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奇迹
第十章时间即呼吸(二)
一个宇宙在另一个宇宙之中的律则展现,我们称之为奇迹,再也没有其它类的奇迹了。奇迹并不是律则的破坏,也不是律则之外的现象,而是以另一个宇宙的律则来产生的现象。这些律则对我们而言不可理解不为我们所知,因此它们才会那麽奇迹。
为了要了解相对性的原则,从另一个宇宙的角度来检视一个宇宙的生命和现象很有用。也就是说,由另一个宇宙律则的观念来检视。当某一个宇宙所有的生命现象从另一个宇宙来检视时,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和意义,许多新的现象会产生而许多其它的则消失了。这使得世界及事物的图像完全改观。
过去曾经提过,单是宇宙的观念就可以为相对性律则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真正的科学和哲学应该建基于相对性律则的了解上,因此可以说以它们真正的意义而言,科学和哲学乃开始于宇宙的观念。」
说了这话之后,经过一段颇长的静默,葛吉夫转过头来对我说:
「试着以你自己的关于次元来讨论我刚才所说的。」
你刚才所说的,」我接着说,「毫无疑问与次元的问题有关。但在我着手之前,我想说明一个对我来说不太清楚的地方。你提到小宇宙,我们很习惯把小宇宙的观念跟人相连,它意指人本身代表一个世界,但你却给人一个Tritocosmos的名字,也就是第三宇宙,为什麽是第三呢?第一个是Protocosmos,第二个是太阳,或Deutercosmos,为什麽人是第三个呢?」
「目前很难解释它,」葛吉夫说,「你以后会了解。」
「你真的认为小宇宙的概念不适用于人吗?」一个听众问,「这在名称上产生了混淆。」
「没错,没错,」葛吉夫说,「人是第三宇宙,小宇宙是原子,或」-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找合适的字眼--「微生物。」
「不过不要被这问题绊住了,这些以后都会解释。」
然后他再度转向我。
「看看从你的观点能够怎麽说,就如我说过的一切去考量。」
「首先我们得检视从零到无限的对比是什麽意思,」我说,「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便能了解一个宇宙与另一个宇宙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研究可及的世界中,有着对比关系清楚而完整的例子。在几何中它代表某个次元中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更高次元中的一个单位之间的关系。点到线、线到面、面到立体、立体(也就是三次元)到四次元的关系。
如果这个观念成立,我们就必须承认一个宇宙到另一个宇宙间的关系,乃是两个不同次元中两个不同个体的关系。如果一个宇宙是三度空间,那麽下一个宇宙,也就是其上的那一个,必然是四度空间,再下一个则是五度空间,依此类推。
如果我们拿原子,或微生物,或像你所说的小宇宙当作一个点,那麽相对于这个点的人则是线,也就是一度空间的形体。下一个宇宙--地球,相对于人则是平面,也就是二度空间。太阳,也就是太阳系,相对于地球则是三度空间。绝对者,或第一宇宙则是六度空间。
让我对这宇宙体系最感兴趣的是我从其中完整看到我在《宇宙的新模型》中所谈的『次元的阶段』,它们不只是细节上的巧合,简直是完全一样。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我从未听说过七个宇宙彼此以零与无限的关系相连,然而我的『次元的阶段』与它完全符合。
『次元的阶段』其中包含了七个次元,零次元、第一次元、第二、直到第六次元。零次元或是点,是一个极限,它代表我们看某物成一点,但我们并不知道在这个点之后隐藏了什麽,它也许就是一个点,也就是一个没有次元的个体。他也可能是一个完整的的世界,但它离我们是如此遥远或渺小,因此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点罢了。这个点在空间中的运动对我们而言是线,同样的,这个点的本身将自己在移动时所见的空间为一条线,而线在一个方向的运动则为平面,而这线也会将它自己移动时所见到的空间视为平面。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从点的观点来检视线,以线的观点来检视平面。然而点、线、面都在一个三度空间里,因此平面将成为该空间的边缘或片段。而线则成为面的边缘或片段。而点就是线的边缘或片段了。
在我们的认知中,一个三度空间与点、线、面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有真正的形体存在。
平面只是一个形体的投射,线则是平面的投射,而点则是线的投射。
一个『形体』有一个独立的物理存在,也就是说,它有几个不同的物理量。
但当我们说某事物『存在』时,指的是它在时间中的存在。然而在三度空间中并没有时间的存在,时间存在于三度空间之外。以我们所感觉的时间,是四度空间。存在,对我们而言是存在于时间中,存在于时间中意指向四度空间运动或延伸。如果我们将存在视为是向四度空间的延伸,如果我们视生命为一个四度空间,那一个三度空间则是它的片段、它的投射、或是它的极限。
然而存在于时间中并不包含存在的所有层面,除了存在于时间中,其它一切的存在亦在于永恒中。
永恒是时间中的每一瞬间无限的存在。如果我们将时间视为一条线,那麽这条线的每一点都会被永恒的线所穿过,在时间这条在线的每个点都会是永恒中的一条线。永恒比时间要更高一个次元,因此如果时间是第四次元,那麽永恒就是第五次元了。如果时间的空间在第四次元,那麽永恒的空间就在第五次元了。
此外要了解第五和第六次元的观念,就必须建立对时间的某种观点。
时间中的每一瞬间都包含着某个数量的可能性,有时数量较小,有时较大,但它的数量绝不会是无限的。我们必须了解有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存在,我可以从这张桌子上拿起一张纸,一枝笔或一个烟灰缸,然后将它丢在地上。但我不能拿一个并不存在桌上的橘子把它丢在地上。这明显定义了可能性及不可能性。可以从这张桌上拿起来丢在地上的可能性有好几组,我可以丢一枝铅笔或一张纸或一个烟灰缸,或是铅笔跟纸一起丢,或是笔和烟灰缸,或三者一起,或什麽也不丢。所有的可能性就是这些了。
如果我们将这些可能性存在的瞬间视为时间中的一瞬间,那麽下一瞬间便是实现其中之一的可能性的瞬间。实现其中一种可能性的每一瞬间合起来则组成了时间的线。但时间中的每一瞬间在永恒中皆无限地存在,那些实现了的可能性持续在永恒中永无止境地被实现,而那些没有被实现的可能性则持续保持未被实现,且无法被实现。
但世界被创造或起源于此的可能性必须被实现,而这实现则组成了这世界的素质,同时在永恒的极限中,并没有空间予以所有可能性的实现。在永恒中,已经实现的每一件事持续地保持已实现,而未被实现的也持续保持未实现。
永恒,无论如何只是一个由时间的线所越过的平面,在这条在线的每一点都还留有一些未被实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想象一条实现这些可能性的线,它们将会从一点上以与时间和永恒不同角度的线放射出去,这些线会在永恒,第五空间之外行进,在『更高的永恒』或第六空间、第六次元之中。
第六次元是实现所有可能性的线。
第五次元是永恒的存在,或已实现的可能性重复的线。
第四次元是实现一种可能性的每一瞬间过程。
正如我所说的,七个次元,从零次元到第六次元,组成了次元的整个过渡,在这过渡之上,不是什麽都没有便是相同的过渡以不同的层面来重复其本身。
就如我所说的,宇宙系统,也就是我们刚才所听到的论点当中也让我最吃惊的,是它与我的《宇宙新模型》中的基础次元的过渡完全相符合,只是这个宇宙系统谈得更远,并且解释了许多在『宇宙新模型』中不清楚的地方。
如果我们拿小宇宙,也就是葛吉夫所定义的原子或微生物来说,那麽对它而言第三宇宙就是四度空间。中宇宙则是五度空间。次宇宙则是六度空间。
这意指『原子』或是『微生物』的所有可能性在太阳系的范围内都会被实现。
若我们将人视为第三宇宙,次宇宙则是五度空间,大宇宙是六度空间。这也就是说第三宇宙的所有可能性都会在大宇宙的极限中被实现。
同样的,中宇宙的所有可能性都会在伟大宇宙中被实现,而次宇宙或是太阳的所有可能性便会在第一宇宙或绝对者中实现。
既然每个宇宙都有一个真实的形体存在,那麽每个宇宙本身或在它本身之中也是一个三次元,相对于一个较低的宇宙,它便是四次元,而相对于一个较高的宇宙,它则是一个点,换个方式说,它本身是三次元。但第四次元则存在于其上的及其下的宇宙中。最后这一点恐怕是最矛盾不过的,然而它正该如此。对于像一个同样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存在于一个极大尺度的领域,就像它存在于一个极小尺度的领域中,存在于一个事实上是无限的领域中,就如同存在于事实上是零的领域中。
此外,我们必须了解即使是一个相同的三度空间也会改变,只有一个六度空间才完全真实。一个五度空间只是一个六度空间不完全的形象。一个四度空间则是一个五度空间不完全的形象。一个三度空间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四度空间。当然,一个平面是一个不完全的三度空间,也就是说,它是后者的一个面。相同的,一条线是一个不完全的平面,一个点是一个不完全的线。
此外,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如何,但一个六度空间能视自身为三度空间。如果某个人从外看也可能看到一个三度空间,然而却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三度空间。比方说,我们视地球为一个三度空间,然而这个三度空间却是想象的,因为一个三度空间对地球及我们而言是非常不同的。我们对它的所见是不完全的,我们所看到的是它完整存在的片段的片段的片段。『地球的球体』是一个想象的形体,它是一个六度空间地球的片段的片段的片段。但这六度空间的地球对它本身也可以是三度空间,只是我们无法知道也无法感受地球看它本身是什麽样子。
地球的所有可能性可在伟大宇宙中实现,也就是在伟大宇宙中地球是个六度空间。但事实上在某个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的形式是如何必须改变。在次宇宙中,也就是相对于太阳,地球便不再只是一个东西(把点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尺度的缩小),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行走的轨迹--一条线。如果把太阳放在大宇宙中,也就是如果我们假想太阳运动的路线,那麽地球运行的路线将会是一条绕着太阳运行而形成螺旋状的线。如果我们去理解这个侧生的螺旋型运动,它会变得无法想象,因为我们并不了解这个运动的性质是什麽。然而,这便是地球的六度空间形象,而地球本身则视自己为一个三度空间。我们有必要建立及了解这个理论,不然诸宇宙的三度空间会和我们一般对三度空间的想法相混淆。甚至是同一个形体的三度空间也会不同。
最后这一点对我来说似乎与葛吉夫所说的『相对性原理』有关,他的相对性原理与机械上的相对性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完全不同,它与《宇宙新模型》再度雷同;指的是存在的相对性原理。」
在这点上我结束了对宇宙体系从理论上的诸多层面所做的概述。
你刚刚所说的当中有非常丰富的材料,」葛吉夫说,「但这些材料必须经过推敲研究。如果你能找到如何研究你的所有材料,你将了解许多目前还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时间在不同宇宙中是不一样的,它可以被精确地计算,也就是说,两个宇宙之间的时间关系可以被确立。
我只再说一件事:
「时间就是呼吸--试着去了解这个。」
接下去就什麽也没说了。
后来葛吉夫的一个莫斯科学生说有一次葛吉夫谈到不同宇宙中的不同的时间。葛吉夫说动植物的睡眠和苏醒,也就是二十四小时或一个日夜,构成了『有机生命的呼吸』。
葛吉夫对于宇宙以及之后的谈话引起我很大的好奇。这是从我开始的「三度空间宇宙」到我所谈的《宇宙新模型》直接的转变,也就是我所研究的空间、时间及高次元的问题。
之后的一年多里面,葛吉夫没有谈到有关宇宙的主题。
我们之中有几个人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虽然我们都觉得宇宙的观念中有一股强大的潜在精力,然而我们一直一无所获,特别是对「小宇宙」感到困惑。
如果能将人视为小宇宙而将人类甚至有机生命视为第三宇宙,那麽建立人跟其它宇宙的关系就会容易得多。」我们其中之一的Z跟我一样尝试了解并发展宇宙观,他说出了这样的关连。
但有一两次当我们试着与葛吉夫谈起时,他却坚持他的定义。
我记得有一次他正好要离开圣彼得堡,也许就是在1917年最后一次离开时,我们其中之一在车站问起有关宇宙的问题。
「试着了解小宇宙的意义,」葛吉夫回答,「如果你能了解这个,那麽你所问的其它部份都会变得清楚。」
我记得在后来的讨论中,当我们以「小宇宙」当作人的时候,问题便容易解决得多。
这方法当然是有条件的,然而它却符合于研究人与世界的整个系统。每个生物;一只狗、一只猫、一棵树都可以视为一个小宇宙。而所有生物的全体则组成了第三宇宙或是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这些定义对我而言似乎是逻辑上唯一的可能,我无法了解为什麽葛吉夫反对它们。
无论如何,当我后来再回到宇宙的问题时,我决定把人视为小宇宙,而将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视为第三宇宙。
有了这个结构,更多的东西便容易理解得多。有一次重读葛吉夫给我的「瞥见真理」手稿,也就是我第一次去莫斯科聚会时所听到的故事开头。我发现其中提到「大宇宙」和「小宇宙」,而且小宇宙所指的正是人。
现在你对主掌大宇宙的生命律则已有一些概念,而且回到地球,提醒你自己「在上如在下」,我想不需要任何解释,你也不会否认人--小宇宙的生命也是由相同的律则所主掌。--「瞥见真理」
这更强化了我们决定将「小宇宙」应用在人的理解。之后葛吉夫为什麽将「小宇宙」解释为比人更小的单位的原因以及为什麽他要这样引导我们的思考才变得比较明显。
我记得一次有关这主题的谈话。
如果我们想用图表来表示各宇宙间的相互关系,我说,「我们就必须将小宇宙,也就是人,视为一个点,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将他放在非常小的尺度上,离我们有一大段距离。那麽他在第三宇宙上的生命,也就是与其它的人并置身于自然之中,会是他在地球的表面上,从一点到另一点所形成的线。而中宇宙,也就是以地球在二十四小时中以它的轴心自转,在这关系下,这条线将成为一个平面,若是与太阳的关系,也就是加上地球绕着太阳运行,这个点将成为一个三度空间。换句话说,它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存在,已实现的东西。然而以它最初的一个基本点,也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小宇宙,也是一个三度空间,因此我们具有两个三度空间。
当我们说人的所有可能性都在太阳中被实现,这也符合我们过去曾说过的,一个第七种人在太阳系的范围内是不朽的。
在太阳,也就是太阳系之外,便没有也不能有任何的存在。换句话说,从下一个宇宙的角度来看,它根本不存在。大宇宙是一个可以实现第三宇宙所有可能性的宇宙,人只能以第三宇宙的一个原子在大宇宙中存在。地球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在神圣宇宙中实现,而太阳的所有可能性可以在第一宇宙中实现。
如果小宇宙,或人,是一个三度空间,那麽第三宇宙--地球上的有机生命就是一个四度空间,地球便有五度空间,太阳则有六度空间。
一般的科学将人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将地球上的有机生命视为一个全体,把它看成一个现象而不是一个三度空间;它将地球视为一个三度空间;太阳也是三度空间;太阳系也是三度空间;连银河也是三度空间。这论点的不精确在于当我们试着想一个宇宙存在于另一个宇宙之中,也就是说,一个低等的宇宙存在于一个高等的宇宙之中,一个小的宇宙存在于一个大的宇宙之中时得到证实。比如,人在有机生命中的存在,或他与有机生命的关系,在这里有机生命便不可避免处于时间之中,而在时间中的存在便是一条向四度空间延伸的线。
而地球也不能视为一个三度空间,除非它静止不动,它的自转使人成为一个五度空间,而它绕着太阳的运行则使地球成为四度空间。地球并不是一个球体,而是一个绕着太阳的螺旋。太阳也不是一个球体,而是这个螺旋中的纺缍。当这螺旋和纺缍被视为一个整体,必能在下一个宇宙中具有的运动。这个运动的结果我们无法知道,因为我们既不知道这运动的本质,也不知道它的方向。
此外,七个宇宙代表一个『次元的阶段』,但这并不表示宇宙的环节终止在小宇宙。如果人是小宇宙,也就是说,他的本身视为一个小宇宙,那麽组成他身体的细胞之于他就差不多等于他之于地球上的有机生命。一个细胞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是一个由几百万个原子所组成的。而原子又包含着它的下一层--它的下一个宇宙。再往下推,我们可以说下一个宇宙是电子的世界。这里我们又有了第二个小宇宙--细胞;第三个小宇宙--原子。第四个小宇宙--电子。这些分别和定义,也就是『细胞』、『原子』和『电子』也许非常不完美;也许以后的科学家会建立其它的,然而原理将总是相同,低等的宇宙总是以完全相同的模式相对于小宇宙。
想重组当时有关宇宙的所有谈话很不容易。
我经常回到葛吉夫谈到的有关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宇宙,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谜是我可以也必须去解开的。
最后,终于决定将我对这主题的思考组合在一起。我将人视为一个小宇宙,相对于人的下一个宇宙是「地球上的有机生命」,我称之为「第三宇宙」。虽然我并不了解这名称,因为我无法回答为什麽地球上的有机生命是「第三」宇宙,不过名称并不重要。之后每一件事都与葛吉夫的体系相吻合。在人之下,也就是次于他的宇宙是「细胞」,但并非任何一个细胞或是一个在任何情况下的细胞,而是一个相当大的细胞,像是人类的卵细胞。至于下一个宇宙,可以是一个超小细胞。在一个显微镜底下的世界中存在着两个宇宙的理论,就是在这显微镜下的世界中两个不同的个体。就好像「人」跟一个「大细胞」之间的差异,这在细菌学中是显而易见的。
下一个宇宙是原子,然后是电子。这两个名词对我来说都不是非常清楚而可靠的定义,但既然没有其它的选择,这些也就将就地用了。
这样的一个连续性毫无疑问显示出或保持了宇宙间的不可比较。也就是说,它保存了零与无限之间的不可测。这体系在往后制造了许多非常有趣的建构。
宇宙的理论要从我们第一次听到一年之后才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也就是在1917年的春天,当我首次成功地建构了「各宇宙的时间表」,不过这些我稍后再谈。这里我只再加一点,也就是葛吉夫从未如他所承诺的,解释这些宇宙的名称及它们的来源。
《探索奇迹---无名教学的片段记录》作者:P.D.邬斯宾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