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书

The Book Of Wisdom

第一章 三倍伟大的阿底侠

先学诸加行

思诸法如梦

观心性无生

对治亦自解

道体任赖耶

中间修幻化

杂修二取舍

彼二乘风息

三境毒善根

诸威仪诵持

  宗教不是科学,宗教并不是意味着像物理学、数学和化学那种的科学。但它却仍是科学,因为它是最终的真知。科学这个字本身就意味真知。因而假如说宗教不是科学,那它是什么呢?宗教是最高层次的真知,是最纯粹 的真知。

  一般的科学是知识,并非真知,而宗教本身就是真知,一般科学是物体取向的,它知道某些事,因此它是知识。宗教并非物体取向,它没有目标,它什么都不知道。而真知知道它自己本身,就好像镜子会反映出自己。它非常纯粹,没有任何内容物。因此宗教不是知识,宗教是真知。

  科学是较低层次的真知,宗教则是较高的。宗教是最终的哲学,宗教是最终的真知。它们两者的真谛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在其纯粹度上有所差异。

  科学混合着很多的泥泞,宗教则是纯粹的本质和芬芳。它是泥泞的消失,莲花的展现。到最后,甚至莲花也消失,只留下淡淡的芬芳。这就是了解的三个阶段,泥泞、莲花和芬芳。

  宗教本身没有任何具体的目标,所以你抓不住它;但却可以了解它。你不能解释它;却可以亲身经验它。要向你解说宗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不仅只是知识。但我可以指示你一条道路——一根手指直指月亮的途径。很明显地,手指并非月亮,但却可以指向月亮。

  阿底侠大师所主张的「修心七要」就是七只指向月亮的手指。不要被手指迷惑住,也不被手指缠扰住。那不是重点;如果你注意手指,就会错过重点。利用手指,然后忘掉手指,接下来则看看它们到底指向何处。因而当我们看见月亮时,谁还会在乎手指呢?谁还会记得它们呢?它们很自然地就会变得不再重要,然后就消失了。

  那也就是为什么对那些已有宗教经验的人而言,所有的经典不再具任何意义,所有的方法也不再有效用。因为当目标达到时,道路就被遗忘了。

  阿底侠是一位少有的师父,他之所以少有是因为他曾被三位开悟的大师教导过。这种情形在以前从未发生;以后也绝对不会有。成为三位开悟大师的弟子是很不可思议的,因为一位开悟的师父就已经太足够了。而他被三位开悟大师教导的这个故事,不仅在历史上是真实的,也同时隐含着重大的意义。

  第一位阿底侠跟随多年的大师是达摩克尔谛——金洲大师,他是一位伟大的佛教神秘家。他教阿底侠没有头脑(No-Mind)、教他空无、教他如何无念头、教他如何抛弃所有头脑的内容物,而成为无物的。第二位师父是达摩拉克旭塔——法铠论师,他也是一位佛教神秘家;他教阿底侠爱和慈悲。第三位师父是尤金.麦 特利雅——慈瑜伽论师,一样也是一位佛教神秘家;他教阿底侠将爱付诸行动的艺术,也就是去承担别人的痛苦,然后将痛苦吸收到自己的心里面。这种少有的情况会发生,是因为三位师父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开始探索真理之旅,旅途过程中他们一直在一起,到最后到达终点时仍是在一起。

  达摩克尔谛告诉成为门徒的阿底侠说:「我将教导你第一个原则。然后你去找达摩拉克旭塔学习第二个原则,接着再找尤金.麦特利雅学习第三个原则。这样子你将会知道最终实相的三个面——神的三个面——三位一体。以这样的方式,你将会从有着最完美领悟人的身上学习到每一个面。」这就是三种人们可以到达那最终的方式。如果你经由空无到达开悟,你也同时会领悟到另外一个原则。但基本上你的道路自始自终是跟随着空无的道路,而愈是了悟空无,空无也就会在你所有的教导中有着愈重要的地位。

  佛陀就是一例:他由空无悟道,因此他整个教义是空无取向的。在他的教义中并没有神的概念。因为当我们谈论神的时候,神就只是一个想法、一个内容物和一个物体:神是他物。而佛陀就是借着抛弃他物才悟道的,佛陀完完全全地放空他的头脑而到达开悟。因此佛陀的教义中根本就没有容得下神或其它任何东西的空间。他的道路纯粹是一条否定的道路。

  达摩克尔谛也是相同的一例。他是一位卓越且完美的空无大师,当阿底侠学会如何放空时,达摩克尔谛师父对他说:「你去找达摩拉克旭塔进行下一步骤的学习,对你将会有较大的帮助,因为他是从一条完全不同的途径上悟道。就像你可以从不同山边的山脚下攀登至艾佛勒斯特高峰。他是完全不同的路径——慈悲之路。我虽然也可以教你慈悲之路,但我对这路径的了解是在最顶端的了解。」

  「我经由空无到达彼峰。一旦你到达彼岸的高峰往下俯瞰时,就会看见所有的道路。但那与你一点一滴真实地去经验;而进入一条道路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或者你从直升机或山顶上往下鸟瞰,也肯定会是很不同的视野。」

  达摩克尔谛继续说:「假如这里没有其它人,我就会教导你另外的道路,但当有像达摩拉克旭塔这样的人就住在邻近的洞穴里,我建议你最好去找他学习。」

  首先,一个人要变成空——变成完完全全的空。但你必须要能不执着于这份空,才能知道宗教正向性的表达,否则你的生命将会错过诗和喜悦的分享,你将会只是一直停留在空里。而你所拥有的自由也只是免除的自由,而非允许的自由。除非你的自由即是免除又是允许的,否则你将错过某些事,你将会感到有些匮乏,你会感觉到你的自由是很贫穷的。只是免除的自由,是很贫穷的自由。

  真正的自由开始于你允许自己;允许自己唱歌、跳舞、庆祝并跟着生命之流流动。这就是所谓的慈悲。

  人们活在热情里。头脑若消失,热情就会转化成慈悲。热情意味着你是个拿着行乞钵的乞丐,不断地向他人乞讨,你不断地剥削他人,你和他人联系的关系只不过是多种不同形式的剥削——你用狡猾、奸诈的方式强占对方,用很机伶的策略操纵对方。所以,要是你活在头脑里、活在热情里,你整个生命就是权力政治的把戏——不管是你的爱、对社会的服务、人道主义且博爱的工作;也都只不过是权力政治的把戏而已。在你的内心深处,总渴望要比别人更强而有力。

  同样的能量在放下头脑时会转化成慈悲;这是一个全新的转变。你不再乞求,你变成皇帝,同时开始给予。现在你开始发觉自己有某些东西;你其实一直拥有这些东西,但是因为头脑所以你没有意识到。头脑就像围绕于四周的黑暗,它让你没办法意识到内在的光。头脑创造出乞丐的假相,而你其实一直是一位皇帝。头脑创造梦想;但事实上你根本不需要任何东西。因为你所需要的一切,以及可能需要的一切,其实早已经赋予你了。

  神就在你里面,但因为头脑的梦想和渴望,让你从不会往内观看,让你不断匆促地向外寻求。你让自己置身幕后,把眼睛朝外观看,把焦点定在外面。而头脑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把眼睛焦点定在身外。

  一个人必须学会如何不把焦点放在外面,学会如何放松眼睛,让它们不那么僵硬,让它们更流动,好方便转向内在。一旦你看清自己是谁,乞丐就消失了,事实上,乞丐从来就不曾存在,他只是个梦幻、一个想法。

  头脑创造出所有的灾难,当头脑消失,灾难也就不见了。然后你会突然间觉得充满能量。这能量想要表达、想要分享、想要唱歌、跳舞和庆祝。慈悲就是如此——开始分享。

  阿底侠因为受教于三位开悟的大师,所以人们称他为三倍伟大的阿底侠。没有人知道他任何生平事迹,以及他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出生。他大约是存在于十一世纪的某个时期出生于印度。当他的爱变得主动时,他开始前往西藏,就好像有个很大的磁场拉力在那里吸引他。后来,他在喜马拉雅山成道开悟之后,他就不曾再回印度。

  他前往西藏。他的爱灌注、充满西藏,也转化整个西藏的意识。他是个充满奇迹力量的人,碰过的任何东西都会变成黄金。他是这世界其中一位最伟大的炼金术者。

  「修心七要」是他在西藏最根本的教义,也是印度给予西藏的礼物。印度给予世界很多很棒的礼物。阿底侠是其中之一。印度把菩提达摩送给中国,把阿底侠送给西藏。西藏对他怀有无限感恩之情。

  你将会发现这最小的论文「七要」有无限的价值,你必须反复不断地沈思每一句话。七要是整个宗教的浓缩精华,你必须一一地去开展。它们就像种子里面充满丰富的生机。或许刚开始并不明显,但当你深深地进入每一句话,不断地沈思、静心并且开始亲身试验,你将会很惊讶的发现,自己开始进入生命中最伟大的冒险。

  第一段经文:

  先学诸加行

  什么是需要先学习的呢?有三个。第一是真理。真理不需要创造,真理并非远在它方,而是当下这一刻,它就像鱼儿置身大海中地充满你四周。鱼儿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状况,如果牠能觉察到的话,牠就开悟了。鱼儿并不知道,也没办法意识到,因为牠生于海洋,一直住在海洋,牠是海洋的一部分;就好像波浪是海洋的一部分一样。鱼儿也是波浪,只是牠稍为坚固一些;牠生在海洋、住在海洋,然后有一天消失在海洋。鱼儿或许永远没机会认识到海洋。要知道某些事,少许的距离和观点是需要的。而海洋却如此地靠近,那也就是为什么鱼儿意识不到的原因。

  真理也是一样,或者你若比较喜欢神这个字,也可以用它取代真理。因此,神也是一样的。我们不知道神,并非因为祂远在它方,而是因为它近在咫尺。甚至说祂近在咫尺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你其实就是祂。祂在你里面和外面——祂是所有的一切。

  这是第一件你必须谨记在心的事——真理已然,我们已置身真理之中。这是最根本的入门之处。你不需要去发掘祂,祂并没有被隐藏着。你只需要重新找回那遗忘的意识和觉知。

  真理已在,只是你没有意识到、注意到,你并不警觉到有这回事。你不知道如何去观照和观看。你有双眼、却眼盲;你有双耳、却耳聋。

  第一个需要先学习的加行法——真理。

  第二个需要先学习的加行法——头脑是障碍。障碍你的是你的头脑、而非其它东西。头脑就像影片,一个画面又一个画面地不断播放,你全神贯注,深受吸引。那是你的一个梦幻,一个继续不断的故事。而你因为如此深受它的吸引,于是也就不断地错过真实。头脑并非是真实的,只是一个幻想,它只是一个梦想的机器。

  头脑是不断地梦幻——它是对过去和未来的梦幻,它梦想事情应该如何,它梦想伟大的企图和成就。数不尽的梦幻和渴望就是头脑的产物。它像万里长城围绕着你。也就因为如此,鱼儿到现在仍不知道海洋。

  所以第二个需要先学习的加行法——头脑是唯一的障碍。

  第三个需要先学习的加行法是——没有头脑就是那扇门。阿底侠称没有头脑为菩提心。它可以被转译为佛陀的头脑或佛陀的意识;而如果你喜欢,你甚至可称之为基督耶稣的意识或克里虚那的意识。什么样的称呼并不重要,但菩提心的基本特性就是没有头脑。它非常地矛盾——头脑处于没有头脑的状态。但其意义是非常清晰的——无物、无念的颈脑就是它本身的意义,也就是它象征的意义。。

  记住普提心这个字。因为阿底侠强调:整个宗教的努力和科学就是在创造普提心——佛陀的意识——一个没有头脑的头脑,一个不再作梦、不再思考的头脑,一个纯粹意识的头脑。

  以上这些就是需要先学习的加行法。

  第二句经文:

  思诸法如梦

  现在,工作才真正要开始。阿底侠非常的精简,非常地像种子。这也就是经文的意义:它只是一条引线、一个暗示,你必须自己去解碼。

  「现象」是指你所看到的一切和所经验到的一切。所有一切的经验都是现象。它不仅包含已经存在的现象和梦幻世界内的客体之物,它还包含意识层面的现象;它们可能是属于世界的物体,或只是头脑投射的对象。另外,它们还有可能是伟大的灵性经验;你可能经验到亢达里尼能量在体内升起:这只是一个现象,一场美丽的、甜美的梦,但归根究底都只是一场梦而已。你可能看见自己身上充满光亮,但这光亮也只是一个现象。你或许看见自己心莲绽放,体内像出阵阵的芬芳——这也是现象。因为到目前为止,你仍只是观看的人,而非观看本身;你总是那个经验者,而非经验;你总是那个观照者,而非观照。

  所有能够被观照、观看和观察的,都是现象。不管它是物质、心理或灵性的现象,它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加以细分区别。你只要记住很基本的一件事——能够看到的一切都只是梦幻。

  这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技巧。你可以开始练习:如果你行走在街上,观想那些擦肩而过的人都是梦幻。观想商店、商店老板、顾客以及来来往往的人,都是梦幻。观想那些一幢又一幢的房子、一辆又一辆的公交车、火车、飞机,都只是梦幻。

  马上,你会很惊讶的注意到,某些重大的事情正在发生。每个片刻,当你观想「一切都是梦幻」时,突然间,「我也是梦幻」就如闪光飞快般地进入你自我觉察的洞见里。因为假如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梦幻,那「我」又是谁?如果客体是梦幻,那主体也将只是梦幻。如果客体是假的,主体又怎么可能会是真实的?不可能。

  如果你视所有一切皆为梦幻泡影,突然间你会发现某个东西从你身上滑落了——自我。这是放下自我唯一、也是最简单的方法。试试看这样的观想方式,不断地观想。有一天,奇迹会发生:当你往内观看,你将看不见自我。

  自我是幻想下的产物,自我幻想所见一切皆真实的。如果你为了要让自我可以存在而认为客体是真实的,那自我就只是个附属品。而假如你认为一切皆梦幻,自我就消失了。甚至如果你不断的观想一切皆幻象,突然,在某一天夜晚的睡梦中,你会很惊讶的警觉到这其实也是梦幻一场。而当这警觉的记忆一出现,梦就不见了。然后,你会经验到前所未有、很矛盾却有很大帮助的体悟——你经验到非常清醒却又深层的睡眠。

  一旦你因为意识到梦,而看见梦的消失,你自我意识的质量将会有新的滋味。隔天你醒来将会有前所未有,全新不同的感受——它是一种新的品质。这将是你第一次的清醒,然后你就知道以前的每个早晨都是假的,因为以前你并没有真正地清醒。一直以来,你持续地在作梦,不同的只是,在夜晚时候的你是闭着眼睛在作梦;白天的你则是张着眼睛。

  假若梦因为意识觉醒而消失。突然间你也会在梦中变得有意识……而且要记住,意识和作梦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意识若觉醒,梦幻就会消失。每当有哪一天你在睡梦中变得有意识,那隔天清晨对你而言将会是无可比拟的重要。因为你以前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你的眼睛是如此地清澈、透明,周遭一切的事物看起来是如此地令人陶醉、如此地五彩缤纷、如此地有生命。你甚至都还可以感觉到石头的呼吸、悸动和心跳。当你变得清醒,整个存在的质量就改变了。

  我们活在梦幻里。甚至当我们自认是清醒时,我们其实是昏睡着的。

  第一步骤:物体失去其客体性。第二步骤:主体失去其主体性。然后你就超越了。当客体、主体都不再重要时,剩下的又是什么?——超越的意识:菩提心——只是观照,没有「我」或「你」,纯粹只是镜子反映出来原本的面貌。

  而神性其实就只是本来的面貌。

  第三段经文:

  观心性无生

  现在你已经知道什么是意识,你已经知道超越主客体的意识。你第一次知道这纯净、清澈晶莹的镜子。现在,让我们检视意识的本质。

  往内在深深地观看。尽所能地摇撼自己,让自己全然地警觉。让自己清醒过来,仔细地看一看!然后你会开始放声大笑,因为你将会看到自己从来就不曾出生,未来也将不会死去。

  这是不生不死的意识。它一直都存在着,它是永恒的,它是无始无终的。而你却是如何地害怕死亡、害怕变老、害怕生命中一千零一件事情!然而,一直以来,一切都是梦幻,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了解到这点,人们会不禁莞尔或开怀大笑。因为你的生命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是荒谬的。然而,你心中竟怀着不必要的恐惧和贪婪,你竟承受许许多多不必要的苦难。你发现活在自 己创造的恶梦中。

  然后你就会从悲惨、痛苦和炼狱中解脱。

  现在,不要执着于这剂药方、这个方法。因为它将是最后出现的诱惑,它是头脑为了要残存所做的最后一个努力。它再次地想从后门试试看。在它永久消失前,它再次地努力试着依附在这个方法上——思诸法如梦。

  它带给你极度的喜悦,它带你经验如此深的实相,你很自然地想要紧抓它不放。但你一旦执着它不放,就会再次地回到老巢窠里——头脑绕了一圈,伪装一下,又再次地回来。你若执着、依恋,头脑就会又出现,因为执着和依恋就是头脑。头脑会在你执着不放或依赖的状况下出现,因为头脑是依赖的,是奴役性的。占有某些事物——包括灵性、静心的方法在内——变成占有者时,你也被占有了。不管你占有的是金钱,还是重要的静心法门。不管你占有什么,你也将会被它所占有,然后你就会害怕失去。

  有一次,有人带引一位苏菲神秘家来见我。三十年来,他运用吉儿(Zikr)这个方法,修炼到很伟大的经验。人们看到,甚至连一般普通人也看得出他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你可以看见他眼睛闪烁着喜悦的光彩,他整个人传送出超脱的脉动。

  他的门徒带他来见我,并且对我说:「我们的师父已经开悟了,你对他的看法如何?」

  我说:「把你们的师父留在这里三天之后再回来。」

  这位师父和我在一起三天的时间,第三天他非常生气地说:「你摧毁了我三十年来的修炼。」因为我告诉他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就是阿底侠的经文——对治自亦解。

  我告诉他:「三十年来你一直记得一件事:万事万物皆神圣。树木、石头、人、狗及所有的一切皆是神,三十年来你不间断地将这件事谨记在心。」他确实是很真心地在努力修炼。

  他回答说:「是的」。

  我说:「现在,停止记忆这一信念,你到底还要记忆多久呢?如果一切都已经发生了,那就停止记忆,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如果它真的曾发生,那就算你放下这份记忆,它仍旧会在的。」

  这个说法非常合乎逻辑,所以他答应了。他说:「是真的发生了。」

  我说:「你试试看三天都不要去记忆那个信念,放下它。」

  他说:「我没办法停止,它已经变成习惯。」

  我说:「你稍微等待一下,然后再试试看。」

  他花了至少二天,四十八小时的时间才停止记住。因为已经变成习惯,所以特别地难。

  三十年来,他不断地记忆,就像暗流一样,现在则不需要了。四十八小时内,它就停止了。

  第三天早上,他非常生气。他说:「你到底做了什么?所有的喜悦都不见了。我感到非常地普通,我感觉自己如同三十年前,还未进入修炼的那个人。」他既生气又悲伤地喊叫,眼泪不禁流下。他说:「把我的法门还给我,请不要拿走它。」

  我说:「清清楚楚的看一下。如果你是这么地依赖这个法门,那一切其实根本就不曾发生。那只是你藉由不断地记忆而创造出的幻像。这不过只是你的自我催眠罢了。」

  所有伟大的大师都说:「有一天,你必须放下法门。而且愈快愈好。每当你到达新的意识时,马上放下法门。」

  紧接着第四段经文:

  对治亦自解

  现在,不需要检视,不需要记忆,不需要记住一切都是梦幻。一旦你在舌尖上初尝到意识,马上放下!因为头脑非常狡猾,它会开始告诉你:「看,你和以前不一样,你不再是那么普通,现在,你非常地优越。你达到了,你成为佛陀了,你开悟了。这是所有人类的目标,一百万个人里面才有一人会达到,你就是那最稀有的一个。」

  头脑会告诉你这些甜美,却没有实质意义的话。于是你的自我就出现了,你会开始觉得自己非常好,他会觉得自己比其它人神圣。你会感到自己非常特别,非常有灵性,非常地圣洁。如此一来,一切都白费了。执着法门,恶疾又再度回来了。

  一个人需要非常警觉地知道何时该放下。一且你达到某个阶段,马上放下那个达到的方法。否则你的头脑就会执着,并且很逻辑地对你说:「重要的就是这个法门。」

  佛陀曾经一直不断地重复一个故事。有五个蠢蛋把一艘船扛在他们的头上,他们经过一个村庄时,所有的村民都非常讶异。因为那艘船大到几乎要压扁他们五人,他们看起来几乎快要被船压死了。人们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他们回答:「我们无法留下这艘船。这艘船把我们从彼岸渡到此岸。我们怎么可以丢下它呢?因为它,我们才有办法到这里,没有它,我们可能就已经死在彼岸了。夜晚将近,彼岸有好多野兽。我们非常肯定,如果继续留在那边将会必死无疑。所以我们决定,决不能抛下这艘船,它对我们有恩。我们要用感恩之心把它扛在头上。」

  这种情形会发生是因为所有的头脑都是蠢蛋。那样的头脑是很愚蠢的。

  愚蠢这个字的起源本来是很美的。它原本是代表属于你自己、特别、隐私及特立独行的作为和生活方式。这就是愚蠢最根源的意义——特立独行、标新立异。头脑一直是个蠢蛋。真正聪明的人是没有烦恼的,聪明来自没有头脑:愚蠢来自头脑。没有头脑就是聪明和智慧。

  头脑总是需要别人的支持与赞同。它依赖知识、方法、金钱、经验,依赖这个或那个;它没有办法自力更生。靠它自己,它就失败了。

  所以每当你到达新的意识层次时,头脑就会做最后的挣扎。它会说:「看,我们终于达成了。」但是一旦你听到这个声音,请提高警觉。从今之后的每一步请你都要非常地小心。

  请不要执着任何方法或法门。这是克里虚那穆提强调的重点,也是他所主张的第一句经文。但这句经文其实应该是第四句。克里虚那穆提错误的地方也就在这里,因为它不可能是第一句经文。你怎么可能在还没经验一个法门前,就放下法门呢?只有在经验过后,你才有可能放下它。

  阿底侠比克里虚那穆提更有逻辑、更科学。但我可以理解这个中原因,因为他担心如果你先进入前三句经文,或许就会迷失在里面,而永远到达不了第四句经文的境界。很多人迷失在最初的阶段,另外还有很多人迷失在法门里。所以克里虚那穆提就变得非常、非常地小心愼重。

  那五个蠢蛋把船扛在头上;而克里虚那穆提则是在彼岸呼吁人们:「不要进入那艘船」——他太谨愼了——「因为如果你进入的话,你可能就会把船扛在头上。所以请不要进入。」

  于是有很多人害怕进入那艘船。但这也是很愚蠢的。一个害怕进入的人,也就是同样会扛着船的人,他们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要不然他们为什么要害怕呢?

  我有一些老朋友,他们终生跟随着克里虚那穆提。他们对我说:「我们想要来你这里,但却很害怕你教导的方法。因为方法是很危险的。」

  只有在你不警觉的状况下,方法才会是危险的。否则它们是可以很巧妙地被善用的。你想想看,一艘船有那么危险吗?它之所以会危险——是因为你认为必须用感恩之心把它扛在头上一辈子;否则它只是一艘渡河的船筏,渡过河后就可以丢下它。法门就如同船筏,利用它,然后放下它;运用它,然后就不要再回头——因为根本没有回头的必要。

  所以这是两种极端。那五个蠢蛋是一极端,另一极端则是克里虚那穆提的跟随者。你们没有必要成为其中的任何一个。我的方法是:使用这艘船,使用美丽的船,能使用多少就尽量使用;带着这份觉知到达彼岸,然后无牵挂、无执着地放下它。但当你在船上时,尽情享受,并且心存感激。下船时,别忘记说声谢谢,然后往前迈去。

  第五句经文:

  道体任赖耶

  如果你放下法门,很自然地,就会自身安在。头脑总是牵挂、执着,它不允许你安住自身。它让你留恋某些不属于你的事情上——那艘船。

  当你不执着,当你放下所有的船筏,放下所有的途径以及所有的梦想和渴望,你其实哪里也不用去。轻松自然会发生。想一想放轻松这个字:安住自身——你已回到家。

  当你安住自身,就会有纯净的意识——不需费力,不需法门。倘若觉知需要依赖一个方法,那它就不是真正的觉知,它就不是根本的,也不是自然自发性的。它将仍只是法门的产品;是经过修练,是被创造的。它将只是头脑运作下的产品,它尙未是真理。

  现在,你什么也不必做。看、存在、享受——只要存在每一个当下片刻。此时、此刻,乌鸦的叫声……一片静寂。

  知道这份平静就会明了自己是谁,也就会知道整个存在。这就是帕坦加利所称道的三摩地;也就是佛陀所称道的三菩提;也就是阿底侠所称道的普提心。

  第六句经文

  中间修幻化

  阿底侠对门徒的状况非常警觉。他知道安住自身的经验在开始时是非常短暂的。某个时刻你感觉轻松自在;某些时候却又感受不到。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是如此——某个时刻你感觉生命充满未知和奥秘;然后这些感觉又不见了。有时候生命充满芬芳,然后当你开始寻找,却又不见芬芳的踪迹,不知道它去了哪里。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瞥见。慢慢地,这感觉愈来愈清楚,愈来愈安住。然后、慢慢、慢慢、非常慢地,它永久安住。在这之前,如果你视它为理所当然,那就错了。因此阿底侠说:「中间修幻化……」

  当你静坐一段时间,你会瞥见,然后这瞥见会消失。所以在这段空档,你要如何自处呢?

  在瞥见与不见的空档,视所有的现象为幻象。

  在空档时,继续使用法门。而当你进入深深地静心,当觉知愈来愈纯净,当觉知到达完全纯净的片刻——放下法门、抛下方法、忘记它们,让自己安住、让自己存在。

  但开始时的片刻将会非常短暂。比如你在听我讲道的时候,有那么瞬间片刻,像一阵微风轻拂,你警觉到自己进入没有头脑的空间。然后很快地,黑暗再度聚集,头脑里面又充満了梦想、渴望和愚昧。

  有那么一刻云层散开,你瞥见阳光。然后云层再度聚合,一切又都回复黑暗,阳光不见了。这时候若要你相信阳光曾经存在过的经验,那将会非常困难。头脑会说那只是你自己的想象和幻想。

  你所经验的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地不可思议和令人置疑。在重重云层和黑暗以及愚昧头脑的包围下,你竟然瞥见阳光。这是不太可能的,你一定是在幻想;或许你在作梦,是梦境里的瞥见,不是真实的。

  所以在这瞥见与不见的空档,使用那艘渡船,搭上那艘船,重新开始。

  视所有的现象为幻像。

  阿底侠对门徒的顾虑非常周到。否则到第四句经文就会是最后一句,或顶多到第五句。如果阿底侠和菩提达摩一样,那这经文的论述将会在第五句,或甚至第四句就结束。

  最后,安住自心会自然发生。菩提达摩非常吝啬,他不像阿底侠对门徒周到的顾虑而有第五句经文的论述。他曾经受教于三位开悟大师,所以他知道身为门徒要面临的种种困境。他不仅是个朝圣者,而且他还是三种不同道路的朝圣者,所以他知道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困难、陷阱和障碍。因此他顾虑周到。

  在静心、喜悦、空无、纯净、存在的空档时。谨记万事万物皆梦想,要谨记现象即幻象。不断地练习这个法门,直至身心永久安住。

  到这段经文为止,是他跟从第一位师父——达摩克尔谛所学习到的经验——空无。下面这段经文,则是来自第二位师父——达摩拉克旭塔。

  第七、第八句经文:

  杂修二取舍

  彼二乘风息

  从这个阶段开始,阿底侠说:「开始给出你的慈悲。」他所采用的方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法门之一,请仔细聆听——你吸气的时候,吸进这大千世界千万衆生的苦难,吸进所有的黑暗、苦楚和地狱,让它们进驻你心深处。

  你或许曾听过西方主张所谓的正向思考。他们和阿底侠刚好相反——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云为何。他们说:「呼气时,呼出所有的痛苦和辛酸;吸气时,吸进所有的喜乐,高兴和光亮。」

  阿底侠的方法则是:吸气时,吸进衆生过去、未来和现世的苦难。呼气时;呼出你所有的喜悦、祝福和祈祷。藉由呼气,让自己融入整个存在。这就是慈悲的法门——吸收所有的苦难,给出所有的祝福。

  你将会很惊讶的发现,当你藉由吸气承担所有的苦难,这些苦难就不再痛苦。你的心是一个转化的力量,它马上转化能量,苦难被你吸入后,经由转化,成为祝福,然后散发出去。

  一旦你发现自己的心可以有如此神奇的能力,你会想要一再地重复。试试看,这是最实际的方法之一。简单、又有立即的效果。今天就试试看。

  这是佛陀和他所有门徒的一个修行法门。阿底侠是同一支脉承传下的弟子。佛陀一再对他的弟子说:「试试看!」佛教是这个世上最科学的一个宗教。因此,当世界愈来愈进化和聪明的时候,佛陀将会、愈来愈受重视、佛教将会愈来愈被认可。这是必然的结果。当更多的人认识科学,佛陀就有更大的吸引力,因为他将会说服科学的头脑。他说:「我所说的一切,都是可以练习的,我并没有要你相信它,我请你们自己去实验、经验。而出于这份体悟,如果你有任何感觉,请信任它。没有必要相信我。」

  试试看这个优美的慈悲法门——吸进苦楚,呼出喜悦。

  第九句经文:

  三境毒善根

  有三种状况,这三种状况可以是毒药也可以是到达最终美德的基础。阿底侠所说的是内在炼金术。毒药可以变为美酒;金属可以转化成黄金。

  这三种状况分别是:厌恶、依附和漠不关心。这就是头脑运作的方式——不喜欢的事,你感到厌恶;喜欢的,你依附;既非不喜欢也非喜欢的事,你漠不关心。头脑就存在这种状况中间,他们就是头脑的三只脚。如果你跟随这三只脚起伏过日,就是活在监牢里。

  厌恶、不喜欢、憎恨和排斥——创造三分之一的地狱。依附、喜欢、执着、占有——创造三分之一的地狱。既非厌恶、也非不喜欢——创造第三个三分之一。这就是我们如何在生命中创造地狱的情形。

  观看你自己的头脑,观看它是如何在运作。它总是说:「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另外那个我一点感觉也没有。」头脑一直在这个老旧习性的轨路上来来回回地移动。

  阿底侠说:「这是三种毒药;但却也可以变为到达美德的基础。」但要如何才能变为美德的基础呢?如果你给出你的慈悲,如果你学会吸入苦难的艺术,就好像给所有的苦难都乘着呼吸而来,你怎么忍心排斥它们呢?你怎能不喜欢和漠不关心呢?你又怎能只依附其中一些事物呢?如果你无条件地承担、吸收这世界所有的苦难,然后无条件地给出你的祝福——不是给特定的某人,而是所有的存在——树木、石头、鸟和动物,包括整个存在物质和非物质的部分——当你无条件地给出祝福,你又怎么会依附呢?

  在这个小小的技巧下,依附、厌恶和漠不关心都会消失。于是毒药变为美酒,枷锁变为自由,地狱变为天堂。

  到达这个片刻,你就会了解到:佛陀的本质——这世界的莲花乐园。

  最后一句经文:

  诸威仪诵持

  阿底侠不是个逃避者。他不教你逃避面对不喜欢的情境。他说,你定必须生活在各种情境中练习菩提心和佛陀的意识——在市集或修道院,在人群中或独自在洞穴里;在与朋友或敌人一起时,在与家人、知己或陌生人一起时;在与人类或动物一起时。你必须学会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境时,既要能慈悲地给予也要能处在深深的静心中。因为所有这些不同的生命经验会使你的菩提心更成熟。

  不要逃避任何的情境,你如果逃避,就会错过生命中某些事。那你的菩提心将不会成熟、丰富。请尽量多面向地生活吧!

  我也要教导你:全然地生活。活在世界中却不要属于世界,就好像莲花生在水中,水却碰触不到它。只有这样,菩提心才会在你身上开花绽放。也只有到这个片刻,你才能体悟到那最终的意识——是自由,是喜悦,是永久的喜悦,也是祝福的。生命若没有这份体悟,你就错过了生命的重点。了解这份体悟是生命唯一的目标。记住!是「唯一」的目标。

  另外,请你谨记:阿底侠的经文不是纯理论或哲学、抽象的。是科学的,它们是可以实验的。

  我再重复一次。宗教以其纯净的真知而言,是一门科学;但它却不同于物理或化学科学。它不是往外寻求或外在的科学,它是往内寻求的内在的科学。这门科学带引你去超越,带你进入那未知和不可测的部分。它是最伟大的冒险。它是对那些聪明、有胆量和勇气的人的召唤和挑战。

  宗教不属于懦弱的人,它是给那些愿意冒险过生活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