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書

The Book Of Wisdom

第五章 播種白色種子

取次從自起

取惡緣為菩提道

報應皆歸

修一切大恩

釓境修四身

空護為最上

四行勝方便

隨理遇而修

總攝教授心

應修習五力

諸法攝一要

  靜心就是本源,慈悲則是這豐富本源的洋溢。一個沒有靜心的人就不會有愛、慈悲和慶祝的能量。他與自己能量的本源脫離聯繫,與大海脫離聯繫,他僅有的能量是取自於食物,水和物質,他生命的能量只停留在生理層面。

  生理能量是有限的,它出生於某一刻、死於另一個時刻,它剛好只存在在生與死中間的這段時間,它就好像一盞油因為裡面有油而燃燒,等到油耗盡,火焰也就熄滅了。

  一個靜心的人若能了解到生命的無限性,他就會變成這永不竭盡生命能量的橋樑。他的火焰將永不止息、不斷地燃燒;他的火焰將不會消失,因為它從未曾出現過;他的火焰也將不會死去,因為它從不曾出生。如何讓自己與這豐富、永不竭盡的生命能源架起聯繫的橋樑呢?這個永不竭盡的生命能源,你可以稱之為神、真理或任何你覺得恰當的名稱。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人類是屬於無限的一個波浪。

  當這波浪往內觀看時,它會看見有限的生命,如果它不斷往外尋求,它就會與自己的本質和國度失去聯繫。耶穌稱此一本質為神的國度,他不斷地說:「神的國度就在你裡面,往內尋求吧!」

  靜心只是往內的一座橋樑,靜心一旦發生,接下來唯一要發生的就是慈悲。

  佛陀——阿底俠尊者、宗派最源頭的上師——說:「除非慈悲發生,否則請不要心滿意足地停留在靜心的任何一種階段。」你只來到路的一半,必須再往前行走。靜心如果真的發生,它一定會散播慈悲,就好像一盞燈被點燃後,它的光亮會馬上四處放射、驅走黑暗,而一旦你的內在之光被點燃,慈悲就是你的放射之光。

  慈悲是靜心已然發生的證明,而愛就是證明你生命內在最核心的千瓣心蓮,已經怒放所散播出來的芬芳。春天已來到,你不再是以前那個人,以前的人格個性消失,新的獨立個體出生,你不再處於黑暗,你本身就是光亮。

  請記住這些經文,它們是非常實際的指引。阿底俠不是哲學家,這世上沒有任何一位智者是哲學家。阿底俠也不是思想家;只有平庸、愚蠢的人才需要思考。智者並不需要思考,他們「知道」。思考是為了要達到知道所作的努力,它只是一個猜測,它就如在黑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射箭一樣。

  智慧即是知道。當你知道,你就不用猜測,不用猜測地現在是早晨、鳥兒在唱歌或樹木沐浴在陽光中。如果某人需要猜測,那他一定是眼盲或至少喝醉酒了。因為它純粹是經驗,而經驗是自證的。

  阿底俠並非臆測的思考家,他所說的經文既非哲學也非系統性的思想,那是它達到的方式,他在指引你。而佛陀所能做的事也就只是這樣,你必須自己去走,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或為你而做。對整個存在而言,代理人是行不通的。

  是的,有些人可以跟你分享他們達到的方式,可以告訴你有哪些陷阱要事先避免,或告訴你如何判斷是否走在正確的路徑上,以及告訴你應該對哪樣的能量善加運用,或告訴你哪些需要摒棄和什麼對你有幫助,什麼會阻礙你等等。在這條路上,他們只能給你「小小的暗示」,他們是不可能給你完整的地圖的,因為每個人所要遵循的道路是不相同的,而且每個人都會有其獨特的經驗——那將會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驗。

  每個人都是如此獨特的個體,所以沒有一張絕對的地圖可以讓每個人都按圖索驥,所能提供的只是一些模糊的暗示和指標。

  不要依賴這些指標,不要盲從!只要儘量地了解、吸收就好。不要說:「應該是這樣才對,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定有些地方出差錯,那我是絕不會遵循的。」事情將會有些許的相像,有著相似的芬芳;但不會完全一樣。這是每個人都要注意的,如果你不夠警覺,就會成為盲目的信從者這些人到最後都會因為盲從而無法到達。

  這些經文是小小的暗示,它們不是數學,所以不會是二加二等於四;在奧祕的世界裡,有時候二加二等於三,有時候等於五,會等於四的機會是非常、非常稀有的,那將會是個例外,而非屬於法則。這些經文既非數學也非邏輯;它是音樂和詩。

  當你在閱讀邏輯論文時,你用的是一種清晰明確的三段式演鐸法——你知道這是這樣,而這也是這樣,因此,這一定會這樣。演繹到最後有個總結的「因此」。但如果你要讀一首詩,就必須用完全不同的方法。

  詩是沒有「因此」的,它常常是巨大的「跳」,它不是邏輯過程或三段演繹法,它是一種洞見、一首歌。歌曲本身甚至也可能有其邏輯,但並非是表面的,只有那些已經到達的人才聽得出來,尚在路途上的人是聽不出來的。

  一旦你到達之後,也只有在你到達之後,才能夠清楚地看見自己每一次步伐的邏輯和原因;這時你將會瞭解當初你為什麼要「跳」、為什麼會走那一步。當初你走那一步的時候,一切是那麼地不清楚、沒有保證,你完全是跟著感覺走,而非跟著你的想法。但當你重新回溯、整理時,你就能找出潛藏的邏輯。

  那些已經到達的人是非常邏輯的;但如果那些仍在路途上的人也試著依照邏輯行事,他們將永遠也不會成功。這是非常矛盾的一點,你可以看見佛陀、帝洛巴、薩羅哈和阿底俠,這些已達到的人言論是非常邏輯的,而這些邏輯都是事後回溯的;當你還在朝向最終目標的路上時,所有的一切就好像躲藏在雲端後面似地模糊不清,就好像早晨的霧要到正中午才會消散。但對你們而言,這正中午的時刻尚未到來。

  所以,面對這些指引和暗示時,讓自己思考一下、靜心一下、感覺一下,但請不要過度嚴肅地看待。因為狀況總是會有差別的;有些事情只可能發生在你身上,而不會發生在阿底俠或我的身上。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可能發生的狀況,沒有人可以站在你的位置上,就算他站在非常靠近你的地方也不可能,而你的視野也將異於那個站在你身邊握著你的手的人。不同的兩人對世界的觀點絕對是不可能相同的。因此,每個人都必須從自己的地方開始移動。

  我們現在在談論的阿底俠,他存在於一千年前,他所看見與經驗的世界一定和現在的世界非常不一樣,那個世界一定有著不同的語言、了解的態度和方法等。但那個世界已經消失,它不再對我們有效或與我們有關,阿底俠的世界已不存在了。

  然而,他的指示仍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你盲目信從地跟隨,就會錯過了整個重點;所以請放鬆,請不要盲從。當我們在面對過去已成道的佛陀們時,要非常敞開自己、讓事情自然發生,但不要太過依賴或執著,要知道多少世紀已經過去,要知道「我不是阿底俠,我怎麼可能完全遵照他的指示去做呢?」

  阿底俠並沒有告訴你要絕對遵循他的指示,他只是給出他的洞見以及分享他如何到達的訊息,他只是和你分享他的慈悲和詩。

  所以,如果人們不清楚上述的狀況,就很容易會盲從。這世界為什麼有成千成萬盲從的人,那是因為藉由盲從,人們逃避自己生命的實驗、逃避自己思索和逃避面對自己的感受,人們把責任放在耶穌、佛陀、克里虛那和阿底俠身上。

  請記住,你的責任是很重大的,你不能將它拋給其他人,你必須為你自己完全地負責任,你必須為你自己思索、感覺、靜心和經歷。而且,我要再度提醒你:你甚至有可能會遭遇到阿底俠不曾經歷過的事。

  如果你想要攀爬喜馬拉雅山的艾佛勒斯山峰,可以從多種不同的路徑或三邊不同的山邊上去。從第一邊上去,你或許會看到很多美麗的山谷、河流、樹木;從第二邊上去,你或許會看見大大小小的石頭,除了石頭之外還是石頭;從第三邊上去,你或許會看見冰河和長年不融化的冰帶層。但不管如何,你最後都會到達山頂。

  那些到達山頂的人總是非常慎重和寬大,他們將不會頑固地說:「這才是唯一的途徑。」因為從山頂,他們可以看見不同上山的路徑,他們可以看見很多人遵從不同的路徑朝聖。每條路徑有其特屬的世界,而且也都會到達山頂。阿底俠遵循某一特定的路線,但他很幸運能得到三位開悟大師的教導,他至少從三種不同的路徑登上艾佛勒斯山峰。所以他的洞見包羅萬象、而且非常寬大。

  耶穌說:「我的途徑狹窄卻直接。」因為他只跟隨一位師父;但阿底俠的途徑則非常的曲折與寬廣,它綜合多種不同的途徑。

  第一句經文:

  取次從自起

  讓我再次提醒你,阿底俠在最後一句經文說,讓你的吸氣變成一種靜心,且要觀想這世界眾生的苦難,經由你的吸氣到達你的心,讓你的心對所有的苦難感同身受,然後,你就會看見奇蹟發生。每當你吸入某人的苦難,苦難就會被轉化。我們一般人很自然地都會想要保護自己而逃避他的苦難;我們讓自己保持冷漠,既不同理、也不同情;有時候人們就算是在同理、同情他人,那也只是形式上的動動嘴巴而已。人們如果真心要幫助他人,自然會吸收他人的苦難,感同身受。

  有時候你知道與某些人見面,將會有種釋放的感覺;當他們離開後,你整個人變得很快活,感到有某種流動和震動,而且也更有能量;好像他們不僅帶走你頭上和胸上的負擔,還放了幾滴甘露到你身體裡面。他們離開後,你感覺心在舞蹈,於是你等待他們再次地到來,你享受有他們的陪伴,因為,你覺得他們的「在」滋潤了你。

  另外還有一種人,你在與這些人見面後會感到更沈重、沮喪和厭惡,你感覺能量很低,感覺被吸光了。一般人的經驗是:人們吸走你的能量卻沒有給你的能量。

  所以假如人們逃避與你見面,那一定是你自己的問題,一定是你在能量上帶給他們負向的感受,他們才會編造藉口逃避與你見面。

  「如果人們自動來找你,馬上就與你很友好,或感覺你很有親和力,那代表你一定是有意或無意地幫助了他們.,甚至陌生人都想要靠近你,握著你的手,與你一起。這世上每個人都承受著那麼多的痛苦和苦難,每個人的心都受傷了。」

  阿底俠說:在你開始與整個宇宙進行這個練習之前,必須先從你自己開始,這是內在成長最根本的祕密之一。任何事情,如果你沒有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你將不可能真正地幫助別人,你會傷害別人是因為先傷害自己,別人會厭惡你一定是因為你先厭惡自己,而如果別人覺得受到你的祝福,那一定是你先祝福了自己。

  任何你想要給別人的,你必須先給你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分享,,你只能分享你所擁有的,倘若沒有,你就不可能分享。

  不要很快就進入海洋深處,先在淺水處學會如何游泳,先從自己的苦難著手練習。如果你一開始就吸入眾生的苦難,那它將只會是你臆測的一個實驗,它將不會、也不可能是真實的,它只是說說的而已。

  你可以對自己說:「是的,我願意承擔眾生的苦難」,但你怎麼能知道眾生的苦難是什麼?你對自己的苦難根本沒有切實的經驗。

  我們一直在逃避面對自己的苦難;每當你覺得痛苦難受或悽慘時,你會打開電視、聽收音機、看電影、找你的男或女朋友、到酒吧、逛街……等。用各種方法讓自己忙碌,不去面對自己真正的傷口,不去真正地了解自己內心的傷痛有多麼深切。

  人們如此不斷地逃避自己,怎麼可能了解所謂的苦難和整個存在的苦難呢?所以,首先你必須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把任何感覺到的苦楚變成靜心,關上門、靜靜地坐著,盡可能地感受那份傷痛。例如,有人侮辱你,如果你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那你就是在逃避面對自己內在的傷痛,那就不是靜心。

  如果某人侮辱你,你要感謝他讓你有機會去感覺內在深處的傷口。這個傷口或許是你這一輩子長久以來重複受傷的一個模式,它雖然讓你感覺受傷,但它並非是你所有痛苦的根源,然而,它卻觸動了你內在的過程。

  關上門,靜靜地坐著,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激揚的情緒上——那被侮辱和被拒絕的受傷感受。然後,你會很驚訝發現,出現在腦海裡的記憶影像中除了今天傷害你的人之外,還有一些以前曾經侮辱你的男男女女。

  接下來,你將不只是回憶,你要開始讓自己身入其境,再度地進入當初的情境,這時候,請允許自己去感覺那份傷痛,不要逃避!很多治療師告訴病患在治療開始前不要使用藥物,原因就在於藥物會讓你逃避內在的痛苦和掙扎,於是藉由逃避你將看不見傷口,因為傷口會被壓抑。而除非你親身進入那傷痛,你將永遠也無法脫離桎梏的內在陰霾。

  在成長、治療團體上課前勿使用藥物是非常科學的,如果可能的話,最好連咖啡、茶和香菸也都應該禁用,因為這些都是逃避的方式。

  你是否曾注意過?每當你感覺緊張的時候,就會開始吸菸,你用吸菸來逃避緊張,這其實是一種退化的現象;它讓你再次地感覺自己就像個不用擔心、不用負責任的小孩。吸菸是象徵性的乳房,熱熱地吸一口菸就好像依偎在母親的胸部,吸吮那溫熱的奶,於是乳頭變成香菸,香菸就是象徵性的乳頭。

  你利用退化來逃避成年人的責任和痛苦,藥物的狀況也是一樣。現代人有著前所未有的藥癮現象,因為現代人活得太痛苦了,沒有藥物,他們便會沒有辦法承受那痛苦,但藥物只會創造出阻礙,它讓你不能夠敏銳地知道自己為何傷痛。

  所以,首先關上門,停止所有的活動——看書、聽收音機、看電視,它們是另一種形式的藥物——自己己一個人靜靜地坐著,你甚至不要祈禱,因為那也是藥物,你會藉由祈禱又開始忙碌,又開始和上帝說話,然後,你就逃避自己了。

  阿底俠說:做你自己!不管你的傷痛和苦難是什麼,接受它。然後,全神貫注地進入那艱辛、心碎的經驗;你或許會像個小孩一樣開始哭泣,或很痛地在地上打滾,或感覺整個身體都歪曲、變形了,你甚至還發現不止心在痛,你的整個身體都在痛,你的整個身體就是痛。

  如果你有這樣重大旳經驗,開始吸收它,不要丟棄它,它是一個非常珍貴旳能量,吸收它、接受它、歡迎它、感謝它和你自己說:「這一次我不會再逃避、拒絕或丟棄它;這一次我會像接待客人一樣地吸收、接受、消化它。」

  你或許需要幾天的時間才有辦法消化、吸收,但它一旦發生,這扇無意間你闖進的門就會帶你進入很深、很深的地方。生命就會開始新的旅程,你將會進入新的存在,因為就在你完全接受自己的時刻,能量和品質就會開始轉化,痛苦將不會再有,傷痛竟然可以被轉化為狂喜和喜悅。

  生命中有很多現象是相對一體、互補的。你非常清楚的知道,瞬刻間,愛會變為恨、恨會變為愛。事實上,如果你的恨意非常全然和徹底,它將會轉變為愛。

  撒爾這個人的狀況就是如此,他後來變為保羅,並且建立了一個非常醜陋的現象——基督教教堂;所以基督教教堂的創建人是聖保羅,而非耶穌。各位應該記住這個故事。

  聖保羅出生時名叫撒爾,他非常反對耶穌基督,他一生都致力於摧毀基督徒和基督教,他迫害基督徒,摧殘基督教任何未來可能的發展,並試圖去除基督的名字。他的恨絕非平常的恨,他一定恨的深切入骨,所以才會一輩子專注在所恨的對象上面,一般的恨是不會這樣的,只有當你恨的很全然、很徹底時,恨才會成為攸關生死的問題。

  他不斷地迫害、摧殘基督教徒,他破壞他們的權力中心;不斷地與他們爭論並試圖說服教徒,他告訴教徒說:一切都是荒謬的,耶穌是個瘋子、精神病患、是假裝的僞君子……然而有一天,奇蹟發生了,就在他前往另一村莊要迫害更多基督教徒的路上,不知從哪裡耶穌突然地出現在他面前問他說:「你為什麼要迫害我?」

  撒爾震驚、顫抖地跌倒地上,他痛哭流淚、懊悔、道歉。於是,他迫害耶穌的意念消失了,而隨著意念的消失,舊撒爾也不見了,為了記念這個轉捩點,他改名為保羅,舊人死去,新人誕生。後來,他不僅成為基督教教會的創始人,他還成為基督耶穌最忠誠的愛人,他的愛也是這世界上的人們所知最忠貞不二的愛。

  恨轉變為愛。事實上,耶穌並沒有出現他面前問他:「你為什麼迫害我?」是他自己無意識心靈因為恨耶穌備受折磨,而投射出耶穌的個人影子。所以是他的無意識在問他自己:「你為什麼迫害我?」是他全然的恨意很奇蹟發生的。

  全然會將事情轉換至另一相對的立場——這是極珍貴的真義,值得你們謹記。因為全然之後,前行將無路,你已來到路的盡頭。你可以觀看舊式有擺鐘的時鐘,鐘擺不停地擺動:當它往左擺動時,它最終會來到一個無法再過去的左邊極限點;然後它就開始往右移動。

  事物相對,也相互補。如果你能全然、全神貫注的承受你的痛苦,你會很驚訝發現:撒爾變成保羅。第一次,你將無法相信,經由欣然、歡迎地接納自己的痛苦,竟然會感受到極大的祝福,同樣的能量——恨轉變為愛、痛苦轉變成樂趣、悽慘轉變成喜樂。

  一切先從自己開始。

  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苦難、苦惱和不幸的遭遇做些小小的實驗,一旦你發現其中的關鍵,你就可以和整個存在分享,然後就可以有意願地承擔婆娑世界、眾生的苦難。

  如果你知道奇蹟的神奇力量,你會發現經由氣息的吸入,你小小的一顆心將會比整個宇宙還大。吸入之後,接下來,給出你的祝福,同樣的能量經由穿越你的心變成喜樂和祝福;再接下來,讓喜悅乘著所吐出的息雙翼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阿底俠說:這就是慈悲,慈悲是轉化的力量——醜陋轉為美麗、親吻將靑蛙轉變成王子、黑暗轉變為光亮。慈悲就是轉化的媒介。

  第二句經文:

  取惡緣為菩提道

  這是佛陀的鍊金術:萬惡皆可被轉化為成佛的途徑。邪惡並不會為難你,只是你不知如何運用;毒藥不是你的敵人,只是你不知道如何讓它變為良藥。智者將毒藥變成良藥,愚者則剛好相反。一切狀況視你和你的技巧而定。

  你是否曾經仔細看邪惡(evil)這個字呢?倒著順序念,它就是生命(live)。生命變成邪惡;邪惡變成生命,端看你如何念。

  在這句經文中有三個需要了解的狀況,這三個狀況會將劣勢情境轉變為菩提之道,讓你能到達菩提心——佛陀的頭腦和沒有頭腦。第一:勿拒邪惡。這是耶穌的諺語,但他很有可能學自佛陀;因為在耶穌開始在以色列傳教前,曾經居住在印度,並到印度各地遊走。

  那也就是為什麼聖經上幾乎沒有他生活的記載,只有一次聖經上提到他與父母一起到一間很大的寺廟,他在寺廟裡與住持有過爭執。那個時候他大約十二歲,接下來則有十八年的時間他從以色列消失,等他再度出現時,已經三十歲了,後來三年他四處傳道,卅三歲時他就被釘死於十字架上。

  那十八年他到哪兒去了?這麼長久的一段時間,聖經上為什麼沒有記載?

  你可以在西藏某些書上找到耶穌十八年來相關事宜的記載,那十八年他其實是在東方,這也就是其中一個為什麼猶太人不接納他的原因,雖然他引用的是來自舊約聖經上的預言,但他為這些預言注入一些非常不同且很奇特的新意義,這些意義人們以前從不曾聽過;他把某些屬於異國的觀念帶入猶太世界。

  例如:勿拒邪惡。它是句非常不猶太的話,猶太教的神非常反對邪惡,故事中,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大城因為墮入邪惡中而遭到猶太教神祇的殺害;為了要殺死邪惡的人,他們連好人也殺戮盡竟。

  猶太教的神話:「我是位嫉妒心很重的神,如果你不服從我,你就得死。」他非常獨裁,而且舊約聖經上還說惡魔必須接受處罰,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耶穌一而再、再而三地說:「一直以來,你們被告知,如果有人拿磚頭丟你,你就拿石頭反丟回去,但我要告訴你,如果有人打你一邊臉頰,把另一邊也遞上去。」

  對猶太思想體系而言,這是非常奇怪和相反的。如果你想要將負向的邪惡吸入你心,然後轉化它,那第一件事就是勿拒邪惡;如果你抗拒它,你又如何能轉化它呢?接受它吧!

  耶穌說:「愛你的敵人。」猶太教的神根本不要他的敵人,他的人民又為什要愛敵人呢?如果連神都無能愛他的敵人,你又怎麼期待人民呢?而耶穌卻說:「愛敵人就如愛你自己。」

  再次地,他的理念源自某個猶太人不了解的地方,它的理念源自佛陀的法門——內在煉金術。它是佛陀對這世界最偉大的貢獻——請接納邪惡,請不要抗拒、對抗或生氣,相反地,吸收它,因為藉由吸收它可以轉化為善。

  轉化痛苦為喜樂、或轉化邪惡成為善的藝術,其實也就是了解事物的相對是必然且必要的一門藝術;有黑暗才會有光亮,那又何必憎恨黑暗呢?沒有黑暗就沒有光亮,於是,若只愛光亮而憎惡黑暗將會很矛盾人,們根本就不了解自己在做什麼。

  沒有死亡就沒有生命,那又為什麼要憎恨死亡呢?因為有死亡,生命才有存在的空間:這是一個偉大的洞見——死亡是相對的背景,它是生命用白粉筆寫在黑板上,它是生命像繁星閃爍在深夜的暗空中,因此如果你摧毀深夜的黑暗,星星也就會跟著消逝。白天的情形就是如此,星星其實仍懸掛在天空中,只因為太陽的光線太強烈以致於你看不見。星星需要暗夜的對比才能看得到。」

  因為有罪人才有可能有聖人;因此佛陀說:「不要憎恨罪人,因為他讓聖人有存在的機會;他們是一個銅板的兩面。」

  如果你能了解上述的道理就不會要趨善避惡,你就會接受兩者都屬於生命一部分的事實;只有經由接納,事事物物的轉化才有可能。

  但在你有能力轉化之前,你必須成為觀照——這是第三件事情。第一是勿拒邪惡。第二是瞭解事物相對不僅只是相對,也是互補的,它們最後必然會結合一起,因此你將無從選擇而讓自己不選擇吧!第三是成為觀照,因為如果你能觀照自己遭受苦難,就可以將它吸收;而如果你與它認同,你就沒辦法吸收它。

  一旦你與你的苦難認同,你會想要摒棄或去除它,因為它真的好痛,但假若你觀照它,則所有苦難的刺痛將會消失。你往後的人生一定還會有苦難,但你只要成為一個觀照、一面鏡子,那苦難將會與你無關。快樂和不快樂就好像走馬燈,來了又走,你在那裡如一面鏡子反映出它們——生命來了又去、死亡去了又來,鏡子一點都不受干擾,它只是反映而不受影響,鏡面上也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觀照會產生距離。只有觀照讓你能夠將金屬轉化成黃金,藉由觀照你才有可能變為內在的科學家或超然的觀察員。你現在已經知道相對不再只是相對,你知道它們是可以互換的,於是你也就不會有需要摧毀世界邪惡的煩惱,而且你不但不用摧毀邪惡,還可以將它轉化為有助益的事;就如同將毒藥轉化為瓊漿玉液。

  第三句經文:

  報應皆歸

  平庸的頭腦總是將責任歸咎到別人身上,他總是認為別人害他受苦——他的老公、老婆、父母、小孩,或社會經濟制度、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法西斯主義社會、當代政治意識形態、社會結構、命運、業障、神……他還可以繼續列下去。

  人們用千百種的方式逃避責任——一旦你認為別人害你受苦受難,你就無法改變,因為錯在別人,你有什麼辦法呢?你認為只有當社會轉變為共產主義無產階級社會後,人們才會生活的快樂,在那之前是不可能的,因此,置身於這貧窮的社會中,你如何能快樂呢?或者活在資本主義操縱的社會中,你怎能快活呢?或者處在階級主義社會中,你怎麼會快樂呢?又或置身在一個不允許自由的社會中,快樂從何談起呢?

  以上種種都只是藉口,這些藉口只是為了躲避「我必須為我自己負責任」的洞見——一切的一切完全是我自己的責任,與別人無關,我的一切就是我自己所創造的——這就是第三句經文的意思:報應皆歸。

  那個本源就是你;一旦你洞察到:「我必須為我的生命、苦難、痛苦及一切的發生負責任,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選擇,那其它的事都會很輕易,生命就會出現新的轉折並朝向一個具有革命性、變更性的新層面前進——因為一旦我知道必須為自己負責任的同時,我也就知道我可以決定在任何時刻放下,沒有人可以阻止。」

  有任何人能夠阻止你放下你的苦難,或阻止你將苦難轉換為喜樂嗎?沒有。就算你被人手腳鏈著關在監牢裡,仍是沒有人可以囚禁你,因為你的靈魂是自由的。監牢裡的空間可以確定是很受限制的,但你仍可以唱首歌,你可以選擇無助地大聲哭喊或選擇唱歌,甚至你用鏈住的雙腳跳舞,鍊子的聲音也將會自成一種曲調。

  第四句經文:

  修一切大恩

  阿底俠真的是非常、非常地科學。首先他說:為自己負責任。然後他說:感恩每一個人。現在既然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需要為你負賁任,假如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你自己的作為,那接下來是什麼呢?

  修一切大恩

  因為每個人都在創造一個讓你可以轉化的機會——好人、壞人,,優勢、劣勢,甚至你認為阻撓你的人或敵人——他們其實都在創造一個機會讓你可以轉化為佛陀,所以你要感謝他們。

  有一個走到佛陀身邊,將口水吐在佛陀臉上,佛陀的門徒當然非常生氣,阿難,佛陀最親密的弟子,他非常生氣地說:「這太過分了,佛陀,請給予我你的允許,我要讓他看看他到底做了什麼?」

  佛陀擦擦他的臉,然後對那個人說:「這位先生,非常感謝你,你製造了一個我可以觀看自己是否仍會氣憤的情境,結果我發現,我已經不會了,我感到非常高興。另外,你同時也製造一個機會給阿難,讓他看到他自己仍然會被激怒的;真是非常感謝和感恩!請偶爾接受我們的邀請吧!我們歡迎你。每當你有需要將口水吐到別人的身上時,請來找我們。」

  這個人感到非常震驚——他無法相信他親眼看見、親耳聽到的一切。他本來預期佛陀會很生氣,結果他失敗了。回去之後,他徹夜輾轉難眠,白天發生的事件不斷地出現困擾他——他將口水吐在佛陀臉上,那是非常侮辱人的,而佛陀卻仍舊平靜和安靜,並且若無其事地擦乾臉上的口水,他甚至告訴他說:「先生,非常感謝你,往後如果你有需要將口水吐到別人的身上時,請來找我們。」

  他不斷地回想佛陀的臉,他那平靜、安詳的臉孔和慈悲的雙眼;而且對他的感謝是那麼地真心誠意,一點也不虛假。他可以看見阿難真得非常氣憤,氣得臉都已經通紅;而佛陀卻是那麼地冷靜、充滿愛心和充滿同情心。他不能原諒自己的作為,他竟然向佛陀這樣的人吐口水!

  隔天一早,他匆忙地返回佛陀身邊,跪倒在他腳邊說:「先生,請原諒我,我昨夜整晚不能入眠。」

  佛陀說:「忘掉它吧,過去的你不用為已過去的事情請求原諒。」佛陀當時正坐在恆河岸邊的一顆樹下,他指著河流對那個人說:「那麼多的水都已經流入恆河,每分鐘都有水往下流;從昨天到今天,廿四小時已過去了,你為什麼要背負著某些實質上已經不存在的事呢?把它忘了吧!」

  「而且,我沒辦法原諒你,因為我根本沒有生你的氣;如果我那時候生氣,我就可以原諒你。所以假如你真得需要寬恕,你可以去找阿難,跪倒在他的腳下,他將會很高興。」

  任何人,不管是幫助你、阻撓你或對你漠不關心的人,他們都在製造一個佛陀可以誕生的情境,一個你可以變為佛陀的情境,所以,要對他們心存感激。

  第五、六句經文:

  亂境修四身

  空護為最上

  阿底俠談論四種身,這四種身值得你好好地了解。第一個稱為達摩卡亞——最終法則的身。什麼是最終法則?空即是最終的法則:萬事萬物皆空。

  如果你真的想要更成熟,就必須牢牢記住萬事萬物皆是空,生是空、死是空、所有的現象都是空,因為一切皆如夢幻泡影,你必須不停駐地走過。如果能夠了解這個觀點,它將會保護你。如果一切皆空幻,你怎麼會受人凌辱、怎麼會可憐不幸、怎麼會痛苦呢?你是空,別人也是空,所以如果你看見別人在侮辱你或把口水吐到你身上,那一定是你在做夢。

  如果你真想要保護你領悟到的洞見,這是你第一個要成長的身——空的身、空的環境,一切皆空。

  佛陀常常要他的門徒到火葬場去靜心,新進門的弟子一開始必須先在那裡靜坐三個月,每天從日出到日落,他們就坐在那裡靜靜的觀看——屍體被送進來,火燃燒掉屍體,然後親朋好友離去,這是怎樣的生命?生命的本質又是什麼?

  幾天前,這個人還那麼地傲慢不遜、驕傲和自恃,如果你當場說錯了話,他馬上會猛烈批評你;但現在,他卻消失在火焰中。這就是生命:總有一天我也一樣會被送到火葬場燒掉,所以何必製造那麼多的麻煩呢?生命也只不過就像黃樑一夢,比起永恆的時間,它根本就是太短暫了。

  讓這個空的身在你四周圍成長,它可以保護你。

  第二個身是尼爾曼卡亞——慈悲初現。當一切皆空,當每個人最終都是要到火葬場時,慈悲就出現了。但請記住,這不是訓練,它必須來自第一個身;如果你訓練自己,那就代表你仍相信自我、性格和美德;但假若一切皆空,沒有我(self)的存在,又何來所謂的好、美德和性格呢?

  首先,先安住在空的身,然後第二個身就會自然發生。尼爾曼卡亞意味著創造的身,雖然這聽起來很奇怪,第一個身是空身,第二個身卻是創造的身,但這就是所有偉大的佛陀的洞見——如果你變得不是任何人(nobody),一股巨大的創造力將會在你身上發生,你變成是存在整體的一個工具、一條通道、一個媒介和一個聲音,經由你,存在開始向外流動。

  隨著第二個身的出現,你最初的經驗將會感到一股深忱的慈悲,剛開始的時候,這慈悲將會是因接收到別人的苦楚而引起,因此它只是暫時的一個現象——你看見一位老人死在路旁,你看見有人在挨餓,於是你深感同情——它是來自外在的原因。所以如果沒有人死亡或挨餓,你內在就不會感到同情。在第二個身的階段,慈悲出現於某一特定的情境,然後在另一個情境下消失不見。

  第二個身之後,第三個身也就具體成形了,第三個身稱為珊寶格卡亞——喜樂的身,在這個階段的身,慈悲會一直無條件地存在,它不會昇起又消失,它不會因為有沒有人在受苦受難而受影響。第二個身的慈悲是一種關係,需要的時候,它就出現。但第三個身旳慈悲很單純的就是慈悲,它是生命存在的狀態,不管別人需不需要它,總是存在的,它就像夜晚燃燒的火光,不管房間內是否有人,它的光芒總是會不斷散發出去,別人需不需要它並非重點,重點在於光芒會不斷地放射、傳送。

  第三個身、喜樂的身,它的慈悲是一個自然的現象,就像你的呼吸,當你睡著後,你仍是會繼續呼吸,而佛陀連在睡覺時都是慈悲的;佛陀就是慈悲,他的慈悲不像是會消失的波浪,他的慈悲是海洋性的。

  第四個身稱為史瓦哈伐卡亞——它是最終本質、是自發的、是你內在生命核心的身。在這個身的層次,事物的區別都消失。所有的好/壞、自我/沒有自我、神性/邪惡……等的二分性也都被超越了,沒有區別和屬於哪一個範疇的區別,它就「是」。這就是存在性的身,也是唯一真正要達到的。

  每位尋道者在追尋真理時都會經歷這四個層面的身。

  第七句經文

  四行勝方便

  要如何達到這四身呢?

  四個準備:第一是觀察。不作任何評判地觀察一切事物,不要錯過任何一個觀察的機會,因為重點不在於你觀察什麼,在於觀察本身就會有所成長。觀察樹木、鳥、動物、人群、交通和你自己頭腦裡面的交通、你的反應、別人的反應;把握當下每個觀察的機會,好讓觀察的習慣深植於你。

  第二是分析。但這分析必須是在你觀察之後,請不要把他們搞混了,首先,觀察必需是很純粹的觀察——不分析、不判斷和不給予評價,接下來再進行細部的分析,看看它的每個部分是如何形成的,因為每一種經驗都非常複雜,如果你真的很想了解,你就必須進入細部的分析。

  第三是選擇能帶給你更多喜樂和寧靜的一切。

  第四是任何會讓你感到緊張、焦慮、痛苦和地獄的一切,摒棄它。

  這就是四個事前的準備,如果你跟隨這四個準備,四種身就會發生。

  第八句經文:

  隨現遇而修

  要記住,每個情境都是你靜心的機會,靜心是什麼?覺知自己在做什麼?覺知發生什麼事情!

  當某人侮辱你時,要能覺知到自己處在怎樣的狀態?如果你靜心觀照,那將會改變整件事的形態。當別人辱罵你時,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那個人身上,你就會開始想:「他為什麼要辱罵觀察?他認為他是誰?我要如何報復呢?」如果他是個強有力的人,你就自認倒楣地搖搖尾巴算了,而如果你看見他比你弱小,你就可以反擊回去。但在這整個過程裡,你完全忘了自己,別人成為你的焦點,於是你也就錯過了靜心的機會,所以以後要是再有人侮辱你,記得要靜心。

  葛吉夫說:「那一年,我九歲,我病危的父親即將死亡,他把我叫到病床邊,靠在我的耳邊輕輕地對我說:「孩子,在這世上我並沒有多少實質的東西可以留給你,但我要告訴你我父親在臨死的床上告訴我的一句話,這句話對我幫助非常大,它一直是我珍藏的寶藏。你現在還未長大,或許你並不了解我說的話,但請你記住它。有一天,等你長大了,你就會了解,它是一把鎖鑰,它可以打開通往偉大寶藏的每一扇門。」

  那個時候的葛吉夫當然無法理解,但那句話卻改變了他整個生命,當時他父親所說的話其實是件非常簡單的事,他說:「孩子,每當有人侮辱你的時候,告訴他們你會先回家靜思廿四小時,然後,你才會來找他們並給出你的回應。」

  葛吉夫不能相信那句話會是那麼棒的鎖鑰,他無法相信:「它真的珍貴到我必須要記住它的地步嗎?」對一個九歲小孩而言,他的反應是很正常的;但因為這是非常疼愛他的父親臨終前的遺言,說完那句話,他的父親就去逝了,於是那句話就烙印在他的腦海裡,他忘不掉,每當他憶起父親就記起那句話。

  葛吉夫以一顆不太了解的心開始練習他父親的話,所以如果真的有人侮辱他,他會說:「這位先生,我將先回去利用廿四小時的時間靜心觀照所發生的一切,這是我父親交代我的,他已經不在人世,但我不能違背死去的老人的意願,他非常疼愛我,我也非常愛他,我沒有道理不服從他。若你的父親尚在人間,你可以反抗他,但對一個已死去的人,你怎麼可能反抗呢?所以請你耐心等候一下,廿四小時之後我會回來找你,並且告訴你我的決定。」

  葛吉夫說:「廿四小時的靜心帶給我生命最棒的洞見。有時候我會發覺到那個人的侮辱是對的,我就正如他所說的一樣,因此,我會回去找那個人,並且和他說:『先生,謝謝你,你是對的,你根本沒有侮辱到我,你所說的都是事實,你說我是笨蛋;我確實是。』」

  「有時候,在靜思廿四小時後,我會知道他所說的是謊言,因此如果是一個謊言又為何要覺的受到冒犯呢?因此,我不會去找那個人,告訴他你說的是謊言,因為謊言就是謊言,何必被它所干擾呢?」

  經由觀照和靜心,慢慢地,他愈來愈覺知到自己的反應,而非他人的反應。

  任何狀況發生——好、壞、成功、失敗——當下就要覺知到。不要錯過任何一個片刻,不要落後了——當下意識觀照;然後你會很驚訝的發現,謬誤開始從生命中消失,從此之後,你的一切作為都是對的。

  人們問我何謂對?何謂錯?我的回答是:任何出自觀照意識的舉動都是對的,而任何事不是來自意識的決定的就是錯的;對和錯不在於你做的是什麼,而是你如何做——是有靜心呢、還是沒有!是清楚、警覺的作為,還是昏睡的作為。

  第九、十句經文

  總攝教授心

  應修習五力

  第一種力量是強烈和全然。如果你真得想要轉化生命、想要成為自己生命的光、想知道存在最終的奧祕、想知道生命最終的狂喜的話,第一個力量就是需要你的強烈和全然。做任何事,全然地去做,做到最極限;請不要三心二意、懶懶散散地;全心全意投入,讓自己全心投入。

  如果你要舞蹈,就全然地進入舞蹈,直至舞者消失,只剩下舞蹈,那它將會是一次蛻變的轉化;如果你要愛,就全然去愛,愛到沒有你這個人的存在,只有當你仍有所隱藏的時候,愛人才會存在;歌者或舞者的狀況也是一樣。如果你真的全然融入舞蹈、歌曲和愛裡面,還有誰會說:「我是愛人,我是舞者呢?」沒有人會這樣說的。

  全然就會轉化。

  人們要有一百度強烈的意願才有可能從物質昇華至精神靈性;才會從大地進入天空;從平凡進入卓越。

  第二個力量是熟練。做你真正想做的,或成為你想成為的,生命的發展跟隨著你自己創造的軌跡;如果你真得想成為那不一樣的,就讓自己先熟識它,不管你是想彈吉他或跳舞,你都必須花時間和心思去練習,因此,如果你對你自己的生命有個期許和目標,那就讓自己不斷地吸收和蒐集相關的訊息,並且丟掉那些與它違背的,丟掉它就是不要再利用它,因為你的利用會把它又再再次次地帶回,它將會阻礙你前行的路。

  第三個力量是白色的種子。「白色的種子」是一個隱喻,阿底俠的意思是放下那些黑色的種子,不要重複不斷地栽培黑色種子——憤怒、嫉妒、憎恨、占有、操控……等。每當你發現它們出現時,觀照覺知地將它們吸入你心底,然後它們就會轉化為白色的種子,而什麼是白色的種子呢?——愛、慈悲、服務、真誠、敏感細膩和覺知;所以,如果你期待未來的生命中會出現白色的種子,你就必須先播種白色的種子。

  第四個力量是斥責。完全地棄絕自我取向的想法。注意看,每當你發現自我詭計出現時,馬上與它分離,,你甚至只要稍稍停留一下都是很危險的,因為停留會創造出更多的能量。所以,請記住,每當你發現自我的詭計又出現時,馬上與它分離。

  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的詭計,它不需要學習,它是天生的;縱使你明知故犯,但你是知道的。所以,每當驕傲出現、自我膨脹時,你是知道的;此時,不要遲疑,馬上快刀出手,把頭斬斷。

  第五個力量是願力。將所有的美德貢獻到他人的福祉上。任何時刻,你若有很好的感覺或好事發生,馬上分享出去——這是佛教最基本的教義,不要像個守財奴似地將它們聚集起來;如果愛發生、分享它!給出它!而如果你找不到人分享,那你可以與樹木、石頭分享你那充滿豐富的愛,盡量地給出!無論如何就是不要收斂積聚,因為,如果你將它屯積起來,它就會變為毒藥,它會變酸、變苦。所以,盡量分享、給出。

  你分享的愈是多,就會有愈來愈多來自未知能源的能量來到你身上,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內在經濟學的模式。外在世界經濟原則是:如果你想要擁有東西,你必須屯積,但內在經濟原則剛好相反:藉由給出與分享,你就會擁有;給出愈多,你會擁有多。

  這五種力量的彰顯需要你依循著它們的法則去行動;如果你只是用頭腦沈思,那它們就無法具有意義。所以,請把這五種力量融入實際生活中,付諸行動。

  最後一句經文

  諸法攝一要

  這個一要就是自我,自我是假的;所以如果你跟隨虛假的自我,你的生命就是假的;而如果你無自我地過生活,那你的生命將會充滿實相、真理和真實的滋味。

  思想、靜心、付諸行動。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