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你死

第九章 几乎渴死

  有人问希布里:「谁引导你走上这条路?」

  希布里说:「一只狗,有一天我看到一条快渴死的狗站在水边想喝水,但每次他看到自己的倒影就害怕退缩,他以为那是另一条狗。」

  「最后,因为他的需要,它战胜了恐惧,跳进水里,倒影马上消失了。」

  「狗发现障碍就是他自己以后,他和他要的东西的障碍已无影无踪。」

  「同样的,我的障碍也消失了,我第一次看到我的路,因为一条狗。」

  我从没发现有比你更大的障碍,你挡在你自己的路上,除非你了解,否则你的内在不可能成长。如果有人阻挡你,你可以排除或逃走,但障碍是你自己--你不能除去你,不能逃走,你跟你同在,如影随形。

  你须深深了解,障碍如何升起?是不是因为你的自我意识,造了一个坚固的笼子,使你不能飞向天空,飞进爱与祈祷的开放天空。自我意识的壳如何产生?如果你知道,你就会明白如何将它清除。

  自我因倒影而生。你看见你在别人眼中,形容中的倒影,不断的累积这些倒影,因为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必须寻找认同。

  孩子生出来并不知道他是什么。他必须知道他是谁,否则他无法在世上生活。他开始感觉他是谁,他才能真正进入这个世界。

  所以你不记得许多童年往事,三、四岁以后的事,你可能还记得,但在这之前,却没有任何印象。事实上,孩子刚初生的两三年是最容易接受铭印的时候,但为什么没有记忆呢?因为自我还未成熟,没有携带记忆的核心,他还没认清他是谁,还没有认同感。

  他会在母亲微笑的眼睛中看到自我,他积聚了那些印象:「我一定是美的、可爱的、有价值的。妈妈一靠近我就变得那么快乐,她那么喜欢吻我。」父亲把孩子放在手上玩,孩子也在观察;父母都是他的镜子,来看他的邻居也是,他不断的将自我填进他的头脑中。

  所以,一个没有母亲带大的孩子会遗失他的自我认同。他没有爱自己,因为没人给他最基本的爱的印象。他总是受惊、没信心,因为母亲没有给他信心--你被爱,你有价值,你使人们快乐,外在的事物都是他的镜子。

  当然,他很快的就会将填充的印象做区隔。他喜欢爱他的人,讨厌恨他的人,对他的自我不好的印象,他就把它们丢在理智的底层,丢进无意识中。比如有人打他,有人说他丑,老师说他笨,区分就开始了。区分进入头脑里,你把美的印象放在意识中,而丑的、不喜欢的放在无意识里,这是精神分裂的源头,如果走到极端,你就会被分裂为两种人格。

  当你生气时,被压抑的人格就出来占位子,生气的人眼神、脸孔与行为都会转变,忽然间,他不再是同一个人,好像有人进驻他的身体一样,他被占据了,会做出他意想不到的事来。人在愤怒中会杀人,但他并不明白发生这样的事,很多杀人犯在法庭辩说他们不曾杀人,他们并没有说谎,因为那时他们并不清楚,有某种东西将他们的理智占据了。

  当一个人陷入爱河,他也会从眼神开始转变;他的眼睛焕发光芒,表情如此轻柔,整个人飘飘忽忽,在他内心深处,黎明的曙光照亮了黑暗,鸟鸣花开。

  在爱中和愤怒,人们迥然不同。这是两种分离的人格,两个极端,恋爱时,你认同你喜爱的;愤怒时,你被压抑的无意识出现了。

  人类都有这两极,除非这个分裂消失,否则你不会变成整体,你不会知道你是谁。你的意识和无意识一样虚假,因为它们只是从别人那里搜集而来的倒影。你还没有和自己坦然相见,只经过别人;有些镜子使你看起来美,有些镜子使你看起来丑,有些镜子里你很神圣,有些镜子里你像禽兽。

  这是我的观察,不管你如何认同自我,你的内心深处依然混乱--因为被谴责的那一部分依旧在,你因而混乱,容易动摇。如果有人问你:「你是谁?」你没有答案,你不知道。

  圣奥斯汀说:「当没人问我时,我知道什么是时间,但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时间,我就不知道了。」自我也是一样,没人问时,你知道;有人问,它就不见了。所以问「你是谁?」是不礼貌的,你只能在表面上确定你是谁,你只收集倒影,怎能确定你是谁?而这些倒影常矛盾而混乱,你在浑沌中,你的自我只是隐藏在浑沌中的一个小把戏,一个空白的字眼。你的内在是疯狂的。

  没有人能从镜子中认识自己,镜子只能显示它对你的反应。母亲微笑,并不是在对你说话,她是在对自己说话,她因变成母亲而快乐。母亲即使生了丑陋的孩子都会笑,每个母亲都以为自己平凡的小孩会变成亚历山大或拿破仑。在孩子笑时,母亲也在搜集自我。孩子微笑时,她就认为是在讨她笑。

  每个人都在同一条船上,都一样。孩子的笑并不是在对母亲说话,他们对母亲笑,因为她是食物与爱的来源,微笑是一种获得爱与营养的外交手段。小孩是政治家,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笑,他知道该如何给赏罚,如果他对母亲不高兴,他就不会笑,不会看她,她会来哄他。孩子只是在展现自己的意思,母亲也是。你照镜子,镜子也只是在呈现它自己,如果你的脸照起来很美,那也只表示镜子做得很好,它只是在反应!

  每个在你身边的人也只是镜子。他们说的不是你,他们说的是他们的反应。他们怎能说你?你自己都不懂,他们怎能懂?他们连自己都不懂,怎能懂你?自我是印象的累积,是影子,是倒影,和自我一起生活如同在地狱,若不丢掉自我,天堂之门永远关着。

  不要企图丢掉它--现在想丢掉自我的还是自我意识,你新获得的自我会说:「我已经丢掉自我。」然后你会一再的看看人们感觉怎样,期待他们会说:「我们没看过这么谦卑的人!」你会搜集倒影,认为你是没有自我的人,如此美丽谦卑而单纯。

  你不能丢弃它,不必丢它,因为不需要丢掉它!它只是影子。你只要了解,你一直累积自我认同、自我印象,而陷入混乱,因你从许多源头搜集它,如此分岐而矛盾。你是由乌合之众组成,不是整体,那些印象无法结合。

  如果你只跟一个人住,没遇到其它的人,你的自我就会很确定,但那很难,你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早上母亲对你笑,下午就打你,何况你还跟几百万人一起生活,你的自我是乌合之众,集合所有的印象,它没有中心。

  你必须观照它,了解它,一旦了解,你就摆脱它了。像你在黑暗中点燃蜡烛,黑暗就不见了,你的了解像光。自我消失,你第一次成为整体,你的意识与无意识消弭边界,事实上,没有边界。佛洛伊德绝对是错的,因为他认为意识与无意识有实质的边界。其实并没有,那是因自我产生的,你的自我接受的,可以浮上台面,自我拒绝的,就在暗处伏流。只要你了解自我是乌合的印象--被自我接受和拒绝的都是虚假的--自我是虚假的,自我就会消失,虚伪也被摒除,边界消失了,意识与无意识融合成水流,不可再分。

  你的无意识可能有你意识的九倍大,除非你能融合它,否则你只能支离破碎的、肤浅的生活。对我而言,成为整体必须静心,静心不是可从生活中分出的东西,它是一种变成整体与全部的品质。你从井中取水也可以静心,如果你以整体做这个行为。

  临济被问道他如何开悟。

  他说:「我砍柴,从井里汲水。」他只说了这么多,因为那时他正在砍柴汲水,一切如此完美。如果你在任何事中变成整体--散步、倾听、说话都好,如果你是全然的,那就是静心。否则,你还是乌合之众,一部分到了市场,一部分留在房子里;一部分在未来,一部分在过去;一部分在追逐女色,一部分在念经。

  自我不能被你丢弃,只能被你的了解丢弃。忽然间,你的无意识和意识汇集,你合而为一的全然存在,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此时此刻,这就是狂喜。

  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你才会觉知你是谁,在这之前,一切自我认同都是虚假的。你要与你自己坦诚相见,面对面,面对事实,不再需要其它的镜子,因为镜子只看出外在形式,他们看不见你的无相,它只反射出你的外围,不是你,你是在看倒影、观照反应的人。你要看,而不是被看,你是主词,不能是受词,不要自贬身分。

  一个人必须移向内在,丢掉镜子,友善的镜子、不友善的镜子、冷漠的镜子,各式各样的镜子。把眼睛往内看,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和你相遇,看见在看的人。听来很不合逻辑,但它会发生;生命远超乎逻辑,它会发生,但你要从周边的百万个镜子中抽离。

  这个故事是关于希布里师父的。希布里的名字第一次被人知道,是在他的朋友艾喜拉被杀时。很多人被「宗教界」人士所杀,但艾喜拉被杀事件最为恐怖,他不是被处极刑--他的腿先被砍断,然后手、然后舌头、然后眼睛、然后脖子……他被砍成碎段。

  周围有一百个人向艾喜拉丢石头,而艾喜拉并没有犯任何罪,他惟一的罪就是他说了:「我是真理,我是上帝。」的话,如果他在印度说,大概人们会崇拜他几百年,所有崇奉优婆尼沙经几乎都这么说,但回教徒无法忍受。

  西方的宗教都不能宽容,所以犹太教将耶稣送上十字架。回教徒的不能宽容更盲目,基督教有讲宽容,但那不过是口头上,他们一点也不宽容。以上三个宗教都犯过谋杀,都使用暴力、侵略。

  艾喜拉是个无可比拟的伟大苏菲,他被杀了,人们用石头丢他,希布里在人群中。艾喜拉还在笑,当血从他的脚涌出来,他将血沾满他的手,像回教徒进清真寺祈祷前用水洁净双手一样。有人问他:「你在做什么?」

  他说:「你如何用水使你自己洁净?罪藏在血液中,用血才能洁净你的双手,我准备要祈祷了。」

  又有人笑道:「你快被杀了,还祈祷?」

  艾喜拉笑道:「死亡就是我最后的祈祷,你们在神圣的祭坛上牺牲我,就是我最好的祈祷。」

  当他的手被砍时他说:「等等!让我祈祷吧!没有手也可以。」他看着天空祈祷:「原谅这些人,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又对上帝说:「你不能骗我!我可以在这里的每个人身上看见你。你参与了杀人吗?但你不能骗我,不管你以任何形式出现,我可以认出你,我从我之中认出你。」

  希布里站在一旁,人们对艾喜拉丢石头,他在笑,而希布里丢玫瑰花,他哭了。他说:「丢石头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希布里知道,他很难得到上帝宽恕。」希布里是个伟大的学者,读过所有的经典。艾喜拉意谓:以无知做事的人是不自禁的,因为他们盲目,所以这样做。希布里却是明白的,所以他很难得到宽恕,所以他为他哭,因为他是这里惟一犯罪的人!

  你无知,你就不是犯罪,责任不在你;当你知道,责任就在。知识是最大的责任,知识使你负责任,艾喜拉的话完全改变了希布里。他丢掉了所有经典,包括可兰经,他说:「这些知识无用,我要找真的知识。」有人问他为什么丢花给艾喜拉,他说:「我在人群中,我怕人群,如果我不丢什么,人们会认为我跟他同党,会对我使用暴力,但我不能丢石头,因为我知道他无罪,我丢花是一种折衷。艾喜拉因我的懦弱而哭,因我所有的知识而哭,它们是无用的--我竟跟乌合之众妥协!」

  学者们总跟乌合之众妥协,所以你没听过他们被群众处极刑。他们跟随群众,当他们看见佛陀或艾喜拉,都会弯腰致敬,但他们也对群众弯腰,他们是非常狡猾的人。希布里转变了,后来他变成一个师父,至少经过十二年的流浪与乞讨生涯。人们问他为何流浪,他只是不断搥胸痛哭,他一进清真寺,就会哭得惊天动地,附近所有的人都会来围观,问他:「你在做什么?你犯了什么罪?」

  他会说:「我杀了艾喜拉,我和群众妥协,我是懦夫,我没有救他。」

  他用一生忏悔,如果你了解你的责任,忏悔就会非常深,深入你的根,动摇你的全部,使你颤抖痛哭,眼泪从你身体的每个细胞中涌出来,它会转化成你,所以耶稣常叫你:「悔改!」

  施法者约翰只会说:「悔改!因为上帝的国近了。你要在它降临前悔改!」悔改--不只在心理上,你的整体都需要净化,所有的垃圾都要烧掉。

  甚至在临死之前,艾喜拉的眼泪使希布里完全改变了。一个真正的师父,不论他生与死,他会继续给人们机会转化。

  有人问希布里:「谁引导你走上这条路?」

  希布里说:「一只狗,有一天我看到一条快渴死的狗站在水边想喝水,但每次他看到自己的倒影就害怕退缩,他以为那是另外一条狗。」

  「最后,因为它的需要,它战胜了恐惧,跳进水里,倒影马上消失了。」

  「狗发现障碍就是他自己以后,他和他要的东西的障碍已无影无踪。」

  「同样的,我的障碍也消失了,我第一次看到我的路,因为一条狗。」

  准备好要学的人从任何地方都可以学,没准备好的人,甚至当佛陀在前都不能学,端看你如何。准备好要学,意谓打开所有的可能性,没有偏见,不先入为主的观照。否则,谁会观照狗?你会一直错过机会,擦身而过。你每天都错过机会,而每一刻你都有机会。

  你完全没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敲门响,你以为你已经知道了。当一个病人认为他已经好了,他何必再遵照医师处方?痊愈的可能性被关闭了。你如果以为你已经知道,你会永远不知道,首先认同你的不知道,这样事情才有机会发生。

  问他的人一定想不到一只狗引他上了路,你跟那只狗一样,快渴死了,站在水边,但你不敢跳,因为害怕,你站在已知的岸上,不敢跳进未知的河中。

  因为未知像河一样流动,你害怕,所以你依附你已经知道的,已习惯的模式。害怕使你习惯于兜圈子,只能一再进行同样的事。

  人们来找我,想脱离他们的苦--但他们已习惯于苦,他们并不想除掉他们的苦。他们和苦共同生活了许久,离开它会感到孤独。我总是这样觉得,但如果你依附苦,幸福是不可能的。它不会进入你,直到苦离开,它才能充满你。

  你还没受够吗?你在等什么?

  你跟那只狗一样,快渴死了,但害怕未知,害怕水里的倒影,它认为那是另一只狗,不知道他正看着自己。

  这个句子很有意义,在你的世界中,你是独自的,没有其它人,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的倒影。你永不能搬离自己,其它都是倒影,因为那些倒影,你被囚禁了。

  当你遇见一个人,是真的遇到他,还是只是在他身上遇见你的倒影?你真的遇过人吗?当你遇到一个人,你就开始为他翻译,创造印象,你的印象,那人并不重要,你只记得你所创造的印象。当你在谈那个人时,你只是在谈你的印象,不是真正的他。你爱过人吗?你只是在爱你为他人创造的印象,他或她也是。两人相爱时,至少有四个人在,可能还更多。你只是在跟你自己的印象恋爱,而他不是你想的这样。迟早你的现实和理想就会分裂,他的真人和你的印象开始冲突。

  两个只爱自己印象中的人的恋爱只能触礁,印象会永远横梗在他们之间,将被拆穿。真实的人完全不是你的印象,他也不为你的期待而存在,他是真实的,有他自己的宿命。你不能期待他做这个不做那个,一旦你开始期待,你就把印象带进来,爱就死了。

  看看有的夫妻,你很难想象他们为什么如此死气沉沉,他们彼此在忍受。他们之间已无神秘性,他们不再看彼此的眼睛,他们死气沉沉的拉住彼此的手,拥抱、接吻、做爱,但姿势也是机械性的,再也没有流动、没有狂喜,为什么?

  因为你总在别人身上创造你自己的倒影,创造幻觉,不管你爱、你恨、你找到朋友或敌人,他们都是你的倒影。

  有一个印度教的老故事这么流传着:有一个伟大的国王造了一座宫殿,宫墙上有几百万片镜子,即使你带了一小支蜡烛,镜子就会反映出一百支烛光。有只狗不小心进来,它环顾四周,怕得要死,它看见周围有一百万只狗,而它已忘了来时的门--它开始吠,一百万只狗也跟着它吠,它咆哮,一百万只狗也跟着咆哮,最后它撞墙了,第二天,人们发现一只死狗。

  你在这世界上的状况也是一样,你吠、你斗、你爱、你恨、你有朋友和敌人,每个人对你来说都像一面镜子。除非你觉醒,你知道你是谁,否则你将不断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倒影,你和你的倒影战斗和做爱。你自我不断的庸人自扰,你做任何事都经过你的倒影。

  狗快渴死了,但还不能克服它的害怕。你不能丢掉恐惧,选择未知,恐惧比渴似乎更重要。你们之中有很多人已经到达静心的那个点,你必须跳进那条河流,而恐惧升起了,你很渴,但无法克服恐惧。静心如同死亡,除非你已经渴得无法忍耐,你才会不计代价的跳下去。师父必须使你越来越渴,越来越觉知于你的渴--这是惟一的路,渴在你的心中燃烧你也会丢掉恐惧跳下去。

  据说佛陀曾说:「你说不能教导真理,但你可以被教导如何觉知你的渴。它早就在,只是你在压抑它。」因为害怕,你压抑渴。你不断压抑,深深的不满足,神性的不满足。

  「……在水边想喝水,但每次它看到自己的倒影就害怕退缩,它以为那是另外一条狗。」「最后,因为它的需要……」

  记住这些字句,除非你真正的需要到来,否则你无法跳进未知。「它战胜了恐惧,跳进水里,倒影马上消失了……」

  当你跳进河里,河就不再像镜子,倒影消失了。希布里在水边看着那条狗,他看见了自己的恐惧和退缩。狗的障碍是他自己,根本没有另一条狗在阻挡它。他自己是水与渴之间的阻碍、满足与不满足间的屏障、他在寻找和目标间的障碍。障碍不是别人,是他自己的倒影。你是种籽,你也是花,没有人在创造你开花的障碍,别把责任推给别人,停止安慰你自己,不要自怜。深深的看,你在每个地方都会发现你的倒影。

  「同样的,我的障碍也消失了,我第一次看到我的路,因为一条狗。」

  路以一百万种方式暗示你,人们可以从观照狗而成道、看猫也可以、看枯叶也可以,只有观照是绝对必须的。不管状况如何,你要观照,没有偏见,不带成见的观照,不以自我来考虑的观照。如果你的眼睛很干净,你静静的观照,条条大路通神性,生活的每一刻都通往神性。

  有人问禅师瑞才:「哪一条路通往终极?」

  瑞才正持杖散步,他举起杖子说:「看这支杖子!如果你能观照它,你就不需要到哪里去。」问问题的人有点困惑:「观照一根杖子就能成道吗?」

  瑞才说:「观照什么都一样,问题在于观照。」

  不管你观照什么,它都能给你答案,它是惟一的方法,你可以称它为证道、称它为觉知,但你一定要有一双观照的眼睛。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也通往上帝,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观照,你的脸就朝向神性,通过它,你内在的意识就改变了。

  耶稣也常叫他的使徒:「小心!」但他们都没听见。他被处极刑前的最后一夜,他说:「现在我要做最后的祈祷,你们要观照。小心!别睡着!」

  一个小时后,耶稣从他祈祷的树下回来,所有的使徒都睡了,他摇醒他们:「你们在做什么?我告诉你们要小心,要机警!」

  他们说:「我们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

  耶稣说:「这是最后的夜晚,我不会跟你们在一起了。」但他走的半个小时后,他们又睡着了。他是什么意思?他在给他们一个重要的字眼:「小心!」除此之外,在师父离开时,还能给你什么?

  耶稣来了三次,而师父的慈悲和弟子的愚蠢都是无限的。第三次他问:「你们又睡着了?」本来这个晚上,所有的弟子都该成道,因为耶稣正处在他的高峰。他的祈祷将开启上帝的花园,如果弟子们够小心,他们会成道,但他们睡着了。

  我也对你说:你要观照!我不会在这里很久。你会为自己的错找借口,你要小心!要机警!

  耶稣说过一个故事,有个师父要去旅行,他告诉他的仆人们:「你们二十四小时都要小心,因为我随时会回来,如果我回来,发现你睡着,我就会把你们都丢出去!你们可以分配时间看守,但我回来时一定要有人醒着!」

  但仆人们想:「主人可能会旅行好几年,现在担心什么,我们可以好好睡,过一年再说。他走,我们就自由了。」

  懒了一年的人会继续懒下去。三年后,主人回来,他们已完全忘记他说的话,甚至忘记他们是仆人。

  记得:上帝会随时敲你的门,如果你不够机警,你会错过,他可能以一只狗、一朵花、一只振翅的鸟来叩门,他会利用各种机会。要机警,当客人来,你不能睡着,当他敲门时,你应已把客房准备好,你的心应已准备好要接受。

  要小心。通过小心,你的自我逐渐的死亡,因为自我是完全不小心、不机警的头脑所创造的。通过观照、见证,自我会死。直到你死,一切才会成为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