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奧義書》
我就是那個
I Am That——Talks on the Isha Upanishad
譯者江夏堂HW
1980年十月十一日上午在佛堂
第一章:超越無常變化
「唵」
這個是整體的。
那個也是整體的。
那個整體誕生出這個整體。
儘管這個整體來自於那個整體,
祂仍是整體的。
在這個現象世界的中心,
在它所有的無常變化形式中,居住著永恆的主。
所以,超越無常變化,
享受內在,
不要貪念他人之所有。
人如果能不斷這樣行事,
當願身生百年,
這樣一個人才能獲得自由。
才不會將自己束縛於業力因果中。
世俗世界被無明的黑暗所覆蓋,凡殘害自性的人都會墮入此暗無天日的死亡深淵中。
梵語:
AUM
PURNAMADAH
PURNAMIDAM
PURNAT PURNAMUDACHYATE
PURNASYA PURNAMADAYA
PURNAMEVA VASHISHYATE。
「唵」
這個是整體的。
那個也是整體的。
那個整體誕生出這個整體。
儘管這個整體來自於那個整體,
祂仍是整體的。
我們今天將進入一個最迷人和最奧秘的世界,那就是《奧義書》。就精神追求而言,《奧義書》時代是最高的。人類的意識從來沒有達到過這樣的喜馬拉雅山般的高度,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奧義書》的時代事實上是黃金時代,原因有許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包含在這個種子咒語中。
「唵」
這個是整體的。
那個也是整體的。
那個整體誕生出這個整體。
儘管這個整體來自於那個整體,
祂仍是整體的。
《奧義書》的重點是「整體」。記住,它不是在完美上,而是在整體上。當一個人對完美感興趣時,自我就進入了。自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自我的欲望是完美——而完美驅使人類走向瘋狂。
整體是截然不同的,它的味道是不同的。完美是在未來:它是一種欲望。整體就在此時此地:它是一種啟示。完美必須去實現,當然每一個實現都需要時間,它必須是漸進的。你必須為了未來而犧牲現在,為了明天而犧牲今天。而明天永遠不會到來,到來的永遠是今天。
存在不知道未來,不知道過去,它只知道現在。現在是唯一的時間,這裡是唯一的空間。當你偏離現在和這裡的那一刻,你就會陷入某種瘋狂的境地。你將變得支離破碎,你的生命將成為地獄。你將被撕裂:過去會將你的一部分拉向自己,而未來則是拉向另一部分。你會變得精神分裂,撕裂,分割。你的生命將只有深深的痛苦、顫抖、焦慮、緊張。你將不知道什麼是快樂,你將不知道什麼是狂喜,因為過去不存在。
而人們不斷活在過去的記憶中,而記憶只是在沙灘上留下的腳印,或者他們將生命投射到未來,而未來也和過去一樣是不存在的。一個不復存在了,另一個還沒有出現,在過去與未來這兩者之間,人們失去了真實,失去了現在,失去了當下。
整體是屬於現在的。如果你可以簡單地安住在這裡,那麼這個當下的啟示!那就不是漸進的,而是突然的,是爆炸的!
《奧義書(upanishad)》這個詞非常重要。它僅僅意味著坐在師父身邊,這是一種共融。師父活在整體之中,他活在此時此地,他脈動於此時此地。他的生命有一種音樂,他的生命有一種喜悅,一種無比深沉的寂靜。他的生命充滿了光明。
只是靜靜地坐在師父身邊就足夠了,因為師父的存在是有感染力的,師父的存在是壓倒性的。他的寂靜開始觸達你的內在。他的存在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你:它將你從過去和未來的泥濘中拉出來。它將你帶到現在。
《奧義書》是一種交流,而不是一種對話。對話是面對面的,交流是心對心的。這是靈性生命中最偉大的秘密之一,在其他任何地方,其他任何時間,都沒有像《奧義書》時代那樣被深刻地領悟。
《奧義書》誕生於大約五千年前。一種秘密的交流,一種超越經文的傳遞,一種超越文字的交流……
這就是《奧義書》——你靜靜地坐著,不只是傾聽我的語言文字,也在傾聽我的存在。這些語言文字只是用來掩飾寂靜的藉口。寂靜才是真正的內容,語言文字只是一個容器。如果你對語言文字太感興趣,你就會錯過它的靈性。
所以不要對語言文字太感興趣。傾聽語言文字的心跳。當一個師父說話的時候,這些話來自他的內在深處。它們充滿了師父的色彩,師父的光芒。它們帶著一些師父存在的一些芬芳。如果你是開放的、柔軟的、接受的、歡迎的,它們就會滲透到你的內在,一個過程就會被觸發。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所說的「同步性(SYNCHRONICITY)」,準確地解釋了師父和弟子之間發生的事情。這和老師與學生之間發生的事情不一樣。在老師和學生之間有一種對話,一些資訊由老師傳遞給學生的,但不會帶來轉變——只有資訊。老師自己沒有轉變,他自己還沒有到達。他在重複其他老師的話,他甚至可能在重複其他老師的話,但他沒有如實知見到自己,他的話是借來的。他可能很有學問,很有知識,但那不是真實的東西。資訊不是真實的東西——轉變。除非一個人被轉變了,否則他無法在其他人身上觸發轉變的過程。
榮格稱之為「同步性」。師父不能讓你覺醒。這不是一個科學的過程,它更富有詩意。這不是一種業力因果關係的法則,它遠比業力因果更具流動性,更寬鬆,更靈活。師父不能使覺醒發生在你身上,但他可以觸發這個過程,而且這也只有在你允許的狀態下,而不是違背你的意願。除非你能全然地接受,否則什麼也做不了。這只有在愛中才會發生。
老師和學生之間只是生意,而師父和弟子之間是情緣。弟子臣服了,這就是「坐下」的意思。他臣服了,將自我擱置在一邊。他只是開放,在巨大的信任中。當然,懷疑會阻礙這個過程。
當你在收集資訊的時候,懷疑是完全好的:你懷疑得越多,你能收集到的資訊就越多,因為每一個懷疑都會在你身上產生問題,而問題是需要找到答案的。但每一個答案又會再次被懷疑,從而產生更多的問題。等等。如此迴圈。
但對於師父而言,懷疑是一種阻礙。它不是問一些問題,而是靈魂的探索,它是心靈的探究,它不是一種對知識的好奇心。它不是好奇心,它遠比好奇心更重要——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當一個人厭倦了所有的問題和所有的答案,當一個人厭倦了所有的哲學,才會來到一位師父身邊。當一個人積累了許多資訊,但仍然無法如實地知見到自己時,所有這些資訊並沒有在他的靈魂中創造出任何光,那麼他就會來到一位師父身邊,坐在他的身邊。沒有問題了,他現在只知道一件事:所有的問題都是徒勞的。他已經嘗試過了,他已經看到了這一切的徒勞。現在,他靜靜地坐著,保持開放,可用,接受,就像一個子宮一樣。
弟子變得女性化,只有在那些女性化的時刻,師父不需要任何努力,就開始充滿弟子。這是自然發生的。弟子沒有做任何事,師父沒有做任何事——這根本不是一個做的問題。師父安住于他自己的存在中,而弟子保持開放。
當你的鼻子沒有因為寒冷而閉上時,你經過一朵花的旁邊,突然感覺到了花的香味。花並沒有做任何特別的事情,花自然而然地釋放出香味。只要你保持開放去接納它,你就會接受花的香味。
《奧義書》這個詞的意思是到師父那裡去,唯有當一個人厭倦了老師,厭倦了教義,厭倦了教條、信條、哲學、神學、宗教時,他才會到師父那裡去。然後,一個人來到師父身邊。
而來到師父身邊的方式就是臣服。並不是說你的存在被臣服了——只是你的自我,那個你是某個人,某個特別的人的錯誤觀念被臣服了,當你將自我的觀念擱置在一邊的那一刻,大門就打開了——為風、為雨、為陽光——師父的存在將開始進入你的內在,在你的生命中創造一種新的舞蹈,給你一種新的詩意、神秘、音樂的感覺。
這就是同步性。師父是以某種節奏在跳動,他是在某個維度上跳舞。如果你準備好了,同樣的舞蹈也會開始在你身上發生——開始的時候只有一點點,但那也就足夠了!這一點點就足夠了!一開始只有露珠,但很快就會變成大海。
一旦你嘗到了開放的喜悅,你就不會再封閉了。最初你可能只打開一扇窗或一扇門,然後你將打開所有的窗和所有的門。
當一個弟子的生命中有那麼一刻,不僅門和窗被打開了,甚至連牆壁也消失了!弟子是完全開放的,是多維度的。這就是「奧義書」一詞的含義。
《奧義書》是用梵語寫成的,梵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語言。梵語(Sanskrit)這個詞的意思是轉變、裝飾、頂部、修飾、精煉,但要記住「轉變」這個詞。語言本身發生了轉變,因為許多人達到了頂峰,因為他們在使用語言,他們的快樂滲透到語言中,他們的詩歌進入了語言的細胞和纖維中。甚至語言也被轉變了,被照亮了。這是必然要發生的。正如今天在西方發生的一樣,語言正變得越來越科學、準確、數學、精確。它們必須如此,因為科學正在賦予它們顏色、形狀、形式。如果科學在發展,那麼自然,表達科學的語言也必須是科學的。
五千年前,印度的梵文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許多人都覺醒了,他們都在說梵語,他們的覺醒進入了梵文,所有的音樂,所有的詩歌,所有的慶祝進入了梵語。梵語變得光彩奪目,梵語是現存的最富有詩意和音樂的語言。
詩歌的語言與科學的語言正好相反。在科學語言中,每一個詞的意思都必須非常精確,它必須只有一個意思。在詩歌語言中,這個詞必須是液態的,流動的,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允許有許多種含義,許多種可能性。這個詞必須一點也不精確,越不精確越好,因為這樣它就能表達各種細微差別。
因此梵文經典可以有許多定義,可以有許多評論——它們允許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例如,梵文有八百個詞根,從八百個詞根中衍生出成千上萬個詞彙,就像一棵樹長出一根樹枝,幾千片葉子,幾百朵花。每一根都變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例如,梵文詞根RAM第一個可以表示「平靜」;第二個可以表示「休息」;第三個可以表示「喜悅」;第四個可以表示「引起喜悅」;第五個可以表示「性交」;第六個可以表示「連接」;第七個可以表示「使之快樂」;第八個可以表示「極樂」;第九個可以表示「玩耍」;第十個可以表示「安寧」;第十一個可以表示「靜止不動」;第十二個可以表示「止息,完全止息」;和第十三個可以表示「神,神聖,絕對」。而這些僅僅是詞根的幾個含義。有時,這些意義相互之間有聯繫,有時又沒有聯繫,有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因此,語言具有多義性。你可以玩弄這些語言文字,透過這種玩弄,你可以表達那些無法表達的東西,那些無法表達的東西可以被暗示。
梵語被稱為DEVAVANI——神聖的語言。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當然是神聖的,因為它是最具有詩意和最具有音樂性的語言。每一個詞都有一種音樂圍繞著它,有某種芬芳。
這是怎麼發生的?它的發生是因為有那麼多人使用它,他們內在充滿了和諧。當然,這些詞變得明亮起來:它們被覺醒者所使用。他們的某種光芒滲透到了單詞上,觸及到單詞上,他們的靜默在某種程度上進入了他們正在使用的語法和語言中。
梵文的書寫體稱之為天成文書(DEVANAGARI),天成文書的意思是「神的居所」,當然也確實是如此。每一個字都變得神聖,因為它已經被如實知見到神或神性的人所使用。
我們今天進入的這篇《奧義書》是最小的——它可以寫在一張明信片上,然而它卻是現存的最偉大的文獻。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沒有文獻具有這樣的光輝,這樣的深刻性。這篇《奧義書》的名字叫《伊沙奧義書》 。
《奧義書》的世界與我的方法非常接近。事實上,我在這裡所做的就是讓《奧義書》的精神復活新生。它甚至從印度消失了,至少有三千年沒有出現過。有三千年的差距,在這三千年裡,印度摧毀了自己的成就。
首先,《奧義書》不是反生命的,奧義先知們不是為了放棄生命。他們的方法是整體的:生命必須是整體的。他們不教逃避現實。他們希望你活在這個世界上,但以這樣一種方式,你保持高於世界,在某種意義上超越於世界,活在這個世界上卻不屬於這個世界。但他們並沒有教導你必須放棄生命,逃離生命,生命是醜陋的,生命是罪惡的。他們歡喜生命!它是神的禮物,是神的顯化。
必須記住這一基本原則。《奧義書》說,世界是神的所顯化的,神是世界所未顯化的,每一個顯化現象都有一個內在的未顯化的本體。
當你看到一朵花的時候,它只是它裡面某種東西的顯化,它的本質,是未顯化的,這是它的靈魂,它的存在。你無法抓住它,你無法透過解剖花來找到它。為此,你需要一種詩意的方法,而不是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方法是分析,詩意的視角是截然不同的。科學永遠不會在花朵中發現任何美,因為美屬於未顯化的形式。科學能剖析顯化的,會發現花朵所構成的各種物質,但會錯過它的靈魂。
一切萬物都有身體和靈魂。身體是世界,靈魂是神,但身體不反對靈魂,世界不是反對神。世界彰顯神,表達神。神是那寂靜的,世界是寂靜之歌。你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這兩個方面:顯化的,身心結構;和未顯化的,你的意識。
宗教就是在顯化中發現那未顯化的。這不是一個逃離到任何地方的問題,而是探索你內在深處的問題。它正在探索寂靜的中心,旋風的中心。而且它始終是在那裡,任何時候你都能找到它。它不是必須在其他地方找到的東西,在喜馬拉雅山或宗教場所中能找到的。它就在你的內在深處!當你身處在喜馬拉雅山可以發現它,當你身處在市場上也可以發現它。
《奧義書》說,在絕對和相對之間選擇是錯誤的。任何選擇都會使你偏頗,你不會是整體的。而沒有整體就沒有快樂,沒有整體就沒有聖潔,沒有整體,你始終是會有一點不平衡,有一點瘋狂。當你是整體的時候,你是健康的,因為你的本質是整體的。
相對的是指世界,是無常變化的、現象的世界,絕對的是指無常變化的世界中不變的中心。在無常變化中找到那不變的東西。它就在那裡,所以絕對和相對之間沒有問題,只是你要懂得發現那不變的技術。這種技術就是靜心。
靜心僅僅意味著調諧於未顯化的事物。身體在那裡,你可以看到它,頭腦思想在那裡,你也可以看到它。如果你閉上眼睛,你會看到頭腦中的所有活動和工作。念頭在掠過,欲望在產生,記憶在浮現,整個頭腦思想活動都會在那裡,你可以觀照到它。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觀照者不是頭腦。意識覺知到頭腦活動的人不是頭腦的一部分。觀照者是分開的,觀照是分開的。如實知見到這個觀照見證者,就是找到了那本質的、中心的、絕對的、不變的。
身體是無常變化的:曾經你是一個孩子,然後是一個年輕的男人或年輕的女人,然後是老年……
有一天你在母親的子宮裡,然後你出生了,再然後有一天你死了,消失在存在的子宮裡。身體一直在變化,不斷地無常變化。
頭腦思想在不斷無常變化。早上你是快樂的,下午你是憤怒的,晚上你是悲傷的。心情、情緒、感覺、不斷無常變化,頭腦思想不斷無常變化。輪子不斷在你週邊邊緣轉動。這就是旋風,現象世界就是旋風。它永遠不會是一樣的,即使是連續兩個瞬間也不會是一樣的。
但有些東西始終是一樣的,永遠不變的,永遠不會無常變化的——它就是觀照見證。找到這個觀照見證,就是找到了神。
因此,《奧義書》不教你崇拜,而是教你靜心。而靜心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因為問題是如實知見到觀照見證。如果你進入一個宗教場所,同樣的方法必須適用於那裡,如果你進入山區,同樣的方法必須適用於那裡。你可以在家、在家庭中、在市場上——同樣的方法。
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更容易觀照到無常變化。當你去沙漠的時候,你會更難觀照到無常變化,因為在沙漠裡幾乎沒有什麼無常變化,或者無常變化是如此微妙以至於不太容易觀照得出來。但在市場上,坐在路邊,你可以觀照到不斷的無常變化,路上的車流也在無常變化,從來都不一樣。
活在修道院裡,就是活在一個靜態的世界裡,活在一個休眠的世界裡。就是像青蛙一樣活在池塘裡、井裡,被包圍封閉起來。活在大海裡,會讓你更加瞭解無常變化。
在這個世界上是一件好事:這是《奧義書》的資訊。奧義聖者們不是苦行者。當然他們放下了許多東西,但是放下不是透過努力,而是透過領悟,透過靜心。他們放下了自我,因為他們看到自我只是一個由頭腦所製造的實體。它沒有真實性,沒有實體,它是純粹的影子,因為它而浪費你的生命是愚蠢的。說他們放棄是不對的,最好說因為他們變得如此覺知,它自己就自行幻滅了。
他們變得不佔有。不是說他們不擁有東西,而是他們變得不佔有。他們擁有東西。他們不是乞丐。他們快樂地生活著,享受著一切可用的東西,但他們沒有佔有欲,他們不是執著的人。這就是真正的放下:活在這個世界上,但絕對不佔有。他們愛,但他們不嫉妒。他們全然地愛,但沒有任何自我旅行,沒有任何主宰對方的想法。
這就是我在這裡要做的事情,在印度有一些愚癡者認為我反對印度文化。我當然反對這三千年來發生的事情——那不是真正的文化,那是一種背離,那是醜陋的。那使印度變得貧窮,那使印度成為奴隸長達二十二個世紀,那使印度如此饑餓、不健康、不衛生,原因很簡單,如果你教導人們生命不好——只有放下才值得,它沒有價值,唯一的價值就是放下它,唯一的美德就是反對生命——生命自然會受苦。
但這不是《奧義書》所要傳達的資訊,《奧義書》是(印度)這個國家的靈魂,不僅是這個國家的靈魂,也是所有在任何地方有宗教性的人的靈魂。他們會在《奧義書》中找到自己的心,他們會在《奧義書》中歡呼,因為《奧義書》教導整體。
相對的要活成相對的,如實知見到它是相對的,如實知見到它是無常變化的,並不斷地記住那不變的。安住於不變中,不斷活在無常變化中。安住於不變為中心,讓這個變化的、美麗的世界在你周圍移動,帶著它所有的季節、所有的色彩、所有的美麗和輝煌。也要享受它,因為這些是神的顯化形式。這是一種非常具有整體性的方法。
第一節經文:
AUM
PURNAMADAH
PURNAMIDAM
PURNAT PURNAMUDACHYATE
PURNASYA PURNAMADAYA
PURNAMEVA VASHISHYATE。
「唵」
這個是整體的。
那個也是整體的。
「那個」指的是終極的、是絕對的、是現實中隱秘的一面、是不可見的、是未顯化的。
你可以稱之為上帝、真相、涅槃、道、法(Dhamma),邏各斯(Logos)。
這個是整體的。
那個也是整體的。
而「這個」是指現象世界、顯化世界、環繞你的世界。「那個」是指你的中心,「這個」是指你的圓周。而這兩者都是整體的,事實上兩者都是屬於一個整體中的整體。
那個整體誕生出這個整體。
從「那個」誕生「這個」,從整體中只有整體才能誕生。你不能解剖整體,你不能分割整體。從整體中只有整體才能誕生,所以兩者都是整體的。
儘管這個整體來自於那個整體,
祂仍是整體的。
雖然那個整體誕生出這個整體,但並不意味著整體,最初的整體,會開始失去某些東西。它不會失去任何東西,它始終是整體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聲明。試著通過你的經歷體驗來理解它將是好的。
你愛一個人,這並不意味著因為你付出了而減少了,相反,你可能會得到更多。這不是普通的經濟學。在普通的經濟學中,如果你付出了什麼,當然你會減少一些。如果你有十個普通經濟學。在普通經濟學中,如果你付出一些東西,你當然會減少一些。如果你身上有十個盧比,你給別人五個盧比,你不可能還有十個盧比,當然你也不可能有十五個盧比,你只會剩下五個盧比。這就是普通的經濟學,外在世界的經濟學。
內在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你付出了愛,你仍然擁有同樣的愛,甚至可能更多,因為透過付出,你的愛開始流動。它本來可能是休眠的,停滯的,透過你的分享,它開始流動了。就像你從井裡汲水一樣:當你從井裡汲水的那一刻,從隱蔽的泉眼裡,更多的泉水開始來到井裡填滿這個空間。如果你不從井裡汲水,水就會變得很髒,甚至可能會變成有毒的水。而這些死水也變得不可用,它們會被堵塞。如果你每天不斷地汲水,井裡的水會就越來越多,泉水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它們會變得更加可用。
但人們即使在內在生命中也是活在外在經濟中的。如果妻子發現丈夫只是和另一個女人友好相處,她就會變得非常憤怒。如果丈夫發現他妻子和別人玩得很快樂,只是在享受,大笑。丈夫變得被挑釁,嫉妒。這完全是愚蠢的!它不是理解內在世界和內在經濟學。他還在用錢來衡量問題——如果他的妻子和別人一起笑了,那意味著她再也不能和他一起笑了,失去了那麼多的笑聲!現在他是個失敗者,這當然會引起憤怒。
事實上,如果妻子不和許多人一起笑,不享受友誼,不去愛,對許多人而言,她的愛的源泉就會死去,她也不會愛她的丈夫。她會忘記如何去愛,她的泉水會枯竭。
這就是為什麼你看到丈夫和妻子看起來如此悲傷,彼此厭倦,這是必然發生的。他們違背了一條自然的內在法則:你付出得越多,擁有的就越多。給予不會破壞你身上的任何東西,事實上它是創造性的。那些能愛許多人的人,就能更全然地愛自己的妻子或丈夫。
但人類甚至還沒有領悟到這個簡單的現象。我們的行為仍然非常幼稚和愚蠢。
就像你的愛人問你:「只有我在的時候,你才能呼吸,我不在的時候就不要再呼吸了,因為會失去許多呼吸,會失去許多生命。而當你回家後,你已經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地方都在呼吸了,你就會幾乎死掉!所以當我不在你身邊的時候,就不要再呼吸了!」而丈夫也堅持說:「當我不在家的時候,你就停止呼吸,這樣當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發生偉大的呼吸!」但這樣的話兩個人都會死。
我們就是這樣扼殺了世界上的愛情,我們就是這樣扼殺了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因為我們的整個邏輯都是愚蠢的。丈夫早上去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在海灘上慢跑、奔跑、享受陽光,這是件好事。妻子也去欣賞花草樹木。當他們再次走到一起的時候,他們將能更加活潑地與對方相處,對彼此更有愛。他們將處於巔峰中,他們將充滿生命的活力來分享。但這樣的事情還沒有發生過。
我的弟子(sannyasins)們必須記住:嫉妒會扼殺愛情,佔有欲會扼殺愛情。如果你想發生偉大的愛情,就不要嫉妒,如果你想要你的生命在多維度上成長,它就需要自由。你需要自由,你愛的人也需要自由。只有在自由中,才會有擴張、成長。
《奧義書》中用來表示絕對的詞是梵天(BRAHMA),它來自梵語的詞根bri,bri的意思是成長,擴張。因此,對於宇宙來說,梵語是梵天。
直到本世紀,愛因斯坦才發現了宇宙擴張的假說。早在愛因斯坦之前的五千年,《奧義書》上也有同樣的說法:宇宙在不斷地成長和擴張。他們給宇宙起的名字,梵天,意味著宇宙不斷地擴張,不斷地成長。這種成長是無止境的,這種成長是沒有極限的。
一個聖者,一個靜心者,必須以這樣的方式活著,一切都在成長,擴張,沒有任何限制。你的愛、你的快樂、你的寂靜、你的生命——一切都應該被允許成長。而這只有在你允許別人也處於同樣的狀態下,這種情況才會發生。
但幾千年來,我們所做的恰恰相反:我們以愛的名義,以友誼的名義,侵犯對方的領土,破壞彼此的空間。我們用美麗的語言來掩蓋醜陋的現實。
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你就會給他盡可能的空間,你永遠不會侵犯對方的自由。這是你愛的唯一表現,而不是你寫的那些愚蠢的情書!任何一個愚癡者都可以寫情書——電腦可以比你做得更好!電腦可以寫情書,這裡面沒有問題。你們的愛情只能用一件事來證明:你給了對方多少自由——甚至是愛別人的自由,這才是你們愛情的唯一標誌。
而奇跡是,我們越是允許彼此盡可能多地去愛,你就會發現那個人無限地愛著你,因為愛不是金錢,愛不是商品。它是一種內在的能量,因分享而成長,因不分享而死亡。
每一篇《奧義書》都以一個種子咒語開始。種子咒語意味著它包含了整篇《奧義書》,如果你能領悟到種子咒語,你就能領悟到整篇《奧義書》。整篇《奧義書》只是一棵從種子咒語中生長出來的樹。這是一個種子咒語:
AUM
PURNAMADAH
PURNAMIDAM
PURNAT PURNAMUDACHYATE
PURNASYA PURNAMADAYA
PURNAMEVA VASHISHYATE。
在這一節小經文中,包含了整篇《奧義書》。接下來的內容只是這個種子所生長出來的。這是未顯化的部分,那麼整篇《奧義書》就是所顯化的部分。
而每一個種子咒語前面都有神秘的「唵」(AUM)聲,它甚至包含了種子咒語。如果你領悟了「唵」,你就領悟到了一切。《奧義書》是以這樣一種美麗的方式寫的:首先是「唵」……
如果你能領悟到這一點,就沒有必要不斷繼續下去了。「唵」沒有任何意義,它不是一個單詞,因此它不是按字母順序寫的,它是一個符號。
它包含三種聲音:A,U,M。這些是基本音:A,U,M,所有其他的聲音都來自這三個基本音。這是基本音的三位一體,然後整個生命的音樂就從這三個聲音中誕生出來了。
「唵」的意思正是禪宗人所說的「只手之聲」。「唵」就是你內在深處的音樂。當所有的思想、欲望和記憶都不復存在了,都消失了,心靈絕對寂靜無聲,內在沒有任何噪音,你就開始聽到一種不包含任何意義的,極其美妙的音樂。這是純粹的音樂,沒有任何意義,給你巨大的喜悅,讓你充滿了慶祝,讓你跳舞。你想高唱「哈利路亞!」但音樂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它是純粹的音樂,沒有被任何意義所污染。
「唵」代表著內在的音樂,內在的和諧,當你的身體發出「嗡嗡」聲時,當可見與不可見,顯化與未顯化一起跳舞時,你的內在就會發出這種聲音,當他們像兩個深愛的戀人-擁抱,融合。彼此融合,當可見與不可見做愛,當顯化者與未顯化者做愛,當顯化者與未顯化者不再是兩個而是合為一體時。「唵」聲就會發生。
這在《奧義書》中用數字「100」來表示。數位「100」被用來象徵最終的合一狀態。數字「100」中的兩個「0」代表「這個」和「那個」,代表顯化和未顯化,代表現象和本體——兩個「0」。兩者都是整體,當這兩個整體成為一體時,「100」數字中的「1」就代表了這種一體。
「100」是一個象徵性的數位,它有一個資訊。身體與靈魂,世界與神,無常變化與不變,時間與永恆,物質與意識——由兩個「0」代表。當這兩個「0」變成一個,當它們不是相互對立的時候——就像這三千年來所謂的有宗教信仰的人所做的那樣……
他們破壞了這個美麗的象徵,他們將這兩個「0」對立起來。他們製造了一種生命的否定,他們不是肯定生命,而是將生命譴責為罪惡。當這兩個「0」在愛戀中融合,變成一個深情的愛人,相互擁抱,那麼,一體就誕生了。這就是「100」中的「1」所代表的。
整體的物質生命與整體的精神生命:這就是整體。這就是我給你們的資訊。做一個精神的物質主義者——或者是一個物質的精神主義者——因為對我而言,它們是截然不分的。內在方面是精神的,外在方面是物質的。
宗教將人類分為唯物主義者和唯心論者。現在蘇俄、中國和其他共產主義國家認為他們是唯物主義者。他們是共產主義者——他們否認神,否認意識,否認靈魂,否認未顯化的東西,他們只相信物質。「物質」一詞是指可以測量的東西,「物質(matter)」來自「計量器(meter)」——可以測量的東西。他們不相信不可測量的東西。但不可測量的東西就在那裡:你信或不信並不重要。你信或不信對現實沒有影響。不可測量的東西就存在於那裡,不僅神秘主義者這麼說,現在連物理學家也這麼說,不可測量的東西是存在的。
存在是不可測量的,它是如此浩瀚以至於無法衡量。而這浩瀚也在不斷擴大,每天都在變得越來越大。它已經是無限的,而且它不斷地變得更加無限!它已經是完美的,而且它越來越完美,從一個完美到另一個完美。它從來都不是不完美的,所以它不是一個從不完美到完美的問題。它永遠是完美的,它永遠是無限的,但它還在不斷擴張。
這就是現代物理學的矛盾。這對所有的神秘主義者來說都是一個矛盾,但他們並不擔心。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被稱為神秘主義者:他們接受矛盾,他們享受矛盾。他們喜歡矛盾,因為他們如實知見到現實真相只能是矛盾的。但是,現代物理學家卻非常困惑,因為物理學植根於邏輯學,邏輯學不能接受矛盾。要麼是「這個」要麼是「那個」——始終是非此即彼。
神秘主義從來不是非此即彼,如果他是非此即彼:那麼:他就不是神秘主義。神秘主義兩者兼具(BOTH/AND)!
所有的宗教,所謂的宗教人士都反對我,基督教徒,穆斯林,印度教徒,耆那教徒,佛教徒,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在教導整體。我在教導我的弟子:做精神上的唯物主義者——因為兩者兼具!我們能做什麼?這不是我們選擇的問題,事實已然如此了:物質在那裡,意識在那裡。邏輯學家始終是在選擇……
世界上所謂的精神主義者不斷試圖證明世界是不真實的,這樣他們就可以證明只有精神存在,世界並不存在——它是幻象,它是虛幻的,它是不真實的,它是由像夢一樣的東西所組成的。而唯物主義者從另一個極端點不斷做著同樣的事情。他們說沒有意識,意識是一種表像。馬克思說,意識是物質的副產品,僅此而已,它沒有自己的實質。物質是真實的,意識只是一個影子。這些都是同樣的邏輯!
貝克萊說:意識是真實的,物質只是一個影子,一個思想念頭,除了夢,別無他物。但他們的邏輯是一樣的:都害怕接受兩者,都在選擇其中一個。他們活在非此即彼的世界裡。
但是真正的神秘主義者,《奧義書》神秘主義者,兩者都接受,他甚至不稱它們為兩個——它們是一體兩面而出現的。一個實相的兩個方面:內在和外在,物質和精神。
所以對我而言,沒有什麼問題:你既是科學的和宗教的,你既是物質的和精神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快樂地生活,但也要安住於你意識的中心。這是將《奧義書》帶回來了。這是一次復活!
在這個現象世界的中心,
在它所有的無常變化形式中,居住著永恆的主。
神無處不在,所需要的只是一雙能看見的眼睛。那麼,你會在岩石、星星、飛禽、走獸、周圍的人身上看見祂。但第一次的體驗必須發生在你的內在,只有這樣,你才能在其他地方看到祂。
所以,超越無常變化,享受內在,不要貪念他人之所有。
不變的是神,無常變化的是世界。
……超越無常變化……
不要反對無常變化,記住——超越。超越不是反對。「超越」是指活在其中,但活在這樣的方式中,你仍然超越於它,就像一朵蓮花。它生長在湖裡,但又超越於湖面。它活在水裡,但水不能觸及它柔軟的葉子。即使在早晨,露珠聚集在荷葉或花瓣上,它們始終是分開的。露珠在葉子上,你可以看到它們,在早晨的陽光下如此美麗,像珍珠,但它們是分開的。葉子保持絕對乾燥,露珠不能使它變濕。
這就是一個修行弟子的方式,這就是《奧義書》的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卻不屬於這個世界。
……超越無常變化,享受內在……
不要強迫自己——享受內在的快樂,然後你就能很容易領悟到我的方法。這不是強迫的問題。靜心不應該被強迫,你不應該開始一種嚴格的紀律,一種暴力的紀律。你不是一個士兵,你是一個修行弟子!
修行弟子只是享受內在,他也享受外在。他享受!他享受外在,在同樣的享受浪潮中,他進入內在——這是同樣的浪潮。就像呼吸:呼吸進來,呼吸出來。你認為這是兩次獨立不同的呼吸嗎?是同一個呼吸,呼氣,吸氣,呼氣,吸氣……
這是同一個呼吸,這是同一個過程。同樣的呼吸進來又出去。
享受外在,乘著同樣的享受浪潮,以同樣的快樂,以同樣的舞蹈進入內在。不要製造分界——根本就沒有分界。所有的分界都是神職人員、偽君子、道德家製造的。他們不斷製造分界,「這是外在的,這是內在的」。沒有任何界線可以劃分什麼是外在的,什麼是內在的,它們是一個過程、一個整體的一部分。
當你走出你的房子……當早晨太冷的時候,你就從房子裡出來,坐在陽光下,享受日光浴。而當太熱時,你就起身進去。沒有強制的問題,只是有一點意識,現在太熱了,於是你就搬進去,躲到陰涼的房子裡。而當裡面太冷的時候,只要稍微意識到,你就會出來。
以同樣的方式享受外在和內在,並不斷移動,乘著同樣的享受浪潮。不要製造任何區別——這是同一個浪潮,同一個現實。
所以,超越無常變化,享受內在……
不要將事情搞得太嚴肅。不要因為你在靜心而拉長著臉,因為你是一個聖人,就拉長了臉!看看你們聖人的照片——如此長的臉,和這些聖人一起生活將是一個地獄。我不認為這些聖人能進入天堂,或者,無論在哪裡。我不認為這些聖人能進入天堂,或者,無論他們將去哪裡,他們都會創造他們的地獄。地獄就在於他們的嚴肅。
有一次佛陀被問道:「當一個覺醒者死了,會發生什麼?他會上天堂了嗎?」
佛陀說:「不要問無意義的問題!無論覺醒者在哪裡,天堂就在哪裡,無論他在哪裡,無論他在何處……如果他到了地獄,地獄就會被轉變。他的存在使它的天堂環繞著他自己身邊。」
天堂圍繞著佛陀,圍繞著覺醒者。你不能將一個覺醒者送進地獄——不可能,你也不可能將你所謂的聖人送進天堂——不可能。地獄是如此深植於他們的生命之中,無論他們身在何處,他們都會給自己和別人製造無聊。
聖人不是一個好夥伴,即使是罪人也比聖人好得多。我和這兩種類型的人都生活過,相信我,罪人比聖人要好得多。聖人是徹底的無聊!如果他們是《奧義書》意義上的聖人,那麼聖人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我稱我的弟子為聖人。
我的弟子是聖人,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印度教聖人或耆那教聖人或基督教聖人。基督教的聖人似乎是最糟糕的——無聊到我可以相信尼采說的上帝已經死了,祂一定是自殺了!在這些聖人的包圍下,祂能做什麼,還可以做什麼?祂一定是自殺了,覺得太無聊了。這個組織將永遠存在下去!你逃不掉。
《奧義書》充滿了歡樂,充滿了鮮花和芬芳。
……享受內在。
不要貪念他人之所有。
而《伊沙奧義書》並沒有說,放棄這個世界。它說:……不要貪念他人之所有……
不要佔有,不要成為人或事物的佔有者,只要將它們當作宇宙的禮物。當它們可用時,就善用它們,當它們不可用時。就享受自由。當你擁有某樣東西時,享受它,當你空無所有時,享受空無——空無也有屬於它自己的美。
如果你有一座宮殿可以住,那就享受吧!如果你沒有,那就享受一間小屋,小屋就變成了一座宮殿。正是這種享受才帶來了不同。即使是住在樹下,也享受吧。不要錯過樹和花,不要錯過自由和鳥兒,不要錯過空氣和陽光。當你身處宮殿時,不要錯過它——享受大理石和吊燈…
無論身在何處,都要不斷享受,不要佔有任何東西。沒有任何東西屬於我們。這個世界我們空手而來,也將空手而去。世界是一份禮物,所以盡情享受吧。記住,宇宙始終會滿足你所需要的一切。
一個蘇菲神秘主義者曾經每天在祈禱中說:「感謝主,感謝您為我所做的一切。我該怎麼才能報答呢?我感到非常感激!」
有一次,他和弟子們一起旅行,有三天時間,他們被拒絕得到庇護所,因為他們被認為人認為是異教徒,他們被認為是反宗教的,叛逆的。不給他們食物,甚至連水也不給,也沒有庇護所。三天來,又餓又渴……
第三天他禱告的時候,又在對主說:「感謝您為我所做的一切。我該怎麼才能報答呢?我感到非常感激!」
現在這太過分了,他的弟子說:「是時候該說點什麼了!」於是他們說:「等等,等一下!你在感謝什麼呢?我們已經餓了三天,渴了三天,沒有庇護所,在沙漠裡,任憑野獸擺佈,你在感謝什麼?」
蘇菲神秘主義者笑著說:「你們沒有領悟到,這是我這三天所需要的!主始終是給我所需要的一切。這一定是我所需要的,否則祂不會給我的。我很感激。祂始終在照顧我。祂不計較我的欲望,祂始終是給我祂覺得對的東西。我在感謝祂……
禁食三天,三天沒有庇護所,三天都在曠野有星空下,在曠野中睡覺,沒有野獸攻擊我們。而你為什麼看起來這麼悲傷?這一定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這就是信任,這是快樂的態度。這才是真正的弟子!
人如果能不斷這樣行事,
當願身生百年。
人如果能不斷這樣行事,當願身生百年。
現在記住:這不僅意味著長壽。當然,這也意味著,因為奧義聖者們並不反對生命,他們希望長壽、快樂地活著,所以這是非常好的——這個意義是完全正確的。
嚮往長壽,嚮往活得深刻,嚮往強烈而充滿激情地活著——完全正確!——但不要忘記「100」的象徵。這是它的真諦,更高的意義,不可見的意義。
……人如果能不斷這樣行事,當願身生百年。
即使在世間生活和行動,你也可以成為那整體的。這個世界和那個世界的兩個〇,那個身體和靈魂的兩個〇,那個無常變化和不變的兩個〇,即使你在這個世界上行動,也能相遇並合而為一,所以沒有必要放棄什麼。
這樣一個人才能獲得自由。
才不會將自己束縛於業力因果中。
不是透過放下行為,而是透過在這樣的意識覺知中,在這樣的深度靜心中行為,一個人變得不受行為及其束縛的作用。
世俗世界被無明的黑暗所覆蓋,凡殘害自性的人都會墮入此暗無天日的死亡深淵中。
《奧義書》稱人們無明的……如果他們活在只取其一半世界裡,他們就是無明的。唯物論者是無明的,唯心論者是無明的,因為兩者都沒有如實知見到那整體的。只有如實知見到整體的人才是處於「明」的狀態。
凡殘害自性的人都會墮入此暗無天日的死亡深淵中。
而將你的存在一分為二,就像殺死你的存在,謀殺你自己,殺死你自己。不要使你自己殘廢,不要使你自己癱瘓。接受你的全部,快樂地活著。
這個是整體的。
那個也是整體的。
那個整體誕生出這個整體。
儘管這個整體來自於那個整體,
祂仍是整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