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ird on the Wing
江夏堂譯
第八章:禪:不立文字
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七日上午在佛堂
敬愛的師父:
禪宗大師至道無難只有一個傳承者。他的名字叫正受禪師。在正受禪師完成了他的禪修學業後,至道無難禪師將他召喚到自己的房間,對他說:「我已經老了,據我所知,你是唯一一個能把這個無上大法傳承下去的人。這裡有一本書。這本書在歷代祖師間已經代代相傳了七代,我也根據自己的理解增加了許多要點。這本書非常珍貴,我現在將它轉交給你,以示你的繼承衣缽的信物。」
正受禪師回答說:「既然這麼珍貴,那您還是保留著這本書吧。我已經繼承了你的不立文字的禪法,我對此感到非常滿意,謝謝您。」
至道無難禪師回答道:「我知道,但這部偉大的書已經從一位大師傳給另一位大師代代相傳七代了,它將是禪法傳承的象徵。來,拿著這本書。」
兩人在火爐前交談,當正受禪師接過那本書,看也不看,就隨手將它扔進了身邊的火爐中。
至道無難禪師驚呼道:「你在幹什麼?」
正受禪師大吼道:「你在說什麼?」
所有的書都是死的,就應該這樣,它們不可能是活的。所有的經典都是墳墓,它們不可能是別的東西。解脫者的如實知見,一經說出來就出問題了。一言不發,這是好的,凡有言說,它就被說出來的本身篡改了。
真相不能被說出來,不能被書寫記錄,不能以任何方式表明。如果可以說,你只要聽到就會達到真相,如果可以書寫記錄,你只要讀到就會達到真相,如果可以表明,你只要表明就會達到真相。這是不可能的,沒有辦法將真相傳遞給你,沒有橋樑存在。它無法被給予,也無法被傳遞。
但是人們執著於經典、書籍、文字、理論,因為對於頭腦來說,一種理論很容易理解,一本書很容易閱讀,一種傳統很容易傳承。任何東西死了,對於任何死的東西,頭腦永遠是主人,對於任何活的東西,頭腦就變成了奴隸。
所以,頭腦始終是恐懼生命,它是你體內的死的部分。就像我說毛髮和指甲是你身體的死亡的部分,是已經死亡了的部分,是身體要扔掉的部分,所以頭腦是你意識的死亡部分。它是已經死亡的部分,意識想將它扔掉。
頭腦思想是什麼?就是過去、記憶、積累的經驗。但當你經歷過這件事的那一刻,它就死了。體驗是在當下,經驗是在過去。
你為什麼聽我說?就在此刻,就在此時此地,這是一種體驗,這是一個活生生的過程,但當你說「我聽到了」的那一刻,它已經死了,它已經成為一種經驗。在聽我說話的時候,頭腦就不在那裡,你在那裡。當頭腦在這裡就說:「我明白了,我聽到了,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什麼?你的意思是頭腦已經佔有了。這個詞可以被頭腦佔有,凡是死的都能被頭腦所佔有,只有死的才能被頭腦所佔有。如果你試圖佔有一個活的事物,只有兩種方法:要麼你無法佔有它,要麼你必須先殺死它,然後你才能佔有它。所以,凡是有佔有的地方,就有謀殺,殺戮。
如果你愛一個人,愛本身就是一種體驗,是一種時時刻刻不停地流動著,沒有過去的痕跡,河水依舊新鮮。但頭腦卻說:「佔有這個女人,佔有這個男人,因為誰知道未來呢?佔有吧!她可能會逃掉,可能會去找別人,可能會愛上別人。佔有她,堵住所有逃跑的路,關閉上所有的門,讓她永遠屬於你。」頭腦已經進入,現在這個女人會被殺死,現在這個男人會被謀殺。將只會有丈夫,只會有妻子,但不會有兩個活著的人。
而這正是頭腦思想在各地不斷所做的傷害。當你說「我愛你」的那一刻,它已經成為一種經驗,它已經死了。愛是另一回事,它是一個過程。為什麼處於愛中時你不能說「我愛你?」那是褻瀆。你怎麼能說「我愛你?」處於愛中你是無我的。擁有者也是無我的,那你怎麼能說「我愛你?」在愛中沒有「我」,愛當然在那裡,但你是無我而在的。
當一個體驗是活著的,體驗的時候,就是無我而在的。愛的過程在那裡,你可以說愛在那裡,但你不能說:「我在愛」。在那份愛中,你已經溶解了,你已經融合了,你消融了。任何活著的,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比你大,任何死的東西,頭腦都可以上竄下跳,就像貓跳到老鼠身上,抓住老鼠一樣。
真相是不能傳遞,無法傳遞。一旦給出,它就死了,它就已經變得不真實了。
老子一輩子都堅持不對真相說什麼。每當有人問起真相時,他會說許多話,但他不會說任何關於真相的話,他會迴避真相。最後他被迫說了些什麼。弟子們,愛人們,說他應該寫下些什麼,因為他如實知見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東西,他已經成就了一些獨特的東西——將不再有老子。於是他寫了一本小書《道德經》,但他在《道德經》中說的第一句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然後他才說:「現在我可以大膽放心地暢所欲言了。我已經說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凡是說出來的,真相就變假了,凡是寫出來的,真相就已經錯了。」
為什麼但凡有言說皆是虛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它永遠屬於過去。另一件事:所有的言說本身並不能給你帶來真實體驗。我說我是寂靜的。而你聽到的是語言文字,語言文字本身不能將真實體驗帶給你。我說我是寂靜的。你聽到了這句話——寂靜這個詞是聽到了,那你能領悟到什麼?如果你從來沒有寂靜過,如果你從來沒有嘗過寂靜的滋味,如果寂靜從來沒有激起過你的心,如果寂靜從來沒有壓倒過你,征服過你,你怎麼能領悟?如果它曾壓倒過你,如果你曾進入於那空無中,寂靜就在那裡,那我就沒有必要再談寂靜了。當你看到我的那一刻,你也同樣會如實知見到,當你靠近我的那一刻,你就會感覺到。就什麼都不需要說了。
因為你沒有如實知見到,所以需要有所言說,這就是問題所在。因為你沒有如實體驗到,所以才需要有所言說,那麼這些言說該怎麼表達呢?你未體驗過的東西,即使是有所言說也不能對你講清楚。言說可能會被聽到,你可能會將它背下來,你可能會明白字典上所寫的意思——寂靜的意思在字典上寫得很明白了,然後你就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但如實知見並不是知識。
當我說我寂靜的時候,我在這裡的寂靜在字典上是無法呈現的,字典上不能寫出來,不能寫在那裡。如果你寂靜,你也將會如實知見到,但那就不無需言說了。如果你不是寂靜的,那你所理解的一切都將是錯誤的——但那時就沒有必要言說。
我聽說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一個村民進了一家大銀行,人來人往,生意興隆。突然,這個村民大聲叫了起來,扯著嗓子喊道:「是不是有人丟了一疊橡皮筋纏著的紙條?」許多人都喊道:「是的,是我掉的。」他們向他跑去。一群人聚在一起,大家都爭相要來認領錢。村民說:「我找到橡皮筋了。」
每當我說出我自己真實的如實知見,每當我說寂靜的時候,你們只會找到橡皮筋,鈔票會不見了。這句話會到達你的手中,但不會帶著音符的分量。那些音符會被留下——它們在我的心裡,話語會到達你的耳中,但它只是一條橡皮筋。它可能一直圍繞著音符週邊邊緣,但它始終只是一條橡皮筋。
真相是不可言說的,但是,師父們都在做什麼呢?他們似乎在從事著一種荒謬的活動。是的,這是正確的:他們在試圖言說一些不可言說的東西,他們在表明一些無法表明的東西。他們在試圖傳達一些從來無法傳達,也永遠不可傳達的東西。那麼他們究竟在做什麼呢?他們的整個努力看似是荒謬的,但他們的努力中仍然有一些東西——他們的慈悲心。
明明知道自己如實知見是無法說出口的,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安住於那份寂靜中,因為如果知道真相是不可言說的,那又何必自討苦吃呢?如果你都不能領悟我所說的話,還能指望你領悟我的寂靜嗎?所以,這是一個兩害相權的考驗。
我最好保持寂靜,這樣會更正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寂靜不語。但你能領悟到我的寂靜嗎?我所說的你可能無法完全領悟到,但至少你能聽得懂語言文字,一些更深的可能性就有了。當你不斷地傾聽,你可能會意識覺知到一些話語中隱藏著一些不可言說的東西。聽我說話,漸漸地,你可能會意識覺知到我,而不是意識覺知到我說了什麼。言語會有幫助,就像一個誘餌——你可能會被網羅住。但如果我寂靜不語,你就會從我身邊經過。你甚至不會意識覺知到我在那裡,甚至連這種可能性也會喪失掉。
所以,當師父們說話時,他們不是為了說出那不可言說的現實真相。他們有一個選擇:要麼寂靜不語,要麼說話。寂靜不語的話,你將會完全錯過他們。當師父們有所言說,一種可能性就被打開了,不是必然性,因為這一切都取決於你,而是一種可能性被打開了。不斷地聆聽佛陀的聲音,有一天你將會變得寂靜,因為只要靠近佛陀,就等於靠近一個寂靜之池,一種能量之池,一種已經變得寂靜的巨大能量之池。這就是印度人所說的與師父同在(SATSANG)——靠近真相,與真相同在。這不是一個語言交流的問題。只要靠近真相,就會感染人——就像你靠近一條河,微風就會變得涼爽。你可能看不到河流,它可能還在很遠的地方,但微風傳遞著資訊,你會感到陣陣涼爽來了。
當你靠近一個佛的時候,他的言說就帶著這種涼爽——佛就在附近的某個地方。你可能會開始探尋他,你可能會迷失在他的語言文字中。那麼你就迷失在叢林中,錯過了河流。但是,如果你是正知的、智慧的,那麼,漸漸地,你就會感覺到這些風是從何處吹來的,這些話語是從何處而來的。而這些話語的週邊邊緣帶著一種寂靜。它可能只是一根橡皮筋,但這根橡皮筋已經和這些音符有了很深入地接觸。它攜帶著某種東西,某種微風吹來的聲音。如果你能明智地跟隨,遲早你會找到那源頭。
覺醒者的話語可能無法傳達真相,但它們可以傳達音樂,存在於覺醒者身上的音樂。它們承載著旋律,一些源頭的東西,很小的一部分,非常微小的一部分,但卻是源頭性的東西。它應該是這樣,因為當語言文字出自佛陀時,它必將承載著佛陀的某些東西。它必須是這樣的。佛陀所言說一直在他的生命中振動,它已經觸及了佛陀的心跳,它已經穿過了佛陀的寂靜,它已經在子宮裡,在佛陀的子宮裡。它散發著香味,芬芳。這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呼聲,但仍然若隱若現..。
你可能會迷失在文字中——那麼你就會錯過佛陀——但如果你意識覺知到文字不能承載真相,那麼你就會永遠放下文字而跟隨芬芳,放下文字而跟隨音樂,放下文字而跟隨存在。如果我突然說:「嘿!」你就會看著我。凡有所言說的,都是毫無意義的,但是這個突然的看..。突然間你就意識到了我。必須遵循這種意識,所以,語言文字就可以成為一種輔助。它們可能無法說出真相,但它們可以成為一種幫助,一個邁向現實真相的開端。
這個故事很美。一位師父在臨終前,很快他就要離開這個地球和它的載體——身體,他希望有一位傳承者,他能夠承載他點燃的火焰,能夠不斷傳承他所開創的工作。
禪宗大師至道無難只有一個傳承者。他的名字叫正受禪師。在正受禪師完成了他的禪修學業後,至道無難禪師將他召喚到自己的房間,對他說:「我已經老了,據我所知,你是唯一一個能把這個無上大法傳承下去的人。這裡有一本書。這本書在歷代祖師間已經代代相傳了七代,我也根據自己的理解增加了許多要點。這本書非常珍貴,我現在將它轉交給你,以示你的繼承衣缽的信物。」
正受禪師回答說:「既然這麼珍貴,那您還是保留著這本書吧。我已經繼承了你的不立文字的禪法,我對此感到非常滿意,謝謝您。」
至道無難禪師回答道:「我知道,但這部偉大的書已經從一位大師傳給另一位大師代代相傳七代了,它將是禪法傳承的象徵。來,拿著這本書。」
兩人在火爐前交談,當正受禪師接過那本書,看也不看,就隨手將它扔進了身邊的火爐中。
至道無難禪師驚呼道:「你在幹什麼?」
正受禪師大吼道:「你在說什麼?」
這太美了,師父一定是安詳地死了。這是正確的人。這本書必須扔進火中被燒掉,否則那弟子就會錯過了。如果他保留了那本書,他就錯過了,那麼他就不是真正的傳承者了。只有當你沒如實知見到真相發生在你身上時,你才會保留這本書。當真相與你同在時,誰會為語言文字而煩惱?當真實的事情已經發生在內在的時候,誰還會為書本而煩惱?當有真實體驗在那裡的時候,誰還會為解釋而煩惱呢?解釋之所以是寶貴的,因為缺乏真實的體驗,理論之所以是重要的,因為沒有如實知見到。當你如實知見到的時候,你可以放下理論——它們是橡皮筋。當你拿著鈔票的時候,你就可以扔掉橡皮筋。保存橡皮筋是愚蠢的。
這本書並不珍貴——沒有一本書是珍貴的——正受禪師在玩一個遊戲,他的師父至道無難禪師一定也在和他玩遊戲。沒有人知道書裡寫了些什麼,但我告訴你,書裡什麼也沒寫。它是空的。如果弟子將它保存下來,當師父死後,他就會打開它,然後他就會哭。書中什麼也沒寫。這只是一個遊戲,一個老把戲。每個師父都會有考驗弟子的經歷,他是否已經如實知見到了嗎。如果他如實知見到了,他就不會執著于書本。為什麼——語言文字毫無意義。所以當正受禪師大吼道:「你在說什麼?」他是在說:‘我已經有成就了,我已經如實知見到了,還要保存書?你說什麼呢?’
師父挑起了一個局面,在這個局面中,弟子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他證明了他如實知見到了。哪怕是稍有一絲保存書本的傾向,他也將會錯過,他將不會成為傳承者。他甚至都沒有去翻看書,看看裡面有些什麼。他甚至完全不好奇,因為只有無知才會好奇。如果你如實知見到了,你就是真的知道了。好奇心是什麼?你會發生什麼事?頭腦首先會說的是:‘至少翻開看一看,看看那裡有些什麼。’但這個動作就足以證明你沒有如實知見到。好奇心意味著沒有真正如實知見到。智慧不是好奇。好奇心會提出問題,智慧沒有問題可問。
你會怎麼做?首先想到的是。至少要看看那裡有什麼,如果師父堅持要將這本珍貴的書保存下來,代代相傳,有七位祖師在裡面作了重要記錄,我自己的師父也在裡面加了自己的理解,你至少要翻開看一看,然後再將它扔進火裡。
但我告訴你——如果他看了,他就會和書一起被趕出去。驅逐出去,再也不允許回來!他的行為是出於一種深刻的理解。覺醒的師父怎麼會堅持認為這本書很珍貴呢?一定有什麼遊戲。師父一輩子都沒有發過火,從來沒有發過火,突然驚呼道:「你在幹什麼?」整個局面都是他挑起的。
弟子在師父憤怒中可能會服軟,可能會說:「我做錯了事,請原諒我吧。」這就是頭腦的發揮作用的方式。頭腦裡可能會進而想:「一定是我做錯了事。師父現在可能不會任命我為傳承者。師父這麼憤怒,一定是說明我做錯了事,我可能會錯過成為傳承者的機會。我本來是要當首領的,我是要當寺院的主持的,千千萬萬的人都會跟隨著我。千千萬萬的人會成為我的弟子,而現在我做錯了什麼。一個人從來沒有憤怒過,現在變得憤怒,大喊大叫。」
如果是你在那裡,你一定會禮拜著師父的腳說:「原諒我,但請任命我吧。」但弟子大吼道:「你在說什麼?」如果師父能怒目金剛,弟子也能怒目金剛。但這要在雙方都如實知見到的狀態下才能發生。他的回應是正確的。他答對了,師父很滿意。就是這個人。他成了傳承者,他是繼承者。
但是,每一個宗教都這樣做:他們保存書籍,不做任何其他事情。基督徒保存他們的《聖經》,穆斯林保存他們的《古蘭經》,印度教徒保存他們的《吉踏經》——但他們錯過了。他們不是繼承者。穆斯林不屬於穆罕默德,他們不能屬於穆罕默德。《古蘭經》必須投入到火中,他們才能屬於穆罕默德。基督徒對基督一無所知,因為他們保存了《聖經》,印度教徒對克裡希納一無所知,因為《吉踏經》——他們不斷背負著沉重的負擔。所有的《吠陀》、所有的《聖經》、所有的《古蘭經》都是為那些沒有如實知見到的人而準備的。他們背負著重擔,而重擔變得如此沉重,以至於他們被壓在這沉重的負擔之下,他們沒有通過重擔而獲得解脫自由,而是成為這重擔的奴隸。
一個真正的宗教人士永遠是超越書本的,一個真正有宗教性的人永遠不會執著於語言文字。整件事情顯得太幼稚了。一個真正的宗教人士是在尋找真實的體驗,而不是借來的語言文字,也不是別人的經驗。除非他親自如實知見到——諸佛可能存在過,但他們對於你的解脫也是無能為力的。除非親自如實知見到,否則無法見證到真相,因為真相只能是每個人自己的體驗。只有這樣,它才是存在的。整個世界可能會有光,天空中有彩虹,太陽正在升起,但如果我的眼睛緊閉著,這些對我意味著什麼?彩虹、顏色、日出,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不存在的。我的眼睛是緊閉著的,我瞎了。如果我聽他們說得太多,如果我開始太相信他們,如果我借用他們的話,我也開始談論我沒有親自看到過的彩虹,談論我沒有親自看到過的顏色,談論我沒有親自體驗過的日出,我可能會迷失在語言文字的叢林中。
最好坦誠地說:「我是個瞎子。我沒有如實知見到什麼是顏色,也沒有如實知見到什麼是光,除非我的眼睛睜開,否則就沒有太陽,也不可能有日出。」堅持認清狀況,這樣才能在眼睛上下功夫。不要帶著書本,書本上說的是別人所看到的彩虹,說的是別人經歷體驗到的日出。不要背負著借來的上帝,當你能直接遇見到祂的時候,當下立即就能遇見祂。那為何還要在你和祂之間製造語言文字的障礙呢?將書燒掉吧!——這就是資訊。將它們扔進火中。
這並不意味著去將你的《吉踏經》扔進火裡——那不會有太大幫助,因為如果《吉踏經》不能幫助如實知見到真相,那麼焚燒《吉踏經》又怎麼會有幫助呢?這不是問題的關鍵。你可以將所有的書扔掉,但你仍然可以不斷執著於理論、學說。當我說燒掉書,我是在說:燒掉思想,放下思想。不執著於語言文字。尋找那真實的體驗。但你的詢問可能是從書本中產生的——這就是問題所在——你的問題可能是從書本中產生的。如果你的問題本身就是書本上的,你的整個探究就已經開始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
當人們來問我:「上帝是什麼?」我問他們:「這個問題是從你自己的生命中所產生的,還是因為你讀過一本關於上帝的書,所以你就變得好奇了?」如果你的好奇心是從書本中所產生的,那是沒有用的。它不是你的問題。如果問題不是你的,那就任何答案都幫上忙。當基本的東西被借來時,甚至連問題都是借來時,你將會不斷地借用答案。尋找你真實的問題。你的問題是什麼?
我聽說過一個哲學家走進倫敦的汽車展廳。他環顧四周,迷上了一輛漂亮的汽車,一輛流線型跑車。銷售員變得機警起來,因為他看上去非常感興趣。銷售員走近一點問他:「您對這輛車感興趣嗎?」
那人說:「是的,我很感興趣。速度快嗎?」
銷售員說:「非常快!你找不到比這更快的車了。如果你現在開著這輛車,到明天淩晨三點,你就會到亞伯丁。你真的有興趣買它嗎?」
哲學家說:「我會考慮的。」
第二天他過來說:「不,我不想買那輛車。整晚我都難以安眠。我一直醒著想啊想啊想啊想,找不到任何理由,為什麼我要淩晨三點到亞伯丁去。」
每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都要問一問,詢問一下,為什麼淩晨三點你要到亞伯丁的理由?
你讀了一本書。你讀了一些關於上帝的東西,你讀了一些關於解脫的東西,你讀了一些關於靈魂的東西,你讀了一些關於極樂的東西——你變得很神往——那些如實知見到的人的話真的很吸引人——但你完全忘記了你想要親自遇到上帝的原因。僅僅是讀了一本書,僅僅是讀了一個人的傳記——比如讀耶穌——你就會執著,因為這個人沉醉於上帝,他的每一句話都是酒精。如果你聽到他的話,你會覺得醉了。但是當你合上《聖經》這本書,當你的視線離開了耶穌時,要靜心這是否真的是你的詢問,還是這個人將他的詢問轉讓給你了。有了別人的詢問,你自己的探索就變成為錯誤的方向。首先要記住的是:你的詢問和問題必須是你的。第二件要記住的事是:答案必須是你的。而書本可以提供這兩方面的內容。所以我說:燒掉書,做真實的人。從語言文字的叢林中走出來,真實去感受你想要什麼,你的真實願望是什麼,無論它引向何處,都要追隨它。你遲早會來到上帝的面前。這可能需要一點時間,但這種探索將會是真實的。
如果所有的書都被燒毀,世界將變得更具宗教性。有這麼多的書和現成的答案,每個人都知道問題,答案。它已經成為一種遊戲,它不是你的生命。這個世界應該擺脫書本,應該擺脫一切理想,應該擺脫一切借來的詢問。每個人都應該開始感覺自己的心跳,自己的脈搏——它指向哪裡,它想要什麼,它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你能找到你的問題,答案就在附近等待著。也許在尋找問題的過程中,你已經找到了答案,因為答案就在於真實性。如果問題是真實的,如果你在提問中已經成為真實的,那麼百分之五十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只需要再努力一點,再深入一點,問題的背後始終是隱藏著答案。
問題只是硬幣的一個面。另一個面就是答案。就在問題的背後,答案就靜待在那裡等著你。但是,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屬於你的問題,那你又怎麼能找到屬於你的答案呢?而只有屬於你的答案才會讓你解脫,讓你自由。
耶穌說,真相能解脫人。是的,真相能解脫人,但絕不是借來的真相。耶穌的真相不會解脫你。但基督徒相信耶穌的真相會解脫他們。不僅如此,他們還認為,只要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人類就已經得到了解脫。這是盲目的,絕對的盲目。什麼也沒有解脫,誰也沒有解脫,拯救還沒有發生。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這沒問題,但通過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耶穌被解脫了,而不是你。整件事情好像是一個騙局。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人類,特別是基督教,都得到了解脫,一個人只要是一個基督徒,就已經獲得了解脫。
頭腦就是這樣思想的:它不斷將責任推給別人。如果你是一個罪人,你就是罪人,因為亞當犯了罪,被趕出了天國,現在你得到了解脫,因為耶穌又進入了上帝的天國。所以亞當和耶穌是真實的人,你們只是影子。亞當犯了罪,你也成了罪人——那麼你是誰?你只是一個影子。當亞當被趕出了天國,所以你也被趕出了天國。這只會發生在影子身上,而不會發生在真人身上。如果我被趕出這個住所,只有我的影子會和我一起被趕出去,沒有別的。如果我進入了上帝的天國,只有我的影子跟我一起進入,你進不去。耶穌解決了一切問題。他進入了上帝的天國,全人類都跟他一起進入了。沒有人進入,沒有人可以這麼容易進入。你必須為此付出代價,你必須背負起自己的十字架,你必須在苦難中被釘在十字架上——你的苦難,記住。無論是耶穌的苦難,還是其他人的苦難,都無法打開這扇大門。
這扇大門是關著的,你不能跟著耶穌一起進入。沒有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入。這扇大門只為個體敞開,因為個體才是真正的現實。
弟子說:「師父,我已經進入了,你為什麼還要將這張地圖給我?迷路的人才需要一張地圖——但我已經達到了目的地,為什麼還要這張地圖呢?」
師父說:「這張地圖非常珍貴。上面標明了所有的道路。」
弟子會不會有一絲猶豫?師父那雙透徹的眼睛在考驗他的內在,看他會不會有所猶豫,會不會說:「好吧,也許師父是正確的,地圖很珍貴。」但當一個人已經達到了目的,還要地圖做什麼呢?所以他將那本書扔進了火堆裡,他將地圖扔掉了。
我聽說:一個男人在一條偏僻的路上開車,他懷疑自己錯過了路,懷疑自己走錯了方向,他看到一個乞丐在路邊上行走,於是他停下車,問乞丐:「這條路是通往德里的嗎?」
乞丐說:「我不知道。」
於是那人問:「這條路通向阿格拉(印度北方邦西南部,在亞穆納河西岸。)嗎?」
乞丐說:「我不知道。」
這個人已經很惱火了,他聽到後就變得更惱火了,他憤怒地對乞丐說:「原來你什麼都不知道。」
乞丐笑著說:「可是我沒有迷路。」
所以問題不在於知識。問題是你是否迷路了。乞丐說:「可是我沒有迷路。我知不知道並不是重點。」當你迷路的時候,你就需要一張地圖,需要知識,需要一本書。當你沒有迷路的時候,帶著一本書,帶著一張地圖有什麼意義?而一個覺醒者,在哪裡都是目標。無論他在哪裡,都是目標。一旦你意識到自己是目標,你就不會迷失。
乞丐沒有迷路。為什麼?——因為他不去德里,也不去阿格拉,他哪兒也不去。無論他在何處,那裡就是目標。他沒有迷失,因為他沒有任何特定的前進方向,他沒有迷失,因為他沒有任何特定的理想目標。
這個弟子將地圖扔掉了,因為沒有目標。每個當下就是他的目標。無論他在哪裡,他都很寂靜,安然自在。無欲,無求。未來已經消失了,當下這一刻就足夠了。
扔掉所有的地圖,因為你就是目標。如果目標在別的地方,地圖可以幫助你,如果你就是目標,地圖就幫不上忙。地圖甚至可能會分散掉你的注意力,因為當你看地圖時,你就不能看到自己
書本也不能幫助你,因為你就是真相,沒有一本書能完整地書寫記錄你。這本生命之書就是你自己,沒有其他的書。你在這裡,時刻被記錄在這本生命之書中,這就是你。這本生命之書必須被破譯解讀,如果你錯了,那你所攜帶的一切書本都會出錯。如果你錯了,那你所攜帶的一切地圖都會出錯,而且指示也會錯誤,因為誰會去看那些書,誰會去按照地圖上的指示去做?
我聽說:一個男人在開車,他的妻子在看地圖。突然,妻子驚慌失措地喊道:「我們迷路了——因為這張地圖是顛倒的。地圖是顛倒的。我們迷路了!」
這張地圖可以正面朝上,沒有一張地圖是自己顛倒的。但這位妻子一定是顛倒了。如果你是顛倒的,你所讀的書都會顛倒起來。如果你心神不寧,那這種心神不寧的狀態就會被反射到你的《古蘭經》《聖經》《吉踏經》中,如果你瘋了,那你對《吠陀經》的解釋也將瘋了,如果你恐懼,你無論走到哪裡都會遇到恐懼。無論你做什麼,你的所作所為都會出自於你,你的解釋也是同樣都出自於你,你就會出錯。
所以真正的師父對給你一本對的書不感興趣。不會有這樣的事。沒有對的書,只有對的人和錯的人,對的人和錯的人。真正的師父對你有興趣。師父感興趣的是改變你這個人,他對給你一本書不感興趣。
所以正受禪師才會大吼道:「你說什麼?你從來沒說過這麼荒謬的話。你瘋了,說要保存,保存這本書,它是珍貴的!」沒有什麼書是珍貴的。只有人是珍貴的。但當你沒有如實知見到自己的價值時,你才會認為這本書很珍貴。當你沒有如實知見到自己存在的寶貴價值時,那麼每一種理論都會變得有價值。文字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你還沒有如實知見到存在的價值。
還有什麼問題嗎?
問題一
敬愛的師父:
當這本書出版後,它將具有一個寶貴的價值,因為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有一個覺醒者,他的方法適合這個時代,適合我們。但有一個問題已經在這裡出現,而且肯定也會在西方出現:「我怎麼知道我需要一個師父?」
是的,這本書將是非常珍貴的。留著它,保存好它。大師代代相傳七代給了我,我也將它交給了你。現在就看你怎麼做了。我已經補充了我的理解,但就我而言,我將這本書給你,只是為了將它扔進火裡。當你能將它扔進火裡的那一天,就是你真正領悟了它的那一天。如果你不斷地保存它,你就錯過了。
但是這本書是需要的,因為如果沒有它,你會將什麼扔進火裡?它是需要的。試著保存它——它是非常珍貴的——當你明白的時候,你會將它扔進火裡。但這本書是需要的,因為如果沒有它,你會將什麼扔進火裡?它是需要的。試著保存它——它是非常珍貴的——當你真正領悟了它的時候,你就會將它扔進火裡。
因此,我不是說只將《古蘭經》放進火中燒,而且也將我的書也放進火中燒,因為它們可能比《古蘭經》《吉踏經》《聖經》都更危險,因為它們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過時了。你離穆罕默德非常遠,離克裡希納就更遠。他們的聲音已經變得極為遙遠、模糊。我的聲音離你們更近。它是立即的,它是直接的。它可能成為你更大的牢籠,因為它越是近就越有生命力。它可以抓住你,它可能成為更多的負擔。如果一個活著的師父能解放你,那麼一個活著的師父也可以成為更大的監獄。這要視情況而定。書中有指示。它是一張地圖,一張進入意識世界的地圖,一張如何讓根深深紮根於大地的地圖,一張如何展開雙翼飛上天空的地圖。但是樹不需要它。如果我告訴樹如何將根紮根於地裡,它們會說:「不要擾亂我們,我們已經將根深深地紮根於地裡了。」如果我告訴它們如何將翅膀插入天空,它們會說:「不要擾亂我們的寂靜。我們一直站在天空之中,在天空中搖曳。」如果我告訴它們要保存這本書,它們會笑,如果它們能找到火,它們就會將書扔進火裡。
那麼我在說什麼呢?我是在對你們說。要紮下根來,然後放下地圖,插上雙翼,然後放下地圖。不要受限於我所說的話,不要執著於我所說的話。放下文字,看著我。我希望有一天,如果我說:「保存這本書。」你也能對我大吼大叫,說:「你在說什麼?你瘋了嗎?」你可以這麼說,但是你將無法欺騙我。你可以將書扔進火裡,而不扔掉,放下執著。那你就只是在模仿。而模仿是無濟於事的。諸佛曾在世間存在過,諸佛的弟子也曾存在過,一切能發生的事情都發生過,一切都被寫下來了。你可以決定去模仿,但模仿是無濟於事的。
有一次,一個人來到一位禪師面前。他將所有的經書都讀過了,背得滾瓜爛熟,成為了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因為他善於運用文字和邏輯。而這位禪師只是一個村民,就像乞丐說的「我不迷路」,他從來沒有讀過《妙法蓮華經》,這部《妙法蓮華經》是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值得保存,值得永遠放在身邊。正如床頭書一樣,《妙法蓮華經》也是一本心書,它與心相關。蓮花是心的象徵:綻放,盛開,它就是心。佛教徒認為沒有什麼經典能比得上《妙法蓮華經》。
這個人將整部《妙法蓮華經》背得滾瓜爛熟。他可以在任何地方開始複誦它。提出任何問題,他馬上就能回答出來——就像電腦一樣,非常有效率。所以他問禪師:「你讀過《妙法蓮華經》嗎?」
禪師說:「《妙法蓮華經》?從沒聽說過。」
那個人,就是那個專家學者,他說:「從來沒聽說過?人家還以為你開悟覺醒了呢!」
禪師說:「那別人一定是錯誤的。我是個無知的人,怎麼能開悟覺醒呢?」
那個專家學者這下放心了,就說:「現在我將《妙法蓮華經》複述一遍。你能念嗎?」
禪師說:「我不識字。」
於是那個專家學者說:「好吧,那你聽我說,你想問什麼,我都可以給你解釋。」
他本來是來尋找師父的,現在卻成了師父。自我從來都不想成為門徒弟子,它始終是在尋找機會做一個師父。
在這種情況下,禪師們一定會笑得很開心!師父變成了弟子,弟子卻搖身變成了師父。
那個專家學者說:「聽著。」
師父開始聽。弟子說:「好的。」他就開始重複念誦《妙法蓮華經》。
在《妙法蓮華經》中,有這樣一句話:「諸法皆空」——這個世界是空的,地獄是空的,天堂是空的,一切都是空的。空無是萬物的本性,因此,與空相應,你就會成就。
突然禪師跳了起來,打在了那個專家的頭上。那個專家發瘋了。他開始喊道:「你不僅沒有開悟覺醒,而且還很無知,你似乎也很神經質。你究竟在幹什麼?」
禪師又坐了下來,說:「‘諸法皆空’,那麼憤怒從何而來?世界是空的,天堂是空的,地獄是空的,事物的本質是空的。那這種憤怒是從何而來的?」
這位專家感到困惑。他說:「《妙法蓮華經》裡沒有記載。你問的問題很愚蠢。這沒有被寫在《妙法蓮華經》上。我背誦的整部經文都沒有看到過——而且這不是問問題的方式,打我也不是問問題的方式。」
但這是唯一的方式。理論是不會有多大幫助的。你可以說一切都是空無的,但只要輕輕一擊,憤怒就會從空無中出現,一個女人經過,性就會從空無中出現,你看著一座漂亮的房子,佔有的欲望就會從空無中出現。當佛陀說一切都是空無時,他在說:如果你能領悟到空無這一點,就什麼也不會出現。沒有任何東西會從空無中出現?空無是一種靜心的禪修狀態,而不是一種理論,它是一種落入於那空無深淵的感覺。那麼憤怒就不會出現,性就不會出現——它們怎麼會出現呢?
有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尋求理論的人——請不要成為那種類型的人,因為那是最愚蠢的類型,另一種是智慧的類型,那些尋求真實體驗而不是理論的人。
這本書以及我說的任何東西對你而言都可以成為一種理論,那麼你就錯過了。它可以成為你的一種渴求,一種饑渴,一種深深的體驗衝動,那麼你就得到了重點。但不要執著於語言文字,不要攜帶著容器,要記住內容。當弟子將書扔進火裡的時候,他是扔掉了容器,內容是保存在心裡的。師父很慶倖這個人領悟到了:容器要扔掉,內容要保留。
不管我說什麼,都扔到火裡去。但凡在我面前發生在你身上的事,那就是內容。保存它,它是珍貴的。但是沒有必要保存容器:如果發生了,你會保存內容,如果你如實知見到了,那內容就被保存了,那就沒有辦法將它扔進火裡。只有書可以被扔進火裡,真相是不可能。
所以正受禪師才會大吼道:「你在說什麼?貴重的東西能被扔在火裡嗎?貴重的東西能在火裡被燒掉嗎?如果火能燒掉你的書,那是什麼類型的珍貴?這是什麼類型的真相?如果火能燒掉真相,那就不值得保存。」
不被燃燒的東西,不能死亡的東西,即使通過火,也會變得更有生命力,更加清淨——這就是真相。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將經典都扔進火裡:不是我反對經典,而是我反對容器。內容是不可能被扔進火中的。
容器是《妙法蓮華經》。內容在你的蓮華中,那就是你的心。
還有什麼問題嗎?
問題二
敬愛的師父:
很多人說他們在靜心中不能真正放空自己,因為身體的痛苦,因為互相碰撞或跌倒。他們覺得這可能是沒有真正放下的某種原因。您能和我們談談身體方面的問題嗎?
一個小孩,可以摔倒,但他不會覺得受傷。一個醉漢,走在大街上,摔倒了,但他的身體保存完好,骨頭沒有骨折。究竟發生了什麼?真正的事情不是對方撞到你,真正的事情是你的抗拒。你害怕對方會撞到你,所以你一直在抗拒。別人可能不會撞到你,但是你卻在恐懼。恐懼使你封閉了,你變得僵硬,如果有人再撞到你,受傷是因為那僵硬的,不是你。但你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然後你的頭腦就會說:「你從一開始就恐懼是正確的,保持警惕是好的,這樣就不會有人撞到你了。」
頭腦思想是一個惡性循環。它給了你一個想法,因為這個想法,某些事情發生了。然後這種想法變得更加頑固,你變得更加恐懼,然後你就一直處於恐懼之中。你將如何進行靜心?
在日本,他們有一門摔跤的科學——他們稱之為柔道或柔術——整個科學包括一個非常靜心的東西所組成:柔道摔跤手學會如何不抗拒。當有人攻擊你時,你必須吸收他的能量,而不是抗拒,好像他在給你能量。吸收他的能量,不要抗拒。他不是敵人,他是來找你的朋友,當他用手或拳頭打你的時候,許多能量就會釋放出來。很快他就會筋疲力盡,所以要吸收他拳頭釋放出來的能量。當他筋疲力盡時,只要吸收他的能量,你就會感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
但是你抗拒,退縮,僵硬,這樣你可能不會受到傷害。然後他的能量和你的能量發生衝突,在這種衝突中痛苦就發生了。這就是你的狀態。
在靜心中,記住這一點:如果有人撞到你,吸收他的能量。而這裡有一個靜心的人撞到你——你很幸運。他正在釋放出美麗的能量。一種靜心的能量從他身上釋放出來,吸收它。感到快樂,感激,然後重新開始跳躍。不要僵硬,不要抗拒,因為他在不知不覺中與你分享著他的能量。分享它,很快你就會如實知見到一種截然不同的品質——不抗拒。整個身心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動起來。你知道了一個秘密。
你突然摔倒在地上:倒在地上,好像大地是你的母親。休息一下,不要衝突。摔倒但不要僵硬。如果你僵硬的話,就可能會骨折,骨折的發生,是因為你太僵硬了,並且你與大地相衝突。當然,大地比你大,所以你一定是一個失敗者。像個酒鬼一樣倒下。你每天都看到他們在街上摔倒,但到了早上他們又走在路上了,完全沒事一樣。每晚他們都會倒下,骨頭也不會骨折。這些醉鬼知道一個你所不知道的秘密。他們知道什麼?他們沒有意識,沒有自我。他們只是倒下。沒有人與大地戰鬥。大地吸收了它們,他們也吸收了大地。做個酒鬼吧:無我地摔倒。享受摔倒,感受與大地的友好、親密。很快你就會重新站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活力,一旦你知道了這個訣竅,就不會有任何干擾。你受傷是因為你在戰鬥,連續地戰鬥,你受傷是因為你一直在抗拒。有意識地,無意識地,你始終是準備好在抗拒。當這麼多人在靜心的時候,你就會恐懼有人會打你——一但有這種恐懼,你會怎麼能好好靜心呢?
與其在恐懼中,不如在愛中。有這麼多人在靜心,如此多神聖的能量被釋放出來。這是一個慶祝活動,所以為什麼要在恐懼中?要在愛中。享受這個團體意識,這麼多人在跳舞。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放下你的自我,成為這個集體力量和能量的一部分。一開始會很困難,因為很多人都是抱著一種頑固的抗拒心態在生活的。但總有一天,你會意識到,總有一天,這個缺口會被彌合,你會看到。一次經歷體驗就可以了。如果有一天你摔倒在地上,沒有傷痛,你覺得很美,你就已經如實知見到了一個大秘密,你已經發現這把關鍵鑰匙。而現在這把關鍵鑰匙可以用在許多鎖上。它是一把萬能鑰匙。
每當有人來和你鬥爭時,吸收他,當有人侮辱你時,吸收他,如實觀照——他的侮辱變成了一朵花。他正在釋放能量。當有人侮辱你時,他是在釋放能量。他很愚蠢的,很白癡的,所以你吸收他的能量,感謝他,然後回去看看會發生什麼。當有人準備戰鬥時,就讓他打你。就好像你不在那裡,他在與空無作戰鬥。允許他,不要抗拒,你就會知道。沒有別的辦法了,光聽我說是不行的。這是一門藝術,不是一門科學。科學可以解釋,藝術是必須去經歷體驗的。就像游泳一樣。如果你告訴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沒什麼,你只需要跳一跳,然後開始甩開你的胳膊動起來。」他就會說:「你在說什麼?這將是自殺。」你怎麼能向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解釋游泳是美麗的,是身體能給你的最美的體驗?這是一種流動的體驗,一種與河流的合一。整個身體,每一根纖維,每一個細胞,都是流動的。水就是生命,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從水中所產生的。水是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在你的身體裡,百分之八十五是水,所以百分之八十五的水,液體,會遇到一條大河,或者說海洋。那你就找到了生命的源泉。
但你無法向任何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解釋。這不是一門科學。你必須一步一步地帶他——一開始是淺水區,讓他變得自信,然後越來越深的水,越來越深的水。一開始他會很笨拙,他會恐懼,他會和水搏鬥,恐懼水會淹死他。他會覺得河水是敵對的,但很快他就會意識到,河水不是敵對的,它喜歡他在那裡游泳,它也感到快樂,因為它的一個部分已經又回來了。這對河流來說,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一條沒有人游泳的河流是悲傷的,但在許多人跳舞、游泳、享受的地方,河流是快樂的。很快,他就會覺得河水在幫助他,他在不必要地戰鬥,漸漸地他就會停止他的行動和活動。當一個游泳者變得完美時,他只是在河上漂浮。不需要任何動作,河流做足了一切,游泳者只是在河流上漂浮。
在古老的瑜伽傳統中,有一種特別的靜心——就漂浮在河面上,感受與河流融為一體。不要做任何動作,不要動身體,讓河流做工作。如果河流在做工作,而你只是漂浮著,不做任何事情,你就會有整個存在的感覺。存在就是這樣漂浮著的。你在不必要地戰鬥。
在靜心中,你正在進入一條意識之河。你外在有這麼多的人創造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一條小河流。像游泳者一樣進入它,不鬥爭,只是漂浮,看看會發生什麼。這是一門藝術。我不能傳遞你這門藝術,我只能指明,你必須要去體驗。你要等到體驗發生在你身上,一瞬間的體驗,沒有人會反對你,沒有人會傷害你。存在是圓滿的,不會有傷害。
我說:即使你的骨頭斷了,也不會有痛苦,不會有傷害。如果你摔倒了,你死了,即使這樣也不會有痛苦。如果你只是落回到大地母親那裡,就不會有痛苦。你只是被吸收了。
誰知道呢?——在靜心中,只是有人誤撞到你,可能就會成為你的瞥見覺醒的機緣,因為這是一個衝擊——突然意識覺知到了你自己。誰知道呢?——只是摔倒在地上,摔斷了一根骨頭,可能就會成為你的第一個禪悟(SATORI),你的第一次瞥見覺醒。沒有人知道會是以什麼方式發生——生命是神秘的。覺醒是以不同的方式發生的。沒有人能知道。
在愛中去體驗吧。像在家一樣地安然自在,允許事情發生。如果有人撞到你,就讓他撞吧。允許他從你身邊穿過。不要成為一堵牆,不要擋住他的去路。允許他穿過。就像穿過一片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