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唇边的长笛
第一章 上帝唇边的长笛
看见这许多的人,耶稣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走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将继承土地。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心得饱足。怜恤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能见到上帝。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马太福音第五章 |
《福音书》的开篇美妙无比。其它还没有一本书是这样开篇的,也没有一本书能够这样开篇。《圣经》是「万书之经」。这是「Bible」(圣经)——「书」这个词的确切含义。它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宝贵的文献。因此它才被叫做「圣约书」,因为耶稣在书中见到了上帝:耶稣成了上帝的目击者,立了圣约。它是唯一的证明。上帝的存在不需辩论,但能证明他的存在的只能是耶稣这样一个人。
《福音书》载下了耶稣的精华——八福词中所有的美词佳句。那些话至善至美,即使是佛陀或是老子也说不出来。佛陀很有哲理,非常优雅叫而耶稣却作常简单明了。
上帝唇边的长笛耶稣布道时像一个村民、一个农夫或渔大。但正因为他像普通人一样讲话,他的话才显得牢固,实在,现实。
佛陀的话是抽象的,非常非常高深,富于哲理。耶稣的话脚踏实地,非常实在。它们敬发出泥土的芳香,正像雨天的泥土被雨水浸透时发出的那种浓郁的芳香——那是润土的芳香,是你在海滩上闻到的芳香,是海洋、树木的芳香。耶稣的话非常非常凡俗,扎根于大地。他是个凡夫俗子,这就是他的美。没有人具有这种美。大空是美好的,但它却是抽象的,高高在上,很遥远。
所以我对你们说,没有一本书像《福音书》那样开篇,没有一本书像《福音书》那样发言。
「Gospel」(福音)一词来源于「godspel」(美好的咒语)。上帝通过耶稣发言,耶稣只是一根空心竹管。歌声属于上帝,耶稣的隐喻非常忠实于生活。他并没有编造概念,他只不过道出了事实。
先说说开头:
「亚伯拉罕的后裔、戴维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亚伯拉罕生艾萨克,艾萨克生雅各布,雅各布生犹太……犹大生法勒斯……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亚兰……」如此等等,然后是「……雅各布生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
然后这家谱忽然就断了。从亚伯拉罕到耶稣共历42代。《福音书》记载了42代,耶稣突然降生,于是家谱就断了。忽然划上了句号,因为耶稣是终极,家系到此为止。耶稣是顶峰——无法再向前一步。所以「亚伯拉罕生艾萨克,艾萨克生雅各布……」——这样继续下去,然后就无法再超越耶稣:因为极限到了。耶稣是开花结果期。这就是为什么《圣经》耶稣为普累若麻①,即充满。
普累若麻:产生于罗马帝国时期的诺斯替教认为,与物质世界相平行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精神世界,它由至高神的无数流出体「移涌」所充满,此一「充满」,称为「普累若麻」。——译注
42代在耶稣身上得到了完成,耶稣以前的整个历史在他身上得到了完成。终点到了,他是果实,是产物,由那42代演化而来。耶稣是终极,因此《福音书》不再说什么。耶稣没有后代,耶稣生下了他自己,这就是「基督」的含义。
有两种出生方法。一是通过别人——通过父亲和母亲,这是肉体的出生。另一种是你必须自己生下自己,你必须从你自己身上出生;你得成为子宫,做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孩子。你的过去必须死去,你的未来将被降生。你必须生下你自己。因此我才说《福音书》的开篇美妙无比——这很有蕴意:耶稣没有生别人,他生下了他自己。
这就是受难和复活的含义。肉体被钉死了,但你无法钉死精神。你可以毁灭肉体,但你无法毁灭精神。肉体是世俗的:刀剑可以砍削它,毒药能够杀死它;即使它不被杀死,死亡也会降临,肉体将会消逝。它必须离去,它从根本上就会离去,它的存在只是暂时的。有意识的人利用那段存在的时光来创造精神。
肉体好比是葡萄。葡萄一定会消失的,你不能长久地保存葡萄——它们会腐烂;但你可以用葡萄酿酒,这正是为什么酒又叫做「spirit」②。你可以在你的存在中创造精神,像酿酒一样。葡萄不能被储藏起来,它们是暂时的,瞬间的。但葡萄酒却能永存。实际上,它保存得越久就越珍贵,越有价值。它具有非暂时的存在期,它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②spirit:酒精、烈酒,亦译精神。——译注
肉体就像葡萄,如果你使用得当,你可以从中酿出酒来。肉体将会消失,但酒可以存留,精神可以存留。
耶稣创造过许多奇迹,其中之一是他把水转化成了酒。那些奇迹是比喻—一不要照字面理解。如果你照字面理解,你就毁坏了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意味。如果你要证明它们是史实,那你就显得愚蠢,而你眼里的耶稣看起来也显得愚蠢。它们是内心世界的隐喻。
内心世界无法用文字表达,但可以象征性地表达出来——一只能象征性地表达出来。把水变成酒只表示在时间里创造永恒,在无法留存的东西里创造留存的东西。
如果你保存水,它迟早会发臭。但你可以把酒保存几十年、几百年。存放时间越长,它的品质越好,越有威力,越加浓烈。葡萄酒是永恒的隐喻。
耶稣通过他的牺牲达到了质变。没有人不通过牺牲而能达到质变。你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十字架就是你付出的代价。你必须死亡以达到再生,你必须失去一切来赢得上帝。
耶稣生下了他自己,此事发生在十字架上。他曾迟疑过一阵,他感到很困惑——这是自然的。他一度怎么也看不到上帝了。一切都失去了,他正在失去一切;他快死了,好像什么都完了。……每一粒种子都会这样。你把种子播进地里时,种子失去自己的时刻便到了,此时它一定会迟疑——就是十字架上的耶稣感到的那种迟疑。这颗种子正在死去,它一定依恋过去。它想要生存——没有人希望去死。这种子想象不到这并不是死亡,不久它将以千百种方式复活,不久它就会发芽。
种子的死将换取树木的生,将会长出大量的叶子、花朵和果实,鸟儿便会飞到枝头栖息,便会在树上筑巢,人们也会在树荫下歇脚;而树也会同白云和夜晚的星星交谈,它会与天空逗耍,并随风起舞;于是有了极大的快乐。从来没有萌发过的可怜的种子又怎么能知道这一切呢?这是无法想象的。这就是为什么上帝是无法想象的事。
你无法向种子证明这事会发生,因为如果种子要求说:「那么让我看看你会怎么样做」,你不能够满足它的要求,你没法让种子看到将要发生的事。此事发生在将来,当它发生时,种子便消失了。种子永远无法与树相遇。人永远见不到上帝。当人消失时,上帝才降临。
耶稣犹豫了,他担心,他迷惑不解。他大喊,几乎是对天长啸:「你为什么舍弃我?为什么?为什么这样折磨我?我对你做错了什么?」他的心头一定涌过了无数个念头。
种子正在死去,它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浑然不知。种子不可能想象出下一步。因而需要信仰,需要信任。种子必须相信树将会诞生。带着一切迟疑,带着种种恐惧和不安,带着所有的痛苦和焦虑——尽管如此——种子必须相信树一定会发生,就要发生了。这是朝向信仰的飞跃。
这一飞跃在耶稣身上发生了:他在十字架上放松了身心,说:「愿你的大国降临,你的旨意将被遵行。……」他的心在颤动,这是自然的。你的心也会颤动,死亡降临到你身上的那一刻,你也会害怕,当你的自我消失时,当你失去自己,变成虚无时,你也会害怕,似乎不可能生存,你只好屈服。
你有两种屈服的方式:你可以违心地屈服,那么你便错过了它的真正意义,你只是死去,并将再生。如果你能够在全然的接受里,在深深的信任里放松身心,如果你能毫不抗拒地屈服……耶稣就是这样做的,这才是最伟大的奇迹。对我来说这是奇迹——这奇迹不是说他使病人恢复了健康,或者使盲人重见光明,或者治好了某个麻风病人,甚至不是帮助死去的拉撒路①复活。不,在我看来那些不算真正的奇迹,它们都是比喻,是隐喻。每一个导师都把眼睛赐给盲人,把耳朵赐给聋子。每一个导师都把人们从他们称为生命的死亡中领了出来,把他们从坟墓里召唤出来。那些是隐喻。
但是真正的奇迹是——一尽管耶稣犹豫过,担忧过,疑惑过,怀疑过——他放松了,屈服了,并且说「你的旨意将被遵行」,那一瞬间耶稣消失了,基督诞生了。
德日进把它叫做「基督的诞生」:耶稣生出了基督。通过「基督的诞生」现象,人成为真正的自己。他失去的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成了真正的自己:这个人便「基督化」了。要「基督化」,不要做基督徒。基督徒是信奉基督教教义的人。「基督化」则是指一个人像种子一样死去,而变成为一棵树。「基督化」指的是你放弃自我,你的自身消失,你以一种变容——一种复活开始在另一个层次出现。
德日进(Teilhardde Chardin,1881~1955);法同古生物学家、哲学家,耶稣会神父,主张进化论。——译注
「基督化」意味着你不再孤单:上帝在你里面,你在上帝里面。
这是基督意识的矛盾。基督多次自称人的儿子,又多次自称上帝的儿子。他是二者兼备:就肉体而言他是人的儿子,就大脑而言他是人的儿子;就精神而言他是上帝的儿子,就意识而言他是上帝的儿子。大脑是意识的机制,正如肉体是精神的寓所。大脑属于肉体,意识属于精神。耶稣就是这对矛盾:一方面是人,另一方面是上帝。当上帝和人合作时,发生奇迹便毫不足怪了。奇迹只在上帝和人合作共同运转时才会发生。
①拉撒路:据《圣经·约翰福音》载拉撒路死后4天耶稣使他复活——译注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基督就是上帝与人一起工作,一起行走,一起跳舞。圣奥古斯丁①说:没有上帝,人不能动;没有人,上帝将不会运作。基督是联合运作——有限与无限汇合,时间与永恒相会,并融入对方。
一位年迈的园丁正在整菜地,牧师走了过来。「乔治,」牧师说道,「上帝和人共同劳作时所做的事真是妙极了。」
「是啊,先生,不过去年他一个人干时你真该来看看这座园子!」
是啊,真是这样。单独的人是无能的,上帝也不能单独运作。单独的上帝有能力而没有工具。单独的人是空心竹管——没有人在上面演奏乐曲,没有人使它充满音乐、谐调和旋律。单独的上帝有能力创造旋律,却没有空心竹管造一支长笛。
基督是上帝唇边的长笛。所以无论基督说什么都是god-sPel,都是福音。
14代人……
「这样,从亚伯拉罕到戴维共有14代,从戴维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14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14代。」
这也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像《圣经》这样的书不是普通人写的,它们是乔治.古尔捷耶夫②常说的「客观艺术」。《圣经》是世界上客观艺术品的代表之一。它不像诸如莎士比亚或迦梨陀娑①写的那种书。这些人创造主观艺术。他们写一些东西,写得很美,他们有审美观,但他们像其它任何一个凡人一样无意识。他们能嗅到美,但他们同别人一样浑浑噩噩。他们的艺术品是主观的:他们表现了他们自己。
圣奥古斯丁(?~605/606):罗马本笃会圣安德烈隐修院院长,597年任英格兰坎特伯雷首任基督教大主教。——译注
乔治.古尔捷耶夫(Georges IvanovitchGudjieff, 1872~1949):亚美尼亚哲学家。———编注
但像《吠陀经》②、《古兰经》、《圣经》、《奥义书》③这样的典籍——它们不是昏睡的人写成的,它们不是当作漂亮的诗歌或散文来写的;它们的作者是那些知道真理的人,是在真理面前醒来的人。所以无论他们写了什么都几乎像一张地图。你必须译解它,你必须破译它,否则你会继续错过它。
迦梨陀娑:4~5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诗人、剧作家.梵文古典文学代表作家之一。——译注
《吠陀经》:婆罗门教、印度教最古的经典。——译注
《奥义书》:婆罗门教的古老哲学经典之一。——译注
为什么是14代?没有学者质询过,没有圣经学者质询过。为什么只有14?为什么不是15?为什么不是13?
我把这作为客观艺术的一个例子。说14代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必须将它破译。
精神的成熟就像肉体的成熟一样。肉体在出生后14年成熟——它达到了性成熟,能够生育了。就性繁殖而言,肉体在14岁时就成熟:男孩可以做父亲,女孩可以做母亲;他们可以生产他们的复制品。
精神也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成熟。就像肉体花14年达到性成熟一样,精神也要花14代时间达到精神上的成熟。这就是14代的含义:从亚伯拉罕到戴维,从戴维到流放至巴比伦,再从流放至巴比伦到耶稣降生。当精神到了成熟期,当果子熟透了,它就从树上掉下来。未熟时它依附在树上。未熟时它呼依附一如果未熟先落地,那它永远不会变甜;它将一直又苦又酸。它不会有用。要成熟,它就需要依附。依附只表示「我还不到离开你的时候」。每当一个人成熟时,他的成熟就变成了自由,然后依附便消失了。
耶稣消失在上帝里面,耶稣从生命之树上消失:果实熟了。这就是我们东方人所说的,当一个人达到了完美——完美指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在这种环境下,他已长到了他所能长到的境界——那么他将不再轮回。他越过了来世。他超越了不归点。他不再轮回,我们称他为佛或耆那①。
耆那:耆那教的创始人筏驮摩那的称号,意为「完成修行的人」。—一译注
犹太人常称那种状态为「基督」:一个远远超脱的人,他在全世的存在只是暂时的。果实熟了、它随时准备掉落——随意的一」阵轻风,这颗果子就会永远逝去,它将消失在存在中。因此,家谱到耶稣就断了:他终生未婚,他没有生育。这种贞洁与常人的受压抑的禁欲毫不相干。他不反对爱,他不反对性,他不是清教徒,也不是道学家。
那天晚上:我在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话:道学家总是些不幸的人。这句话看来是绝对正确的论断。道学家的确是不幸的人。事实上只有不幸的人才成为道学家。他们极其不幸,所以也想使别人都不幸。要使别人感到不幸的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觉得有罪。
耶稣不是个道学家。他的独身、他的禁欲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这只是说他不再对肉体上的繁殖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精神上的繁殖。他本生子女,他生的是门徒。他在世上创造更多的寓所让上帝来居住。他不创造肉体,他创造灵魂。他是个奇迹大师 ,他在世上造就大批觉醒的人——他具有那种魔力。他把极其普通的人造成了这种人。
佛陀造就过许多觉醒的人,但那是些非常非常成熟的灵魂。一个舍利弗已经是很成熟的灵魂;这颗果子已经熟了。我自己感到,即使佛陀没有进入舍利弗的生命,他迟早也会觉悟;佛陀并不非常重要。他有帮助。他加快了事情的发展,但并非至关紧要。如果舍利弗没有遇到他,也许在此生或来世里他自己会到达;他就要来了,他就在近旁。马哈卡希雅普也是如此,莫迦利雅延也是如此,佛陀的其它弟子同样如此。
然而耶稣真的创造了奇迹。他碰一碰普遍的石头,把它们变成了金刚石。他出没在极其普通的人群中。一个渔夫在撒网……耶稣来了,站在他身后,把手放在他的肩头,说道:「看着我的眼睛。你打算捕多长时间的鱼?我能把你变成人的捕捉者。看着我的眼睛。」因此这个贫穷的普通渔夫——未受过教育,质朴而没有文化;什么都没听说过,也许对精神的成长从不感兴趣;只满足于捕鱼、卖鱼,对日常生活很满意——看着耶稣的眼睛,扔下渔网,跟着他走了。那个渔夫成了一个觉悟者。或者是一个农民,或是一个收税官,甚或是一个妓女,抹大拉的马利亚 。
①马利亚:耶稣最著名的门徒之一,为一妇女,耶稣曾从其身上逐出7个恶鬼。——译注
耶稣把普通的金属转化成黄金。他其实是点金石。他的触摸具有魔力:不管他碰到哪里,精神就突然激发出来。
佛陀点化了许多人,但那些人已经走上了这条路。佛陀与极有教养的人在一起:有学问、有品行、不同寻常的人。耶稣同非常普通的人在一起;被蹂躏、受压迫的穷苦人。牧师加在他头上的罪行之一是:他混迹赌徒、醉鬼、妓女之中。他与妓女同住,他与任何人同住、同吃。他是个堕落的人。从一切表面现象来看,他都像一个堕落的人。但他堕落在那些人之中只是为了帮助他们站立起来;他走向最低层为的是把他们转化为最高层。这里面有一个原因。
最低层也许不经世故,没有文化,但他有纯洁的心,他更有爱心。现在你就能明白这种区别了。佛陀的途径属于智能型。他不会走到渔夫面前说:「到我这儿来;我会使你觉悟。」他不可能这样做。他的途径是觉知、智慧和理解。渔夫甚至听不懂他的话;他根本不懂,远远超出他的理解范围。
耶稣的途径是通过爱,而穷人比富人更有爱心。也许这就是他们之所以贫穷的原因,因为如果你很有爱心,你就聚不了财——两者是不相容的。你有爱心就会分享。一个富人不会有爱心,因为爱总是威胁着他的钱财。如果他爱人,他就得与人分享。
我曾在一户人家住了7年。主人很有钱,他对我的想法很感兴趣——这就是他邀我同住的原因。他把我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提供给我一间大平房和一座大花园。就为了和我在一起,他和家人搬来与我同住。但我很惊讶:我从没见他和妻子儿女说过话。当我们相互适应以后,有一天我问他:「我从没见过你和你妻子或子女坐在一起,也没见过你同任何家庭成员谈过话。这是怎么回事?」
他说:「一旦我和妻子说话,她立刻就开始提要求。‘店里有一件漂亮的首饰’,或‘更好的莎丽料子又有货了’,或这或那的。他立刻就会掏我的腰包。如果我和孩子们说话,他们的手就开始摸我的口袋。我知道最好还是保持沉默,绷着脸,严肃一点。这样可以保护你,谁也不会要求什么。」
我明白他的意思。世界上一切富人都是这么想的。太迷恋钱财的人实际上是因为他不会爱才被钱财迷住了。钱成为爱的替代物。他开始囤积钱财,因为他觉得其它没有什么东西能使他快乐。「积了钱,那么你至少有了钱,就可以购买一切。」他甚至认为可以用钱买爱情。
他可以买到性,但买不到爱。不过有许多人认为性就是爱。他可以买到肉体,但他买不到亲密。不少人认为买到对方的肉体、拥有对方的肉体就是够了。「还需要什么呢?干吗要想其它事呢?」有许多人只对随意的性活动感兴趣,而不需要亲密,不想深入,不进行深刻的对话。他们害怕深刻的对话,因为那样的话就会有承诺,承诺带来责任。然后他们就得很敏感,就得留心着。「谁管那些?随便的性交就很好,随便的性交可以买得到,市场上就有。」追求钱的人相信一切都可以用钱买。「所以为什么要考虑其它事呢?你可以得到最漂亮的女人,你可以得到最漂亮的房子,你可以得到这个和那个……」他以为这会使他满足。这永远不会令人满足。只有爱才令人满足,没有一样替代品可以令人满足。替代品就是替代品;它是假的。
穷人有更多的爱,因为穷人没有发展他们的头脑,所以他们的所有精力都围着心转。人有两个中心:要么是精力进入了心,要么是精力进入了头脑。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的人:其精力兼顾两头,或者哪里需要就能到哪里——转移精力。当他想有智慧时,他把精力输入大脑。当他想要爱时,他把精力——所有的精力——都灌进心中。那是个完人。
但人通常没有那么完美。他们不是钻进脑里就是融入心中。
耶稣的途径是爱。因此他在穷人间在常人里创造奇迹,这些人的智力还不很发达。但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他们的精力未经加工,还在心里。他们更像儿童。
正如肉体花14年成熟一样,精神要花14代才成熟;这是最低限。它完全靠你自己。也许过了140代它还没有长大——你也许很懒惰或一直没有觉知。那么你经历了成千上万代,可它也许还是不生长。不过14代是个自然的时限;需要那么多时间。
精神不是季花:它像黎巴嫩的大雪松。它需要时间——这树要花14代才长成参天大树。它不是季花,几周就开,几周就谢。精神意味着永恒;永恒需要时间、耐心。这14代正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
耶稣不可能在14代以前出生。那种状态只有在一定的时间以后才可能出现一经过了几个步骤。其它层面也是如此。
例如,穴居人不可赐予我们柏拉图的对话或贝多芬的交响乐或达·芬奇的画或泰戈尔的诗。穴居人不可能有这种东西。穴居人也不可能给我们一位爱因斯坦或陀思妥耶夫斯基或毕加索。穴居人不可能给我们一位佛陀或老子或耶稣。这需要时问,需要准备,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然后才会有耶稣。
为了让耶稣存在,有许多东西是必要的;他只能在那些条件 下生存。为了让耶稣能说他想要说的话,就需要有某一种能听懂他的话的人。
我此时对你说的话只能在此时说。只能在此刻说出来,以前说是不可能的。而我明天要对你说的话只有到明天说才有可能,今天就不行。你得易于接受,你必须成长。如果你还没进入某种接受状态,话就不能说出来。
耶稣是整个犹太意识的顶点,奇怪的是犹太人却不接受他。这种事情一直在发生。佛陀是印度教意识的顶点,印度教徒却不 接受他。苏格拉底是希腊意识的顶点,希腊人把他给杀了。这种 事很奇怪,但却一直在发生。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自己的顶点呢?问题在哪里?犹太人为什么不能接受耶稣?他们一直在期待着耶稣,他们一直在盼望救世主,盼望着基督的到来。他们还在等待,救世主已经来过,又走了。是他们帮他离去的,可他们还在等待着他。
这到底是怎么啦?耶稣是犹太意识的顶点。耶稣以前的所有先知都是在为他的到来准备土壤。施洗者约翰正是这样对人们说的。「同我为之铺路的那个人相比,我微不足道。我只是个清扫工,我不过是在为他的到来清扫道路。那个比我高大的人必将到来。」施洗者约翰和其它先知只是在铺路,为了迎接这个绝顶,这个顶峰,这座珠峰。然后珠峰来了,就出问题了。问题出在哪里?其它的山峰开始感到了渺小。
它们都起过作用。想想吧:如果喜马拉雅山脉的其它山峰都消失了,珠峰是不能独自挺立的;珠峰不能单独站立。它需要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在那几支持它。它不能单独站得这么高——没有一座山峰能单独站得这么高。它需要成千上万的山峰来支持——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山峰。然而一旦这座山峰站出来,其它的山峰便感受到了伤害。它们的自我隐隐作痛,非常痛苦。而它们支持过它——矛盾就在这儿——它们帮助过这座山峰的出现!没有它们,它是不可能出现的,它既已出现,它们就自觉低微,沮丧消沉。如果喜马拉雅山脉的所有山峰合谋与珠峰作对,这是很合逻辑的。如果它们把珠峰钉上十字架,这也是很合逻辑的。
这就是在耶稣身上发生的事。他一旦出现,犹太人、拉比们、宗教领袖们、教士们就觉得受到了冒犯。他的存在令人不快,并不是因为他冒犯了任何人,他也没有伤害任何人。他怎么会伤害别人?——但就是因为他的存在,那种珠峰般的高度,那种完善,那样的高度——每个人都显得低矮渺小。
拉比:犹太教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者的称谓。——译注
这时珠峰也没有办法。这不是傲慢,这不是自私,但这是高大——肯定就是这样。其它每一座山峰都受到了伤害,感到痛苦,想要报复。因而耶稣被钉死了。佛陀也因此被屏弃了——被彻底扔出这个国家。他成了自己国土上的外国人。
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现在还是这样。似乎永远都会这样下去,因为人终究是人。在他的睡梦中,在他的自我态度里,他就是这样运作的。耶稣的八福词是上帝通过他吟唱的歌。记住,他只是个媒介。他不是这些《福音书》的作者,他只是个使者。他仅仅是把他接收的东西传给你。
现在让我们看看八福词。看见这许多的人,耶稣就上了山,
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我希望你们默默地、和谐地感觉每一个字。
看见这许多的人……
一大群,众多的人
耶稣就上了山……这些方式表达了某些心理现象。大群的人是意识的最低状态——民众,人群。这是浓密的昏暗。那里很黑,睡得很沉。当你走向民众,如果你要与民众联系,你必须进人他们的层次。这就是为什么你一旦走进人群,就觉得有点不知所措。你开始感到有点窒息了。那不只是生理上的窒息——并不只是人们围着你,不是这样。那种窒息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因为当你和意识低下的人们在一起时,你不能继续做珠峰;他们把你拉下来。你一旦走进群众,就会失去一些东西。因此就需要独自一人,需要静心。你会发现,耶稣一生中多次走向民众——那儿有他的工作,那是他的田地——但一次又一次地,几个月之后他又走进深山;他脱离了民众,脱离了人群和民众心理,去找上帝。
当你独自一人时,你就和上帝在一起。你只有完全孤独才能和上帝在一起。你和上帝在一起时,就开始在空中飞翔。正是上帝的存在带着你越飞越高。人群的存在带着你越走越低。只有和上帝在一起时你才能飞向天空,才会有翅膀。在人群中你的翅膀被割掉了。还用得着说翅膀?甚至连你的手和腿都被割去了。你成了残废,因为他们全是残废。你瘫痪了,因为他们全都瘫痪了。你和他们在一起却不按他们的方式生活,他们不会原谅你。
如果你想同他们一起工作,你想帮助他们,你就得进入他们的世界,遵守他们的法则。这很费力,这使人精疲力竭。
看见这许多的人,
耶稣就上了山……
他待在一座村庄上,奇迹般地改造着人们——盲人获得了眼睛,聋子有了耳朵;那些不能行走的人、不能长大的人变得健全了;那些已死和快死的人恢复了青春,获得了新生。所有这些工作……人越来越多,一大群人围着他……他精疲力竭,他感到吃力了。所以有必要进山。
走出来就是走下去,走进去就是走上去。在内心世界,上和进是同一回事,出和下是同一回事。你要和民众相连,你就得走出来,你要和意识极其低下的人相连,你就得低低地弯下腰。这是很费力的事。
耶稣、佛陀或大雄全都上了山。他们走进孤独的地方就是为了重新获得高度,重新找回纯洁,重新回复到他们自己的状态中,重新舒展他们的肢体,就是为了成为他们自己,就是为了与上帝同在。在上帝身边,他们开始升腾高飞。在上帝身边,你成了海鸥,开始升腾高飞,永无止境。你又充满了活力,你又充满了上帝,你又像一朵充满雨水的云,直想倾泻。你回到了口渴的人群里。
大雄:耆那教徒对该教刨始人筏驮摩那的尊称。——译注
人们问我,我单独在房间里做什么。那里是我的山。那里是我可以高飞的地方。我不用想你,我不用与你交谈。我不用通过身体和大脑来运转。我可以忘记身体,忘记大脑。我可以忘记你们,忘记一切。
在彻底遗忘一切的那一刻,你就存在。那种存在无边无际。那种存在具有辉煌。它是清新,它是活力,因为它就是生命之源。
可是你一旦充满了那种生命,你就得与人分享。所以每天早晨我回到你们身边,每天晚上我回到你们身边。我不断从我的山上走向民众。
上山并不是指真的上山,它只是说走进内在的高峰。耶稣是否上了真山并不重要;这与《福音书》无关。他也许上了山,因为那个时候他几乎不可能像我这样生活。这不可能。
我也像耶稣一样生活了15年,走进了民众,但得不到片刻的清静。我只好一次次地回到贾巴尔普尔我过去的家中,不让自己受到任何打扰。贾巴尔普尔非常不幸。我走遍全国,每到一处都与人们见面一但在贾巴尔普尔不是这样。那儿是我的山。我到了孟买或德里或浦那,人们总要问我,为什么我一次又一次毫无必要地远道赶回贾巴尔普尔。15天,20天……我回到贾巴尔普尔住上三四天,便又出发了……没有这个必要。我本可以从浦那去孟买从孟买往德里,从德里到阿姆利则,从阿姆利则至斯利那加。我为什么要先回贾巴尔普尔,几天后再走呢?
贾巴尔普尔是我的山。在那里我使自己不受任何打扰。当在那儿也不能独处时,当人们开始往那儿去时,我就不得不离开那个地方。我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做着完全是耶稣做过的事。
看见这许多的人,耶稣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与门徒交谈是一回事,与众人交谈又是一回事。这就是我不得不停止与众人交谈的缘故。我必须造就一批我自己的遁世者,好同他们交心。
你向众人讲话时,首先他们不在乎你在说什么——你得不必要地喊叫。其次,如果他们并非漠不关心,那么他们就反对你——敌视你,老是害怕,保护他们自己的主张,老是抵抗、争辩。那是不必要的劳动。我现在说的这些话或耶稣说过的话都是无可争辩的。不可能有证明——只有信任,如果你们能信任我,我就可以向你们解释。但最最基本的条件是信任。如果你们不信任我,就无法证明任何事。那么这就浪费了我的时间和你的时间。
与门徒交谈情况不同。与门徒交谈意味着对方愿意接受——不但接受,而且极大地欢迎。你受到欢迎,对方希望你进来,无论你说什么对方都愿意接纳。门开着,窗开着,等你成为一缕轻风或一线阳光,进入他们的存在。他们不害怕,他们不抵御,他们不争辩;他们准备同你一起全心全意地去往任何未知的层面。
同门徒交谈不是一种讨论或辩论——它是对话。这种对话正像一对情人在交谈。门徒爱上了导师,导师爱上了门徒。有一股深深的爱在涌动。那种爱成了桥梁,因而伟大的真理便可以被阐释、传达,几乎物质化。……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他逃避了众人,但没有逃避门徒。他就在门徒身旁。他可以与上帝同飞,门徒们可以随他而飞。也许他们不那么善于飞翔,但他们随时愿意飞翔。而这一点是唯一需要的,至关紧要。也许他们无法单独飞到极高处,但只要信任导师,他们就可以跟着他——他们可以一直跟着,直到他们所能达到的任何极端。导师跟着上帝飞,门徒跟着导师飞。门徒还看不见上帝,但他能看见导师,通过导师他可以感觉到上帝。这就是为什么导帅几乎成了门徒的上帝。他是门徒的上帝。渐渐地,门徒越来越接近导师,他越来越看出导师是一种虚无或一面镜子。上帝在里面反映出来。他自己迟早也会变成一种虚无,一面镜子,也将轮到他来帮助别人。。……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虚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这是我们所见过的最根本的句子之一。八福词接下去还有许多话,但都不能同这一句相比。它独特而非凡,美就美在「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其它的句子说「……他们必将继承土地」。但这句话说「……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虚心」正是佛陀对舍利弗所说的「虚无」。自我让你觉得你很富有,是个人物,等等,等等。」当自我消失了,你成了微不足道的人——这就是耶稣所说的「虚心」。
佛陀的话更加深奥,更有哲理;
因此,舍利弗啊,
形状就是虚无,
虚无就是形状。
耶稣的话简单质朴,而且自然。佛陀是一位英明的国王的儿子,耶稣是一位木匠的儿子。许多年来他只在父亲的作坊里干活,搬木头,砍木头。他了解那些简单质朴的人,伐木工,木匠。他说:虚心的人有福——指的是那些知道自己微不足道的人,那些知道自己的内心空无一物的人,没有自我,没有主张,没有话语,没有知识,没有经文——只有空白、晴空和宽阔。「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此时此地就属于他们!并没有说他们「将得到」,没有向后推迟,没有时间成分。如果你什么也不是,此到你就是上帝。如果你什么也不是,你就是上帝!在虚无与上帝之间,没有鸿沟需要逾越——没有鸿沟。你的一面是虚无,精神贫乏,另一面是天国。
这是一句非常矛盾的话:那些贫乏的人——他们将成为国王;那些自认为是国王的人——他们将依旧贫乏。你想得到就会失去;你想失去就会得到。你想继续做乞丐就会拥有;你想成为国王就会被剥夺。不要拥有任何东西——甚至包括你自己。这就是所谓的「虚心」。天国是他们的,此时此刻就是。这不是对未来的承诺,这是对真理的简单陈述。
八福词的其它部分没有这么深沉。如果理解了这一句,就没有必要往下读了。如果不理解这一句——它一定还没有被理解,所以耶稣才继续说下去——那么他就减化这个真理,使它更好懂。
然后他说:
哀恸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此时未来降临了。门徒们没有理解那一句,否则只会有「一福词」,因为它包含了一切。没有必要再详述它了。耶稣已经说出了一切。那是他的最终箴言。但他一定扫视了门徒的眼睛,他一定看得出他们没能理解那句话——它太高高在上了。他不得不降低一点,他不得不把未来引入。
头脑可以理解未来,头脑不能理解现在。头脑绝对理解不了现在。如果我对你们说「此刻你们就是佛陀和基督」,但你们听后会说;「你在说些什么呀?我——一个佛陀?昨天夜里我还在赌博。奥修,你不了解我,我是个烟鬼。有时我甚至吸大麻。你不了解我,我是个罪人。你在说些什么?我更了解我自己。我不是个佛陀,我是世上最大的罪人。」
所以你可以听我说:「你此刻是个佛陀。什么也不缺,什么也不少。」你出于礼貌地听着,但你心底里却说:「胡说八道!」
耶稣已经说到了极点。
虚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这句话可以和佛陀送给舍利弗的一句修多罗相比,他说这是独一无二的曼特罗,这是无可比拟的曼特罗。再也没有高于它的曼特罗:Gate,gate,parasamgate,bodhi svaha:走了,走了,超越了,彻底超越了。无边的狂喜!阿利路亚!
他说这是一切,浓缩成了一句短短的曼特罗。
耶稣的曼特罗就像那一句:
虚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就是现在,此时此刻,就在这一刻。做个微不足道的人而得全了解。做个乞丐而成为国王。失去而拥有。
他一定扫视过门徒一眼—一箭尚未射中靶子。门徒们省了心。他们恰好偏离了话的方向;它从他们身旁飞过,它从他们头顶上飞过。耶稣不得不低下去——他把未来引入。
①修多罗:佛教的经,即佛陀的话—一译注
②曼特罗:印度教和上乘佛教中的祷文、符咒。—一译注
③阿利路亚:「哈利路亚」。—一译注
未来意味着把头脑引入。头脑可以理解手段与目的,头脑可以理解原因和结果:「干这件事,这件事就会发生。」可是记住,它「将」发生—一它将出现在未来。你把种子播进地里,有一天它将变成一棵树。「完全正确,」头脑说,我可以理解,这是有步骤的:一步一步地树会长出来。」如果你说:「把种子放在那儿……瞧!树出米了!」它会说:「你是个魔术帅还是什么?只有魔术帅才做得到。」
那第一句话很像魔术,头脑想象不出来;它猜不出那是什么。头脑可以理解除法、二元性、因和果、过去和未来、这个和那个、这里和那里。头脑犹豫不决——然后头脑放松了下来。它说:「完全可以,做个好人,你会明白的,但是将会有一道时间的鸿沟,你必须作准备,你必须做许多事情。」头脑是个有为者。
哀恸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耶稣说:好吧,做得像无能的孩子。孩子只会哭喊着叫妈妈,妈妈奔到孩子身边。当孩子痛苦时,母亲就过来安慰他们。所以悲伤吧,让你的祷告成为无能为力的哭喊。记住,祷告的定义是:泪水中的默想,带泪的默想。当泪水成为你的默想,它就是祷告。当默想带有了爱,你把自己当成一个迷路的小孩,存在成为一位母亲或父亲……那就是耶稣的途径。他说:那么祈祷吧,无能为力地哭喊吧,帮助将会到来,你将得到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将继承土地。
做一个简单、谦卑、温柔的人;不要妄自尊大。现在听我说其中的区别。第一种人「虚心’。它并没有说「是谦卑的」,因为谦卑里保留了一点稀薄的自我。你想到「我是谦卑的」——这「我」字还在。你先是在想「我很伟大」,现在你认为「我很温柔」。这「我」字还在那儿;「我」仍在继续。
温柔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将继承土地。
所以,有一个小小的障碍,这就是为什么它出现在将来。你现在还不行。谦卑和温柔这一小小的障碍将继续包围着你,继续把你和真理割裂开来。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现在你要做好事,讲道德,上帝便会来充满你。
怜恤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要善于怜悯,要富有同情心。不论你是多么想得到上帝赐予你的东西,你要送给世界——送给上帝的世界。这就是法则。
清心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能见到上帝。
即使是纯洁……还有一些距离。
贫乏是终极。纯洁中还有一点自我:「我是纯洁的、圣洁的、神圣的,比你更虔诚」,如此等等。罪人承认自我——粗俗的自我。圣人承认一点稀薄的自我:神圣。悟者什么也不承认。悟者只说:「我微不足道,什么也不是。」这并不只是一句话,他知道这一点;从存在上他知道这一点。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应当欢喜快乐,
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
在你们以前的先知,
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你们是世上的盐……
耶稣说「欢喜!」但这种欢喜不是极乐,它是欲望,因为进了天国才是伟大的。有一种欲望要获得某样东西,完成某样事情。如果你们没有任何欲望——甚至不想得到上帝,不想到达天国——那么此时此刻你们就是国王,此时此刻天国就是你们的。
耶稣对门徒们说:
你们是世上的盐……
这句话很荒唐,看似荒唐。他们是些穷人,有的是木匠,有的是鞋匠,有的是渔夫——诸如此类的人。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他是对的,尽管他看起来荒唐。他们不是国王、大帝、总督、领主、富人——他们不是。但是他为什么说「你们是世上的盐」?——因为只要对上帝略知一二的人就是盐。正因为有了这少数的人,世界才保留了一点意义,生活才有一点滋味和欢乐。
我同样对你们说:你们是世上的盐,因为谁开始走向上帝,谁就开始走向快乐了。你们走向快乐时,你们就是在帮助整个世界走向快乐,因为你们就是世界。
应当欢喜快乐……
因为
你们是世上的盐。
盐若失了味,
怎能叫它再咸呢?
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
被人践踏了。
我也对你们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未来人类进化的先锋。你们这些遁世者带着未来的种子。欢乐吧!越来越咸,越来越充满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