東西朝向地球,它就會帶來一個力,引力會拉它。你不能猶豫,也不能拖延或停滯,它不受你控制。如果你從高處墜落,你不能以較低的速度或較高的速度落下。你手裡沒有速度計。

  但尼金斯基就像羽毛一樣落下,再次顯示萬有引力已經被超越了。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問到:「秘訣是什麼?」

  他說:「別問我,因為每當「我」嘗試時,都會失敗。我不能跳到那個高度,也不能像羽毛一樣落下。但是跳舞,偶爾我會忘記自己,突然間它發生了。我不在的那一刻——奇跡!我不能把秘密告訴你,因為我手裡沒有秘密。」

  尼金斯基不是一個神秘主義者,但他正在經歷一種神秘的狀態。他不是一個哲學家;因此他甚至無法給出解釋。他只是以最真實、最真誠的方式說:「在我的舞蹈中,有那麼一刻,我找不到自己。在那種狀態下,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是我做的。」

  你可以透過保持沉默或僅僅透過如此充滿愛以致於你的雙手融化成愛來體驗佛性;或透過任何行為的全然,以致於你的「我」消失了,只剩下「是」(Isness)。

  「是」是佛性的別稱。

  它總是在你的內在,問題是你要進入哪扇門。

  這個軼事說:

  在古代,有十六位菩薩。在僧侶們的沐浴時間,他們按照規定去洗澡。

  「他們透過觸碰水突然體驗到開悟………」

  不要認為這是一個故事。如果你真的活著,而且你的觸覺是全然的,你就可以在自己的淋浴下開悟。這個軼事是一些老師告訴一些弟子的。他說,「尊敬的禪宗學生………」不是兩位師父之間的對話,而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

  「我們經驗到微妙而清晰的觸碰,成佛了,並且仍然保持著它。」

  「你經過七次穿透和八次突破,就能達到這個狀態。」

  七次穿透意味著穿過你的所有層,有七層。只有這樣,您才能到達您的中心。而且你得做八次!這不是一個問題,為什麼是八個?……它只是這樣一種體驗,除非你用了八次,刺穿你頭腦的七層,否則你不會知道你最內在的存在是什麼。

  就在今天,我收到了一份科學研究調查,它讓科學家們感到驚訝——它會讓任何人感到驚訝。該調查是對學生進行的,以檢查他們的智力。在測試期間,有機器檢測大腦內部正在進行的活動。令人費解的結論是,頭腦的活動越少,就越有智慧。這絕對違背了傳統觀念:更活躍的頭腦一定更聰明。

  這一直是迄今為止的迷信,即使在科學眼中也是如此。但這項調查證實了神秘主義者一直說的一件事:無念(no-mind)就是智慧。

  看看這份調查,您可以發現兩件事:更少的活動,更多的智慧。自然結論會是,沒有活動,絕對的智慧。但即使是進行調查的科學家也沒有像我這樣得出結論。

  無念意味著智慧;頭腦意味著亂語,而不是智慧。當我要你亂語時,我是要你拋棄頭腦和它的所有活動,這樣你就會被留在它之外,保持純淨、清楚、明晰、敏銳。

  我收到的另一份報告來自美國的一個研究所。該學院為電影培訓演員。主任一定讀過我的書,因為他強迫學院裡的每個學生都做動態靜心、亢達里尼靜心和亂語。奇怪的是,即使是那些只是來學習表演藝術的人,也透過亂語感受到了巨大的開口——一種來自未知的沉默壓倒性的降臨於他們。

  雪竇的評論:

  開悟的人是一件單純的事的主人:

  在他的床上悠閒地伸展著身體。

  如果古人在夢中說他們開悟了,

  讓他們從芬芳的水中浮現,我會向它們吐口水!

  雪竇太理性了。他無法理解,他就像一個盲人對光發表評論。

  一些註釋:……十六位菩薩……

  在古老的佛教經典《楞嚴經》中,有一卷是二十五位菩薩講述他們開悟的經歷。

  首先,憍陳那和其他四位,佛陀的前五位弟子,站起來描述他們的開悟法門。

  憍陳那說:「至於我的開悟,看到景象是造成它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真的能用你的整體看到一朵美麗的玫瑰或美麗的日落,那麼就不需要任何其他的修行來成佛。但看必須是全然的、終極的和無條件的。

  其次,香嚴童子說:「聞到是我自覺的原因。」

  第三,藥王和藥上認為味覺是他們達成的原因。

  第四,跋陀婆羅和這個軼事中的其他十五位菩薩站起來向佛陀頂禮,跋陀婆羅說:

  我們以前聽過威音王佛說法,並成了僧侶。

  在僧侶洗澡的時候,我們按照規定進了浴室。我們透過觸摸水突然體驗了開悟。

  我們沒有洗掉污垢,沒有洗身體。我們實現了內心的平靜,獲得了無的狀態。

  前面提到的佛給我起名叫跋陀婆羅,說:「你已經體驗到了微妙而清晰的觸摸而成就了佛性,並保有了它。」因此,你問題的答案是,觸摸是我們自覺的主要原因。」

  其他菩薩依次講述他們的經歷,最後,觀音菩薩提到了「聽到聲音」的重要性。

  你所有的感官都是門,記住,一扇門可以向外打開,同一扇門也可以向內打開。正是用你用來聆聽外在音樂的相同感官,你才能聽到你自己存在的音樂。問題很簡單,是向內走還是向外走;門是一樣的。

  第一個問題

  瑪尼夏問:

  鍾愛的奧修,雖然我不確定直覺是什麼,但我懷疑直覺和禪宗之間存在聯繫。是嗎?

  如果是這樣,直覺可以透過任何感官觸發,甚至通過思考來觸發嗎?

  不,瑪尼夏。思考不能觸發直覺。直覺這個詞本身就是反對教學的。教學來自外部,直覺像花朵一樣從你內心深處綻放。

  思考做不到,但這些竹子可以,這個指向無物的手指可以做到,這瀰漫在這裡的寂靜可以做到。

  思考是一種障礙,它無法觸發你內心深處的存在。

  事實上,它正在阻止觸發。

  當你看到美麗的日落時,這個想法立即出現並阻礙了你。它說,「多麼美麗,多麼美麗的日落!」它阻止了來到的日落,不讓它擊中你的存在。

  如果你能聆聽這些可憐的竹子而不浮現任何文字,你就到家了。

  瑪尼夏問:

  「直覺的閃現」會不會是感知的量子跳躍;而開悟則是存在的量子跳躍?

  直覺和開悟不是兩件事。你最內在的中心是你的開悟。不是你開悟了,你就是開悟的,但你的思想阻止你認出來。所以需要量子跳躍:從思考到無思考,從頭腦到沒有頭腦,從外到內,從那裡到這裡,從過去到現在。

  在我們進入量子跳躍前,竹子們要求一些笑聲。

  學生示威演變成動亂。

  突然,一個男人踉蹌地從人群中走出來,懷裡抱著一個跛腳的女孩。

  「這兒,」一名員警喊,跑向那個人。「把她給我,我會把她救出去的!」

  「去你的吧!」男人回答說:「自己去找你的吧!」

  一個有體重問題的男人去看醫生。

  「我想減肥,」他說:「但節食沒有好處。我以前試過它們,但它們沒有用。」

  「我唯一能建議的,」博恩斯醫生撓了撓鼻子說:「是一種相當不尋常的印度方法,只要運動。沒有節食。所以你可以吃任何你喜歡的東西。但是,你必須做的是每晚至少進行四次狂野、激情的做愛。好嗎?一個月後再來看我。」

  一個月過去了,病人回來了。

  「你減掉了多少體重?」

  「大約兩磅,」那人回答。

  「你這個月發生了多少次性行為?」

  「十五次,」病人回答。

  「我的天,」博恩斯喊道:「這還不夠好!」

  「也許不是,」那人回答:「但對於一個小鎮上的天主教神父來說,已經不錯了!」

 

  許多人難以理解什麼是奇跡。派翠克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儘管墨菲神父已經多次非常詳細地解釋了這個話題,但派翠克仍然不滿意。

  「爸爸,」派翠克說:「也許你能給我舉個奇跡的例子?」

  「好吧,派翠克,」神父說:「轉過去。」

  派翠克轉過去,墨菲神父在他背上放了一只大靴子。「那麼,派翠克,」神父問:「你感覺到了嗎?」

  「我當然知道,」帕蒂回答說,揉了揉他的臀部。

  「嗯,派翠克,」墨菲神父繼續說:「如果你沒有,那將是一個奇跡。」

 

  一名年輕的水手被沖上了一個島嶼岸邊。島上住著食人族。

  由於食人族部落要禁食一個月,酋長宣佈,如果他能通過三個帳篷測試,就能留下性命。

  「在第一個帳篷里,」酋長說,「有一個裝滿烈酒的罐子。你必須全部喝光。」

  「第二個帳篷里有一隻牙痛的獅子。你得把那顆痛牙拔掉。」

  「第三個帳篷里是一個花癡。她已經弄死了兩個試圖滿足她需求的丈夫。你得滿足她兩次!」

  水手聳聳肩,走進了第一個帳篷。安靜了五分鐘后,他搖搖晃晃地走出去,走進了第二個帳篷。尖叫和呻吟聲響起,最終,他爬了出來,身上滿是抓傷和瘀傷。

  他站起身來,環顧四周,問:「那個牙痛的女孩在哪裡?」

 

  現在,尼維達諾,第一個鼓聲,每個人都開始亂語。不要有任何保留。

 

  (鼓聲)

 

  (胡言亂語)

 

  (鼓聲)

 

  每個人都進入了絕對的沉默。

  只需將你的能量向內聚集,閉上你的眼睛…………

  如是,如是,一千次的如是!

  就連竹子也變得沉默了。

 

  (一些竹子仍然繼續發出一些聲音。)

  他們中的少數人,雪竇,仍在發表評論。

  (即使是竹子也變得完全安靜。)

 

  尼維達諾……

 

  (鼓聲)

 

  放鬆。放鬆,就像你已經死了一樣。

 

  尼維達諾……

 

  (鼓聲)

 

  現在從死裡復活。

  每個人都恢復生氣了嗎?

 

  瑪尼夏,好了嗎?

  好的,奧修。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