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观照

17.用第三只眼观照

   这是东方对于世界的贡献之一:即感悟到在两眼之间,还有内在的第三只眼存在,但通常它都处于休眠状态。

  人们必须努力将他全部的性能量往上移动,以抗衡地球引力,当能量到达这第三只眼的时候,它便睁开了。有很多种方法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因为当它睁开的时候,会突然有光亮闪现,那些你以前从未明悟的事情一下子会变得非常的清晰。

  每当我强调观照、静观……最好的方法便是发挥你第三只眼的作用,因为这种观照是内在的,你的双眼用不上,它们只能观看外部的世界。它们必须要闭上。而当你试图去观照内在世界的时候,当然需要有眼睛之类的器官让你去看。谁能看见你的思想?不是你的双眼。谁能看见你内在正在升腾的怒火?看得见这些事的部位被喻为「第三只眼」。

   戈瑞希卡(Gourishankar)静心

  这种方法由四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十五分钟。前两个阶段是静心者为第三阶段自然的拉蒂沃(Latihan)作准备的。奥修曾经说过如果第一阶段的呼吸做得正确的话,那么血液中形成的二氧化碳将会使你感觉到自己高如戈瑞希卡(珠穆朗玛峰)。

  第一阶段:十五分钟

  闭眼坐着。用鼻子深深地吸气,让空气充满你的肺。尽可能久地屏住呼吸,然后用嘴轻轻地呼气,再尽可能久地让肺保持全空。鳖个第一阶段循环进行这种呼吸。

  第二阶段:十五分钟

  恢复到平时的呼吸,然后轻柔地凝视蜡烛的火苗或摇曳的蓝光。让身体保持平静。

  第三阶段:十五分钟

  紧闭双眼,站立起来,让你的身体放松,让你的身体能够接纳一切。你会感觉到微妙的能量使你的身体不由自主地移动起来。让这种拉蒂汉发生。你不要去控制自己的移动,而要让移动自然发生,轻柔地,优雅地。

  第四阶段:十五分钟

  闭眼躺下,保持安静与安宁。

  前三个阶段需要有固定的节拍伴奏,最好还有舒缓的背景音乐。节拍须是正常心跳的七倍,另外着可能的话,闪耀火焰应使用同步的频闪灯光。

 

   曼达拉静心(Mandala Meditation)

  这是另一种强力有效的技巧,用以产生一种能量的循环,从而形成能量的自然聚集。共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十五分钟。

  第一阶段:十五分钟

  睁眼,目光随物体移动,开始时要缓慢渐进,然后变得越来过快。将你的双膝尽量向上提起。深深地平缓地呼吸可以移动你内在的能量。忘掉你的头脑,忘掉你的身体,继续进行。

  第二阶段:十五分钟

  闭眼坐着,张嘴,放松。从腰部开始轻轻转动你的身体,如同风中摇摆着的一页芦苇。感觉风正从你的前后左右,从四面八方向你吹拂。这会将你唤醒了的能量带到肚脐中心。

  第三阶段:十五分钟

  仰面躺下,睁开双眼,让你的头保持平稳,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双眼,让双眼在眼窝中尽力环绕,仿佛在追赶大钟上的秒针,越快越好。重要的是要保持嘴巴张开,下颌放松,呼吸轻柔而平稳。这将会把你聚集的能量引至第三只眼。

  第四阶段:十五分钟

  闭上双眼,保持平静。

 

 发现观照

  湿婆说:「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在意念到来之前,让你的头脑随意漂浮。让你的形体充满,把你的本质移到头顶,然后从那儿如光一般倾泻而下。」

  这种技巧是毕达哥拉斯之作。毕达拉斯带着这种技巧去希腊。事实上,他成了西方所有神秘主义的本源和出处。他是西方神秘主义之父。

  这种技巧是深层静心的一种。你要试着去领悟:「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现代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表明,双眉之间存在着一种腺,这是人体中最神秘的部位。这种腺被称之为松果腺,是西藏人的第三只眼——湿婆奈特拉(Shivanetra):湿婆的第三只眼,坦屈拉的第三只眼。在两眼之间还有第三只眼存在,但通常情况下它是没有功能的。你必须设法让它睁开,它并没有失明。它只是闭着。这个技巧就是要使这第三只眼睁开。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闭上双眼,然后将你的两只眼睛同时集中于双眉的正中。集中在双眉的正中,闭上眼睛,就如同你正用你的双眼在看。要集中你的全部注意力去看。

  这是集中注意力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你无法如此轻易地将你的注意力集中于你身体的其它任何一个部位。这种腺可以像别的东西一样吸引你的注意力。如果你去注意它,你的双眼就会被这第三只眼吸引住。它们就会被固定在那里:它们无法移开。如果你企图去注意身体的其它任何一个部位,那将会是非常困难的。这第三只眼会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你的注意力。它对注意力有一种魔力。所以全世界所有的技巧都要运用到它。这最容易锻炼你的注意力,因为不只是你在设法集中注意力:这种腺本身也会帮助你;它极富磁性。你的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集中到它那里。它会变得专心致志。

  古代谭崔经文中说注意力是第三只眼的食粮。它饿极了,它已经饿了几生儿附。如果你去注意它,它就会恢复活力。它会充满活力!它得到了食粮。一旦你领悟到注意力是食粮,一旦你感觉到你的注意力被松果腺如磁石般牵引,吸引,牵拉,那么要集中注意力便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人们一定要正确感悟那个部位。所以要闭上你的双眼,让你的两眼集中到正中间,然后去感觉那一部位。当你接近那个部位的时候,你的双眼会突然被钉在那里。当它们很难再移开的时候,你便能知道你找到了正确的部位。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在意念到来之前,让你的头脑随意漂浮……」如果注意力是在双眉之间,你会初次经历一种奇妙的现象。你会初次感觉意念在你面前飞奔而过;而你则成了一名观赏者。这就如同一幅电影屏幕:意念闪过,而你只是一名观众。一旦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第三只眼这个中心,你便即刻成了意念的观众。

  平时你并不是观众:你和意念是一体的。如果有愤怒,你就会很愤怒。如果一个意念闪过了,可你并不是观者——你与意念是一体的,一致的,你随着它一起移动。你成了意念。在有性欲的时候你渴望性;在有愤怒的时候你会愤怒;在意念中夹杂贪婪的时候你会变得很贪婪。任何一种意念闪过的时候都会与你合为一体。在你与意念之间没有任何空隙。

  然而一旦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第三只眼,你会突然之间成为一个观者。通过第三只眼,你变成了观照者。通过第三只眼,你可以看见你的意念闪过如同看见云朵在空中飘浮,看见人群在街上移动。

  试着去做一个观照者。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努力做一个观照者。你病了,你的身体在疼痛,你在受苦受难,无论怎么样:只需。去观照它。无论发生什么事,不要让你自己与它成为一体。要做观照者——观察员。而如果你有可能做到观照,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第三只眼。

  其次,反过来也是如此。如果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第三只眼,你便能成为一个观照者。这两件事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第一件事是:把注意力聚集到第三只眼,观照便会自然发生。此刻你便可以照会你的意念。这是第一件事。而第二件事是你此刻可以感觉到奇妙的轻微的呼吸颤动。此刻你可以感觉到呼吸的形式,呼吸的实质。

  首先要努力去领悟到底什么是「形式」,什么是「呼吸的实质」。当你呼吸的时候,你并不仅仅是在呼吸空气。科学认为你只是在呼吸空气——氧气、氢气以及其它气体的混合体。他们说你在呼吸「空气!」但坦屈拉说空气只是一种媒介,并不是实质。你在呼吸普拉那(Prana)——呼吸生命。空气只是中介;普拉那才是实质。你在呼吸普拉那,并不仅仅是空气。

  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三只眼,你会突然体察到呼吸的实质——不是呼吸,而是呼吸的实质,普拉那。一旦你能体察到呼吸的实质,普拉那,你便登上了一个高度,从那里你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你可以有一个突破。

 

如羽毛般碰触

  湿婆说:「如一羽鸿毛轻触你的两只眼球,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涌人你的内心,并在那里融人宇宙。」

  用你的两只手掌,把它们轻放在你闭着的双眼上,让手掌轻触你的眼球——但只是如一羽鸿毛,不要施加任何一点压力。如果你用力压迫,你就错过其中的意义,你就会错过这种方法的全部作用。所以不要用力挤压:只是如一羽鸿毛般轻拂。你需要有一个调节的过程,因为在开始之初你会用力。一点一点减轻这种压力,直到你的触摸完全不存在压力,只是你的手掌在轻触你的眼球。只是轻触。只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触碰,因为如果有压力产生,那么这种技巧就不起作用。因此——要轻如一羽鸿毛。

  为什么?——因为一枚针可以做一支剑做不到的事。如果你挤压,性质就改变了——你就带有攻击性。而流过你双眼的能量是极为敏感的:有一点点压力,它就会开始抵触,就会产生抗阻。如果你挤压,那么流过你双眼的能量就会开始抵触,开始抗阻。接着便会有一番争斗。所以不要挤压;即使只有一丝的压力,眼睛的能量也能够判断出来。

  它是非常敏感的,它是极为灵敏的。不要去挤压——要如一羽轻鸿,只是用手掌去轻拂,似触未触。似触而未触,不要有任何压力;只是轻轻的一触,只是手掌触碰眼球的一丝细微的感觉,仅此而已。

  接着将会怎么样呢?当你不施任何一点压力,只是去轻触的时候,能量便会在你内在移动。如果你挤压,它就会抵触你的手,你的手掌,并向外流失。只是轻轻一触,能量便开始在你内在移动。大门是关闭的;只要大门一关闭,能量便回涌。而在能量回涌的那一瞬间,你会感觉到有一阵轻松传遍你的脸面,你的头部。这种能量的回涌使你变得轻飘。

  就在你的两眼之间存在着第三只眼,这是智慧之眼,这是般若查克苏(Prajna-Chakshu)。这第三只眼就在你的两眼之间。从你的双眼回涌的能量正好落在这第三只眼上。所以你会感觉到轻飘,感觉到升浮,仿佛地心引力不再存在。然后能量从第三只眼流到你的心房。这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滴又一滴,它只是不停地下滴,而你则会感觉到一丝非常轻盈的感觉进入你的心房。你的心跳会慢下来,你的呼吸会慢下来,你的全身会感觉到轻松。

  即使你没有进入深层的静心,这也会对你的身体有所帮助。一天中任何一个时候,坐在椅子上放松——抑或你没有椅子,而只是坐在一辆列车里——闭上你双眼,感觉你的全身是一个放松的生命,然后把你的两只手掌放在你的眼睛上。不要用力压迫——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是如一羽鸿毛轻轻触摸。

  当你轻触而不施任何压力的时候,你的思想会即刻停止。在一个放松的头脑中,意念无法运行;它们被封冻了。它们需要激奋和狂热,它们需要压力才能运行。它们是借助压力而存在的。当眼睛静止的时候,放松的时候,能量便回涌,思想便停止。你将会感觉到某种异常欣快的特质,而这种感觉会每天有所加深。

  所以每天要做几次。即使只有一会儿的轻触也是有益的。每当你眼睛感觉到累了,干了,用久了——如在阅读以后,看完电影或电视之后——无论何时你有这样的感觉,只要闭上眼睛,然后轻触,便会立刻见效。但如果你想做静心测至少需做四十分钟。整个过程都不要去挤压。在短时间内如羽毛轻拂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要坚持四十分钟则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你常常会忘记,你会去挤压。

  不要用力挤压。四十分钟内,要始终觉知你的手是没有重量的;它们只是在轻触,要始终觉知你没有在用力压迫,只是轻轻触碰。这会成为一种深层的觉知,就如同呼吸一样。如佛所说要完全觉知地去呼吸,你也要同样觉知地去触摸,因为你需要时时注意不要去用力压迫。你的手应该只是一羽轻鸿,没有任何重量,只是轻轻触碰。你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那里,保持着警觉,在两眼周围,能量便会不断地流淌。起初它只是点点滴滴地下落。几个月之内你将会感觉到它变得如同一条河流,一年之内你将会感觉到它成了滔滔的洪水。而当它发生的时候——「如一羽鸿毛轻触你的两只眼球,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当你轻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丝轻飘。你即刻就能感觉到它。你触摸的一刹那,立即会有一丝轻飘的感觉产生。而「在它们中间便会有一丝轻飘涌入你的内心」,这种轻飘会渗入你的内心,涌入你的内心。在你的内心,只有轻飘能够进得去;任何沉重的东西都无法进入。只有非常轻盈的东西可以进到你的内心。

  两眼之间的这种轻飘的感觉会开始滴入你的心房,而你的心扉则会打开来接受它——「并在那里融入宇宙」。当回落的能量变成了一川小溪,继而是一条小河,然后再变成滔滔的洪水,你会被彻底地冲蚀,你会被冲走。你将感觉不到你的存在。你将会感觉到只有宇宙的存在。吸入呼出,你会感觉到你成了整个宇宙。宇宙进入复出。而你一直所呆的实体,你的自我,则将不复存在。

 

凝视你的鼻尖

  吕祖说:「一个人应该凝视自己的鼻尖。」

  为什么?——因为这会有所帮助,它会使你与第三只眼位于一线。当你的双眼盯视着鼻尖的时候,它实质上已做了许多事。基本的一件事是使你的第三只眼与你的鼻尖恰好成一直线——只是略高几英寸,但在同一直在线。而一旦你与第三只眼成了一直线,这第三只眼的吸引力,第三只眼的拉力和磁力就会大得让你甚至要对抗你自己。而你正需要与之成一直线,这样第三只眼的引力和重力才能发挥其功能。一旦你正好与它成一直线,你就无需再作任何努力。

  突然之间你会发现格式塔(Gestalt)改变了,因为你的双眼创造了世界和思想的二象性,两眼之间的眼睛则造成了空隙。这是一种改变格式塔的简便方法。

  然而头脑会曲解它——你的头脑会说:「好吧,现在开始盯视鼻尖,想着鼻尖,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尖。」如果你过于注意你的鼻尖,你就会不得要领,因为你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那里,而又要完全地放松,这样第三只眼才可以牵引你。如果你过于注重鼻尖,你的注意力固定在那里,集中在那里,钉牢在那里,你的第三只眼就无法牵引住你,因为你的第三只眼以前从未发挥过其官能。它的引力在初始时并不会很大。它是慢慢地逐渐增强的。一旦它开始发挥作用,聚集在它周围的尘埃就会消失,它的官能就会活跃起来,到那时,即使你将注意力集中在鼻尖,你也会受到牵引。但这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做到的。你必须完完全全地放松,没有任何负担,没有任何压力和紧张。你只需呆在那里,处于一种随意的状态之中……

  如果一个人的眼光没有跟着自己的鼻子走,要么是由于他睁大了眼睛眺望远处,从而看不见自己的鼻子,要么是因为他的眼脸紧锁,从而双眼紧闭,这样也看不见自己的鼻子。

  轻松地盯视自己鼻尖的另一个作用是:它不允许你睁大眼睛。如果你睁大双眼,整个世界便尽收眼底,就会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来分散你的注意力。一位美丽的女士经过,你会尾随着她——至少在头脑里。或者有人在打架;你并不关心,但你会去想:「发生什么事了?」再或者有人在哭泣,你会觉得很好奇。无数的事物在你周围不断地移动。如果双眼圆睁,你就变成了男性的能量:阳。

  如果双眼完全紧闭,你就会沉溺于幻想中,你就会开始做梦:你就变成了女性的能量:阴。要避免这两个极端,只需盯视自己的鼻尖——一种简便的办法,但结果却奇妙得不可思议。

  不仅老子的门徒们认同这一点,佛教徒亦领悟这一点,印度教徒也领悟这一点。自古以来所有的静心者都多少领悟到这个事实,那就是如果你的眼睛半睁半闭的话,你会奇迹般地避开两个易犯的错误。一个是为外部的世界而分心,另一个是被内部梦幻的世界所吸引。你恰好处于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上。这就是意义所在:处于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上,意味着你在那一刻既非男性亦非女性。你的视觉摆脱了二象性;你的视觉超越了你内在的分割。只有当你超越了你内在的分割,你才会进入第三只眼的磁场范围之内。

  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正确地垂下眼脸,然后让光线自然地流入。

  记住这一点很重要:你不是要去把光线拉进来,你不是要去强迫光线流入。如果窗户是开着的,光线会自然照射进来。如果门是开着的,光线会自己涌进来。你不需去带它进来,你不需去推它进来,你不需去拽它进来。你怎样能让光线进来呢?你怎么能够将光线推进来呢?所有你需要做的只是打开你自己去接纳它。

  必须用双眼同时盯视自己的鼻尖。

  记住,你必须用双眼同时盯视鼻尖,这样在鼻尖处你的两只眼睛可以摆脱二象性。于是从你双眼流露出的两道光在鼻尖处合二为一了;它落在了同一个点上。你的双眼相遇的地方便是窗户开启之处。于是一切都在正常进行。那时只需听之任之,只需去欣赏它,只需去庆祝它,喜爱它,欢庆它。什么也无需去做。

  必须用双眼同时盯视自己的鼻尖,要端坐……

  端坐对你会有帮助。当你的脊背挺直的时候,你性中心的能量就会对第三只眼起作用。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一点也不复杂……只要当你的双眼在鼻尖处相会时,你便会对第三只眼起作用。设法使你的性能量也能对第三只眼起作用。这样就能事半功倍,这样就有很强的效力,因为你的性中心储存了你全部的能量。当脊背挺起、竖直的时候,性中心就也能对第三只眼起作用。同时从两个方面对第三只眼出击会更好些,你要设法从两个方向同时穿透第三只眼。

  你……要端坐,要保持舒适。

  大师说得很清楚。要挺直,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千万别让自己觉得不舒服;否则你又会为你的不适分心。这是瑜珈姿势的要领。梵文中阿萨那(asana)一词意即舒适的姿势。舒适是其最基本的特质。如果一种姿势令你感到不舒服,那么你就会为此而分心。所以必须让自己保持舒适。

  这并不一定要在脑袋的正中。

  

  以它为中心并不是指要以你的头顶为中心。

  中心是无处不在的;一切都包含于其中;它是同宇宙万物的整个进程的化解相关联的。

  一旦你触及到了第三只眼,你就会以那一点为中心,光线便会涌进来,你便到达了万物升华的界点。你便进到了无形的境界,隐形的境界。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称之为神。这就是万物升华的界点,这就是万物升华的圣地。这就是整个存在之根源。它是无所不能的,它是无所不在的,它是永恒的。

  固定的凝思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是凝思?即无思维的一瞬间。一种无思维的状态,一个间隙。这种状态总有发生,只不过你并没有觉知到它罢了;否则就不会引出那么多问题。一个意念出现了,接着又一个意念闯了进来,正是在这两个意念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小小的间隙。而那个间隙便是通向神明之门,那个间隙便是凝思。如果你深入地去留意那个间隙,它便会变得越来越大。

  头脑如同交通拥挤的道路;一辆车经过了,接着另一辆车又从你面前开过,而由于你太在意这些过往车辆,以至于你看不见两车之间始终存在着的间隙。否则它们就会相撞。它们没有相撞,在它们之间有某种东西将它们隔开了。你的意念没有相撞,它们没有相互辗压,相互碰撞。它们甚至不曾怎么重迭。每一个意念都有其自身的界线,每一个意念都是界定的,但思维的进程太快太迅速,以至于你看不到其中的间隙,除非你诚心要等待它,找寻它。

  凝思意味着要改变这种格式塔(形式)。通常我们这样看待思维:一个意念,另一个意念,又一个意念。当你改变了格式塔,你看到的是一个间隙,另一个间隙,又一个间隙。你的着重点不再放在每一个意念上,而是放在了那些间隙上面。

  如果世俗的意念出现的话,你不该依旧呆板地坐着,你必须去审视它处于何处,它来自于何处,它消失于何处。

  这在初次尝试的时候不会发生。你在盯视着自己鼻尖的时候,意念会出现。这么多世以来,它们始终川流不息地涌来,它们绝不会轻易放过你。它们已经成了你的一部分,它们几乎已是你内在固有的东西。你在过一种几乎是前世安排好的生活。

  于是便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当人们安静地坐着静心的时候,意念会比平时、比通常更多地出现——非同寻常的激增。无数的意念涌进来,因为它们要在你身上留下些什么——你在试图摆脱它们的控制吗?它们会让你的日子不好过。因此这些意念是必然会出现的。你将怎样去对待它们呢?你不能只是依旧呆坐在那里,你必须去做点什么事。对抗它是没有用的,因为如果你开始去对抗它,你就会忘了盯视自己的鼻尖,忘了觉知第三只眼,忘了光的循环;你会忘了一切,你会迷失在错综复杂的意念中。如果你去追逐意念,你就会迷失,如果你去尾随它们,你就会迷失,如果你去对抗它们,你就会迷失。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

  而这正是奥秘所在。佛陀也应用过这一奥秘。事实上奥秘几乎都是相同的,因为人都是相同的——锁之相同钥匙必同。这便是奥秘所在:佛陀称之为塞马萨提(Sammasati)。要好好记住。要记住:当一个意念出现的时候,要看清楚它在哪里,不要与之对抗,不要为其辩护,不要对其谴责,只需像科学家一样客观地看待它。去看清它位于何处,来自何处,去向何处。看清它的到来,看清它的所在,看清它的离去。意念都是易动的;它们不会呆得很久。你只需去观照意念的出现,意念的存在,和意念的消失。不要设法与之对抗,不要试图去尾随它,只需作一名安静的观察者。那样你会惊奇地发现:你观察得越仔细,意念出现得就越少。当你的观察完整全面时,意念就会消失,而仅仅留下一个空隙,留下一个间距。

  但要记住另外一点:你的头脑可能再次蒙骗你。

  进一步的沉思无益。

  那便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即意识的自由联接。一个意念出现了,你会等待另一个意念的出现,接着是另一个,然后是一整串……这便是所有的精神分析所做的事——你开始退回到过去。一个意念接着另一个意念,持续不断、无穷无尽,没有终结。如果你参与进去,你就会步入一条没有尽头的旅途,那是十足的白费力。你的头脑会那样去做。所以要谨防它的发生。

  你不可能让头脑去超越头脑。所以不要做徒劳的尝试;不要做无谓的尝试;否则,一件事会连着另一件事接踵而至,而你就会完全忘了要在那里做什么。鼻尖就会消失,第三只眼就会被遣忘,光就会距你千里之外。

  所以要记住以下两件事,这是你的双翼。一是:出现间隙的时候,没有意念浮现,要空冥。二是:当一个意念浮现的时候,只需要看三点:这个意念位于何处,它来自何方,它去向哪里。在那一刻,不要再去留意空隙,而要着眼于意念,观照意念,对它说再见。一旦它离去,即刻再回复到凝思。

  当意念继续向深处飘去的时候,你应该即刻停止,并开始凝思。让你自己保持凝思,然后再重新开始凝视。

  因此,每当意念到来的时候,要凝视。每当意念离去的时候,要凝思。

  这是快速领悟的双重方法。它意味着光的环流。环流即凝视。光即凝思。

  每当你凝思的时候,你就会看见光大量涌进来,每当你凝视的时候,你就会形成环流,你就会使环流成为可能。这两方面都是必需的。

  光即是凝思。没有凝思的凝视就如同没有光的环流。

  那样的事发生过;哈达瑜珈(hathayoga)就曾蒙受过这样的不幸。他们凝视,他们全神贯注,但他们忽略了光,他们完全忘记了这位宾客。他们只是在不停地收拾房子,他们太专注于房子的整理,以至于他们忘了要收拾这房子的本来目的,忘了他们的宾客。河陀瑜珈持续不断地调整他的身体,净化他的身体,他做各种瑜珈姿势和呼吸练习,并且无止境地做下去。他已经完全忘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光就在那儿,但他拒绝让它进来,因为只有当他完全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的状态下,光才有可能进来。

  固定而没有凝思,就是没有光的环流。

  这就是发生在所谓瑜珈论者身上的悲剧。另一种悲剧则发生在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的身上。

  没有凝视的凝思,就是没有环流的光。

  他们只考虑光,但他们并没有为它的涌入做些准备;他们想到的只是光。他们想到的只是宾客,他们无数次地去想象宾客,却不去收拾他们的房子。这两者都有所偏失。

  要注意这一点!

  不要跌入其中任何一个误区。如果你能保持警觉,那将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过程,并会有极大的改观。一个人如果能正确领悟的话,他会在那短短的一瞬间进入一种单独的存在。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